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6

第三章 全水系统

第三章 全水系统. §3-1 全水系统概述 §3-2 全水系统的末端装置 §3-3 热水采暖系统 §3-4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3-5 热计量采暖系统 §3-6 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头 §3-7 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3-8 热水采暖系统的失调与调节 §3-9 全水风机盘管系统. §3-1 全水系统概述 一、全水系统组成 1 、热媒“或”冷媒: 在采暖与空调系统用来传递热能的媒介物(介质,中间物质)称为热媒或冷媒(载冷剂) 2 、全水系统 :全部用水作为介质传递室内热负荷,冷负荷的系统。 3 、分类 : 供热、供冷、即供冷又供热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全水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全水系统 • §3-1 全水系统概述 • §3-2全水系统的末端装置 • §3-3热水采暖系统 • §3-4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 §3-5热计量采暖系统 • §3-6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头 • §3-7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 §3-8热水采暖系统的失调与调节 • §3-9全水风机盘管系统

  2. §3-1 全水系统概述 • 一、全水系统组成 • 1、热媒“或”冷媒:在采暖与空调系统用来传递热能的媒介物(介质,中间物质)称为热媒或冷媒(载冷剂) • 2、全水系统:全部用水作为介质传递室内热负荷,冷负荷的系统。 • 3、分类: • 供热、供冷、即供冷又供热 • 全水采暖系统和全水空调系统 • 4、组成:热源(冷源)、管道系统、末端装置

  3. 二、热水采暖系统 • 1、采暖系统分类(按热媒):热水、蒸汽 • 2、与蒸汽系统比较:  优点:   (1)运行管理简单。维修费用低;   (2)热水跑、冒、滴、漏现象轻,节能   (3)可采用多种调节方法(质调节量调节)   (4)供暖效果好,连续供暖,室温波动小。   (5)管道设备锈蚀较轻,使用寿命长  缺点: (1)散热设备传热系数低,供暖设备较多,管径较大,造价高    (2)流量大,输送热水消耗电能多

  4. 三、全水空调气系统 • 冷热负荷全由水承担 • 末端装置:风机盘管和辐射板 • 采用风机盘管的全水系统称为全水风机盘管系统或风机盘管系统 • 选用全水风机盘管系统注意:  (1)噪音问题,无新风问题,静音要求高,空气品质要求高,场所不宜采用。  (2)加湿问题  (3)制冷量不大,机外静压不宜用在大面积大空间高度高房间。

  5. 全水空调系统与热水采暖系统比较,特点   (1)夏季供冷,冬季供热。   (2)未端装置空气强迫循环,室内温、湿度均匀。      (3)末端装置风机耗功有噪声,   (4)管理,维修量比热水采暖系统大。   (5)造价高,因此如果仅用于冬季供暖,采暖系统优于空调。 • §3-2全水系统的末端装置 • 1.末端装置:置于室内,用于向室内释放热量或(和)冷量的终端设备或器具 • 2.常用的末端装置:散热器、暖风机、风机盘管、辐射板 • 3.末端装置散热方式: 自然对流(散热器) 强迫对流(风机盘管)

  6. 一、散热器 • (一)、散热器性能评价指标 • 四个方面: (1)热工性能:传热系数,提高K值手段,增加外壁    面积,空气流速,强化外表面辐射强度,减少各部    件向热阻。 (2)经济指标:单位散热量成本(元/㎡)及金属耗量    越低安装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经济性越好。   (3)安装使用和工艺方面:机械强度和承压,安装组    对方便,便于安装和组成需要的散热面积,尺寸    小,适于批量生产。 (4)卫生和美观方面:表面光滑、易清扫,外形美    观。

  7. (二)、散热器的种类 • 按传热方式:   辐射   对流:对流占几乎100%   介处两者之间。 • 按材质:   铸铁,钢制,铝合金,塑料,铜合金,钢铝复合,铜铝   复和,不锈钢铝复合,铝塑复合。 • 灰口铸铁:   结构简单,耐腐蚀,寿命长,水需量大。   但金属热强度低(q=K/G)金属耗量大,笨重,强度低 • 常用有柱型、翼型

  8. 常用有标型、翼型 • 1、铸铁柱型:  四柱:图3-1(a);  二柱:图3-1(b) ;  足片与无足片外形美观,K值较大,易组对成需要面积,易清除。 • 2、翼型:  圆翼:图3-1(c);  柱翼型图3-1(d)工艺简单,价格低,易积灰,不易组对所需面积,承压能力低,用量在减少,圆翼多用车间,高度低。 • 3、钢制散热器  新型钢制散热器与光排管  晚于铸铁  图3-2,3-3

  9. (三)散热器的选择布置 • 1.散热器的选择   ①传热系数 ②承压 ③外形 ④清灰 ⑤耐腐 • 2. 散热器的布置 •  ①一般沿外墙,外窗下图3-4(a)提高外墙与窗下部温   度,减少对人体冷辐射;阻止渗入冷空气形成下降冷气   流,图3-5(a)(b) •  ②可沿内墙图3-4(b)有时可减少管理长度;或仅在外   墙布置之下,但人员活动温度低。图3-5( c) •  ③明装、暗装、根据需要 • ④楼梯间 • ⑤门斗

  10.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 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10℃ 开封 • 寒冷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0~-10℃ 北京 • 夏热冬冷:最冷月平均0-10℃ 武汉       最热月平均25-30℃ • 夏热冬暖:最冷月>10℃ 广州     最热月25-29℃ • 温和地区:最冷月0-13℃ 昆明     最热月18-25℃

  11. (四)散热器的计算 • ①原则:   热平衡,设计条件下散热器散热量=采暖设计热负荷。 • ②散热器传热特性:   或 • —散热器散热量W • k—散热器传热系数w/㎡. ℃ • a,b,c,B—实验得到的系数 • —散热器的热媒平均温度℃ , • — 与室温之差℃ • —散热 器进出口水温 • —室内空气温度℃ K值可查手册或产品样本

  12. ③面积确定 • -散热器计算面积 • -采暖设计热负荷W • -散热器片数修正系数 • -散热器连接方式系数 • -散热器安装形式系数

  13. ④修正问题 • 当使用条件与测试条件不同时,散热器的传热性能发生变化,引发β1 、β2 、β3 、修正。 • β1 :成组散热器两边,外侧无遮挡,比中见片的单片散热量大,当实际片数少于规定(测试时)片数时,边片传热面积在总使用热面积中所占比例增大,使单位传热面积传热量增大,所需面积减小,β1<1反之β1>1对片式散热器,片数    ,a为单片面积,㎡/片先取β1=1,然后进行修正。整体式不用修正。 • β2 :连接方式可取图3-6中六种方式,连接方式不同时,表面温度分布变化,使热量发生变化,下进上出性能最差,有关β2 查手册。(实验条件为同侧上进下出) • β3 :测试时为明装,加罩后有变化,大多数散热量减小。对流增加,辐射减小。  只有当对流量超过辐射量时,总量才能增加,查手册。

  14. 二、暖风机 • 1、组成:风机,电动机和空气加热器。 • 2、风机类型:轴流,离心    轴流用于小型机组图3-7(a)(b)离心用于大型机    组,图3-7(c)(d) • 3、采用热媒:热水、蒸汽 • 4、工作原理: • 5、优点:供热量大,占地小,启动快,升温快,设备简      单、投资省 缺点:噪声,循环空气不能改善空气质量。

  15. 6、用途:大空间,负荷大,间歇工作,允许空气循环。6、用途:大空间,负荷大,间歇工作,允许空气循环。 • 不能使用场合:空气中含有剧毒性物质,工艺过程产生  易燃易爆气体和纤维,粉尘的厂房。 • 7、两种方案: • 1)暖风机供给全部采暖耗热量,适于气候较温暖地区。 • 2)暖风机供给部分采暖耗热量用散热器维持量低室内温  度(5℃) • 优点是:非工作时间可不开暖风机省电能和热能,不需管  理,使用时开启可迅速提高室温,供热量为设计热负荷与  值班采暖供热量之差。

  16. 8、暖风机系统设计;主要确定型号,台数及布置方案。8、暖风机系统设计;主要确定型号,台数及布置方案。    台数 • —要求暖风机提供的采暖热负荷W • —室温系数,取  1.2-1.3 • —单台暖风机的实际数量w

  17. 查产品样本或手册可得暖风机的性能(在一定热媒系数下的散热量,送风量,和风速和温度等。)产品样本中给出的进口空气温度为15℃若进口空气温度不等于15℃时,用下式进行修正查产品样本或手册可得暖风机的性能(在一定热媒系数下的散热量,送风量,和风速和温度等。)产品样本中给出的进口空气温度为15℃若进口空气温度不等于15℃时,用下式进行修正 • —产品样本中提供的暖风机供热量n/台; • —暖风机进出口热媒平均温度℃ • —设计条件下的机组进风温度,一般可取室内温度℃

  18. 注意: • ①送风温度不宜低于35℃以负有吹冷风感觉,不得高于 75℃以免热射流上升,不利于有效利用。 • ②室内空气循环次,每小时不宜小于1.5次 • ③每台暖风机进出口设阀门(蒸汽出口设疏水器)便于调   节,维修和管理。 • 9.暖风机布置:  考虑车间的任何形状,工作区域,工艺设备的流量气流  作用范围等。 • NC型小型机组可采用图3-8所示方案,悬挂在墙、柱上,梁下。 • ZN型可吊挂在顶棚下等高处。 • 大型可用于无隔墙,大型设备的大型厂房,可沿长度布置地面上。 • 小型安装高度见教材P40上部

  19. 三.风机盘管FCU(Fan Coil Unit) • 组成:通风机、电动机、和盘管(空气换热器) • 工作原理: • 1、风机盘管的构造分类和特点 • 分类(按结构型式);  立式,卧式,壁挂式,卡式(吸顶式) • 按安装方式:  明、暖、半明装,图3-9(a)方式明装(b)卧式暗装 • 壁挂式全部为明装,卡式进出风口外镶顶棚下 1)单侧送风,单侧回风 2)两侧送风,中间回风 3)四侧送风,中间回风

  20. 暗装机组根据机外静压分两类:  标准型、高静压型 • 标准型:在名义风量下的机外静压为零(我国标准)      或10-20Pa(合资或进口) • 高静压型:名又风量下机外静压为30-60Pa • 还有同时配冷盘管和热盘管机组,用于四管水系统。 • 规格 • 1)风量我国标准规定,用高档转速下风机盘管的风量  ㎡/h标准规格。如下P-6.3风量630㎡/h ,标准规定风机盘管共有12种规格。风量范围为250-2500 ㎡/h 。主柱式非标产品最大风为4000。中外合资,通常用英制单位风量 2)制冷热量:标准规定,名义工况下的制冷量1.4-13.3kw

  21. 3)电功率:标准型30-170 w,高静压50-270mm供热量 2.1-19.95kw 噪音、水阻力:FP-6.3以下,噪声≤39dB(A)FP-80以  上>40 dB(A)水侧阻力均为10-40KPa。 • 2、风机盘管的选择与安装要求 • 1)、选择:质量、明、暗装、承压、型式、左右、冷热  媒强度,噪声 • 2)安装:主式卧式等见教材  明装 卧式暗装 水过滤器 橡胶软接 阀门 凝法水管坡度  不小于0.01供电,单独回路 ,集中配电盘 • 3)制冷量、供热量、风量的标定:部颁标准规定,全热  制冷量,显热控制冷量和供热量用焓差法确定.

  22. 在制冷工况下的测试法为:保持机组出口静压为零(标准型)或一定值(高静压型)测定风量,进出口空气的干湿球湿度进出口水温,压力和流量,测定风机输入功率。由此确定空气的比焓并获得在制冷工况下的风机盘管和各项性能:风量,全热制冷量、显热性冷量、水流量水侧阻力,输入功率。在制冷工况下的测试法为:保持机组出口静压为零(标准型)或一定值(高静压型)测定风量,进出口空气的干湿球湿度进出口水温,压力和流量,测定风机输入功率。由此确定空气的比焓并获得在制冷工况下的风机盘管和各项性能:风量,全热制冷量、显热性冷量、水流量水侧阻力,输入功率。 • 全热制冷量            (3-6) • 显热制冷量              (3-7)

  23. 各项意义 • -全热、显热制冷量,kw; • —空气进出口比焓 kj/kg • —空气进出口干球温度℃ • —风量,kg/s; • —重气定压比上    =1.01kj/kg℃ • 供热量

  24. 4)名义工况,在制造条件下的工况,分为制冷工况和供4)名义工况,在制造条件下的工况,分为制冷工况和供  热工况,见教材P42 • 应按夏季冷负荷造盘管,冬季供暖校核即可,一般样本给  出常见工况制冷量,如无此类数据

  25. 式中: • —设计工况下风机盘管全热制冷量和显热制    冷量,W或KW; • —名义工况下风机盘管全热,显热制冷    量,W或KW; • —设计工况下盘管进风干球温度和湿球温    度,取室内设计参数℃; • —风机盘进口水温; • —设计工况和名义工况下的水流量,kg/h    设计时正常水流量与名义工况一样(3-8)。    (3-10)只与温度有关。

  26. 不考虑水量变化时,供热量换算公式为 • 式中    为设计工况和名义工况下的盘管供热量W或KW; • 5)附加问题:若房间的设计全热冷负荷(人员、灯光、  电器、辐射及围护结构传热,空气渗透,通风等)为      显热冷负荷为  ,则盘管的全热制冷量为:     ≥(1+β1+β2)  (3-11) • 显热制冷量为:  ≥(1+β1+β2)  (3-12) • β1 ——积灰对盘管传热影响的附加率见教材 • β2 ——间歇使用附加率,当β2 20%时,约经过20min室温达要求。

  27. 6)选用:选择盘管时,宜同时对全热制冷量和显热制冷6)选用:选择盘管时,宜同时对全热制冷量和显热制冷  量校核是否符合式(3-11)(3-12)要求,尤其是显热冷负荷比例大的房间,因为盘管运行时根据室温停开。 • 样本中给出不同档次风量的制冷量,中档风量时机组的制冷量以为高档时85%。对于明装机组,在考虑β1 后,直接根据中档风量选有15%裕量,可作为间歇运行附加值。 • 暗装,选用高静压,核算总阻力,不能大于机外静压值,无静压,总阻力控制在30%以内在考虑β1β2后按中档风量制冷量选,此时机组高档风量相当于中档风量。 • 风口配合:双层百叶,断面面积与盘管出口面积相当。回风为固定百叶,风速控制≤1.5m/s。盘管与新风组合空气——水系统,新风带冷量,不能单根据室内。冷负荷选盘管见6-9。 • 水温:供暖,水温60℃为宜,最高一般不超80℃。

  28. §3-3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 组成:热源管道系统,散热设备 • 一、按系统的循环动力分类 • 分为重力(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图3-10重力循环图(a)中水靠密度差循环,水在锅炉1中受热温度升高到 ,密度降为 ,来自回水管7冷水 水沿供水管6流到散热器之中,降温周而复始。 • 膨胀水箱作用: 1、室内膨胀水 2、补水, 3、定压 4、排除空气供回水管坡度。 • 机械循环图(b)水泵,膨胀水箱接口,集气罐,自动排气阀供回水坡回坡度。

  29. 二、按供水温度分类 • 分为高温水,中温水,低温水,我国规定高于100℃高温  水,否则低温水95-70℃、85-60℃,120-130/70-80℃。 • 高温水:易烫人,烤焦灰尘易汽化卫生条件及舒适性差,  省散热器,供回水温差大,管径小。 • 低温水:优缺点 • 三、按供回水的方式分类 • “供”指供出热媒“;回”指回流热媒。可用“供”与“回”表明垂直方向流体的供给指向。   上供式:热媒沿垂向从上向下;   下供式:热媒沿垂向从下向上;   上回:热媒沿垂向从下向上;   下回:热媒沿垂向从上向下;

  30. 可分为图3-11所示四类 • 1、上供下回式系统 • 图(a)供水干管设置于系统最上面回水干管设置于系统最下面。 • 布置管道方便,排气顺畅,用得最多。 • 2、上供上回式 • 图(b)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等流最上面,干管不与地面设备与管道发生占地矛盾。  主管耗量增加,主要用于地面设备和管道较多的,地在面布置干管有困难的车间。

  31. 3、下供下回式  图( c) 供回水管均位于系统最下部供回干管无效热损失小,可减轻竖向失调(双管)有利于水力平衡,顶棚下无立管,可分层施工,分层供暖,地沟,顶层散热器设放气阀或设空气管。 • 4、下供上回式  图(d)供水干管在下,回水干管在上,倒流式供水干管一层地面明设时,无效热损失小,底层散热器平均温度升高,可减少面积,垂管中水流与空气浮升方向一致有到排量高温水面不易汽化。中供式系统图3-12,供水干管位于中间,上半部可为下供下回图(a)或上供下回图(b)下半部均为上供下回,可减轻竖向失调,计算和调节较麻烦。

  32. 四、按散热器的连续方式分类   垂直式:图3-13(a)垂直主管连接,单侧,双侧   水平式:图( b)水平管线连接   垂直式:供水干管,回水干管   水平式:供水主管回水主管,供水干管回水干管图     (b) • 水平式优缺点:用于公用建筑,分户计量,少穿楼板,室内无立管,水箱高度可降低,便于分层控制和调节,易热胀漏水。串联组数不宜太多,放气阀,空气管图3-14

  33. 五、按连接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分类 • 单管:图3-15用一根管道将多组散热器依次串联,供回水不分开。 • 双管:两根管道并联,供回水截然分开。 • 图(a)(b)(c)(d)跨越管多耗管材,但可调。 • 六、按并联环路水的流程分类 • 同程式与异程式,图3-16 • 同程式:各并联环路总长度基本相等图(a) • 异程式:各并联环路总长度不等图(b) • 同程式优点:易平衡,水平失调轻。

  34. §3-4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 高层建筑:高度35m以上或12层以上 • 特点:底层散热器承压加大,易产生竖向失调,热压与风压同时作用。 • 设立系统时注意:最高点不倒空,不汽化,最低点不超压,与热网直连会否使其他建筑物超压(地形)减轻竖向失调。 • 一、分区式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 分区式系统:将系统沿垂直方向分成两个或以上的独立系统 • 分界线选取:考虑热网的压力工况,建筑物总层数(高度)及散热器承压能力。 • 低压可与热网连成间连,高区或选择下述型式:

  35. 1、高区采用间接连接 • 图3-17,设主表面式换热器,高层压力状况与热网面并联换热站位置:建筑物底层地下室或中间技术层内 • 适用:外网有足够资用压力,供水温度较高。 • 2、高压采用双水箱或单水箱系统 • 1)运行图3-18图(a)在高层设两个水箱,用泵1将供水注入供水箱;靠两水箱间高差h,作为动力。 • 2)停运系统停止运行时,水泵出口道上阀关闭,高压高静水压力传递不到底层散热器及外网。当回水箱高度超过外网回水管压力,起到与外网分离作用。 • 运用:资用压力小,供水温度低 • 优缺点:省去换热站费用,但水箱占面积,结构荷载增加,开式系统,易氧腐蚀。 • 还有:1)在供水总管设加压泵,回水管上安减压阀。 2)下供上回,回水总管上设排气断流装置

  36. 二、其他类型的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 1、双线式采暖系统 • 只能减轻失调,不能解决超压问题,分为垂直双线与水平双线图3-19, • (1)垂直双线热水采暖系统 • 图(a)垂直双线,虚线框表示设于同一楼层同一层间的散热设备(串片散热器,蛇形管线墙内辐射板)由上升和下降立管构成,各层散热器的平均温度近似相同,减轻竖向失调主管阻力增加,提高了水力稳定性,适用于同一房间设置四组散热器与四块辐射板的情况。 • (2)水平双线 • 图(b)水平方向各房间散热装置平均温度近似相似,减轻水平失调,水平支线设调节阀和节流孔板。分层调节减轻轻竖向失调。

  37. 2、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 图3-20,沿重向分组,组内为双管,组间为单管,利用双管散热器可局部和单管系统提高水力稳定性优点,减轻了双管层数多时,重力作用压头引起的竖向失调严重的倾向。但不能解决起压问题。 • 3、热水和蒸汽混合式系统 • 对特高层建筑(金属大于160m)最高层水静压力超过一般的管路,附件和设备的承压能力(一般为1.6mpa),可竖向分三区,最高区利用蒸汽作热媒向冷水换热器供蒸汽。下面分区用热水图3-4,

  38. 3-5热计量采暖系统 • 分产热计量意义:按每户实际耗电量计费,节能,满足用户不同要求。 • 优点:分户管理,控制调节,收费。 • 不利:原系统多为垂直系统,进户主管为多根不易计算,不易调节一般改选成水平式。 • 分户计量系统共同点:每户管路进出户处安装关断阀,进出口之一安装调节阀,有条件时安装流量计或热表。 • 流量计和热表的安装位置:在回水管上水温低,有利延长使用寿命,但当有失水时,计算不准。较多装在入口,在竖井内 • 系统型式:上供式,下供式和中供式,一个单元设一组供回水主管干管及同程或异程。 • 有关热表内容自看。

  39. 一、分户水平单管系统 • 图3-22与传热水平系统主要区别 a.水平支路长度限于一个住户之内; b.能分户计量与调节; c.可分类调节。 • 1、型式分类: 1)水平顺流图(a) 2)同侧连接跨越(b) 3)异侧连接跨越(c) • 2、所设阀门 1)图(a)在水平支路上设关断阀,调节阀和热表; 2)图(b)(c)还可在散热器支管上装调节阀(温控    阀)图(b)(c)性能优于图(a)。

  40. 水平式特点:便于分户计算,调节,省管材,少穿楼板,水力稳定性好,易产生竖向失调,注意重力压头作用。排气问题。水平式特点:便于分户计算,调节,省管材,少穿楼板,水力稳定性好,易产生竖向失调,注意重力压头作用。排气问题。 • 二. 分户水平双管系统 • 图3-23户内散热器并联,每组散热器装调节阀或温控阀,便于分组控制。   图(a)两管位于散热管上下(同稳);   图(b)两管均在散热器上方;   图(c)两管位于散热器下方。 • 图3-24分户水平单、双管系统单管、双管优缺点,可用于大户型及跃层式。 • 三、分户水平放射式系统 • 在每户的管道入口设分水器和集水器,各散器并联图3-25,分水器引出管呈辐射状埋地敷设,可单调,支管用铝塑复合管或PPR,各户有热表,支管上有调节阀。

  41. §3-6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头 • 作用压头: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所需要的动力。 • 阻力损失:流体在系统中流动消耗的能量。 • 作用压头≥阻力损失 • 一、重力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头 • 重力循环:完全靠热媒供回水深度不同,从而密度不同形成的压力差循环的系统。 • 重力循环作用压力:因密度差,高差所产生的压力差,在机械循环系统中也存在,是机械循环系统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

  42. 1、简单重力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头 • 图3-56为只有一组散热器的简单系统 • 简化:不考虑水在管道的散热。 • 水在锅炉或换热器中被加热成温度 ,密度为  ,在散热器中冷却到回水温度 ,密度为  。 • 假设阻路最低点断面A-A处有一阀门,突然将阀门关闭A-A两侧所受水柱压力分别为: • 右侧: • 左侧:

  43. 因为    所以    ,两侧压力之差为:因为    所以    ,两侧压力之差为: (3-13) • 式中:     • —重力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力 • —重力加速度 ; • —冷却中心到加热中心的垂直距离m • —供水密度kg/㎡ • —回水密度kg/㎡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