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 —— 研究性学习课题. 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姓,即使是外国人也不例外,姓对我们很重要,姓里还有许多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索,因此我们决定研究有关姓氏的文化。. 问题情境. 研究目的. 1 、了解姓氏起源。 2 、了解姓氏数量。 3 、了解姓氏异读。 4 、了解复姓补录。. 活动内容. 1. 查找有关百家姓的文字资料。 2. 阅读 《 百家姓 》 3. 和组员合做,去书店查资料。. 1 、了解姓氏起源。 2 、了解姓氏数量。 3 、了解姓氏异读。 4 、了解复姓补录。. 成 果 展 示. 姓氏起源:  

beck
Download Presentation

姓氏文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姓氏文化 ——研究性学习课题

  2. 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姓,即使是外国人也不例外,姓对我们很重要,姓里还有许多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索,因此我们决定研究有关姓氏的文化。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姓,即使是外国人也不例外,姓对我们很重要,姓里还有许多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索,因此我们决定研究有关姓氏的文化。 问题情境

  3. 研究目的 1、了解姓氏起源。 2、了解姓氏数量。 3、了解姓氏异读。 4、了解复姓补录。

  4. 活动内容 1.查找有关百家姓的文字资料。 2.阅读《百家姓》 3.和组员合做,去书店查资料。

  5. 1、了解姓氏起源。 2、了解姓氏数量。 3、了解姓氏异读。 4、了解复姓补录。 成 果 展 示

  6. 姓氏起源:          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中国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就已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字。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7.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好 你

  8. 。表示各行各业的姓氏有:工、农、商、学、兵、艺、师、陶、医、铁、干等。    表示各种颜色的姓氏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红,黑、白、灰、乌等。    其他还有:    五行为姓:金、木、水、火、土。      五常为姓:仁、义、礼、智、信。   五金为姓:金、银、铜、铁、锡。      五方为姓:东、西、南、北、中。   五音为姓:官、商、角、徵、羽。      五岳为姓:泰、华、衡、恒、嵩。   五谷为姓:麻、黍、稷、麦、豆。      五事为姓:视、听、言、思、貌。   六畜为姓:牛、马、羊、鸡、狗、猪。  七候为姓:风、云、雷、电、雨、雪、冰。

  9. 复姓补录: (衷心感谢CS <长沙?>网友duanhailiang 在2003年2月12日热情EMAIL提供。他说:“我找了76个复姓,希望对贵网有些帮助。”)1、 欧阳 2、 太史 3、 端木 4、 上官 5、 司马 6、 东方 7、 独孤 8、 南宫 9、 万俟 10、闻人 11、夏侯 12、诸葛 13、尉迟 14、公羊 15、赫连 16、澹台 17、皇甫 18、宗政 19、濮阳 20、公冶21、太叔 22、申屠 23、公孙 24、慕容 25、仲孙 26、钟离 27、长孙 28、宇文 29、司徒 30、鲜于 31、司空 32、闾丘 33、子车 34、亓官 35、司寇 36、巫马 37、公西 38、颛孙 39、壤驷 40、公良41、漆雕 42、乐正 43、宰父 44、谷梁 45、拓拔 46、夹谷 47、轩辕 48、令狐 49、段干 50、百里 51、呼延 52、东郭 53、南门 54、羊舌 55、微生 56、公户 57、公玉 58、公仪 59、梁丘 60、公仲61、公上 62、东门 63、公山 64、公坚 65、左丘 66、公伯 67、西门 68、公祖 69、第五 70、公乘 71、贯丘 72、公皙 73、南荣 74、东里 75、东宫 76、仲长

  10. 据袁义达《中国姓氏大辞典》(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古今姓氏共有11969个;最近又发现,全国古今姓氏共有22000个。当代我国正在使用的汉族姓氏约有3500个。据袁义达《中国姓氏大辞典》(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古今姓氏共有11969个;最近又发现,全国古今姓氏共有22000个。当代我国正在使用的汉族姓氏约有3500个。 易姓源远流长,世世代代繁衍于祖国各地。易姓人口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0.19%,即万分之一十九,10000人中有19人姓易。按人口多少排序,易姓位居第92位(原排93位,现更正为92位),是当前全国公认的100个大姓之一。若全国人口总数以13亿计,则当代全国易姓人口共有247万人,89%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四省,其中四川易姓占全国易姓的42%,是当代全国易姓第一大省。

  11. 前几年,我在《易氏源流考辨》(登载于台湾《古今艺文》季刊1998年25卷1期,以下简称“考辩文”)文中论述到,在过去的史籍和易氏家谱中关于易氏起源的说法,多是牵附为春秋战国时齐国易牙雍氏,或姜太公之后人,或战国时魏国易恺,因受封食采久居于易水,其后人系以易为姓。

  12.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姓氏传奇

  13. (1)易氏之祖本子姓,商之宗室也。商纣失德,戕害诸父。庶兄启惧,负祭器逃于荒服。祖忧其祸,以避往大陆而耕,今为平陆县,属山西平阳府。武王伐纣有天下,封商宗室,祖变姓名因渔于易水,遂以为氏,殁葬太原,子孙居之,后迁于长沙。此说载吴川易氏族谱姓源。(1)易氏之祖本子姓,商之宗室也。商纣失德,戕害诸父。庶兄启惧,负祭器逃于荒服。祖忧其祸,以避往大陆而耕,今为平陆县,属山西平阳府。武王伐纣有天下,封商宗室,祖变姓名因渔于易水,遂以为氏,殁葬太原,子孙居之,后迁于长沙。此说载吴川易氏族谱姓源。

  14. 姓氏数量: 中国姓氏有5662个(不包括元、清两朝移居中原的蒙、清两族之姓和边疆少数民族的姓氏)。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现在,中国常见的姓氏300个左右,人数最多的姓氏是张姓,据说有一亿人上下,相当于英国和法国两国人口的总和。 姓氏种类: 5000多姓中,有不少稀奇古怪、甚至不可思议的姓氏。比如:鬼、狼、狗、蛇、黑位、秃发等,从字面上看极不受人尊重,可是它们确实在历史上出现过。中国姓氏虽说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但一经归类,却另有一番情趣。

  15. 关于易姓起源及易氏始祖,有多种说法并存,有言易氏始于易牙者,有言易恺、易尚、易正(南仲)、易申(甲)者。其中易正公生活年代最早,为商朝帝乙时代,即3000多年前,是最早的始祖。如能查到其他四公与正公的世系关系,则此四公为正公后裔,正公为唯一始祖。但至今只查到尚公为正公后裔,而牙、恺、申三公与正公似无世系关系,故可暂且将正公、牙公、恺公、申公同时尊为易姓不同支的始祖,同时供奉于易姓的祖坛上。很多姓氏都是多源的,易姓也有多种起源。袁义达、张诚《中国姓氏》一书的《易姓的起源与演变》一节将易姓起源综合为四大支,特照录如下: 易姓的起源主要有四大支:有易氏、姜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16. 第一支源出有易氏。以河为氏。易水在河北省西北,大清河上源支流,有北易河、中易河、南易河三支,均出自古冀州之地,今河北易县境,汇合后入南拒马河,东南流注大清河。相传黄帝时代有一支游牧部落有易氏活动于易河流域,历经尧舜夏商,仍活跃在华北地区。“商朝后期,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氏” (该引文应为:“商朝先世,殷上甲微 ......” 易文鹏注),可见在商朝后期有易氏仍是北部地区的一支强部落。因居住在易河流域而称有易氏,有易氏的后裔以易为氏。此易氏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17. 以上我们已了解了不 少知识,下次再会。

  18. 主编 彭佳宇 副编 杨澍、智豪、孙畅、曹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