1 / 90

第六章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六章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 新疆教育学院 王维克 主讲 电话: 13201302989 邮箱 :wwkxjy@126.com. 自治制度. 第六章学习目标和要求:. 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涵义和基本内容. 正确理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依据和优越性. 如何 坚持和不断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知识结构图. 一. 民族区域自治 是中国共产党解决 中国民族问题的 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1、.

aw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 新疆教育学院 王维克主讲 电话:13201302989 邮箱:wwkxjy@126.com 自治制度

  2. 第六章学习目标和要求: 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涵义和基本内容 正确理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依据和优越性 如何 坚持和不断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基本内容

  4. 第一节 知识结构图

  5. 民族区域自治 是中国共产党解决 中国民族问题的 基本政策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1、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7. 2、中国共产党民族自治的实践与历史回顾 第一,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至抗日 战争前夕,受苏联的影响,曾主张 建立联邦制国家。如1931年在江西 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通 过了《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和 《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 决议案》,就规定少数民族有 “愿意加入苏维埃联邦或者在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之内成立自治区”。

  8. 中国共产党民族自治的实践与历史回顾 第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长征时期的实践,民族自治的理论逐渐成熟。1938年10月,毛泽东《论新阶段》提出:以民族平等自治和建立统一国家为原则解决国内民族问题。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1年和1946年颁布了《施政纲领》和《宪法原则》,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规定。初步积累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

  9. 中国共产党民族自治的实践与历史回顾 第三,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在关中地区的正宁县 建立了回民自治乡,在城川 建立了蒙民自治区。1947 年5月1日建立了内蒙古自 治区。

  10. 中国共产党民族自治的实践与历史回顾 第四,1949年9月29日,第一 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 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以及后来的历次宪 法明确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国 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1. 3、民族区域自治的现状 现状 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 建立了155个自治地方。 自治县(旗)120个 自治区 5个 自治州(盟) 30个

  12. 民族区域自治的现状 历 程

  1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4.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印章

  15. 民族区域自治的现状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 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 区的总人口约1.6亿;其中少数民族人 口约有7500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 的71%,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面积 约为6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的64%。此外还建有1256个民族乡。

  16. 现状 民族自治的现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0.1) 建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 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 古自治州、克孜勒苏克尔柯孜自治州等 5个自治州,以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 和布克赛尔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 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等6个自治 县。此外,还陆续成立了43个民族乡。

  17.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及主要特点

  18. 1、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划分 自治区----省 自治州(盟)-行署级 行政级别 自治县(旗)----县

  19. 2、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 类型 6、1952年政务院《关于保障一切散居少 数民族成份享有平等权利的规定》;1954 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2年 国务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提出在相 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立民族乡。 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 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 2、以两个少数民族聚居区 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 3、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 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 4、在一个大的民族自治地方内,在 有关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行政 地位较低的自治地方。 5、一个民族可以在不同的 聚居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

  20. 3、民族自治地方建立的原则 自治地方的建立 和自治权的实施必 须在国家的统一领 导下依法进行。 民族自治地方区域 界线的划分也要考虑到 民族关系、历史沿革、 经济条件和政治稳定等 各种因素。 自治地方 的建立原则 和要求 必须以一定的 少数民族聚居区 为基础。 自治地方的建立、名称 的确定、界线的划分, 都要同有关民族的代表 充分协商,依照法律程 序报请批准。

  21. 民族自治地方建立的原则 自治地方的建立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 必须以一定的少数民族 聚居区为基础。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民族自治地 方名称的确定、区域界线的划分, 都要同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商, 依照法律程序报请批准。 民族自治地方区域界线的划分 要考虑到民族关系、历史沿革、 经济条件和政治稳定等各种因素。

  22. 自治地方的名称 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三 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 特殊情况外,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 如:新疆 维吾尔 自治区 地名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23.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1 必须遵守宪法。 2 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 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结合。 4

  24.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自治权

  25. 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 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 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 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政府。”

  26. 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组织原则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其建立和组织均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但又有别于一般地方国家机关。《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各级人大代表,除自治民族的代表外,其他民族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自治地区人大主任副主任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还要适当合理配备其他民族的人员。

  27.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大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28. 4、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主要责任和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建设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继承和发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等。

  29. 5、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自治权指的是民族自治地方 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 据《宪法》和《自治法》自主 地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内部 事务的权利。它是民族区域自 治的核心问题。

  30. 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自治权的基本内容 第一、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机关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 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 治地方的实际情况的,可报经上级国 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依照本民族自 治地方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 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自治机关根据建设需要,采取各种措 施从当地的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 及各级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 才和技术工人。 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并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受上 级财政的照顾。 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地 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事业;制 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 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 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 自主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各少数民族 专业人才。 自治机关自主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 族特点的文化事业,继承和发展优秀 的民族传统文化。 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地方的科学技 术发展规划,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等。 自治机关要制定实行计划生育办法, 加强人口管理,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 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1. 第 二 节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依据和优越性

  32. 第二节 知识结构图

  33.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34.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35. 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

  36. 1、在无产阶级专政及社会主义 条件下,才能解决民族问题。 1 理 论 依 据 2、民族区域自治,既能保证国家 统一又能保证少数民族自主管理 本民族内部事物的权利。 3、大国比小国更能解决问题。

  37. 2、客观依据 第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有利于消除中国各个 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 不平衡和有利于优势互补和 共同发展。 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适应中国民族分布复杂 呈现出的大杂居、小聚居、 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 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符合我国自古以来就是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 情和历史传统。 第三、鸦片战争开始的近 代以来,各民族形成了休戚 与共的亲密关系,中国共产 党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 领导核心。

  38.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39.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 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加强边防建设 巩固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 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 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第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 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 权利和主人翁地位。 第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 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40.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就

  41. 1、综述 1949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总产值仅有36.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1.2亿元,工业总产值5.4亿元,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466亿元的7.8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对外贸易和旅游业迅速发展,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等。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符合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2. 2、民族自治地方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一,国家从各方面帮助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43. 三项优惠政策: 1955年“民族地区补助费”;1964年“民族地区机动金”;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财政预备费的设置比例。 • 1980年,中央对新疆、西藏等5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等3个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省实行财政递增10%的定额补助制度。 • 1995年,中央对新疆、西藏等5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省及其他省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专门增设了政策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44. 国家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50-60年代,如内蒙的包头钢铁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疆石油勘探和克拉玛依油田开发等;建设了四川、青海、新疆至西藏的公路干线;建设了包头至兰州、兰州至西宁和乌鲁木齐的铁路干线。国家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50-60年代,如内蒙的包头钢铁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疆石油勘探和克拉玛依油田开发等;建设了四川、青海、新疆至西藏的公路干线;建设了包头至兰州、兰州至西宁和乌鲁木齐的铁路干线。 •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自治地方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大中型企业和大型交通、水利设施等。 • 2000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3个自治县(旗)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该政策。 • 2000年以来,通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开始转化为经济优势。 • 国家通过对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扶贫等特殊政策,以及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对民族地区予以了有利的帮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