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屈 原 列 传

屈 原 列 传. 司马迁. 本文节选自 《 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 ,屈原与贾谊 本不同时代,司马迁为何要将两人放在一起作合传呢?. 屈、贾俱被谤,俱工辞赋,其事迹相似,故二人同传。 ——( 明 )  陈仁锡  《 史记考 》. …… 通篇多用虚笔,以抑郁难遏之气,写怀才 不遇之感,岂独屈、贾二人合传?直作屈、 贾、司马三人合传读可也! —— (近代)李景星   《 四史评议 》. 屈原已经是整个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这是为纪念屈原而兴起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 —— 龙舟竞渡. 唐元和十五年,归州刺史王茂元为在屈沱领建清烈公祠. 被称为 “ 独醒亭 ” 的屈原庙.

beryl
Download Presentation

屈 原 列 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屈 原 列 传 司马迁

  2. 本文节选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与贾谊 本不同时代,司马迁为何要将两人放在一起作合传呢? 屈、贾俱被谤,俱工辞赋,其事迹相似,故二人同传。 ——(明) 陈仁锡 《史记考》 ……通篇多用虚笔,以抑郁难遏之气,写怀才 不遇之感,岂独屈、贾二人合传?直作屈、 贾、司马三人合传读可也! ——(近代)李景星  《四史评议》

  3. 屈原已经是整个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这是为纪念屈原而兴起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龙舟竞渡屈原已经是整个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这是为纪念屈原而兴起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龙舟竞渡

  4. 唐元和十五年,归州刺史王茂元为在屈沱领建清烈公祠唐元和十五年,归州刺史王茂元为在屈沱领建清烈公祠

  5. 被称为“独醒亭”的屈原庙

  6. 课 文 分 析 1、通读全文后,把屈原的遭遇用一条线索表示出来。 见任 被疏 既绌 见迁 自沉汨罗 2、屈原个人的遭遇与楚国的命运是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的, 联系上面的线索,看楚国的命运有什么样的变化? 被骗 被袭 客死 灭亡 3、根据线索,请分析一下全文的结构层次。 (方法:逐段诵读,首先搞清楚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7. 1、因贤见任 一、屈原由见“任”而   见“疏” 2、受馋被疏 3、罹忧作《离骚》 4、楚王一受骗 5、楚王再受骗 6、诸候击楚 二、屈原由“见”疏而   见“迁” 7、楚王三受骗,客死于秦 8、屈原存君兴国之志的破灭 9、议论:为屈原鸣不平 10、屈原被迁 11、屈原自沉的经过 三 12、屈原死后的影响 四

  8. 课堂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所称述的物也是芬芳的; 他的品行方正,所以至死也不被世俗容纳。 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没有不 全部表现的(透彻明白)。 3、宁赴常流而葬身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之温蠖乎? 宁愿跳进江水,葬身在鱼腹中,又怎么能拿高洁 的品格,去蒙受浊世的污垢呢?

  9. 4、其存君兴国而欲返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4、其存君兴国而欲返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他爱护国君,振兴楚国而想要改变(它的现状),  通篇诗(《离骚》)中再三表达这种志愿。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作品写平常的事物但是意义重大,举就近 的事物但是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 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平痛恨楚王圣听不明,谗言和谄媚遮蔽了楚 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国家,品行方正的 人不被朝庭容纳,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

  10. 解释下列加点文言实词的意思: 最终 处境艰难窘困 1、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2、谗人间之,可谓穷也。 困顿 3、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称道、称颂 4、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竟然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意动用法,以……为祖;译为“学习”、“效法” 6、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解释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1、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楚王以割地。 连词,于是 2、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 连词,因为

  11. 理解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就、接着 1、王怒而疏屈平。 2、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3、蟹六跪而二鳌。 4、黑质而白章。 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7、吾徇徇而起。 8、吾尝终日而思矣。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10、以求重价,而江南之梅皆病。 1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 1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连词,表承接 就、接着 又、一般不译 2、连词,表并列 又、一般不译 但是、却 3、连词,表转折 但是、却 连接状语,不译 4、连词,表修饰 连接状语,不译 5、连词,表递进 并、并且 6、连词,表因果 因此 7、连词,表假设 如果 你、你的 8、代词,“尔” 9、虚词,罢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