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風情萬種東南亞

風情萬種東南亞. 中南半島. 印度. 中國. 菲律賓群島. 太平洋. 緬甸. 越. 東印度群島. 巴士海峽. 寮. 南海. 南洋群島. 印度洋. 菲律賓. 國. 泰國. 菲律賓海. 柬埔寨. 南. 汶萊.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爪哇海. 巴布亞新幾內亞. 帝汶海. 澳大利亞. 東南亞位置地形圖. 中國的儒家思想、風俗習慣、典章制度. 印度的佛教文化. 太平洋. 緬甸. 越. 巴士海峽. 寮. 南海. 天主教、基督教. 印度洋. 菲律賓. 泰國. 國. 菲律賓海. 柬埔寨. 南. 汶萊.

basil-nash
Download Presentation

風情萬種東南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風情萬種東南亞

  2. 中南半島 印度 中國 菲律賓群島 太平洋 緬甸 越 東印度群島 巴士海峽 寮 南海 南洋群島 印度洋 菲律賓 國 泰國 菲律賓海 柬埔寨 南 汶萊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爪哇海 巴布亞新幾內亞 帝汶海 澳大利亞 東南亞位置地形圖

  3. 中國的儒家思想、風俗習慣、典章制度 印度的佛教文化 太平洋 緬甸 越 巴士海峽 寮 南海 天主教、基督教 印度洋 菲律賓 泰國 國 菲律賓海 柬埔寨 南 汶萊 伊斯蘭教的世界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爪哇海 巴布亞新幾內亞 帝汶海 澳大利亞 東南亞各國文化影響、宗教圖

  4. 1.新加坡是控制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必經之地(麻六甲海峽)1.新加坡是控制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必經之地(麻六甲海峽) 2.日本提議泰國在此興建運河。 泰國 太平洋 麻六甲海峽 印度洋 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 新加坡 泰國、新加坡與麻六甲海峽位置圖

  5. 吳哥古蹟,又名吳哥考古園,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吳哥(Angkor)是高棉語「城市」的意思。古蹟群分布在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包括高棉王國從9世紀到15世紀歷代都城和寺廟,如吳哥窟、吳哥城、巴戎寺、女王宮等遺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將吳哥古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吳哥古蹟,又名吳哥考古園,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吳哥(Angkor)是高棉語「城市」的意思。古蹟群分布在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包括高棉王國從9世紀到15世紀歷代都城和寺廟,如吳哥窟、吳哥城、巴戎寺、女王宮等遺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將吳哥古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2007年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在吳哥王朝鼎盛時期,吳哥地區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是工業革命前全球面積最大的城市。當時吳哥擁有50至100萬人口,為供應足夠糧食以及調節旱季與雨季,吳哥地區建立了一套精密灌溉系統,以完善的水渠與眾多的儲水用人工湖來發展農業。

  6. 西元9世紀初,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一統柬埔寨地區,宣布自爪哇獨立 。自封為「宇宙之王」,篤信婆羅門教,崇拜濕婆神,為吳哥王朝奠定宗教意識基礎。而闍耶跋摩二世政教合一的「神王思想」,在吳哥王朝傳續百年。 • 吳哥地區最主要的寺廟建築吳哥窟(Angkor Wat),由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於1113年至1150年間建造。 • 闍耶跋摩七世(1181年登基 ),重建吳哥城。城中心的巴戎(Bayon),最著名的就是以闍耶跋摩七世面容為藍本來雕刻的54尊四面佛像,也是「微笑高棉」的由來,寺廟牆上浮雕不只展現闍耶跋摩七世與占城戰鬥的壯闊場面,也有描繪市井小民的生活場景。而因為闍耶跋摩七世篤信佛教,吳哥地區信仰開始由印度教轉變為佛教,在巴戎寺中也可以看到印度教與佛教並存的特殊風格。

  7. 巴戎廟(Bayan ) • 巴戎廟是由49座大大小小寶塔構成一座大寶塔式的建築,因為微笑國王是篤信佛教,因此這座大寶塔本身即是用神話中天兵天將居住地須彌聖山的形象所建構而成。 • 比較特殊的是,49座寶塔上面,都是四面的國王肖象,加上東西南北及勝利門的五座國王塔,象徵著國王統領著當時吳哥王朝的54個地區。 • 巴戎廟本身也是分為三層,象徵著地獄、人間、天堂,而四面國王像因為均在最上層(天堂),故均略帶微笑,所以才被稱為微笑高棉,該國王也被稱為微笑國王。

  8. 國王闍耶摩拔七世是吳哥通王城巴壤(Bayon)廟石塔國王闍耶摩拔七世是吳哥通王城巴壤(Bayon)廟石塔 旁菩薩面形的原形 這張若有似無的笑臉 是巴戎廟54座高塔上196張臉中笑的最為燦爛的一張也是讓世人驚艷的 " 微笑高棉 "

  9. 婆羅浮屠 整個建築宛如一個龐大的曼陀羅, 塔是實心的,沒有塔柱,沒有門窗 ,全部用石頭砌成。 • 婆羅浮屠是作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從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剛乘中的一座曼荼羅,它象征著佛教的宇宙觀。10層佛塔表示著佛教的十級正果,佛塔下方上圓的結構也表示著地方天圓的理念。下面方形的1-6層,象征著茫茫的大地﹔上面7-10層的圓形,則象征著蒼蒼的天宇。遊人從東面開始登塔,按順時針方向繞行,逐層走向頂端,寓意著一個人逐步達到完美的精神境界。

  10. 蒲甘是緬甸的第一個王朝古都,被譽為「亞洲三大佛教遺址」之一,享有「萬塔之城」美譽。蒲甘佛教文化鼎盛,高大佛塔巍然聳立,形成了東南亞最具魅力的歷史古跡和佛教聖地。蒲甘是緬甸的第一個王朝古都,被譽為「亞洲三大佛教遺址」之一,享有「萬塔之城」美譽。蒲甘佛教文化鼎盛,高大佛塔巍然聳立,形成了東南亞最具魅力的歷史古跡和佛教聖地。 • 蒲甘佔地40平方公里,臨伊洛瓦底江,在最強盛的時期,這裡曾多達12,000座金碧耀眼佛塔。如今,雖只剩下二千多座,但沒有一座雷同,造型各異、千姿百態,實在是,令人驚呼讚嘆,「萬塔之城」果真名不虛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