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 秋高气爽,正宜出游 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无法欣赏秋日美景 肾脏病变,身体虚弱,无力出行. 重阳节的遗憾. 本次课程内容介绍. 1.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害. 2. 什么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3. 引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4.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5.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护理要点. 糖尿病患者金秋出游必修课. 微血管并发症危害触目惊心.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后果发生率. 唐玲 , 等 . 中国卫生经济 2003; 22: 21. 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berit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内分泌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内分泌科

  2. 秋高气爽,正宜出游 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无法欣赏秋日美景 肾脏病变,身体虚弱,无力出行 重阳节的遗憾

  3. 本次课程内容介绍 1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害 2 什么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3 引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4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5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护理要点 糖尿病患者金秋出游必修课

  4. 微血管并发症危害触目惊心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后果发生率 唐玲, 等. 中国卫生经济 2003; 22: 21

  5. 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20%-40%将引起视网膜病变,其中8%会失明 不能小看我引起的眼睛损害 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6. 糖尿病肾病的 患病率为34.7%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肾病 未透析 单次平均住院费用14550.79元 肾病 透析 单次平均住院费用21285.39元 手术平均住院费用15万元左右 术后第一年服药抗排斥药物约需10—15万元 肾移植 王晋豫 广东医学; 2007,28(9)

  7. 并发症的危害不可小视 金钱、时间和生命! 糖尿病医疗费用81%用来治疗并发症 陈兴宝, 等.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3;11(4)

  8. 什么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累及视网膜、肾脏以及神经中的微小血管导致的疾病,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

  9. 肾脏 微小血管病变 糖尿病 肾病 高血糖高血压  微小血管 病变 视网膜 微小血管病变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神经 微小血管病变 糖尿病 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发生微血管并发症?

  10. 高血糖导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增高 随着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80 微血管并发症 60 40 每1000名患者发生数/年 20 0 5 6 7 8 9 10 11 平均糖化血红蛋白 Stratton IM et al. BMJ 2000; 321

  11. 微血管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 -37% -1% 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减少 UKPDS 35, BMJ 2000; 321

  12. 严格控制血糖可大幅减少微血管并发症 DCCT/EDIC研究 并发症风险 • 1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使1: • 视网膜病变减少76% • 白蛋白尿减少54% • 神经病变减少60% Kumamoto研究 并发症风险 • 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使2: • 视网膜病变减少69% • 肾脏病变减少70% N Engl J Med. 2005;353(25):2643-53 2.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5; 28(2)

  13. 高血压可导致和加重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可导致和加重肾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也会加剧血压升高 高血压也会加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展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80%合并高血压,二者并存会明显加速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14. 控制血压可有效减少微血管并发症 研究显示, 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减少37%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严格控制血压 (<130/80mmHg) -37% 微血管并发症防治尤以控制血糖和血压为重 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 UKPDS 38.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J]. BMJ,1998,317(7160)

  15. 血糖控制目标是多少? 血糖控制在一些特殊群体、特殊情况下应注意个体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16. 药物是武器 教育是核心 饮食是基础 达标是关键 心理健康 及时预防 并发症 运动是手段 监测是保障 血糖达标的健康新7点

  17. 药物治疗是血糖达标的有效武器 随着病程延长, 胰岛功能不断减退 胰岛功能 糖尿病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疾病 最终单纯饮食和运动将无法 控制血糖达标,糖尿病患者 需接受药物治疗 如果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 仍无法控制好血糖, 建议您咨询医生, 选择适合您的药物, 包括起始胰岛素治疗

  18. 胰岛素是作用最强的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如仍未达标,应果断启动胰岛素治疗 第3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如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可更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更有效、安全、方便 血糖控制中的药物治疗须知

  19. 快速达峰,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 长时间起效,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 双时相胰岛素,同时模拟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分泌 相对口服药和人胰岛素长期治疗费用低 什么样的胰岛素制剂能满足糖友的需要

  20. 第3代胰岛素帮您解决问题 *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可同时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用药更方便,低血糖风险降低 *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更好控制餐后血糖,用药更为灵活方便 *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降糖作用平稳,可更好控制空腹血糖,低血糖发生风险降低

  21. 生理胰岛素作用模式: • 餐时相关的胰岛素峰值 • 基础胰岛素 短效人胰岛素起效慢,峰值延迟, 造成:需提前30分钟注射、餐后血 糖控制欠佳、下一餐前低血糖 中效人胰岛素(NPH)体内变异性大, 有峰值, 造成:容易出现低血糖 生理胰岛素作用模式 短效人胰岛素 中效人胰岛素 第2代胰岛素不能很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22. 与短效人胰岛素相比,起效更快,峰值更高,作用快速消失与短效人胰岛素相比,起效更快,峰值更高,作用快速消失 因此可餐前即刻注射,餐后血糖控制更好,下餐前低血糖发生风险低 第3代胰岛素-门冬胰岛素 第2代胰岛素-短效人胰岛素 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长效、平稳,作用持续24小时,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减小血糖波动 第2代胰岛素-中效人胰岛素 第3代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小时) 第3代胰岛素更加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

  23. 利于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 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 可指导患者更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国际、国内指南中均建议积极进行血糖自我监测 严格控制血糖需加强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的益处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结合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请咨询医生,及时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

  24. 定期检查(推荐每月测一次血压) 调整生活方式 如血压>130/80mmHg,开始药物治疗 注意使用对血糖无不良影响的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如何防治高血压? • 健康教育 • 合理饮食 • 规律运动 • 控制体重 • 戒烟限盐 • 限制饮酒 • 心理平衡

  25. 视网膜病变与肾病护理要点 眼病护理要精心 肾病护理三要素

  26. 定期做眼部检查 控制饮食 积极戒烟 慎起居、调情志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熬夜及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 一旦出现视网膜出血时,禁激烈运动,减少头部活动,适当卧床休息 视力有严重障碍者不宜单独行动 眼病护理要精心

  27. 环境“洁”“静” 劳逸结合 多观察 勤监测 按比例定量进食 限钠 安慰 解释 肾病护理三要素 常规护理 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

  28. 帮助患者认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科学预防和护理帮助患者认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科学预防和护理 增强患者防治疾病的信心 指导日常生活、科学饮食和配合医生合理用药 消除对疾病与治疗的错误认识 疾病管理靠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有下列益处

  29. 知识点总结 • 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常见类型 •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 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可引起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 有哪些危险因素可以引起这类并发症? •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要点是什么? • 积极控制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应<7% • 严格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应< 130/80mmHg • 在控制血糖达标的有效武器中,第3代胰岛素有哪些优势? • 第3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更加模拟生理性胰岛素 • 分泌模式,使降糖更有效、更安全、更方便

  30. 携带糖块等甜食,以防低血糖 急救卡 补充水分 选择透气、舒适鞋袜 宜选择晴朗天气出游 避免行人稀少的偏僻路线

  31. 爬山的时间最好在进餐后1-3小时进行 糖尿病患者登山最好有家人或朋友陪伴

  32. 糖尿病病人在出游期间,应尽量及时进餐,以防发生低血糖糖尿病病人在出游期间,应尽量及时进餐,以防发生低血糖 一旦发生延误,应按平时的规律食用自备饮食 因延迟就餐要准备的食物最好是水果、三明治、饼干等,如果出现低血糖,则要准备糖果、含糖饮料等 外出就餐应控制进食量,少食高脂肪食品

  33. 糖尿病患者登山,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皮肤破损糖尿病患者登山,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皮肤破损 选择棉质浅色袜子 确保足部干燥 易于发现足部破溃的出血或渗液等 鞋子一定要选择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以避免磨出水疱

  34. 低血糖会出现意识障碍,与酒后状态很相似,驾车时发生会非常危险低血糖会出现意识障碍,与酒后状态很相似,驾车时发生会非常危险 有糖尿病或容易发生低血糖的人应尽量避免自驾出游 如果旅伴出现低血糖并突然晕倒在地,应立即: 让其平躺仰卧休息 松解衣服扣子和裤腰带 喝些浓糖水或果汁之类甜饮料 假如采取上述各种措施均无法使低血糖症状消失,应考虑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及时送当地医院诊断治疗

  35. 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安排进餐与用药之间的关系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安排进餐与用药之间的关系 合理运动,避免餐前或空腹运动 加强血糖监测 使用低血糖风险低的降糖药,如: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 格列奈类口服降糖药:瑞格列奈 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等 日常生活低血糖的防控

  36. 如出现低血糖表现应立即测血糖,如血糖≤3.9 mmol/L,应采取以下措施1:吃15,等15 尽快摄入糖分。立即吃15克糖(2~5个葡萄糖片,或半杯桔子汁,或两大块方糖,或一大汤勺的蜂蜜) 15分钟后再测一次血糖,看看血糖是否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果您的血糖还是太低,请再喝些果汁,或再吃块糖果。然后打电话给医生 如您的病情已严重到无法吃点心、喝饮料,或经过处理30分钟后仍在4.4 mmol/L以下,请立即拨打120,或到就近的医院看急诊 1.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

  37.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