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教科版三上 《 科学 》 五六单元介绍

教科版三上 《 科学 》 五六单元介绍. 大云镇中心学校 吴斌杰 Email : dyzx@jiashanedu.net 4665913 4667623. 探 究. 科学课的灵魂 !. 先说说 ------- 探究能力 大致可以包括:五大能力 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记录整理能力 表达交流能力 其中 : 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再说说 ------- 教材的基本元素 —— 活动.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benn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科版三上 《 科学 》 五六单元介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科版三上《科学》五六单元介绍 • 大云镇中心学校 吴斌杰 • Email:dyzx@jiashanedu.net • 4665913 4667623

  2. 探 究 科学课的灵魂!

  3. 先说说-------探究能力 • 大致可以包括:五大能力 • 观察能力 • 实验能力 • 逻辑思维能力 • 记录整理能力 • 表达交流能力 • 其中: • 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4. 再说说-------教材的基本元素——活动 •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 十分重视对科学学习的典型活动的设计。 • 教材是由一系列典型的科学探究、认识活动组成的,活动是有结构的,要求学生参与经历的是有结构的一系列的活动过程。

  5. 观察活动 • ——是本册教材的最大特点。

  6. 有结构的观察研究活动 • 指导学生理解“科学观察”的 • 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比较的 • 指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的 • 指导学生开掘更多观察内容的 • 指导学生改进观察方法的 本册教材多安排的是运用感官对单个静态物体进行外部显著特征进行定性的局部观察的活动。

  7.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的以下编排特点:1、从感官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的发展2、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的发展3、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的发展4、从单体观察到多体观察的发展5、从局部观察到整体观察的发展6、从外部观察到内部观察的发展而且,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的以下编排特点:1、从感官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的发展2、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的发展3、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的发展4、从单体观察到多体观察的发展5、从局部观察到整体观察的发展6、从外部观察到内部观察的发展

  8. 但是, 观察不是本册教材追求的唯一。 以往,我们忽视了:

  9. 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 1、从游戏性实验到规范性实验的发展 • 2、从单一性实验到多过程实验的发展 • 3、从模仿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的发展 • 4、从验证性实验到探索性实验的发展

  10. 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 1、比较能力的发展 • 2、分类能力的发展

  11. 忽视了:学生记录整理能力的发展 • 1、从无序的记录向有序的记录整理发展 • 2、从用文字作记录整理到用数字作记录整理发展 • 3、从用文字作记录整理到用表格作记录整理发展 • 4、从用文字作记录整理到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作记录整理发展

  12. 忽视了: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发展 • 1、从口头表达方式向图表表达方式发展 • 2、从单一表达方式向多种表达方式发展 • 3、从个体交流方式向合作交流方式发展 • 4、从接受型交流向质疑型交流发展

  13. 所以,介绍大家看篇文章: • 杭州市拱墅区教研室万嵩海写的 • 《基于学生探究力发展的小学科学三上年级教材结构剖析》

  14. 说说——纸单元

  15. 单元教学理念 • 1、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与水一样,纸作为学生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材料,取材简便,可研究性强,同时学生们在经历了几个单元的观察研究活动后,已经初步接触了运用感官直接或借助工具间接的对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及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研究,这个阶段应该对学生们已经获得的初步的学习方式进行回顾与提升。

  16. 2、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当能够独立地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能够在半独立状态下进行对比观察,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讨论、自主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如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2、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当能够独立地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能够在半独立状态下进行对比观察,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讨论、自主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如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7. 3、在这个阶段,应使学生逐步接触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在探究活动中逐步体验和感悟到探究的过程,领略探究的乐趣。同时应继续培养学生们尊重事实、留意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同时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3、在这个阶段,应使学生逐步接触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在探究活动中逐步体验和感悟到探究的过程,领略探究的乐趣。同时应继续培养学生们尊重事实、留意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同时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8. 单元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们观察研究纸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对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活动以及造纸和制作纸车的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纸的不同性能,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技能;鼓励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纸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行与人合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教育。

  19. 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 (1)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过程; • (2) 经历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对材料进行分类的过程; • (3) 经历解读古代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资料的过程; • (4) 经历尝试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纸的性能的过程; • (5) 经历不断寻求关于纸的更多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过程; • (6)经历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过程。 。

  20.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纸的观察特征、纸的制造、纸的性能以及制作纸制品等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纸的观察特征、纸的制造、纸的性能以及制作纸制品等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21. 单元教学资源 • 教师资源:各种不同种类的纸张、古代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的相关资料、纸样标本、纸张模型、学生资源1套 • 学生资源:各种不同种类的纸、放大镜、纸的观察比较记录纸、造纸器材、造纸过程的书面资料、不同性能的纸若干、不同性能的纸的对比实验记录表、剪刀、胶水或其他黏合剂以及其他自己搜集的纸车材料。

  22. 观察描述白纸的特征 感官观察比较纸的不同 观察纸的纤维 了解造纸的基本方法 造纸活动 改进造纸方法 了解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寻求更多的方法 纸的观察 我来造一张纸 了解古代造纸工艺流程 观察各种纸制品 不同用途的纸 纸 单 元 了解现代造纸工艺流程 搜集纸样 研究不同用途的纸 做一辆纸车 观察纸车的结构 吸水性 比较实验 纸车赛跑 拉伸性 比较实验 弯曲度 比较实验 选择纸车的材料 研讨制作的顺序 制作纸车活动 交流产生的问题 单元主要活动内容框图

  23. 单个事物的外部观察 多个事物的比较观察 借助工具的内部观察 提出研究设想 实验操作活动 整理实验结果 提出研究问题 得出研究结论 搜集文字资料 观察法 实验法 探究方法 搜集实物标本 改进制作过程 制作法 查阅资料 搜集法 搜集实物材料 分析制作过程 按序制作活动 分析问题存在 观察实物 单元主要探究方法框图

  24. 挑节课,说说教学设计——我来造一张纸 • 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2.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教学难点:纸的制作过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2、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的影象、图片或文字资料。

  25.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课前,请大家去查阅资料,了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二、古人是怎样造纸的?1、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什么时候发明了造纸术?古代造纸术是怎样发明的?学生介绍收集的古人发明造纸术的过程。2、师:出示古人造纸的工艺流程图,学生看图说说古人造纸的大致过程。师:播放现代手工造纸的影象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课前,请大家去查阅资料,了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二、古人是怎样造纸的?1、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什么时候发明了造纸术?古代造纸术是怎样发明的?学生介绍收集的古人发明造纸术的过程。2、师:出示古人造纸的工艺流程图,学生看图说说古人造纸的大致过程。师:播放现代手工造纸的影象资料。

  26. 三、我来造一张纸。1、师:你想不想造一张纸?请问造纸需要什么工具?学生说一说。2、师演示造纸的基本过程:(1)、调制纸浆:把一块纸巾浸湿,揉成纸浆团(或先把纸巾撕碎)放在杯里,加一点水化开,调成糊状。(2)、滤水压平纸:把稀纸浆到在平铺的棉布上,盖上毛巾挤压吸水(也可以用旧报纸来压平吸水)。(3)、加热,烘干:从棉布上把“纸”揭下来,放在金属铁片上,用酒精灯加热,把湿纸烘干。然后,小心地把纸从金属铁片上揭下来。3、师:如果你的纸想加工成彩色的,怎么办?4、学生制作纸。三、我来造一张纸。1、师:你想不想造一张纸?请问造纸需要什么工具?学生说一说。2、师演示造纸的基本过程:(1)、调制纸浆:把一块纸巾浸湿,揉成纸浆团(或先把纸巾撕碎)放在杯里,加一点水化开,调成糊状。(2)、滤水压平纸:把稀纸浆到在平铺的棉布上,盖上毛巾挤压吸水(也可以用旧报纸来压平吸水)。(3)、加热,烘干:从棉布上把“纸”揭下来,放在金属铁片上,用酒精灯加热,把湿纸烘干。然后,小心地把纸从金属铁片上揭下来。3、师:如果你的纸想加工成彩色的,怎么办?4、学生制作纸。

  27. 5、交流、制作书签:师:纸制成功后,可把它加工成贺卡、书签或其他的。(1)、比一比谁的纸、贺卡、书签制作得漂亮。(2)、谈谈你制作时的体会,或制作时你发现了什么?四、了解现代工业造纸。1、师:现代造纸厂,也像我们这样造纸吗?学生回答。2、观看影象或阅读文字资料,了解现代造纸厂是怎样造纸的。(有条件的学校,课后组织一次参观造纸厂的活动。)五、布置作业:课外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并搜集一些纸样,下次课带来观察研究用。5、交流、制作书签:师:纸制成功后,可把它加工成贺卡、书签或其他的。(1)、比一比谁的纸、贺卡、书签制作得漂亮。(2)、谈谈你制作时的体会,或制作时你发现了什么?四、了解现代工业造纸。1、师:现代造纸厂,也像我们这样造纸吗?学生回答。2、观看影象或阅读文字资料,了解现代造纸厂是怎样造纸的。(有条件的学校,课后组织一次参观造纸厂的活动。)五、布置作业:课外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并搜集一些纸样,下次课带来观察研究用。

  28. 再说说——米饭和淀粉 • 具有新特点

  29. 单元的特点 : • 1、科学知识内容的综合性 •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最后一单元,从科学知识内容而言,1—5单元主要涉及了课程标准中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两部分。其中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有植物、动物、我们自己几个单元,而第六单元米饭和淀粉与生命科学的动植物等有关,也与物质科学的水有关,为此我们说它是一个综合性单元。

  30. 2、观察活动的细微性 • 该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米饭入手,来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以事物本身作为观察对象,并要通过对米饭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还蕴涵着许多科学道理,让学生尝试着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究未知的世界。让学生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活动,强调活动。那么这一单元的探究活动主要有那些呢?主要有探究米饭的来历,比较不同品种的大米、观察碘酒和淀粉的相互作用等。从观察的内容和要求而言,该单元的各类观察活动相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米饭的观察》比较米粒变成米饭时发生了什么变化,需要学生看、闻、摸、尝,还不妨听一听。否则是找不出大米变成米饭时的7点变化的,这是对学生细致观察比较能力提高的磨练。

  31. 单元教学理念 • 1、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训练学生细致地观察,发现相似事物之间那些细微差别的能力,应该使学生初步建立从数量关系研究自然事物的观念。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对变化的现象进行初步观察。

  32. 2、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当能够独立地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能够对简单事物进行相对独立地对比观察,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讨论、自主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如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33. 3、在这个阶段,应该让学生经历从观察、比较到提出假设,从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到进行推理的科学探究过程。

  34. 单元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们观察研究稻谷、大米以及米饭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对米饭和淀粉的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以及研究的活动;指导学生比较观察碘酒和淀粉的相互作用,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米饭和淀粉的研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的过程;让学生在米饭和淀粉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体验“一饭一粥”的来之不易。进行爱护粮食的教育;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作的杰出贡献;并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

  35. 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 (1)经历对稻谷、大米以及米饭进行观察描述的过程; • (2)经历糙米和食用大米、不同种类的米等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 (3)经历解读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的过程; • (4)经历观察淀粉以及淀粉和碘酒作用的现象的过程; • (5)经历不断发现和提出研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与预测的过程; • (6)经历不断寻求关于纸的更多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过程。

  36.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使学生获取关于稻谷、大米、米饭以及淀粉的观察特征、淀粉与其他物体产生的化学反应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使学生获取关于稻谷、大米、米饭以及淀粉的观察特征、淀粉与其他物体产生的化学反应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7. 单元教学资源 • 教师资源:不同种类大米的图片、米饭来历的图片、学生资源1套 • 学生资源:稻谷、三种不同品种的大米、米饭、碘酒、蜡烛、淀粉、滑石粉或其他替代物、各种食物、试管、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等。

  38. 区分稻谷与其他种子 观察比较糙米和食用米的不同 观察比较不同品种的米 观察统计粳米 淀粉变色研究 唾液功能研究 观察加工精米 稻谷的观察 大米的观察 检验淀粉存在 淀粉的踪迹 交流米饭的来历 米饭和淀粉 比较淀粉和滑石粉 米饭的观察 比较不同品种的米饭 淀粉的观察 观察碘酒和淀粉的相互作用 观察比较米粒和米饭的不同 观察米饭的味道 解读淀粉文字资料 观察淀粉 观察描述淀粉糊及变化 单元主要活动内容框图

  39. 分析与预测 提出研究思路 实验操作活动 单个事物的外部观察 多个事物的比较观察 借助工具的内部观察 对事物变化过程的观察搜集文字资料 整理实验结果 提出研究问题 观察法 实验过程 对事物变化前后的比较 对混合物含量变化的对比观察 得出研究结论 探究方法 单元主要探究方法框图

  40. 对四个大活动的思考: • 1、《稻谷的观察》 • 教参要求学生在各种不同的食物种子中,把稻谷挑出来,用放大镜观察,其意图让学生知道稻谷是植物的种子,第二个活动是去壳成糙米与食用大米比较异同,第三环节想办法把糙米半加工成精米,最后讨论米饭的来历,面对这几个环节,具体该如何处理我们可以推敲一下,甚至质疑一下。

  41. 我个人为第一个活动并不太好,把稻谷与各种种子放在一起,学生把稻谷挑出来观察,使之认识稻谷是植物的种子。但种子—课安排在四年级。①学生还没有种子的概念,②有误导的嫌疑。举例:把稻谷与果实放在一起难道成了果实不成?③重点不是认识它是种子,有什么作用,而是去观察它的特征,还不如播放水稻生长过程的录象,而后出示稻穗,摘下来认知效果好。第二个活动去壳成糙米,这是一个新鲜的经历,为此先创设一个悬念,让生推测,猜测里面是什么?而后再剥壳,这样的经历要好于直接去壳。第三部分糙米成精米,重在想办法,而不是实际操作(因为去掉种子的表层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困难的),想到很多办法就好,实际是培养学生种学技术的启蒙教育。我个人为第一个活动并不太好,把稻谷与各种种子放在一起,学生把稻谷挑出来观察,使之认识稻谷是植物的种子。但种子—课安排在四年级。①学生还没有种子的概念,②有误导的嫌疑。举例:把稻谷与果实放在一起难道成了果实不成?③重点不是认识它是种子,有什么作用,而是去观察它的特征,还不如播放水稻生长过程的录象,而后出示稻穗,摘下来认知效果好。第二个活动去壳成糙米,这是一个新鲜的经历,为此先创设一个悬念,让生推测,猜测里面是什么?而后再剥壳,这样的经历要好于直接去壳。第三部分糙米成精米,重在想办法,而不是实际操作(因为去掉种子的表层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困难的),想到很多办法就好,实际是培养学生种学技术的启蒙教育。

  42. 2、《大米的观察》 • 比较不同品种的米,让学生把混合在一起的几种不同品种的米分开,而后观察一小袋米,再则是讨论同一种米的分类方法,这是该课主要的活动设计。首先从生活切入点,以平时吃饭话题谈起,是否留心过米饭的味道、样子?然后再来观察区分大米,此项观察教师执教时要明白,第一是训练学生的细致观察,能让生发现相似细微差别的能力,(这就是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家就是具备了这种常人未具有的能力)是一种分类训练,再观察同类米的环节上,(老师们会有疑问?这有什么好观察的,到最后也不会有什么的统一的发现)是的,这是科学课的本质。

  43. 有的活动它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具体的知识,但通过交流,启发,多观察,多鼓励,从多方面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会有更多的发现(独特的)这是科学方法的培养,能使学生初步建立从数量关系研究自然事物的观念,(教师要认清对这一撮米不同的摆弄的意义,这样设计环节时可能考虑的会更全面,学生观察活动时间也会得到保证.)有的活动它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具体的知识,但通过交流,启发,多观察,多鼓励,从多方面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会有更多的发现(独特的)这是科学方法的培养,能使学生初步建立从数量关系研究自然事物的观念,(教师要认清对这一撮米不同的摆弄的意义,这样设计环节时可能考虑的会更全面,学生观察活动时间也会得到保证.)

  44. 3、《米饭的观察》 • 主要的活动顺序是观察米粒和米饭,研究米饭的味道,最后是淀粉糊与碘酒作用的现象。面对这样几个活动构成的课时,我设想:第一个活动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的不能仅仅是米饭,还要与之同样的米粒也需要带,否则比较时米饭是不同,但具体是哪种米粒的米饭就很难说清了。(培养学生发现细微事物的区别,而且知识也拓展了)哪么在比较饭粒和米粒发生的变化时,不仅要让生说出变化,还要追问,你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的?(培养学生科学比较的方法)。第二大环节研究味道,当然得先尝,再让生说出实实在在的感觉,等有生答出有甜味时,提供阅读资料,(不成的再试一试)。

  45. 第三是认识淀粉。(从认识实物,调成糊状,加热看变化)生自想办法,如手捻等最后成糊,再来验证米粒、饭粒中是否具有淀粉。教师要注意:①淀粉要调成稀薄状,教材图中太稠了变化欠明显。②碘酒使用加一倍水稀释,遇淀粉 粉颜色会更蓝一些。课时多余不妨加入认识碘酒这个环节,具体可出示一小瓶碘酒,提出:你能提出几个有关这个小瓶的问题吗?然后在进一步认识,这样设计的目的:碘酒是一个新的陌生事物,通过引导式的认识可教会学生如何认识一种陌生事物的办法,最好不要介绍这是碘酒……,还有学生在观察淀粉糊的变化时,发现体积膨胀了,最后可回顾到米粒成为米饭变大的这问题上来,运用新的发现来解决原有的问题。

  46. 4、《淀粉的踪迹》 • 本课活动有两个:“寻找淀粉踪迹”与“淀粉消失了”。其活动的大致设计,一是观察比较淀粉和滑石粉,让学生自己设计区分的方法(外观、手捻、触摸、用碘酒),二是比较不同配比的淀粉和滑石粉混合物滴上碘酒的反应,(淀粉数量逐步减少)让生猜测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会怎样?从实验中让生发现:这些方法不仅可检验物质里是否有淀粉,还能据蓝色的深浅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而后是一个“米粉老鼠”的游戏,起到激趣作用。再次是用碘酒鉴别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先猜后做为好) 。

  47. “淀粉消失了”是本单元最后一个内容,具体的实验是分装“三瓶淀粉糊,一瓶滴碘酒,另一瓶加唾液,摇匀后滴入碘酒再观察,讨论为什么有不同的现象?教材中有思考帮助引导,教师要加以应用。“淀粉消失了”的问题,要注意的是:A、时间可能不够。游戏“米粉老鼠”可不做,其构建的意义与联系与别的活动不大,可省。B、注意唾液的收集有讲究。(小学生不指导不一定做的好,且很费时)“淀粉消失了”是本单元最后一个内容,具体的实验是分装“三瓶淀粉糊,一瓶滴碘酒,另一瓶加唾液,摇匀后滴入碘酒再观察,讨论为什么有不同的现象?教材中有思考帮助引导,教师要加以应用。“淀粉消失了”的问题,要注意的是:A、时间可能不够。游戏“米粉老鼠”可不做,其构建的意义与联系与别的活动不大,可省。B、注意唾液的收集有讲究。(小学生不指导不一定做的好,且很费时)

  48. 最后,介绍大家看一位教师的教学手记,有点意思。最后,介绍大家看一位教师的教学手记,有点意思。

  49. 我的教学手记 • 许文凤 • 《米饭的观察》 • 2004年12月10日 • 说真的,如果没有备课,我还不知道“灿米”、“粳米”为何物呢!不瞒大家说,我平常在家也基本上是“饭来张口”,甚至连煮干饭、稀饭的米也不知如何区别。所以说,通过科学课而成长的何止是学生呢?

  50. 2004年12月27日 • 今天中午吃饭,同事问我圣诞节怎么过,我不禁慨叹我的圣诞是在吊瓶中度过的,因为喉咙实在痛得说不出话来,只好去医生那儿会会了。嘴不能说话,还好我还有手,我可以边躺着休息边发信息把祝福送给朋友……这时,坐在一旁的珊珊同学似乎很不认同我的意见,立即说道:“不对呀,许老师,你嘴不能说话,你不仅有手,你还有眼睛可以看,还有耳朵可以听,还有鼻子可以闻,还有头脑可以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