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学习要求:. 任何课程的知识都具有连贯性,所以不要经常逃课,更不能让教材“一尘不染”。 听课时要多作笔记,笔记是知识的框架,教材是对知识的充实。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老师布置的习题,要认真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媒体关心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 学习时要弄清理论,特别要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 学习和参考书目. 初级教程: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高教出版社(第五版) (主要教材)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 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萨缪尔森:经济学(下)版本很多 中级教程:

be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2. 学习要求: • 任何课程的知识都具有连贯性,所以不要经常逃课,更不能让教材“一尘不染”。 • 听课时要多作笔记,笔记是知识的框架,教材是对知识的充实。二者缺一不可。 • 对于老师布置的习题,要认真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 通过媒体关心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 • 学习时要弄清理论,特别要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

  3. 学习和参考书目 • 初级教程: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高教出版社(第五版)(主要教材) •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 • 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 萨缪尔森:经济学(下)版本很多 • 中级教程: • 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 多恩布什和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宏观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 http://www.ftchinese.com/ FT中文网全球财经精粹 • http://www.cenet.org.cn/中国经济教育科研网 • http://www.cei.gov.cn/中国经济信息网

  4. 2008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 排名 国家 总值(亿美元) 人均(美元) •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中国 33700 2520 4 德国 32800 3971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11 韩 国 9920 20240 12 巴 西 9340 4930 13 印 度 9280 830 14 墨西哥 8850 8140 15 荷 兰 7560 45880

  5. 2009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排名 国家 总值(亿美元) 人均(美元) • 1 欧盟 $ 145200 • 2 美国 $ 142600 46380.91 • 3 中国 $ 87670 3677.86 • 4 日本 $ 41410 39731.04 • 5 印度 $ 35480 1030.79 • 6 德国 $ 28120 40874.64 • 7 英国 $ 21650 35334.32 • 8 法国 $ 21130 42747.22 • 9 俄罗斯 $ 21030 8693.80 • 10 巴西 $ 20240 8220.36 • 11 意大利 $ 17560 35435.15 • 12 墨西哥 $ 14730 8134.75 • 13 西班牙 $ 13670 31946.30 • 14 韩国 $ 13430 17074.33 • 15 加拿大 $ 12870 39668.62

  6. 2010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排名 国家 总值(百万美元) 人均(美元) 欧盟 16,106,896 32,283 1 美国 14,624,184 47,132 2 中国 5,745,133 4,283 3 日本 5,390,897 42,325 4 德国 3,305,898 40,512 5 法国 2,555,439 40,591 6 英国 2,258,565 36,298 7 意大利 2,036,687 33,828 8 巴西 2,023,528 10,471 9 加拿大 1,563,664 45,888 10 俄罗斯 1,476,912 10,521 11 印度 1,430,020 1,176 12 西班牙 1,374,779 29,875 13 澳大利亚 1,219,722 54,869 14 墨西哥 1,004,042 9,243 15 韩国 986,256 20,165

  7. 2012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排名 国家 总值(亿美元) 人均(美元) 1 美国 156847.549922.1 2 中国 82270.376075.9 3 日本 59639.6946735.7 4 德国 34005.7941512.8 5 法国 26086.9941140.7 6 英国 24405.0538588.8 7 巴西 23959.68 12078.8 8 俄罗斯 20219.6 14246.8 9 意大利 20140.7933115.0 10 印度 18248.32 1491.9 11 加拿大 18190.8152231.9 12 澳大利亚 15417.9767722.6 13 西班牙 13520.5729288.7 14 墨西哥 11771.16   10247.2 15 韩国 11558.7223112.9

  8. 2013中国经济:机遇和挑战 • 2013年中国经济的两个关键词是:周期性复苏和结构性下滑。从短周期的角度看,从2010年底开始的连续七个季度的同比经济下滑的颓势在去年四季度终于得以扭转。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复苏的势头在进一步加强。我们预计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为8.2%,略高于去年。 • 但从长周期的角度看,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持续下行。结构性放缓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全球复苏乏力而导致的需求疲软和出口下滑、国内人口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变化、生产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这些困难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都会仍然存在。此外,近几年支持经济发展的高投资模式已不可持续。如果全球经济环境不出现明显的改善或国内经济改革不出现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经济已很难重复两位数的增长率。

  9. 近期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复苏势头正在持续加强。进入2013年,推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包括:近期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复苏势头正在持续加强。进入2013年,推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包括: • 第一,自2012年5月以来的稳增长措施已经传导至实体经济,其中以基础设施投资的加速最为明显。这有助于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企稳。此外,稳增长措施中的消费刺激措施和结构性减税对于鼓励消费和发展服务业也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 第二,自2012年三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已经触底反弹并逐步回升。尽管楼市调控政策整体未出现松动,但较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使市场情绪普遍改善。楼市成交量大幅上升,房价自去年六月以来持续温和上升。另外,预计保障房投资规模的增速在2013年会出现大幅下滑,整体而言,楼市对经济的推动会相对有限,但重要的是楼市不再像去年对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的下拉作用。

  10. 第三,去库存化过程似乎在去年四季度已经见底。2012年, 制造业一直受到利润下滑、产能过剩和去库存压力的困扰。近几个月的数据显示去库存化过程可能已经结束,部分关键行业(例如钢铁业)出现企业主动减产、库存下滑和产品价格反弹的现象。如果这一趋势得以持续,那么经济增长的短期风险将大大降低。 • 第四,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出现温和复苏的势头,预计今年是个前低后高的态势。这意味着下半年的出口环境会相对改善。

  11. 就整体而言,201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较过去几年相对较轻。但是经济复苏并非坦途,短期内仍然存在不少变数。就整体而言,201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较过去几年相对较轻。但是经济复苏并非坦途,短期内仍然存在不少变数。 • 第一,出口行业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四季度的出口虽然较三季度有明显的改善,但月度数据波动非常明显,显示外部需求回稳仍有待时间。虽然全球经济出现好转,但复苏势头仍然较弱。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财政整顿的拖累,而政治风险又给其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短期内仍悬而未决,欧洲经济结构性问题的解决仍遥遥无期,而且2013年德国和意大利大选结果也可能影响政策方向。日本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对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均进行了调整,其影响仍有待观察。由于领土纷争而导致的中日关系的不确定性也仍然在持续发酵。此外,中东局势的变化可能是今年最大的政治风险。 • 第二,随着经济复苏,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可能重新回头。 • 第三,金融体系风险(尤其是影子银行体系)的问题有可能在2013年进一步发酵。 • 第四,2013年最值得担心的风险是投资过热的风险。

  12. 2013上半年数据 • 2013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 • 2013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4% 远低于年度调控目标 • 今年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4%,这一数据远低于年初制定的3.5%的年度调控目标。 • 2013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8591亿 同比增7.5% • 1-6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85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 • 2013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9976.9亿美元同比增长8.6% •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体呈现低速增长,二季度进出口增速明显放缓。6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双下降

  13. 2013年上半年 • 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13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 • 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 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36828亿,同比名义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3%)。 •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0% • 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6.3%,增幅比5月回升1.3个百分点;上半年同比增5.14%。

  14.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夏粮再获丰收 •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 •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快于全部投资 • 市场销售增长平稳,家电类产品销售增长较快 • 进出口增速回落,出口回落幅度大于进口 •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下降 •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 货币供应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同比多增

  15. 习近平:再也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了 • 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干部选拔和经济发展重要考核内容。 • 李克强:增长不出下限 物价不超上限 • 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合理区间内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 张高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开创发展新局面 •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采用标本兼治的综合措施。

  16.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1980-2008) • 2009:-0.7 • 2010:5.1 • 2011:>5% • 2012:4%左右

  17. 专家:2010年全年中国CPI涨幅预计3%左右 ,出现高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 2010年4月中国CPI同比上涨2.8% PPI上涨6.8% • 2011年1月份CPI涨4.9% PPI涨6.6% • 由於官方调整了2011年CPI的权重,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4.9%,环比涨幅约在0.9%,低於市场的普遍预期。PPI比去年同月上涨6.6%。

  18. 什么是经济学? • “经济” ——“管理一个家庭的人”(最早来源于希腊语) •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的基本理论。

  19.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 经济学有助于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 经济学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 经济学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20.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

  21. 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导论 • 导论部分将对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主要研究问题、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提要性介绍,从而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

  22. 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导论 • 1.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问题 • 1.2 宏观经济变量 • 1.3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 1.4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 1.5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1.6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7 宏观经济运行的流程

  23. 1.1.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 “宏观经济学”是在1933年由挪威的经济学家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A.K.Frisch)首次提出。 • 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研究对象,或是说它研究经济世界时的独特视角。 • 以研究对象来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情况与趋势的基本理论。(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的基本理论) • 以研究视角来定义,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视为一个经济运行的整体,来考察该经济体的总量指标。

  24. 1.1.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 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者行为等个量对象相对应,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 • 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 国民收入(总产出) • 经济增长问题 • 经济周期(国民收入波动) • 就业/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 通货膨胀(物价问题) • 国际收支与汇率(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 • 核心问题:国民收入

  25. 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P

  26. 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

  27. 美国1900-2000年通货膨胀率

  28. 中国出口状况 40 30 20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 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亿美元) 1990 620.9000 1991 718.4000 1992 849.4000 1993 917.4000 1994 1210.100 1995 1487.800 1996 1510.500 1997 1827.900 1998 1838.100 1999 1949.300 2000 2492.000 2001 2661.000 2008 14307 2009 12016.7 2010 15779 2011 18986 2012 20498.3(7.9%) 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 年平均增长率14.15%

  29. 30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与波动 20 10 0 -10 -20 -30 70 60 90 80 75 95 65 85 50 55 00 国民收入增长率(%) 年份

  30. 115 125 4.0 中国失业与通货膨胀 110 120 3.5 105 3.0 100 2.5 95 2.0 1.5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 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城镇登记失业率(%)

  31. 1.2 宏观经济变量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 •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

  32. 1.3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 两者根本目标都是要在既定的经济制度下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 两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决定价格和产量,且拥有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33. 1.3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 研究对象不同: •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 • 两者供求曲线及交点所表示的含义不同: • 微观经济学中,供求曲线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交点决定的是个体商品的价格(包括产品和要素)和成交量。 • 宏观经济学中,供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交点决定的价格和产出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社会产出总值。

  34. 1.3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3)

  35. 1.3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4) •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有些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谬误。(节俭反论、单个厂商工资与总体)

  36. 1.4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 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导论 • 第二讲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5度线模型) • 第四讲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 第六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 第七讲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 AS模型) • 第八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 • 第九讲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理论主体

  37. 1.4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产品市场 总需求曲线 货币市场 短期决定及对策 国际市场 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国民收入 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38. 1.5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古典宏观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偏爱自由放任 • 亚当·斯密(Smith:1723-1790)集其大成《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1776)——看不见的手 • 现代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政府干预主义 • 经济大萧条与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危机 • 凯恩斯革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自由主义 •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与理性预期 • 货币主义(弗里德曼) • 供给学派(拉弗) • 理性预期(卢卡斯)

  39.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排队 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 1929-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

  40. 人物简介: J. M. Keynes(1883—1946)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注:所谓三部“圣经” 就是:《国富论》《资本论》《通论》

  41. 人物简介:Milton Friedman •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研究领域: • 消费 • 货币史与货币政策 • 稳定性政策的混合使用

  42. 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尤其是对于20世纪70年初以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物价上涨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论无法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货币主义因此而流行起来,并对美英等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尤其是对于20世纪70年初以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物价上涨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论无法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货币主义因此而流行起来,并对美英等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 货币主义的核心命题是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最重要,主张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保持一个不变的速度,让经济中的个体对通货膨胀有充分的预期,这种货币导向机制被称为“弗里德曼规则”。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重要的,货币存量的变化是解释货币收入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 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惟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43.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为主旨,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 • 英国的“货币主义试验” • 20世纪70年代,英国物价高涨、生产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1979年,54岁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出任英国首相,她高举自由经济的旗帜,大刀阔斧地改革政府管制,并亲自主持了英国的“货币主义试验”。 • 撒切尔首相借用货币主义的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上任当年,为控制货币流通量,一举削减了10亿英镑的国债,将银行的准备金率提高到10%,把最低贷款利率提高到17%。紧缩的货币政策,一时间使经济更加低迷、失业更为严重,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当时使人们难以接受,1981年3月30日,英国364名经济学家,在《泰晤士报》联名发表公开信,对此政策加以抨击。 • 但撒切尔首相并没有妥协,这一结果早在她预料之中。当年底英国经济增长几近谷底,失业人数达250万,然而当经济走过这个“拐点”,便柳暗花明,生产渐渐复苏,物价开始回落。撒切尔首相的做法,看似一招险棋,但最终有惊无险,闯过难关。

  44. 人物简介: Robert E. Lucas •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研究领域: • 理性预期 • 货币中性理论 • 转型经济分析

  45. 卢卡斯与理性预期 • 所谓理性预期,是指各经济主体在做出经济决策之前,会根据掌握的各种信息对与当前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值进行预测。这种预期影响经济中所有参与者的行为,并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 卢卡斯把理性预期假说作为工具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提出著名的“卢卡斯批判”——在个人和企业进行理性预期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这一观点对奉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凯恩斯主义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也被称为是理性预期革命。

  46. 卢卡斯的女巫前妻 • 卢卡斯没有想到自己有机会获得诺奖,但他的前妻却“非理性预期”到了这一点。卢卡斯与前妻1982年分居,1989年正式办理离婚手续。在办手续时,前妻提出:若是卢卡斯在1995年前获得诺奖,她要分得全部奖金的一半。卢卡斯心想:获诺贝尔奖,这不是开玩笑吗?他因此漫不经心地答应了。7年后,也就是1995年10月10日,诺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了卢卡斯获奖的消息,此时离前妻约定的最后期限只差80多天,卢卡斯不得不按离婚合同的约定将奖金的一半分给了她。或许正是这种对生活的“非理性”造就了卢卡斯的学术高峰。对于学术生涯,他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通过不断追求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写下它们来谋生。”卢卡斯正是在不断追逐自己兴趣的过程中,走上了诺贝尔的领奖台,并继续创造新的传奇。

  47. 1.6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6.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 1.6.2 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 1.6.3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 1.6.4 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 • 1.6.5 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 1.6.6 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