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2

课堂教学设计与技能

课堂教学设计与技能. 第一章课堂教学设计基础 4-5节.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与模式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教学设计( instructional design) 含义与模式 (一)含义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之前对教学历程中的一切,预为筹划,从而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437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bea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课堂教学设计与技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堂教学设计与技能

  2. 第一章课堂教学设计基础4-5节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与模式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含义与模式 (一)含义 •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之前对教学历程中的一切,预为筹划,从而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437 •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3. 教学目标制定 (二)教学设计模式 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 分析与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确定教学媒体 选择教学方法 作业设计 终结性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

  4.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1、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标准。 2、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就是根据某一门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合适、良好的课堂教学目标并用恰当的语言加以陈述的过程。

  5. 3、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教育目标分类学3、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的行为目标(布鲁姆): 1、知识。指在教学之后学生凭记忆能够记得学过的一些事实性的知识。 2、理解。指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意义。他能够懂得教师的口头讲解及教材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3、应用。指学生能将所学得的抽象知识,实际应用于特殊的或具体的情境之中。 4、分析。分解内容的构成要素,弄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5、综合。将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起来,形成整体。 6、评价。学生能在学习后对其所学到的知识或方法,依据个人的观点给予价值判断。

  6. 情意领域的行为目标(克拉斯沃尔): 1、接受。指学生自愿接受并给予注意的心态。 2、反应。指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从参与的活动或工作中得到满足。 3、评价。意味着看到事物或活动的价值,从而热心于此、卷入其中、频繁参与、一贯坚持 。 4、组织。指学生将对其所学价值内化、概念化,纳入他人格结构中,成为他的价值观。 5、品格(性格化)。指综合个人对其所学,经由上述内化过程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或观念形成个人品格的一部分。

  7. 动作技能领域的行为目标(辛普森): 1、知觉作用。指个体能运用感官获取所需动作技能的线索。 2、心向作用。指在某种动作技能学习之前,已完成心理上的准备。(心理、动作、情绪) 3、引导反应。指在示范者引导下随着做到反应。(跟随模仿、尝试错误) 4、机械反应。指技能学习达到相当程度,手眼协调的动作已臻于习惯化的地步,不须特别注意,即能表现出像机械运动般自动地反应。 5、复杂反应。指对包括多种不同反应的动作技能,已学习到熟练的地步。 6、技能调适。指能够根据情境的需要,随时改变技能的组合去解决问题。 7、创作表现。指创新的动作模式,超越自己或他人已达到的最高水平 。

  8. 4、课堂教学目标的科学表述 • 认知观的描述方法 • 行为观的描述方法(ABCD法) A对象audience:学习者(分类描述) B行为behaviour:学习者在学习结束时哪些行为发生了改变(认知、情意、动作技能等) C条件condition:学习者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表现出的行为。 D标准degree:指学习者行为所应达到最低要求的尺度或准则。 • 内外结合描述法

  9. 5、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 学生行为的改变。教学目标表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不宜表述教师的教学行为; • 类型与层次性。目标的表述应反应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 • 可测性。教学目标尽可能表述得具体,可以测量; • 全面性 。包含知、情、意、行方面的改变。 • 恰当性 。区分重要目标与次要目标,学科目标与伴随目标。 • 灵活性。考虑到课堂中一些偶然事件影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具有一定的弹性。 举例:赵伶俐著:《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技术》 p41、42

  10.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教学对象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主要做三方面分析: 1、学习者起始能力的诊断。 • 加涅累积学习理论 • 对学习者起始能力的诊断可采用“任务分析”方法。任务分析是指教师从既定的终点目标出发追问自己,若要达到终点目标,学生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知识和能力,若要获得这些次一级的能力,学生又要具备哪些更次一级的能力……直到把达到终点的所有下属的能力分析完毕为止。 • 例物理学课里力矩被定义为“力与力臂的乘积”。——“力臂”更为抽象和难以把握, “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哪里是“转动轴”?哪里是“作用线”? • 若忽视对学生者起始能力的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则会脱离实际,要么教学起点定得过高,要么教学起点定得过低。

  11. 2、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 • 重点是分析是否具有学习新知识的知识经验。 • 要特别注意那些妨碍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非正规途径获得的错误知识,如学生把日常见到的线段当作“直线”,把竖直的线当作“垂线”,会影响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而正规途径获得的是事而非的知识或遗忘的知识,不仅不能成为新知识的支撑点,而且会导致旧知识混淆。 3、学习者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

  12.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 1、分析编排意图和特点。 2、把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课题的内容结构。 4、分析重难点。重点是对教材内容而言,指影响全局效果的、在教材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规律性知识。它既是已学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又是以后学习的基础。难点是相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而言,指学生学习困难所在,即学生不易理解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5、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未来有什么意义。

  13. 6、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要恰当; 教学容量合适;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措施; 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要恰当。 7、做到懂透化: 懂:弄清教材内容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明确重难点。 透:弄清教材内容的纵横联系,弄清来龙去脉。 化: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智力、情感、审美因素融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知识智慧。

  14.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1、含义: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和方式,它包括教师教授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 2、意义: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教学内容确定以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 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以语言传递知识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述、讲解、讲演、讲读) 谈话法 讨论法 阅读指导法 • 以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 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的方法 实验法、作业法、实习法

  15. 4、国外的新教学方法 (1)纲要信号图表法:沙塔洛夫 • 纲要信号图表是一促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它“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 • 例: 1889 奥地利 7 18 100 指挥所 雷姆尼克河 • 运用步骤 教师按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出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第二次讲解,突出重难点; 把小型纲要信号图表发给学生,把大型的贴在教室的墙上; 学生回家按教材和小型纲要信号图表进行复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图表回答问题。

  16. (2)发现法:布鲁纳 • 发现法: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法。 • 运用步骤: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 获取并分析研究所提供的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 得出结论(概念、原理)。 • 发现法的优点: 有利于形成内部动机; 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 有利于培养创造态度; • 发现法的局限性:忽视了学习过程的本质特点;忽视了学科特点;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对教师要求更高。

  17. (3)暗示教学法:洛扎洛夫 • 暗示:是指一人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作用。 • 暗示教学法:是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 运用步骤: 教师说明新课文; 教师用不同的声调读单词、句型或课文; 播放音乐,教师按节奏再指导课文连读三遍; 学生分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 全体学生用新学的语言唱歌、做游戏或演戏。 • 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充分估计了人的潜力;利用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创设环境氛围。

  18. (4)范例教学法:根舍因 • 范例:是指“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学习有限的精选过的典型例子来掌握一般性的概念、规则、程序,并借此加强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活动。 • 范例教学法要坚持三原则:基本性 、基础性 、范例性 。 • 范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 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 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

  19. 5、国内新的教学方法 (1)自学辅导教学法 • 含义: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下,通过自学,获取知识,发展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的一种方法。 • 运用步骤: 启:学生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及时启发、引导; 读:学生自学课本; 练:学生独立做练习; 知:学生当时就知识自己做练习的结果。 • 三个本子: 课本 练习本 答案本

  20. (2)八字教学法 • 八字四环节 读读: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教材; 议议:学生分小组议论、讨论; 练练:独立做练习; 讲讲: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作必要的启发、诱导、解惑。 • 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21. (3)六步教学法(魏书生) • 步骤: 定向: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与目标; 自学:学生自学教材; 讨论:分组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答疑:教师解答学生在讨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自测:自拟一组十分钟的测验题进行自测; 自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主要收获。 •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知:提高学生对自学的认识; 情:使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到自学的成功感和愉快感; 行: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恒:持之以恒,形成习惯。(首次慢动、逐渐加速、系统计划、控制时空、形成习惯)

  22. (4)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黎世法)

  23. 6、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2)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4)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扬长补短 (5)根据学校现有教学条件

  24. 7、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含义: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任务所采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 我国中小学的主要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模式 • 指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传递或示范操作,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 操作程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评定。

  25. (2)引导—发现模式 • 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杜威的问题教学,布鲁纳的发现法的基础上改造而来。 • 操作程序: --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交流提高。

  26. (3)自学--辅导模式 • 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辅导贯穿于自学过程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 操作程序: --提出要求 —进行自学 —讨论启发 —练习运用 —评价总结。

  27. (4)情境—陶冶模式 • 是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一种教学模式。 • 操作程序: --创设情境 —参与活动(参与对话、表演、游戏、唱歌、或舞蹈) --总结转化(教师启发、点拨、总结,使学生把在情境中获得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从而达到情与理的统一)。

  28. 示范—模仿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 操作程序: --定向(教师先说明要掌握的行为技能,解释技能操作的规则、要领、程序等) --示范 --参与练习 --自主练习 --迁移。

  29. (五)教学媒体确定 • 教学媒体:指用于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包括课本、挂图、录音、录象、投影、磁盘、光盘等实体,以及实体中贮存的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它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辅助工具。 • 教学媒体的选择: 1、媒体的功能与教学目标的结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媒体。(展示事实,形成表象;创设情境,建立共同经验;提供示范,便于模仿;呈现过程,解释原理;设疑思辨,解决问题) 2、根据媒体的特点(广播、录音的优点是生动、感人,能借助语言、音乐及音响效果的组合,轻重缓急地表现事物的特点;幻灯、投影的最大特点是能以静止的方式表现事物的特性,让学生详细地观察放大的清晰图像或事物的细节;电影、录像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旋律呈现出事正在变化的过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高速、准确、储存量大的特点,能模拟逼真的现场、事物发生的进程,且动静结合,表现力强); 3、组合性; 4、可控性; 5、经济适用性;

  30. (六)作业设计 • 订定作业目标。所谓作业目标,是指教学设计者对学生预估其在教学后学得知识技能的具体表现。在订定作业目标时,附带订出学习成败标准。 • 确定作业内容与要求。 (七)教学效果评价 • 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之中进行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与进步情形、及时补救而所做的评价。作业、单元测试、课堂答问等是经常运用的形式。 • 终结性评价。指在学科教学结束之后,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标准而做的评价。

  31. 1、讨论题:国内的四种教学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反映了什么样的趋势?1、讨论题:国内的四种教学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反映了什么样的趋势? 2、作业:将所学的教学方法列表进行比较。

  32. 本章参考书目: 1、教材:张学敏主编:《课堂教学技能》,西南师大出版社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 3、赵伶俐著:《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技术》,西南师大出版社 4.B.Joyce,M.Well,荆建华译,教学模式.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

  33. 第二章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 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二、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 三、课时计划(教案): • 课题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方法 • 课时安排 • 教学具体过程(导课、高潮、结课/评课标准) • 教学后记

  34. 本章参考书目: 1、教材:张学敏主编:《课堂教学技能》,西南师大出版社 2、赵伶俐著:《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技术》,西南师大出版社

  35. 第三章课堂教学过程技能4节 一、导课技能 二、问答技能 三、结课技能 四、评课技能

  36. 一、导课技能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导课 • 导课的概念:指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的环节。 • 导课的意义:导入敲响第一锤。导入要精彩,给学生留下耳目一新之感,激起学习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具体意义有四:(见教材) 集中注意,明确任务; 引起需要,激发兴趣; 激活思维,诱发探究; 建立联系,做好铺垫。 (二)导课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 温故导新法——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 设疑探究法——巧设悬念,唤起期待。 • 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 幽默风趣法——讲述故事,引起兴趣。 • 直观演示法——形象演示,激起兴趣。 • 情境渲染法——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37. (三)导课的要求(见教材p42) • 针对性 • 趣味性 • 启发性 • 艺术性 • 效益性

  38. 二、课堂问答技能 (一)课堂问答的含义与意义 1、课堂问答包含课堂提问与课堂答问两个方面,提问是指教师试图引出言语反应的任何信号,答问是指教师听辨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2、现存的问题 • 学答而非学问。 • 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 问题缺乏精心设计。 • 事实、记忆类问题多,而思考、应用、综合类问题少。 • 问题缺乏层次性。 3、意义 • 调控注意,组织教学。 • 检查效果,获得反馈。 • 激发兴趣,调动欲望。 • 激励思考,训练表达。 • 师生互动,改进课堂。

  39.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1、根据提问的水平划分: (见教材P62-65) • 了解 • 记忆 • 思考(理解、分析、综合) • 评价 2、根据问题的类型划分: • 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 • 记忆性问题与思考性问题。 3、根据提问的功能划分 • 组织教学 • 了解教学 • 推进教学(启发、追问) • 检测教学

  40. (三)课堂教学问答的基本要求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语) 1、目标的明确性。 2、时机的选择性。 3、问题的针对性。 4、问题的启发性。 5、问题的开放性。 6、难易的适度性。《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7、角度的新颖性。 8、态度的亲切性。 9、点评的恰当性。《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

  41. 案例: 徐老师在导读《景阳冈》一课时,抓住武松打虎中的“三闪”,促使学生对“闪”这一动作作了富有情趣的“研究”。 • 师: “闪”是什么意思? • 生:(查字典) “闪”是侧转身躲避。 • 师:既然“闪”就是“躲 ”,那么为什么作者用“闪” 不用“躲”? • 生: “闪” 显得动作快, “躲”比较慢。 • 生: “闪” 的动作灵活,而“躲”有点笨手笨脚的样子。 • 生: “闪” 是主动躲开,而“躲”显得被动、胆小。 “闪”比 “躲”好。 • 师:武松为什么一开始就用“闪” 的办法来对付老虎的攻击? • 生:武松是条好汉,但不妨遇见了老虎也会“吃了一惊”,自然要先闪开。 • 生:因为老虎来势凶猛,这时和它硬拼不是好办法。“闪”可以避开老虎的凶势,消耗老虎的体力。 • 生:我觉得武松不是单纯地“闪”,而是边闪边想,摸清老虎的底细,寻找进攻的机会。 • 师:现在你们从“闪”字中看到了什么? • 生:从这里看出武松的“三闪”“闪”得真好,这是他机智勇敢、灵活大胆的具体体现。 • ——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41—142.

  42. 案例: 认识“1” 师: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生:是笔。 师:对,是1只笔。这是什么? 生:是电视机。 师:是几台电视机? 生:1台。 师:这是什么? 生:黑板。 师:是几块黑板? 生:1块。 师:在我们刚才的问话里都有一个什么字? 生:…… 师:都有一个“1”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 ——评价这位教师的提问,怎样改进?

  43. 认识“1” 师:老师手里拿着几支笔? 生:1支。 师:这里有几台电视机? 生:1台 师:这是几块黑板? 生:1块。 师:在我们刚才的回答里都有一个什么字? 生:都有“1”字。 师:对,都有一个“1”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

  44. (四)课堂答问的言语运用技能 1、言语听辨技能 • 听辨:指导聆听和辨析学生的发言。 • 听辨技能的重要性。 • TQLR听辨法: Tune调频(注意): Quest提问(在大脑中形成问题) Listen聆听(力求听清每句话、每个词,抓住关键词、关键句) Repeat复现(边听边回顾)  2、答问的言语运用技能(见教材p72) • 反应迅速,及时作答; • 较强的针对性,正误分明、确切、具体; • 评论诚恳,以鼓励为主; • 回答具有启发性,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45. 评价语举例 第一组 • 回答正确! • 好! • 答对了! • 答得好! • 对! • 没错! • 不对! • 完全错误! • 有些对,有些错。

  46. 评价语举例 第二组 • 很有实感,感情充沛! • 句子造得不错,“仿佛”这个词用得很有神。 • 你这道题做得很不错,一题三解,思路开阔! • 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虽然结果不正确,但算法有独特之处…… • 几位同学答题结果都是一样的,但解题方法不一样……

  47. 评价语举例 第三组 • 回答完全错误!连这都不懂,低年级学生也比你强,还想升中学?(讥笑) • 恭喜张晓春,你的回答可以得80分。但是,要90分才算及格。(讽刺) • (教师在黑板上抄出了正确答案,有些同学立即照着订正作业,有些同学不明白做什么,没动笔)教师斜着眼睛说:“知错不改,不知好歹。”(蔑视)

  48. 北京实验中学张大伟老师给学生的评语“这次作文语言上很活泼,流畅,看得出思路很奔放;但由于是边想边写,因而结构太散,有些虎头蛇尾;内容虽不少,可因没组织好,中心就显得模糊了;建议以后写作时列个提纲,这和盖房子要搭个架子一样。古人云,写作要有章法,即此意,望考虑。另,书写有较大进步,希保持。”北京实验中学张大伟老师给学生的评语“这次作文语言上很活泼,流畅,看得出思路很奔放;但由于是边想边写,因而结构太散,有些虎头蛇尾;内容虽不少,可因没组织好,中心就显得模糊了;建议以后写作时列个提纲,这和盖房子要搭个架子一样。古人云,写作要有章法,即此意,望考虑。另,书写有较大进步,希保持。”

  49. 三、结课技能 (一)结课的意义 结课留下满口香,要起到化龙点睛、引起思考、回味无穷的作用。 (二)结课的类型与方法 1、总结性结课:是以板书为线索,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新课内容进行画龙点睛似的概括总结的一种结课方式。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2、启发性结课:指用几句意味深长的话语结束全课,使学生受到深刻启迪的结课方式。

  50. 3、激励性结课:指用充满激情的话语,鼓励学生去运用所知识,进行新的探索的一种结课方式。3、激励性结课:指用充满激情的话语,鼓励学生去运用所知识,进行新的探索的一种结课方式。 4、悬念性结课:指一课时讲授不完的内容,在下课前嘎然而止,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留下悬念,为下一次课作好准备的一种结课方式 5、呼应式结课:指前后照应,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深化主题的一种结课方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