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小商品市场的历史变迁

小商品市场的历史变迁. 802 班 汪鹏 金子唅 王奕凯 指导老师: 虞文兴. 30 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里的人自古就有经 商的习惯,“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 农闲时 ,义乌货郎们便摇起拨浪鼓, 会常常听见货郎的叫喝声 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行走在浙 江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 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 掸子卖给供销社, 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步解冻,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小商品市场的历史变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商品市场的历史变迁 802班 汪鹏 金子唅 王奕凯 指导老师: 虞文兴

  2. 30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里的人自古就有经30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里的人自古就有经 商的习惯,“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 农闲时,义乌货郎们便摇起拨浪鼓,会常常听见货郎的叫喝声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行走在浙 江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 掸子卖给供销社,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步解冻, 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但长途贩卖、摆地摊做小生意仍被当作投机倒把行为加以打击。此 时,一些义乌人开始不满足仅仅靠“鸡毛换糖”解决生计问题,提心吊胆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 生意。 1980年,有5个子女的义乌妇女冯爱倩开始了艰辛的从商之路,在县城偷偷摸摸地摆起地摊。 1982年5月的一天,货物屡次被没收的冯爱倩鼓足勇气站在了义乌县委门前,来跟新来的县委书记 谢高华讨说法。县委书记谢高华与普通农妇冯爱倩的争论进行了一个下午。最后,谢高华告诉冯 爱倩:你回去摆摊吧,我告诉有关部门不查你们。 直到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在经过调查 研究和反复讨论后,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 场、允许多渠道竞争。随即简陋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了。 这是义乌货郎“鸡毛换糖”的资料照片(摄于上世纪70年代)。

  3.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廿三里。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廿三里。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 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1982年3月26日上午,就稠城市场整顿问题,县政府再次召开由一名副职主持的县 长办公会。当时工商局副局长叶荣贵、城阳区工商所所长王廷腊,也列席了这次会议。 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前夕著名的“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根据一位副县长的提议, 会议首先解决了与稠城集市整顿有关的猪市、牛市摆布问题。紧接着对小百货市场的问 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当时政策滞后,问题敏感且涉及方方面面,敞开观点的讨论持续了 一整个上午。农民经商、农民进城、批发购销、自由市场等敏感问题,在你一言、我一 句的提起后作了再一次研究。其他需要研究的六项议题不得不放在下午进行。对市场整 顿,会议形成初步意见:作为对小百货市场的全面管理,一是全面登记;二是(颁发) 临时执照;三是建立组织;四是自己建帐,税收按营业额征收;五是成立由工商局、工 商所、财税所、镇爱卫会、派出所组成的市场整顿具体实施临时机构。这次会议甚至对 市场全面整顿动员都作出了具体安排。 第一代小商品市场 1984年,这个市场的成交额达2321万,商品主要销往义乌周边县市。 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象春风吹开了这个小百货市场个体商贩人员的 张张笑脸,城阳工商所干部通过学习认为,有党中央撑腰,湖清门市场应 该让它存在和发展……十二大期间,他们在县工商局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 门的配合下……发出了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第一号通告,装起高音喇叭大力反复宣传,小百货市场的经营范围是国家规定的三类小商品和家庭工副业产品。同时,对符合条件经商的人员均发给营业许可证。按经营商品的范围分别编制了十五个小组……整顿后的湖清门小百货市场,秩序井然,面貌一新”。 市场被正式认可之后,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意料。于是又有了第 二代市场的建设。

  4. 在当代中国经济奇迹中,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过“凹地效应”。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深圳是中国最大的一块凹地。特区政策的优惠性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使大量国内资金和优秀人才“孔雀东南飞”。当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这样的一块凹地。义乌太祖殿畈的第二代市场开张后,近两千个摊位迅速摆开,每天前来交易的超过万人,其中六成以上为外地人,申请进场者络绎不绝。前来投奔的还有整个整个的市场。在温州乐清,曾有过一个规模不小的服装市场,但是,随着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的兴起,经商农民纷纷迁巢义乌。道理很简单,无论人气、名气、信息还是交通,当地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都不好相比。后来有位温州干部做过一个统计,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在温州从事小商品经营的个体户,后来有一半以上的人去了义乌。 这是1984年底开业的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的资料照片。 义乌第二代市场 1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 亿元,辐射范围从周边县市延伸到省内 外。 “凹地效应”的形成,使市场的发展 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计。刚开业不久的 第二代市场马上又显得太小了。1985年 初,工商部门不得不动用预备用地架起 300个临税收分别为前三年的8.1倍、 3.4倍、2.0倍…… 市场的再度扩建,已 呼之欲出。

  5. 第三代小商品市场 第三代市场1985年12月破土动 工,采用火车 站月台式钢筋混凝土棚架,占 地44000平方米、设摊4096个 、总投资440万元的大型集贸市 场基本建成,可容纳3 万人在 场内交易。市场建设前后仅用了 10个月时间。1986年9月26日,第三代市 场正式开业。国务委员陈俊生 派代表参加,省长薛驹寄来题 词,常务副省长沈祖伦专程参 加开业剪彩,22家新闻单位43 名记者参加了开业典礼。 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经两次扩建,到1990年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 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1991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0亿元。      这时,小商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很多 义乌人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市场。但是,在市场建设过程中,人们的觉 醒程度还是有差别的。两位经历了第二、第三、第四代市场建设的工 商局领导,这样回忆道:三代市场扩建方案提出后,社会各界持反对意 见的人还是有的,他们中有的人提出了二代市场刚开业再建市场有否必 要的意见;个别态度激烈的人,以这一带是良田为由,向省和中央反映: 这么好的田毁掉建市场太可惜了,光靠市场能吃饱饭吗?对建设这样一 个集贸市场,工商局有些同志在思想上也顾虑重重。据陈正兴副县长回 忆,三代市场建设时,原计划兴建乡镇工业产品展销服务楼,为各区乡 企办提供一个面向市场的窗口,由于牵头单位积极性不高,最后只好改 由挂靠工商的市个协投资,改建为个体户大楼,望江楼的组建融资也几 经反复才得以落实。

  6. 义乌第四代市场于1990年筹办,1991年动工兴建,1992年1月17日通过交工验义乌第四代市场于1990年筹办,1991年动工兴建,1992年1月17日通过交工验 收,可安排摊位7100个。1月26日至28日,义乌第四代市场新老摊位共13910个通过抽签、公证 进行分配。2月13日,义乌第四代市场试营业。3月2日,国家工商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 布会,首次公布全国十大市场名单,义乌小商品市场名列榜首。8月3日,义乌小商品市场名列榜首。 1993年12月17日,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商城集团前身)创立。1994年6月4日,中国小商 品城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6月23日至26日,小商品城14673个新老摊位 进行了调整。7月8日,二期市场试营业。至此小商品城建筑面积扩大到22.8万平方米,摊位数增至 23000个。同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更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1994年,义乌小商品市场 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第四代小商品市场 这是1992年建成开业的义乌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的资料照片。 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的建设,采取了集资建场办法,其中一期市场7710户集资1542万元,二期 市场5989户集资1197.8万元。1992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0.54亿元,1993年45.15亿元,1994年 猛增至102.1亿元。1995年达到152亿元。    再到后面就是第五代市场宾王市场和现在的义乌国际商 贸城。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义乌,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完成了美丽的蜕变。

  7. 第五代小商品市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是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建造的全新理念的现代化专业市场。市场于2001年10月奠基,2002年9月28日试营业,2002年10月22日正式投入营运。市场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工程投资6.6亿元,市场主要分为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商位7000余个。1楼经营花类、玩具,二楼经营珠宝首饰,三楼经营工艺饰品,云集了20000多个商品品种,是我国最大的工艺、玩具专业市场。国际商贸城(福田市场)秉承“科学的规划、一流的设计、现代化的建筑”的理念,致力于前瞻性地打造一个全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引领传统集散型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市场飞跃,具有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特色,是义乌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国际商贸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强大。市场设有中央空调、货梯、电梯、内高架桥、大型停车场等设施,汽车可直接进入市场各楼层,并配备了专业的外商服务中心,采购商经营区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市场建有大型全彩信息屏,单、双色信息显示屏,广播系统,数字信息网站。同时,融入多元人性化设计元素,引进开设了餐饮美食、电讯服务、中庭休闲、交通运输、金融等服务,一个集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性商业平台。2002年10月正式投入营运的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是中国小商品城顺应国际化需求建造的全新理念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一期工程占地24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工程投资7亿元,分为主体市场、生产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大经营区,共有商位7000余个,汇集了国内外250余家生产企业220余家商品采购和8600余户经营户,是我国最大的饰品、工艺、玩具、花类集散中心。 

  8. 落幕 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