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學生學習診斷 對 教師專業發展的 意涵

學生學習診斷 對 教師專業發展的 意涵. 資訊組 施銘瑋. 「教師專業」是什麼 ?. 診斷學生身心的能力 — 身心診斷 診斷學生學習的能力 — 學習診斷. 「 學習診斷 」的方法 — S -P 表理論. 日本學者 佐藤隆博 (Takahiro Sato) 於 1970 年代所創。 針對每位學生與每個試題的作答反應組型所產生的注意係數,與整份測驗卷的差異係數做分析。 注意係數與差異係數用來協助教師診斷學生表現、試題的品質,也可將這些指標作為改進教學、編製教材與輔導學生之參考。. S-P 表編製過程.

beck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學生學習診斷 對 教師專業發展的 意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學生學習診斷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意涵 資訊組施銘瑋

  2. 「教師專業」是什麼? • 診斷學生身心的能力—身心診斷 • 診斷學生學習的能力—學習診斷

  3. 「學習診斷」的方法—S-P表理論 • 日本學者佐藤隆博(Takahiro Sato)於1970年代所創。 • 針對每位學生與每個試題的作答反應組型所產生的注意係數,與整份測驗卷的差異係數做分析。 • 注意係數與差異係數用來協助教師診斷學生表現、試題的品質,也可將這些指標作為改進教學、編製教材與輔導學生之參考。

  4. S-P表編製過程 • 老師由任教班級收集一門科目的N 名學生n 個試題作答狀況,經過評分後(答對者給1,答錯者給0),會得到一個未經任何處理的N × n 的原始得分矩陣資料,此稱為「S-P 原表」之依據。

  5. S-P表編製過程— 範例sp原表

  6. S-P表編製過程—按學生總分高低,由上往下排列S-P表編製過程—按學生總分高低,由上往下排列

  7. S-P表編製過程—按試題答對人數多寡,由左往右排列S-P表編製過程—按試題答對人數多寡,由左往右排列

  8. S-P表編製過程—畫出S曲線(實線)與P曲線(虛線)重疊部分(粗線)S-P表編製過程—畫出S曲線(實線)與P曲線(虛線)重疊部分(粗線)

  9. 差異係數 • 當S曲線以左或P曲線以上部分都出現為1,我們稱這種情況為「完美量尺」(perfect scale)的反應組型,此時可以發現S曲線與P曲線將會重疊在一起。但實際上這種完美量尺是不太可能出現規劃合宜的課程及教學方式。 • S曲線與P曲線會呈現分開的狀況,而測量兩曲線的分離程度,我們可以使用一個量化指標來表示,即所謂的「差異係數」(disparity index)

  10. 差異係數公式

  11. 差異系數的運用 • 正常的情況下,差異係數D* 會介於0到1之間。在大多數的實際例子中,以D* = 0.5左右為標準值;當D* >0.65或D* <0.4時,表示測驗含有異質因素,應對學生的反應組型予以注意,對試題加以檢討,並做適當的修改。

  12. 注意係數 • 注意係數(caution index)是S-P表針對「個別」學生與試題所使用的另一類係數,可分為學生注意係數(caution index for students,簡稱CS)與問題注意係數(caution index for items,簡稱CP)兩種。 • 用來作為判斷學生或試題在反應組型中是否有異常現象的指標,教師可利用這些指標瞭解學生或試題的狀況與問題所在。

  13. 注意係數 • 1.當注意係數(cp或cs)介於0~0.5之間時,表示該 試題或學生之反應組型的不尋常情況並不嚴重,屬於正常程度。 • 2.當注意係數在0.5~0.75之間,則表示不尋常之情況已是嚴重狀況,教師應該加以注意。 • 3.當注意係數大於0.75時,則表示不尋常之情況已是非常之嚴重,教師應更加特別注意。 • 4.學生的診斷分析

  14. 學習診斷

  15. 推廣學習診斷 • SP(Student-Problem)理論的推廣—學習診斷平台的使用http://www.etrd.com.tw/default.aspx

  16. 可能帶來的好處 • 一、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診斷」有一個理論的根據做支持,並且藉由學習診斷平台工具協助教師快速的對每一位學生做學習診斷分析,確實更加提升教師專業化的形象。 • 二、在地處臺北較沒落老舊的的社區(大同區)的某學校(研究者的工作職場)如圖,該社區出生率逐年下降學生人數逐年減少,且面臨鄰近同質性學校多(國小),教育主管機關有意為做資源整合,將臨近學校辦學績效不佳的學校與辦學績效良好的學校做整併,減少政府經費的支出,並提升辦學的績效。 • 學生補救教學的依據

  17. 可能帶來的好處

  18. 可能帶來的困擾 • 一、因為學校老師平時忙於學生的事務,將近應接不暇,工作負荷量提升,所以希望有人協助。 • 二、擔心家長的質疑。 • 三、經費預算的問題。

  19. 可行的解決途徑 • 一、資訊組可以提供諮詢及協助。 • 二、拿出教育專業自主權,耐心為家長說明。 • 三、向教育局申請專案經費。

  20. 推廣企畫的理論根基 • 基於研究生是該學校的教職人員,並且了解了有這樣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資源時,有必要將此學習診斷的創新推廣到該校,造福教師及學生。

  21. 推廣此項創新的所採用的策略與半年計畫

  22.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 T. Sato, ”Introduction to student-problem curve theor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okyo:Meiji Tosho, 1985. • 余民寧,《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 • T. Sato, ”Introduction to student-problem curve theor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okyo:Meiji Tosho, 1985. • 余民寧,《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心理出版社,2002。

  23. 感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