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四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1 、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 2 、 掌握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定性、定量 。 3 、 理解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掌握平衡移动原理的含义。 重点: 定量计算浓度、压力对平衡的影响 难点: 关于化学平衡移动的计算. 本节基本要求. 引 言. 在化学平衡理论中,因 外界条件 改变,旧的平衡被破坏,引起混合物中各物质含量随之改变,而达到新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 简言之: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因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可逆反应从一种平衡状态转变到另一种平衡状态的过过。”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四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2.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 2、掌握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定性、定量。 3、理解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掌握平衡移动原理的含义。 重点: 定量计算浓度、压力对平衡的影响 难点: 关于化学平衡移动的计算 本节基本要求

  3. 引 言 • 在化学平衡理论中,因外界条件改变,旧的平衡被破坏,引起混合物中各物质含量随之改变,而达到新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 • 简言之: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因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可逆反应从一种平衡状态转变到另一种平衡状态的过过。” • 注:平衡理论中,将旧平衡与新平衡时体系中各组份浓度改变的情况称平衡点改变。

  4.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定性判断 比较反应商Q与平衡常数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Q < KΘ平衡向右移动; Q = KΘ,平衡不移动; Q> KΘ, 平衡向左移动。

  5. 2.分 析 将任意状态下的各物质浓度,带入平衡关系式,其值为反应商Q。 aA(aq)+ bB(aq) gG(aq)+ hH(aq) =Q ≠ Kø

  6. 3.结论 •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产物的浓度,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即平衡向右移动。 • 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加产物的浓度,使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即平衡向左移动。

  7. Fe2+ + Ag+ Fe3+ + Ag 起始浓度 c0/mol·L-1 0.181 0.0806 0.0194 平衡浓度c0/mol·L-1 0.181-x 0.0806-x 0.0194 + x c(Fe3+)/cΘ 0.0194 + x KΘ = = =2.99 (0.181-x)(0.0806-x) {c(Fe2+)/ cΘ}·{c(Ag+)/ cΘ} 4.定量计算 例1:见教材P32 解: 1). 因为在原有的平衡体系中仅增加了反应物浓度, 所以平衡向正向移动; 2). 设达到新平衡时将有x mol·L-1的Fe2+被Ag+氧化,则

  8. (0.100-0.0667) mol·L-1 3). α (Ag+) = ×100% = 33.3% 0.100 mol·L-1 x = 0.0139 c(Fe2+) = (0.181 – 0.0139) mol·L-1 = 0.167 mol·L-1; c(Ag+) = (0.0806 – 0.0139) mol·L-1 = 0.0667 mol·L-1; c(Fe3+) = (0.0194 + 0.0139) mol·L-1 = 0.0333 mol·L-1;

  9. 5.应用 • 在生产中,常采取: • (1)为了充分利用某一原料,常常加大另一反应物的量,以提高其转化率; • (2)不断分离出生成物,使平衡持续向右移动,使反应进行得较彻底。

  10.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分析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A(g) + bB(g) cC(g) + dD(g) (1) 将总压力增加至原来的x倍,组份的分压增大至原来的x倍,反应商Q为: Δn =(c+d)-(a+b)

  11. 结论: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结论: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 若Δn > 0, 即产物气体分子总数大于反应物气体分子总数,则Q > KƟ,表明平衡向左移动,即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 若Δn < 0,即产物气体分子总数小于反应物气体分子总数,则 Q < KƟ,表明平衡向右移动,即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12. 组分气体的分压是否有改变 (2)同理可分析,减小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3)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相等,压力改变对平衡无影响,因为会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4)当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若体积不变,总压增加,则对平衡无影响;若总压不变,体积增加, 则平衡会发生移动。 (5)对固体、液体物质参与的反应,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较小,可不考虑。

  13. 3.当△n =0, 改变压力平衡不移动, 如: H2(g) + I2(g) 2HI(g) 2.当△n <0, 增大压力,平衡向右移动, 如: 2SO2(g)+ O2(g) 2SO3(g) 举例说明: 1.当△n > 0, 增大压力,平衡向左移动, 如: N2O4(g)(无色) 2NO2(g)(红棕)

  14. {p(CO)/pΘ2} (2490/100)2 KΘ = = =122 510/100 p(CO2)/pΘ 3.计算 例2:见教材P33 解:1)先求平衡常数,在原有的平衡时: p(CO2)= 3000 kPa ×0.17 = 510 kPa; p(CO)= 3000 kPa×(1-0.17) = 2490 kPa;

  15. {p(CO)/pΘ}2 {2000(1-x)/100}2 KΘ = = = 122 2000·x /100 p(CO2)/pΘ 2) 在2000 kPa总压下的新平衡中,设CO2的摩尔分数为x, 则CO的摩尔分数为(1-x): p(CO2)= 2000 kPa ·x; p(CO)= 2000 kPa×(1-x) ; 20(1-x)2 = 122 x, 10x2 – 20x + 10 – 61x = 0, 10x2 – 81x + 10 = 0, x2 – 8.1x + 1 = 0, x = (8.1 – 7.85)/2 = 0.13. 3)当总压减小时,平衡向着CO2减少的方向(向右)移动, 或者说向着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16. 一密闭容器中含1.0molN2O4,在25℃、100kPa下反应:N2O4(g)2NO2(g) 达到平衡时N2O4的α=50%,计算:(1)反应的K ø; 解:        N2O4(g) 2NO2(g) 1.0(1-α) 1.0(1-α) 1.0-1.0α+2.0α 1.0(1+α) p(N2O4)=p总= p总 2.0α 1.0(1+α) p(NO2)=p总 例3 始态物质的量/mol 1.0 0 平衡物质的量/mol 1.0-1.0α 2.0α

  17. 解:    N2O4(g) 2NO2(g) 1.0(1-α) 1.0(1+α) 2.0α 1.0(1+α) p总 p总 平衡分压 p总 p ø 2.0α 1.0(1+α) [ ·] 2 [ p(NO2)/p ø]2 [ p(N2O4)/p ø] K ø = = p总 p ø 1.0(1-α) 1.0(1+α) [·] 4.0α2 1.0(1-α2) p总 p ø 4(0.50)2 1.0(1-0.52) =[][] = ( )×1.0 = 1.3

  18. K ø =[ ][ ] p(NO2) = p总 2.0α 1.0(1+α ) ´ 平衡分压 ´ 1.0(1-0.18) 1.0(1+0.18) p总 p ø 4.0α2 1000 1.0(1-α2) 100 4.0α2 1.0(1-α2) ´ 1.3 = [ ][ ] ´ 2.0×0.18 1.0(1+0.18) = ×1000 = 305.1kPa ´ ´ 1.0(1-α) 1.0(1+α) ´ p(N2O4) = p总 ´ α= 0.18 =18% ´ = ×1000 (2)25℃、1000kPa下达到平衡时N2O4的α, N2O4和 NO2的分压。 解:T 不变,K ø不变 N2O4的α由50%→18%,即平衡逆向移动 = 694.9kPa

  19. 温度变化 rHm ø< 0 放热反应 rHm ø> 0 吸热反应 K2ø< K1ø 平衡← 升高温度 K2ø>K1ø 平衡→ 降低温度 K2ø>K1ø 平衡 → K2ø< K1ø 平衡← K2 ørHm ø(298K) T2-T1 K1 øR T1T2 ln = ( )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0. 注意: •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浓度、压力 的影响有本质的不同,改变浓度、压力只能改变平衡点不改变 KƟ;而改变温度会改变KƟ的数值 。

  21.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状态 • 对可逆反应来说,由于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组成、质量不变,因此无论是否使用催化剂,反应的始终态都是一样的,即反应rGm的不变, KƟ也不变, 则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状态。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可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22. 五、平衡移动的规律 • 吕·查德里原理: • 当体系达到平衡后,若改变平衡状态的任一条件(如浓度、压力、 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减弱其改变的方向移动。 此原理既适用于化学平衡体系,也适用于物理平衡体系。 注意: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于已达平衡的体系,而不适用于非平衡体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