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研究背景

利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台灣偏遠地區 醫師採用電子病歷 意圖 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INTENTION OF PHYSICIAN IN ADOPTING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WITH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 RURAL AREA OF TAIWAN. 研究背景. 病歷為全民健保下稽核與申報的參考資料: 醫療法第七十條 需保存七年以上 產生許多紙本病歷之問題 ( 黃興進等人, 2009)

benj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研究背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利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台灣偏遠地區醫師採用電子病歷意圖之研究A STUDY ON THE INTENTION OF PHYSICIAN IN ADOPTING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WITH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 RURAL AREA OF TAIWAN

  2. 研究背景 • 病歷為全民健保下稽核與申報的參考資料: • 醫療法第七十條 • 需保存七年以上 • 產生許多紙本病歷之問題(黃興進等人,2009) • 運用資訊科技幫助醫療照護,可提升醫療品質(Berner, 2005; Bahensky et al., 2008)。故在醫院院內管理上導入電子病歷是廣泛的(O’Nell et al., 2009)。然而,各國醫師仍對於電子病歷的使用率不高 • 美國17-25% (Jha et al., 2006) • 日本18.7% (瀨戶山元一,2007)

  3. 研究動機 • 政府正努力推動醫療機構全面實施電子病歷 • 以落實全人健康照護政策為目標計畫 • 預計2011年,電子病歷流通擴及八成醫學中心,四成區域醫院,一成地區醫院(徐嫦娥,王瓊瑤,2007) • 反觀電子病歷重要議題 • 大多以 • 病人機密性、安全性,技術,社會面,法規議題為出發點(O’Neill et al., 2009) • 但醫師接受與否對臨床上的資訊系統是否能成功的改變是重要的(O’Neill et al., 2009; Miller & Sim, 2004; Walter & Lopez, 2008; Darr et al., 2003)

  4. 研究問題與目的(1/2) • 研究問題 • 衡量醫師使用電子病歷意圖差異; • 醫師若接受不足的電子病歷相關訓練,是否影響其使用電子病歷的意圖; • 醫師利用電子病歷完成工作的能力,是否影響其對電子病歷的使用意圖; • 醫師之專業自主權是否因電子病歷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其使用電子病歷意圖; • 醫師是否因其主管、同事、病人之意見,直接影響其使用電子病歷的意圖。

  5. 研究問題與目的(2/2) • 研究目的 • 了解在台灣的醫療環境中 • 各影響因素對於電子病歷採用意圖強度的不同; • 各影響因素間之相對關係; • 區別不同醫師在電子病歷使用意圖的差別 進而使推行電子病歷時,醫療院所了解醫師所重視之層面,針對某因素對醫師做出適當的調整,並滿足其需求。

  6. 研究流程 建 立 研 究 問 題 與 目 的 文 獻 探 討 研 究 設 計 設 計 問 卷 問 項 專 家 審 閱 問 卷 並 發 送 資 料 整 理 與 分 析 研 究 結 論 與 建 議

  7. 文獻探討 一、 電子病歷 二、 電子病歷資訊系統 三、 影響採用電子病歷因素 四、 理性行為理論 五、 科技接受模式

  8. 電子病歷 • 「電子病歷」 • 病歷典範轉移之作用 • 電子病歷定義 • 各國定義不明 • 以電腦化資料庫或檔案庫記錄病人之診斷、影像、生理訊號、檢驗報告、醫療處置、影片及醫療書表等病歷資料與報告之病歷 (黃興進,佘明玲,劉忠峰,2006)

  9. 電子病歷資訊系統(1/3) • 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基礎介紹 • 整合健康記錄,病歷資訊交換與分享(Walter & Lopez, 2008; Ilie et al., 2009) • 一個儲存病患所有健康及診療相關資訊的資料庫管理系統(Hersh, 1995) • 顯示方式應至少包含(美國醫學研究所(IOM)) • 文字、圖形、影像、聲音、數字、影片

  10. 電子病歷資訊系統(2/3) • 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效益 • 優點(Ayers et al., 2009; Darr et al., 2003; Beiteret al., 2008; Miller & Sim, 2004; Hersh, 1995) • 對醫療組織 • 減少紙張印刷與製作成本的花費、提升醫院管理、增加醫療品質與醫療滿意度 • 對醫師 • 減少治療或檢驗的重覆、醫療研究之參考、臨床決策支援 • 對病患 • 預防保健的需求、縮短城鄉醫療資訊差距、避免醫療錯誤率的發生

  11. 電子病歷資訊系統(3/3) • 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效益 • 障礙(Beiter et al., 2008; Menachemi et al., 2008; Miller & Sim, 2004; Hersh, 1995; 黃興進等人,2006; 徐嫦娥,王瓊瑤,2007) • 高初始導入與維修成本,不確定的經濟利益 • 組織與人員的抗拒 • 人員知識與培訓不足 • 各院缺乏一致性標準 • 隱私權、安全性、保密性的威脅

  12. 影響採用電子病歷因素(1/5) • 導入新資訊技術 • 須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學習適應新技術,可能會受到組織人員的抵制與抗拒(Lorenzi & Riley, 2003) • 影響醫師採用電子病歷因素 • 限制專業自主權(Limit on Professional Autonomy) • 訓練(Training) • 電腦自我效能(Computer Self-Efficacy)

  13. 影響採用電子病歷因素(2/5) • 限制專業自主權(Limit on Professional Autonomy) • 定義(資訊接受): • 個人認為使用特定系統將減少控制的條件下,其過程、程序、或專業工作者的工作內容,潛在存在著威脅專業自主權的程度(Walter & Lopez, 2008) • 電子病歷的導入 • 會影響各種臨床工作流程與專業自主權,使醫師不廣泛的採用電子病歷(Demetriades et al., 2005) • 因影響到了醫師的工作流程,且呈現負向影響到電子病歷的使用意圖(Walter & Lopez, 2008; Demetriades et al., 2005)

  14. 影響採用電子病歷因素(3/5) • 訓練(Training) • 個別醫事人員擁有的專業、背景各異(Ash, 2000; Baron et al., 2005; Morton, 2008) • 部分可能沒足夠電腦技能使用電子病歷資訊系統 • 人員教育訓練是推行病歷電子化過程中容易遭遇的困難因素之一(行政院衛生署,2005) • Staples(1999)等人:對特定資訊科技訓練會正向影響資訊科技的自我效能 • 應針對醫師提供以團體為基礎之培訓方式,滿足醫師各別需求(Ash, 2000; Morton, 2008)

  15. 影響採用電子病歷因素(4/5) • 電腦自我效能(Computer Self-Efficacy) • 原自於Bandura(1977)的自我效能,其定義為 • 個人對於自己去完成某一個特定活動能力的判斷 • 學者Compeau與Higgins(1995)定義電腦自我效能 • 個人使用電腦能力的自我判斷 • 主要強調完成首要任務的能力(ability),不是電腦相關技能(skill) (Compeau & Higgins,1995) • 是認知有用性與易用性、態度、意圖的重要影響變數(Venkatesh & Davis, 1996; Venkatesh & Sambamurthy, 2000; Stair, 2000; Ma & Liu, 2005)

  16. 影響採用電子病歷因素(5/5) • 在醫療機構中 • 重點分析個別醫師對科技技術的潛在使用意圖程度,是在設置與導入資訊科技時的重要關鍵(Chau & Hu, 2002) • 醫師特質(Physician Characteristics) • 通常將醫師特質列為人口統計資料/職位的差異,如: • 資深醫師提升醫院管理,而資淺醫師研究工具,以提升專業結構層級。(Darr et al., 2003) • 較年輕且自我認知電腦能力較強的醫師,對於使用電子病歷系統的意圖較高(Menachemi, 2008; Simon, 2005; Audet, 2004; Menachemi, 2007; Grant, 2006)

  17. Attitude Toward Behavior Beliefs and Evaluations Behavioral Intention Actual Behavior Normative Beliefs and Motivation to comply Subjective Norm 理性行為理論(1/2)(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理性行為理論(TRA) (Fishbein & Ajzen, 1975) 以社會心理學為基礎提出之理論(Fishbein & Ajzen, 1975),廣泛應用於預測個人意圖與解釋行為。 主要包含

  18. 理性行為理論(2/2)(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 醫療領域中 • 醫事人員的態度是電子病歷導入之關鍵因素(Loomis et al., 2002;Beiter et al., 2008;Miller & Sim, 2004;Ash & Bates, 2005;Hu et al., 1999),特別是醫師角色,但醫師對於電子病歷的態度卻不一(Darr et al., 2003) • 管理者的支持、醫病關係的改變、同事間的網絡效應皆會影響到醫師對於電子病歷的使用意圖(Anderson, 2002; Darr et al., 2003;Miller & Sim, 2004;Rouf et al., 2007;Morton, 2008; Beiter et al., 2008;Shachak & Reis, 2009; Ayers et al., 2009)

  19. 科技接受模式(1/2)(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Perceived Usefulness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Actual System Use Attitude toward Use External Variables Perceived Ease of Use 科技接受模式(TAM) (Davis, 1989) 以TRA為基礎,結合成本效益理論(Cost-benefit),探討理性與感性因素及科技使用之間的關係(Davis et al., 1989) 包含五個重要構念

  20. 科技接受模式(2/2)(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 藉由一些額外的變數來擴充,藉此增加探討重點的解釋能力(洪新原等人, 2005) • 使用TAM於電子病歷,所產生之外部變數有 • 電子病歷之實體與邏輯可近性(Ilie et al., 2009),網路自我效能(Ma & Liu, 2005),醫師個人特質與社會技術因素(Morton, 2008),威脅專業自主權(Walter & Lopez, 2008)

  21. 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構 二、 研究變數的定義與衡量 三、 研究假說列表 四、 研究設計

  22. 限制專業自主權 H1 認知有用性 H7 H2a H6 電子病歷使用意圖 H8 態 度 訓 練 H4 H2b H5 H2c H9 H3a 主觀規範 認知易用性 H3b 電腦自我效能 H3c 研究架構 本研究概念架構圖 以理性行為理論(TRA)結合科技接受模式(TAM)為基礎架構

  23. 研究變數的定義與衡量(1/3) • 研究變數的定義 • 限制專業自主權(Limit on Professional Autonomy) • 醫師使用電子病歷,存在威脅醫師在醫療流程工作內容的控制程度。 • 訓練(Training) • 電子病歷相關訓練讓醫師得知如何使用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程度。 • 電腦自我效能(Computer Self-Efficacy) • 醫師對於使用電腦進行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自我能力判斷。

  24. 研究變數的定義與衡量(2/3) • 研究變數的定義 • 認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 • 醫師認為電子病歷資訊系統可幫助他增進醫療相關工作績效之主觀認知。 • 認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 醫師認知到使用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容易程度。 • 態度(Attitude) • 醫師對使用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正面或負面感受。

  25. 研究變數的定義與衡量(3/3) • 研究變數的定義 • 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 醫師對其主管、同事、病患於使用電子病歷的意見而影響使用行為意圖程度。 • 使用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 醫師繼續使用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主觀意願。 • 衡量方法: • 除了電腦自我效能採0-10分的尺度來衡量外,其餘皆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

  26. 研究假說列表

  27. 研究設計 • 研究對象與調查方式 • O’Neill(2009)等人在醫療照護研究中:偏遠鄉村地區醫師採用電子病歷之效益會比在都會區來得佳 • 鄉村:美國居民<2500人;加拿大位於都市地區以外人煙稀少土地;台灣無一個詳細劃分都市與鄉村(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2005) • 研究對象: • 台灣東部 (含外島)地區級以上醫院之醫師 • 調查方式: • 結構式問卷,郵寄問卷方式取得資料回收

  28. 四、資料分析 一、樣本基本資料 二、信效度檢測 三、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29. 一、樣本基本資料 • 隨機抽樣方式 • 發放200份問卷,有效問卷60份,回收率為30% • 區域醫院醫師為多數,且男性、主治醫師、內科、20年資歷以上的醫師佔的比率為高。 • 電腦經驗豐富-- 10年以上電腦經驗的醫師佔70%。 • 統計資料分析工具 • SPSS 12.0及PLS 2.0

  30. 二、信效度檢測(1/2) 信度檢測結果 • 採SPSS12.0為工具

  31. 二、信效度檢測(2/2) • 內容效度 • 量表參考文獻經實務界、學術界電子病歷專家檢視進行文意適切性與否編修 • 建構效度 • 採因素分析法 • 樣本於60至70間,因素負荷量須在0.65以上才能完全被接受(Hair et al., 2006)。 • 因素負荷量結果:限制專業自主權與態度構面各有一小於0.65,故予以刪除題項。

  32. 三、結構方程模式分析(1/3) 路徑係數檢定-採用PLS工具

  33. 三、結構方程模式分析(2/3) 研究結果 模型預測力

  34. 三、結構方程模式分析(3/3)

  35. 五、結論與建議 一、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因素 二、影響認知有用性的因素 三、影響認知易用性的因素 四、影響態度的因素 五、影響電子病歷資訊系統使用意圖的因素

  36. 一、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因素 • 「訓練」對電腦自我效能有顯著的影響 • 醫師願意接受並受到足夠的訓練時,其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自我能力判斷程度亦相對的提升。 • 本研究結果與學者相同(Staples et al., 1999) • 建議 • 醫療院所針對各別醫師提供完備的訓練課程,以增加醫師使用電腦操作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能力。

  37. 二、影響認知有用性的因素(1/2) • 「限制專業自主權」對認知有用性的統計結果找不出顯著性 • 與學者探討影響醫師使用與接受電子病歷的影響因素中的研究結果同(Morton, 2008) • 據Morton(2008) 結論而推估 • 現今電子病歷資訊系統僅是一個資料庫匯集系統,尚未替代醫師做決策,仍由醫師主動向系統要求執行,因此不因使用電子病歷資訊系統而感到限制其自主權。

  38. 二、影響認知有用性的因素(2/2) • 「電腦自我效能」對認知有用性統計結果雖顯著,卻呈負向 • 與學者之研究結果同(Chau, 2001; Tsao, 2009) • 據此推估 • 台灣醫師的電腦經驗已愈趨豐富,但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功能可能尚不完善。 • 建議 • 提升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功能、品質、速度等,來提升醫師對於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認知有用性。

  39. 三、影響認知易用性的因素 • 「訓練」與「電腦自我效能」對認知易用性是呈現正向顯著影響 • 建議 • 於新資訊技術導入時,依醫師各人電腦自我效能的不同適時加以培訓,並且在正式導入後亦持續訓練,則可降低醫師因此系統而造成的緊張、恐懼,進而使醫師提高學習操作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容易度。

  40. 四、影響態度的因素 • 「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正向顯著影響接受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態度 • 建議 • 產業界於系統的設計與改進時,需特加強系統的有用性與易用性,來提升使用者對於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態度。

  41. 五、影響電子病歷資訊系統使用意圖的因素 • 電腦自我效能、認知有用性、態度、主觀規範皆正向顯著影響使用意圖 • 「態度」對使用意圖的顯著性最高 • 建議 • 為提升電子病歷資訊系統的使用意圖,應就認知有用性、態度、主觀規範、電腦自我效能所有因素加強,使醫師對電子病歷資訊系統持有正面的感受,認為它是有用的,進而態度愈偏向喜歡而接受它。

  42. 研究貢獻 • 產業界 • 提供給已導入或未導入電子病歷之醫療院所,做為提升醫師對於電子病歷使用意圖的參考模式。 • 政府 • 提供政府於規劃推廣全面電子病歷政策上有所助益。 • 學術界 • 國內學術界對於電子病歷多以結果面衡量電子病歷成果或效益,少以醫師角度探討對於電子病歷的使用意圖。 • 本研究可提供醫療學術界研究醫師對電子病歷使用意圖的參考模式。 4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