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第七章 切花生产

第七章 切花生产. 第一节 切花生产概述 第二节 切花菊生产. 一、 切花的含义. 1 、切花:又称鲜切花。是指从活体植株上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用于花卉装饰的茎、叶、花、果等植物材料。 鲜切花包括 切花、切叶、切枝 。 2 、切花生产:经保护地栽培或露地栽培,运用现代化栽培技术,达到规模生产,并能周年生产供应鲜花的栽培方式,称切花生产。. 二、切花生产特点:. 一是单位面积产量高、效益高; 二是生产周期短,易于周年生产供应; 三是贮存包装运输简便,易于国际间的贸易交流; 四是可采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三、切花的应用.

bari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切花生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切花生产 第一节 切花生产概述 第二节 切花菊生产

  2. 一、 切花的含义 1、切花:又称鲜切花。是指从活体植株上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用于花卉装饰的茎、叶、花、果等植物材料。 鲜切花包括切花、切叶、切枝。 2、切花生产:经保护地栽培或露地栽培,运用现代化栽培技术,达到规模生产,并能周年生产供应鲜花的栽培方式,称切花生产。

  3. 二、切花生产特点: • 一是单位面积产量高、效益高; • 二是生产周期短,易于周年生产供应; • 三是贮存包装运输简便,易于国际间的贸易交流; • 四是可采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4. 三、切花的应用 • 切花主要用于插花。插花作品讲求造型优美、色彩协调、气韵动人。所用的素材是有生命力和富于变化的植物材料,因而具有浓厚的自然气势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装饰上具有随意性,可适应各种室内环境,满足各类布置的需要。

  5. 1、艺术插花 • 具有较高的艺术意境,多用于艺术欣赏、环境装饰形式。主要形式有瓶花、盘花、篮花、小品花等,又可分为西方式、东方式和现代自由式插花3种。

  6. 2、礼仪插花 • 用于国事、外事、商务、会议和民俗等礼仪活动的花卉装饰形式。表达庆贺、迎送、祝愿与慰问等。礼仪插花大多采用西方式插花手法,主要形式包括花篮、花环、花束、胸花、桌饰和花圈等。

  7. 四、 各种因素与切花品质的关系 • 切花的茎被切断后,收获上市,茎虽然被切断,但切花是有生命的,它的茎、叶、花等各器官仍进行着呼吸和蒸腾等各种生理活动。

  8. 切花品质劣化的原因 • 1)吸水不良 是切口的导管进入气泡或者导管有异物不畅通所致 。 • 2)有机物的消耗 • 3)乙烯的产生

  9. 五、切花栽培的方式 • 1、土壤栽培 • 土壤栽培有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两种。露地栽培季节性强、管理粗放,切花质量难保证;保护地栽培可调节环境,产量高、品质好,能周年生产,是鲜切花生产的主要方式。 • 2、无土栽培 • 一是岩棉栽培,二是无土混合基质栽培。常用的混合基质原料有:泥炭、蛭石、珍珠岩、沙子、锯末、水苔、陶粒等。

  10. 第二节 切花菊生产技术 菊花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 菊花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植物,为我国原产的传统名花,栽培史有三千多年,约在公元4世纪,菊花由我国传入朝鲜,再从朝鲜传往日本。1688年菊花又从日本传到荷兰,不久进入法国、英国,18世纪末又由欧洲传到美国。18世纪中叶欧洲开始利用温室进行菊花商务切花生产。

  11. 菊花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 1920年发现植物的光周期反应; • 1930年应用到菊花的控制栽培——周年栽培 • 1940年确立了切花菊栽培的周年生产体系。

  12. 菊花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 菊花是世界最大众的切花,与香石竹、月季、唐菖蒲一起统称为四大切花。 • 总销量占世界鲜花总量的1/3左右。 • 主要生产国:中国、日本、意大利、荷兰、德国等。

  13. 菊花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 中国切花菊起步较晚,栽培品种多数由日本与欧洲引进,1998年全国切花菊栽培面积达到1825公顷,占切花总面积28.9%。 • 劳动生产率:荷兰平均每工时产花180支 • 日本平均每工时产花43支 • 我国平均每工时产花27枝 • 国外,切花菊生产已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有专业化的种苗公司负责切花菊插条或扦插生根苗供应。 • 我国目前主要还限于自留母株、自繁种苗、自行生产切花菊的初级水平。

  14. 菊花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 2007年,全国鲜切花(含切花、切叶、切枝)种植面积为43325.4公顷,比2006年增加了4.1%。其中切花种植面积为33777.5公顷、切叶5834.5公顷、切枝3713.4公顷。鲜切花种植面积排在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云南、辽宁、四川和江苏。其中切花种植面积排在前5位的省依次为云南、广东、辽宁、四川、江苏,切叶种植面积最大的5个省为广东、江苏、四川、浙江和湖北,切枝种植面积排在前5位的省(市)为广东、四川、陕西、辽宁和重庆。

  15. (一)生长发育特性 • 1.形态特征 • 根:实生苗的幼苗具有真正的根,扦插苗----次生根。 • 菊花的根系发达,寿命为一年。 • 茎: • 地上茎:直立生长,高60~200cm,切花80~150cm,茎基部木质化,生长到一定阶段,顶芽形成花蕾,或柳叶芽(盲花芽) • 地下茎:匍匐状横向分布在表土层10~15cm以内,茎节明显,节节生根--------宿根。

  16. 1.形态特征 • 地下匍匐茎的顶节伸出土面,长出新苗俗称“脚芽”。秋菊开花后在晚秋或初冬发生的脚芽又称“冬芽”。冬芽不经过低温条件的影响,节间不能伸长,幼株的发育呈莲座状——莲座化。 • 叶:为互生单叶,叶片的大小、长宽比、叶缘的锯齿与分裂深浅、叶基与叶间的形状都是区分品种的特征。

  17. 1.形态特征 • 花:一个头状花序,由许多无柄小花着生在花序轴的托盘上。一般有300~600朵小花,最少100朵左右,最多2000朵以上。 • 在头状花序周围的是舌状花,花冠舌状——花瓣(边花) • 在花序中心部位的筒状花,花冠筒状——中盘花(心花)

  18. 2.生育习性: • 喜阳光充足、气候凉爽、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的生长环境。 • a.对土壤的要求: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pH6.0~7.9,最适6.2~6.7。 • b.对水分要求:耐干旱忌积水、不宜连作。 • c.适温15~25℃,最适白天20~25℃,夜晚16~18℃,32℃以上生长受影响,10℃以下上缓慢。 • d.对光的要求:光照充足时生长健壮,节间短而叶紧凑,叶片厚,叶色有光泽,花色鲜艳。夏季需遮光。菊花大部分品种为短日照植物,少于12小时以下才能开花。光的反应期6~15周。也有的属于中性品种。

  19. 3.花芽分化与开花 • 花芽分化影响因素:光照、温度、营养条件和不同品种类型。 • a.秋菊: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营养生长。 • 12小时以下短日照下——开始花芽分化 • 夜温15℃ • b.夏菊:幼苗期经过一个低温期(春化阶段)3~7℃条件下,3周完成春化诱导,如不满足成蕾率与开花率下降,短日照加快花芽分化与开花进程,长日照条件延迟开花。 • 感温、光的部位——顶部7~10片叶的生理反应使顶芽分化为花芽。

  20. (1)菊花花芽分化与日长和温度的关系

  21. (二)切花菊的分类 • 1.按生态类型分类: • a.夏菊——花期4~6月,冷凉地区5~7月,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对温度反应十分敏感,夜温10℃左右,高温抑制夏菊花芽发育,常使顶芽出现柳叶芽——盲花。 • 应用:适合春季或初夏采花的栽培。 • 促成栽培,3月采花 脚芽 10月二次开花 • b.夏秋菊:自然花期,7月~9月,光的反映为中性,温度的反应比夏菊高,15℃以上,7~9周,由于夏秋菊耐高温,可作夏季栽培。

  22. (二)切花菊的分类 • c.秋菊:花期10~11月,在花芽分化与花芽发育期,短日照的特征。临界日长13小时,温度15℃(早花),少数品种10℃±(晚花)遮光—促成,补光—抑制。 • d.寒菊:花期12月,晚花品种延迟到2月,日长11h以下。从花芽分化—开花,90~105d,温度6~12℃。应用上:补光—抑制,花期推迟到3~4月。

  23. 2.按光周期反应分类 • 欧美的切花菊栽培多数是选用秋菊与寒菊的品系,属短日照类型。光的反应期的长短用周数来表示,通常从植株处于短日照条件后,从花芽开始分化到花序小花展开,所需时间最少为6周,最长约15周。因此欧美国家,切花菊的栽培品种常按光周期反应长短进行分类,形成了光周期反应品种系列。

  24. 2.按光周期反应分类 • 最早开花的是6周品种系列,依次为7,8,9,……15周等品种系列,这种分类方法优点: • 1)对菊花周年生产进行品种选择提供了方便; • 2)利于人工控制光照长度进行促成或抑制栽培;

  25. 3.按菊花的花型分类 • a.单花形:大多数品种为独头大花型(单枝大花型) • b.多头小花型:一枝多花半径5cm±,欧美盛行。 • 4.按人工控制日长方法分类 • 加光栽培——电照栽培、生产的菊花亦称“灯 光菊” • 遮光栽培——促成栽培。

  26. (四)种苗繁殖 • 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不同生产季节,露地或设施栽培的特点等因素,选择品种、然后按生产规模,确定种苗繁育计划,建立配套设施。

  27. 1.留种母株管理 • (1) 母株选择:品种纯正、植株健壮,无病虫害。 • (2)母株的选留量:1:25~30的繁殖比例,在秋季选健壮的根蘖苗(脚芽)作一级母株培养。 • 一级母株留量5250~6300株/公顷。经培育后,剪取插穗,扦插育成新株为二级母株 , 再经扦插成为生产用苗,两极扩展达到15万~18万株。

  28. 1.留种母株管理 • (3) 母株培育: • a.现在常用的方法是两级母株育苗,可以同时获得相对一致的优质苗。 • 选留母株 二级母株 生产用苗 • b.利用组织培养获得的脱毒苗为:原原种 • 2~3次扦插 • 生产用苗 采穗母株

  29. 2.苗床准备 • a.苗床育苗 宽为90~100cm,长5~10m, 床土厚度10~15cm 。 基质:河沙、砻糠灰、珍珠岩、 蛭石、草木灰。 管理:全日照喷雾育苗。 • b.苗箱育苗

  30. 3.扦插时间: • 春季栽培:采花期在4~6月的菊花----扦插期 11月~1月 • 夏菊 扦插期2~3月; • 秋菊 扦插期5~6月; • 寒菊 扦插期6~7月; • 灯光菊 扦插期7~12月。

  31. 4.插穗采取 • 在母株摘心后,大约经20~25d,可开始采穗。顶梢为插穗,要求穗长8~10cm,母株含水量充足,采穗用手折断幼梢(清晨),不用刀具等。(传染病) • 母株保留2叶,以利再发梢采穗。 • 在采取插穗后不能及时扦插育苗,可将插穗用塑料薄膜袋包装后,在2~5℃的低温80~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一般可存放3~4周。

  32. 4.插穗采取 • 插穗的采取应在晴天上午进行。保留顶端2片展开叶,并统一插穗长度,以10~20枝为一扎。放在清水中吸水1~2小时,也可在清水中加入NAA100~200mg/L,吲哚丁酸(IBA)20~50mg/L,生根粉2号(ABT2)50mg/L。

  33. 5.扦插管理: • 株行距3×3cm,深度2~3 cm,1000株/m2,T15~20℃,利用全光照喷雾育苗,约8~14d发根,15~20d新根达2cm时——移栽定植。

  34. (五)栽培管理 • 1.秋菊栽培 • (1)整地作畦 • a.施基肥:有机肥,5kg/m2 • b.土壤消毒: • c.作畦:南北向,高15cm,长10~20m,宽 1~1.2m。畦沟50cm 例如6×30m标准大棚,栽植3畦,畦面宽 1.2m,沟宽0.5m。

  35. 1.秋菊栽培 • (2)定植 • a.时期:5月中下旬~6月上旬,选阴天或傍晚。 • b.密度:独本60株/ m2,多本栽培30株/m2 c.方式:等行距:1畦4行(畦宽1.0m) • 宽窄行:1畦4行,两侧留15cm。中 间30cm。 • 若畦宽1.2m, 1畦6行,行距20cm。

  36. (3)摘心、整枝: • 多本栽培的切花菊,在栽植后待菊苗恢复生长、即应进行摘心,定植后10~15天,留最下部3~5叶,每株保留3~5个侧枝。 • 当分枝选定后,应剪除细弱与多余的枝条,并随时摘除分枝上抽生的侧芽与侧枝。

  37. (4)肥水管理: 每100m2施有效成分N2.0~2.5kg,P 1.5~1.8kg, K 1.8~2.0kg。施肥分基肥和追肥,秋菊及补光菊基肥量为全年标准施肥量的1/3,夏菊为70%,促成栽培为60%;一般追肥分2~3次。 现蕾前以氮肥为主,宜适当增施磷、钾肥。 薄肥勤施,防止施肥过量,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及柳叶的发生。 • 水分:土壤持水量在50~60%

  38. (5)立柱、架网 • 当菊苗长到30cm高时架第一层网,网眼为10×10cm,每孔一支。 • 60~70cm高时架第二层网。

  39. (6)剔芽、抹蕾 • 侧芽、副蕾和侧蕾,“柳叶头”及时摘心换头。 • (7)采收、包装 • a.采收时间:根据气温、贮藏时间、市场和转运地点综合考虑。 • 高温、远距离运输:花卉近5成时采收 • 低温、近距离运输:花卉近8成时采收

  40. b.采收方法:剪口距地面10cm,切枝长60~85cm,浸入水中,按色彩、大小、长短分级放置,10支或20支1束。外包尼龙网套或塑膜保鲜。温度:2~3℃,湿度:90%b.采收方法:剪口距地面10cm,切枝长60~85cm,浸入水中,按色彩、大小、长短分级放置,10支或20支1束。外包尼龙网套或塑膜保鲜。温度:2~3℃,湿度:90%

  41. 2、补充栽培——电照栽培 • (抑制栽培)秋菊、寒菊——元旦、春节用花 • (1)补光始期与结束期 • 秋菊电照栽培补光始期,在最终摘心10~15d之后,侧枝生长长度约在10~12cm,花芽尚未分化前进行补充。补光过迟——出现柳叶芽。 • 补光时期的长短与具体结束期,要根据品种特性、供花时期、环境温度——而定。

  42. 秋菊 高温60~70d • 花芽分化 开花 • 低温70~80d • 若8月15~20日补光 10月上中旬结束 • 补光 • 12月中下旬供花。

  43. (2)补光时间的长短 • 一般日长短于13.5小时即应开始补光,在8~9月补光2小时,10月补光3小时。 • (3)补光强度 • 达到42~50lx以上,100w/10m2白炽灯。 • 植株顶部以上1~1.5m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