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水湳資訊交流站展覽計畫 第一次第二階段 策展提案企劃書

水湳資訊交流站展覽計畫 第一次第二階段 策展提案企劃書. 提案單位:逢甲大學建築研究設計中心 策展人:陳俊德 + 湯博鈞 + 朱伯晟 簡報日期: 2011 年 1 月 1 1 日. 未來 「 玩 」 城市. 【浮動的定居】. 主題與構想. 行動. 主題與構想. 移動. 主題與構想. 安居. 主題與構想. 現代主義的建築試圖擺脫新古典式樣的桎箍,積極追求自由空間的流動性; 而後現代建築試圖找回場所的意義,以彌補現代空間失落的歸屬感。 二十世紀的建築就在這解放與回歸的兩極之間擺盪。. 圖片:現代住宅的典範、後現代住宅的意象.

bazy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水湳資訊交流站展覽計畫 第一次第二階段 策展提案企劃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湳資訊交流站展覽計畫 第一次第二階段 策展提案企劃書 • 提案單位:逢甲大學建築研究設計中心 • 策展人:陳俊德+湯博鈞+朱伯晟 • 簡報日期:2011年1月11日

  2. 未來「玩」城市 【浮動的定居】

  3. 主題與構想 行動

  4. 主題與構想 移動

  5. 主題與構想 安居

  6. 主題與構想 現代主義的建築試圖擺脫新古典式樣的桎箍,積極追求自由空間的流動性; 而後現代建築試圖找回場所的意義,以彌補現代空間失落的歸屬感。 二十世紀的建築就在這解放與回歸的兩極之間擺盪。 圖片:現代住宅的典範、後現代住宅的意象 面對新世紀的住居環境,我們不再滿足於空間形式與意義的追求,而是更進一步地擁抱生態的特質,關懷生命的價值,進而貼近生活的本質。 特色

  7. 主題與構想 面對新世紀的住居環境,我們不再滿足於空間形式與意義的追求,而是更進一步地擁抱生態的特質,關懷生命的價值,進而貼近生活的本質。 定居

  8. 在水湳經貿園區願景館第一次展覽第二階段「新住宅-實驗」的架構之下,我們提出【浮動的定居】- 永續‧安居‧新活力做為策展的主題,便是期望在上述的思潮脈動當中,對於大台中住宅的未來形態提出當下的見解,以呼應水湳開發計畫所提出的願景。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氣候變遷與都市化的壓力,[定居]做為住宅最根本的需求也面臨了轉變。 它可以是實體上的活動性(荷蘭飄浮屋), 也可以是觀念上的靈活性(模糊機能)。 安居的定義因此得以展現[新活力]。 圖片:台灣塔競圖、荷蘭飄浮屋

  9. 這種見解將從兩個不同但並不互相排斥的群體 建設公司 與 學術單位 各自提出,共同展現。 其目的是希望從這兩個相異的立足點朝向共同的議題出發,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層次的反思空間。 在尋常的觀念裡,學術理論經常過於抽象,難以落實到真正的生活層面;而建設開發卻又容易受到現實的考量,無法照顧到理想的提升。 因此,本次展覽計畫從這兩方群體中邀請極具潛力與意願的公司團體一起來探討新住宅的可能性。 圖片 :Andrea Palladio 的建築四書首頁圖,暗示實際與理論的縫合。 價值

  10. 近未來住宅意向展 <九家建設公司> 居住 ---> 永續‧安居‧新活力 ---> 一般民眾 提出積極呼應的對話

  11. 明日住居實驗建築展 <三個學術單位> 將學術理論與實驗特質頗高的活躍性安定下來,媒合對於明日住居的詮釋,提出前瞻性的觀點做為展示的重心。 學術單位候選邀展名單 • 浮動空間(Floating space) • 交通大學 侯君昊老師 • 外皮層(Envelope): • 逢甲大學 Steven老師 • 地景(Landscape): • 逢甲大學 王識元老師 • 媒體建築(Media Arch): • 明道大學 何宏文老師

  12. 逢甲大學王識元老師 逢甲大學Steven老師

  13. 2008 台中城市生活建築美學聯展 2010 大台中住宅品牌展 2011 ?

  14. HOW 展場構想: 近未來住宅意向展+明日住居實驗建築展 • □平行式 : • 展區獨立,互相不干擾,但缺少互動對話的機會。 • ■編織式 : • 展覽的小區依然獨立,整體已動線加以編織,宛如穿針引線般,可以產生相互對話的機會。

  15. 展場規劃草案: • 紅色區域為近未來住宅意向展,每個單元均有其個別的獨立性,爾後會將九個單元的面積調整相同(約8坪)。 • 綠色色塊為住宅實驗區。 • 藍色色塊為歷史回顧區。此區增加隔牆,強化大廳的正式性。 • 深藍色線條為參觀動線,編織近未來住宅意向展與明日住居實驗建築展。

  16. 主題牆面

  17. 此次不建議的展示型態 展示概念的層級與形式 –I 新住居「實境」呈現 傳統的開發展售型式偏重於「實境」的模擬與再現,雖然具體,卻不容易將設計概念表達清楚。

  18. 此次不建議的展示型態 「實境」+ 「文宣」的模擬與再現。

  19. 此次不建議的展示型態 「實境」+ 「文宣」的模擬與再現。

  20. 此次期待的展示型態 展示概念的層級與形式– II 新住居「情境」呈現 若將實境提升為「情境」,就能強化概念,擺脫現實的牽制,將安定的想像空間活躍起來。

  21. 建設公司展場參考方向----永續.安居.新活力 • 口號(可與推案有關) • 塑造8坪空間情境(永續.安居.新活力) • 展場可以平面輸出.空間佈置.影像投影等方式呈現 • (線上推案與[永續.安居.新活力]相關空間或議題)

  22. 「情境」

  23. 「情境」

  24. 「情境」

  25. 此次期待的展示型態 展示概念的層級與形式 – III 新住居「意境」呈現 若將情境淬煉為「意境」,就更趨近於理論與實驗,化概念於無形。

  26. 「意境」

  27. 「意境」

  28. 展示方式

  29. 空間規劃

  30. 展覽內容除了必須符合本次策展主題【浮動的定居】和子題【活躍的安定性】之外,對於水湳經貿園區開發案的三大願景--智慧生活、低碳生活、環境共生--也要積極呼應。展覽內容除了必須符合本次策展主題【浮動的定居】和子題【活躍的安定性】之外,對於水湳經貿園區開發案的三大願景--智慧生活、低碳生活、環境共生--也要積極呼應。 • 展場施作的材料與工法必須符合環保,或可回收再利用等永續的觀念。 • 展覽期間建設公司可安排巴士接送訪客參觀建設公司新個案。 • 展場可以提供線上新個案的介紹,但不得有直接販售新案產品的行為發生。 展場規範:

  31. 平面文宣:POST CARD

  32. 套卡

  33. 專刊

  34. 工作人員組織架構 逢甲大學 陳俊德 湯博鈞 朱伯晟 策展人 平面執行 空間執行 專案助理 佈展工讀生 導覽工讀生 MURA 玖柞設計 湯巧伶 廖邑莛 逢甲大學 建築系 室景系 逢甲大學 建築系 室景系

  35. 經費計畫

  36. 時程計畫 • 預計展期3月4日(五)---5月29日(日)

  37. 策展人連絡方式 : 陳俊德 0975-766697 daedalus0725@gmail.com 朱伯晟 0933-663291 arch0106@yahoo.com.tw 湯博鈞 0911-792289 bojiun.ardc@gmail.com

  38.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