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頭蝨宣導與防治

頭蝨宣導與防治.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疾病概述. 頭蝨是寄生在頭髮的衛生害蟲,寄生於人體頭、頸的毛髮中,不會寄生在人體其他部位及其他動物上,通常在頭皮、髮根、耳後、頸背的毛髮可見其蟲卵。頭蝨只會爬行,不會飛也不會跳。常見的症狀為,頭蝨排泄物吸血會造成頭皮過敏反應及頭皮發癢、睡不安穩、失眠、影響發育、心情不好、可能因抓傷頭皮引起疼痛,甚至導致細菌感染,影響精神與健康。 頭蝨不會攜帶疾病,但有很多比頭蝨更嚴重的健康問題需要父母去關注,頭蝨引發的危害例如治療不當使用化學品,導致頭部產生嚴重反應影響生活品質。 同樣寄生於人體的體蝨會傳播流行性斑疹傷寒,但頭蝨不會傳播其他疾病。.

Download Presentation

頭蝨宣導與防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頭蝨宣導與防治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2. 疾病概述 • 頭蝨是寄生在頭髮的衛生害蟲,寄生於人體頭、頸的毛髮中,不會寄生在人體其他部位及其他動物上,通常在頭皮、髮根、耳後、頸背的毛髮可見其蟲卵。頭蝨只會爬行,不會飛也不會跳。常見的症狀為,頭蝨排泄物吸血會造成頭皮過敏反應及頭皮發癢、睡不安穩、失眠、影響發育、心情不好、可能因抓傷頭皮引起疼痛,甚至導致細菌感染,影響精神與健康。 • 頭蝨不會攜帶疾病,但有很多比頭蝨更嚴重的健康問題需要父母去關注,頭蝨引發的危害例如治療不當使用化學品,導致頭部產生嚴重反應影響生活品質。 • 同樣寄生於人體的體蝨會傳播流行性斑疹傷寒,但頭蝨不會傳播其他疾病。

  3. 頭蝨生活史 頭蝨 (head louse, 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 屬於蝨目,僅寄生於人類,成蟲交配後24~48小時開始產卵 兩性皆會吸血,6隻腳,沒有翅膀,類似芝麻大小 灰白色,雄蝨長約2.1~2.6 mm,雌蝨長約2.4~3.3 mm 生活史可分為蟲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壽命約30天。

  4. 肉眼觀察---與大頭針的頭一樣 頭蝨卵與大頭針的大小比照 幼蟲與成蟲

  5. 傳染窩 • 頭蝨喜愛溫暖的環境,會躲避光線,爬行速度快,以吸血為食,約3 ~ 6小時吸一次血,抓著力很強超過想像,很難去除,通常離頭皮不超過1.5釐米。 • 離開人體後,成蟲至多可存活3天,蟲卵則可存活10天。

  6. 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遍布全世界,團體生活﹝例如學校﹞較易傳染。 3~13歲之孩童較常感染,女生感染的比例較高,可能因為遊戲時近距離接觸或常共用梳子。 臺灣光復前後,頭蝨較為盛行。 依據1995年至1998年在臺灣28鄉鎮之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的調查,臺灣山地鄉鎮學童感染頭蝨比率 (12.1%)高於平地鄉鎮學童 (3.8%)。 1989年針對21縣市的普查發現,幼稚園感染率為3.4%、國小為8.5%、國中為1.3%。 根據臺灣地區1995-1997年間的調查,國小學童平均感染率約5-7﹪;而最近的確在數所都會型的學校發生流行;另外在衛生條件那麼好的英國,從他們的調查數據及治療頭蝨藥物的銷售數量則顯示,頭蝨感染率有上升的趨勢。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6百萬至1千2百萬人感染頭蝨,其中以幼稚園及國小學童、3至10歲的兒童、女性長髮較易感染頭蝨。醫療進步、公共衛生發達的先進國家如美國,也無法免除頭蝨的侵擾。

  7. 感染症狀 感受性為非特異性,任何人皆可能被傳染。若未正確預防,可能重覆感染。 頭蝨的症狀:癢為最主要的症狀,常因劇癢搔抓引起濕疹化或細菌感染,尤其是後頭部、後頸部及側頭部。 偶有後頸部淋巴腺腫大,分泌物多時頭髮黏著呈束狀,具惡臭。

  8. 為甚麼會染上頭蝨? 頭蝨不會飛也不會跳,但牠可以在乾的頭髮上快速移動,當小朋友們的頭靠的很近的時候,牠就有機會從一個小朋友的頭髮跑到另一個小朋友的頭髮上。 已感染的小朋友回家和家人親近接觸的時候就再把頭蝨傳染給家人。另外像使用感染頭蝨者用過的梳子、毛巾、頭巾、髮帶、衣物、戴過的帽子、睡過的床鋪、枕頭等,也有可能被傳染。

  9. 診斷﹝Diagnosis﹞ 肉眼即可看到頭蝨的卵、若蟲、成蟲,但若蟲及成蟲爬行速度快且有避光的習性,故檢查時較難以肉眼觀察到若蟲及成蟲。 可使用齒距小於0.3 mm的梳子梳頭,檢查梳齒上是否有活的頭蝨若蟲或成蟲。 只要有一隻活的頭蝨即代表有感染,但若只找到卵,需用顯微鏡或放大鏡檢查卵裡面是否有尚未孵出的若蟲,才可確定感染。死掉的卵可黏在髮根上長達六個月,故當頭髮增長時,卵會遠離頭皮,2 ~ 3個月後在頭髮上非常明顯,卻不代表感染頭蝨,但此現象容易導致誤診。 若不是黏在髮根附近0.7 cm內的卵,有可能是死掉的卵或是已孵出若蟲的卵殼。表示這是過去的感染不必治療 檢查時因蟲卵和頭髮上其他的物質﹝如頭皮屑、灰塵或髮膠等﹞形態相似,故常出現誤診的情形。 頭蝨通常出現在耳後或後腦頭頸交界處的頭皮上,感染頭蝨後可能會出現有東西在頭上爬過的感覺,不過也有約50﹪的人感染了頭蝨都還不自知。

  10. 傳染方式 • 透過人與人接觸時,頭對頭或頭髮對頭髮的接觸傳播;間接使用患者用過的梳子、衣物、帽子、毛巾、有絨毛的玩偶也可能被傳染;躺在患者睡過的枕頭、床鋪也有感染頭蝨的風險。 • 頭對頭的接觸傳染常發生在學校或家中,經由團體活動及玩遊戲時傳染。 • 狗、貓等寵物不會傳播人蝨。 • 長髮及衛生較差者易受感染。 • 生活環境中人口聚集也會提高感染的速度。

  11. 潛伏期 • 人體因為對頭蝨的唾液產生過敏反應,所以會有發癢的感覺。 • 初次感染後,約需4 ~ 6週才會產生過敏反應,此段期間即為潛伏期。

  12. 如何檢查 濕髮中發現-梳理頭髮必須由髮根梳至髮尖,然後檢查梳子上有沒有頭蝨。 梳髮時也可放一張白紙或一碗水在頭髮下面,以檢查有沒有頭蝨。 如果找到活頭蝨,最好用膠紙貼在白紙上,並拿給醫護人員辨認。 頭皮上檢查是否有抓傷或皮膚感染情形 檢查頭髮髮根處是否附著小橢圓形黃白色虫卵,它不像頭皮屑容易脫落。

  13. 預防保健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常洗頭、頭髮不留過長、不與他人共用梳洗用具、枕巾、衣物、帽子等,並勤換洗及曝曬。 • 避免接觸患者,不要躺在患者的床、沙發、枕頭或地毯上,家裡需徹底打掃乾淨才能徹底消滅頭蝨。 • 進行團體活動時,避免頭對頭或頭髮對頭髮的接觸。 • 定期檢查頭髮,若感染頭蝨,患者及接觸者均應接受檢查及治療。

  14. 治療照護-1 選用衛生署核可,去除頭蝨專用之洗髮乳或藥品,例如含有Lindane 1%或Bioallethrine之藥劑,並遵守藥物標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不可使用市售之環境衛生用殺蟲劑來消除頭蝨。使用藥物時可用冷水沖洗頭髮,並在水龍頭下沖洗,避免使用淋浴,以免身體其他部位接觸到藥物。 治療後8 ~ 12小時使用密梳﹝最好選用每公分有12齒,齒與齒間小於0.3 mm﹞梳頭,以除去頭髮上的頭蝨或蟲卵。若治療8 ~ 12小時後,頭蝨仍十分活躍,必須尋求醫師的協助。 治療後每隔2~3天檢查一次頭髮,應持續2~3週,確保頭蝨及蟲卵已完全去除。首次治療後7~10天,若仍發現有頭蝨寄生必須再次投藥。 在治療開始前2天內,患者及接觸者所使用之衣物、床巾等需以熱水 (55 ~ 60℃)燙洗至少30分鐘,並高溫乾燥;不能洗的衣物和棉被,可以乾洗或密封於塑膠袋內至少兩週。耳機、安全帽、梳子等物品,經清洗後可用滅蝨藥或異丙醇 (isopropyl alcohol)消毒,梳子也可用熱肥皂水浸洗10分鐘。 家中如果有人感染頭蝨,全家人都應接受檢查,有感染的人必須同時進行治療。 併發濕疹樣皮膚炎和化膿性感染時,需一起治療。 搔癢感在蝨蟲被殺滅後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過度使用滅蝨藥劑容易引起刺激性皮膚炎,請依醫療人員指示使用。

  15. 治療方式主要可分下列兩種: (一)人工移除法: 利用前面介紹找頭蝨的方式,在頭髮還很溼的時候低著頭用 細齒梳子倒梳頭,每隔2-3天做一次,直到沒有頭蝨為止。 (二)使用衛生署許可的藥品: 依標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施藥,施藥後的24小時之內不要洗頭;最好間隔2-3天後再用藥洗頭,讓藥物作用時間足夠,並隔7-10天後再重複一次治療,之後必須再進行檢查確認療效。 相同的藥物不要使用3次以上,如果使用的藥物無效應找皮膚科醫師治療。用藥前不要使用潤絲精,以免影響藥效。 二歲以下幼兒不可使用藥物方式治療,應採用人工移除法。 在家中傳染來傳染去(即所謂的「乒乓感染」)無法斷根。 尚未發現感染者應採行人工移除法預防,不可用藥物做預防性施藥,以免引發抗藥性問題。 家中環境和傢俱用吸塵器清理乾淨即可,不需進行燻蒸消毒。 治療照護-2

  16. 結論 1.頭蝨的感染與生活水準高低無關,不論個人多     乾淨、多小心,還是有可能感染頭蝨,且一旦 感染頭蝨就會很快的傳染給同伴或家人,定期 檢查頭髮預防感染頭蝨是絕對必要的。 2.希望各位一起努力重視頭蝨的教育、宣導及防 治。 3.如需下載此簡報檔可至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http://khd.kcg.gov.tw/-登革熱資訊

  17. 謝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