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

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 《“ 激活童真童趣 享受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 》. 2012 年 1 月. 一、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ber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 《“激活童真童趣 享受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 2012年1月

  2. 一、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精妙传神。语文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遗憾的是,课标改了,教材改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教师对如何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在教学形式上不断翻新,有时搞得热热闹闹,有时搞得高深莫测,结果语文课不像语文课,倒成了“花里胡哨”、“花拳绣腿”,失去了儿童本位、语文本色、课堂本真,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3.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人们常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劝学的格言,然而我们更欣赏一个“趣”字,因为兴趣是一种喜爱的情绪,它以人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成功道路上的“助跑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研究,试图从一个个翔实的案例中探索出一系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教师的引领,能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

  5. 1、把握教材,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2、研究教师的课堂语言。 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为学生兴趣的激发创造一个空间。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策略

  6. 五、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

  7. 1、善于利用文本本身魅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1、善于利用文本本身魅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充分挖掘语文知识中蕴含着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文本做到:(1)发掘教材的美。我们要备课时做到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充分发掘出教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语文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灵活处理教材。传统教法都是谈论如何教好教科书,不是谈“用好”“用活”教科书、为教学服务,这实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误区。教科书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文教材非常重要。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对现在教学的意义 (一)教师的课堂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8. 【案例】一年级口语交际《学会道歉》,教材中只有短短的两行字:“有时自己说话做事不小心,可能会伤害别人,这时候你要及时向对方道歉,遇到以下情况,你该怎样向别人道歉?”【案例】一年级口语交际《学会道歉》,教材中只有短短的两行字:“有时自己说话做事不小心,可能会伤害别人,这时候你要及时向对方道歉,遇到以下情况,你该怎样向别人道歉?” • (老师走向学生,“不小心”把第一排一个学生放在课桌上的书碰掉了) • 师:老师刚刚走过来时,发生了什么事? • 生:老师从讲台前走过来时,不小心把张宁凡的书碰掉了。 • 师:说得多清楚啊!我把张宁凡的语文书碰掉了,该怎么做? • 生:应该向他道歉。 • 师:(板书:道歉)说得对。对于自己的过失,应当通过道歉来承担自己的责任。那该怎样道歉呢? • 生:实在对不起,请原谅。 • 师:很诚恳,用了“实在”。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教我向张宁凡道个歉?(老师面向张宁凡)张宁凡,你觉得谁讲得好,就告诉我,我就跟谁学。(生踊跃发言) • 生:张宁凡,实在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书碰掉了,你能原谅我吗?(张宁凡点点头,对老师说这位同学讲得好) • 师:你为什么觉得他说得好呢? • 张宁凡:因为他承认做错了,还很有礼貌。 • 师:那我就跟他学。(老师面向张宁凡)张宁凡,实在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书碰掉了,你能原谅我吗? • 张宁凡:没有关系。 •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道歉》。

  9. 2、善于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2、善于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1)引而不发,激疑燃趣。学新课时,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他们在头脑中多装些问号。 (2)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们教师有机地将图画、语言描绘、音乐、实物、课件等教学情境结合,有效使用,易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10. 【案例】师生共同学习《云房子》。 • 师:这么多的小鸟儿,造起云房子来可快啦!瞧,云房子造好了。(出示文中描写云房子的句子。)来,自己轻声读一读,想一想小鸟们造的云房子是什么样的? •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之后汇报) • 生:“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 师:小鸟们的云房子造得漂亮吗? • 生:漂亮! • 师:让我们用最动听的声音来赞美小鸟们吧! • (学生练习朗读,然后指名朗读。)…… •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在朗读的同时配上可爱的动作吗? • (学生一边绘声绘色地朗读,一边做出可爱的动作,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 • 师:小鸟们,让我们也来造云房子吧!你想造什么样就造什么样,想造多大就造多大,好吗? • 生:好!(大家叽叽喳喳议论开了,我想造……小朋友们一边议论着,一边用手不停比划着。) •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云房子造好了吗?谁来向大伙儿介绍一下你造的房子?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出示: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也有的像……) • 生: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小猪,有的像小兔,也有的像小羊。 • 生: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圆圆的苹果,有的像弯弯的香蕉,也有的像大大的西瓜,可有趣啦!

  11. (3)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3)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 语文课堂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热爱语文,燃起语文学习的激情。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有98%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课堂学习中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演一演”等形式感兴趣。追问其原因,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12.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1)艺术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2)激励评价,唤起成就感

  13. 【案例】针对我班同学读书、回答问题的声音普遍较小,我就借助《荷花》一课的教学激发学生读书、回答问题做到音量适中。【案例】针对我班同学读书、回答问题的声音普遍较小,我就借助《荷花》一课的教学激发学生读书、回答问题做到音量适中。 • 师:请饶华同学(班中读书、回答问题声音特小的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二节。 • 生:(读第二节,声音小的像蚊子发出的声音。) • 师:你的朗读就像那个饱涨得马上要破裂的花骨朵。再读一遍,看能否变成展开一两片花瓣的荷花? • 生:(再读第二节。声音提高了很多,同学们只要专心听,基本上能听清楚。) • 师:哎呀!不仅展开了一两片,而且展开了三四片。你再读一遍,肯定会像完全展开花瓣的荷花了。 • 生:(再读,声音比较响亮、悦耳。) • (读完,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 • 师:掌声是对你这多荷花的肯定。太美了,老师相信你在今后的日子里,读书、说话会永远像这朵盛开的荷花。(该生兴奋而又热泪盈眶地给教师和同学们鞠了一躬。)

  14. (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时,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交流,借以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阅读的积极性。从而通过师生、生生的心灵碰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5. 【案例】苏教版第五册《石榴》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课件,通过图片欣赏了石榴花的美丽。 师:刚才欣赏了美丽的花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笔下的石榴花又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课文片段: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指名学生朗读。 生:老师,屏幕上少了一个字。 师:是吗?哪里? 生:文中写的是“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你的句中少了一个“个”字。 师:噢,就少了一个“个”字,应该没什么关系吧? 生:不行,如果少了,意思就变了。 师:为什么呀? 生:“一个个”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又多又密,而一个则显得太单调了,只开了一朵,一个怎么结那么多石榴呢! 生:如果只有一朵,石榴花就太孤单了,还怎么可能像活泼的小喇叭呢? 师:哦,这么说来,这个“个”字还非得加上去。看来,作者真会用词,你们真会读书。 师添加上“个”。

  16.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由于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而转化为一种学习行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17. (二)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学智慧得到升华。(二)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学智慧得到升华。 开题一年多,课题组余运琴老师在溧阳市优秀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先后有7人次在市级以上上汇报课、公开课。课题组长朱瑞君老师撰写的课题相关论文《让课堂成为孩子的快乐天堂》在《教师教育》上发表;《趣味学习——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在2009年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余运琴《快乐作文 童心飞扬》在2009年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另外四位组员在省市级发表或获奖10余篇。在这几年中,有1名教师被评为溧阳市教学能手,1名被评为溧阳市教坛新秀,6名青年教师成长为校级骨干教师。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发表获奖。

  18. 八、分析与思考 1、我们必须加强课后的反思。 2、成果如何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 3、如何充分地对课堂进行预设,体现课堂的儿童化还是研究的难点。 4、对课题探究投入精力受限,影响了研究的力度。

  19. 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