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主讲教师:阚氏海. 总 论.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 由位于颅腔内的 脑 和椎管内的 脊髓 及遍布全身的 周围神经 所组成。. 功能. ★. 调节和控制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 ★. 人类的神经系统在机体内居主导地位,是一切生理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 ( reflex )

bes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神经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主讲教师:阚氏海

  2. 总 论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3.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由位于颅腔内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及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所组成。 功能 ★ 调节和控制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 ★ 人类的神经系统在机体内居主导地位,是一切生理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4.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 反射(reflex) • 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5.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以反射做为其调节活动的方式。反射弧任何一部分损伤,反射即出现障碍,如肌肉瘫痪、皮肤感觉丧失等。因此,临床上常用检查反射的方法来诊断神经系统的疾病。

  6.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 中枢部:中枢神经系统 •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脑 位于颅腔 • 脊髓 位于椎管 • 周围部:周围神经系统 •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 脊神经 31对 • 脑神经 12对 • 内脏神经

  7.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颈节8个 胸节12个 腰节5个 骶节5个 尾节1个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端脑 间脑 脑 小脑 延髓 脑桥 中脑 脑干

  8.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脊神经 脑神经 按与中枢相连部位分 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内脏,心血管,平滑肌,腺体 按分布对象分 感觉(传入)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按纤维性质(方向)分 周围神经系统

  9.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内脏运动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10.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 神经元 • 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 • 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 • 神经胶质细胞 • 间质和支持细胞 • 无传递冲动的功能,数量多

  11.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元neuron 树突 功能 接受刺激 传导冲动 胞体 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 轴浆运输 轴突

  12.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 周围突 中枢突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1) 按突起数目分

  13.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2)按功能分

  14.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元 3.神经纤维 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外面包有髓鞘和神经膜,称为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15. 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郎飞节

  16.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神经胶质 neuroglia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施万细胞 室管膜细胞 小胶质细胞 1.特点: 数量很多 无传导冲动的功能 2.功能 支持、营养神经元 防御、修复损伤

  17. 神经元细胞是不可再生的 神经胶质细胞 有分裂增生的能力

  18.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中枢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聚 白质:中枢部,神经纤维集聚 皮质:在大、小脑,表面配布的灰质 髓质:在大、小脑,灰质深面的白质

  19.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神经核:中枢部皮质以外的,形态功能相似 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 纤维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 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 神 经:在周围部,神经纤维集聚在一起

  20. Spinal Cord 脊 髓

  21. 主要内容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22.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位置 位于椎管内 下端的位置: 成人平第一腰椎椎体下缘 新生儿第3腰椎下缘平面

  23.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二、外形: 2个膨大:颈膨大(C4-T1) 腰骶膨大(L2-S3) 前外侧沟 颈膨大 后中间沟 后外侧沟 6条沟: 前正中裂 1 后正中沟 1 前外侧沟 2 后外侧沟 2 腰骶膨大 终丝

  24.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外形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25. 脊髓节段 每一对脊神经及其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的脊髓即构成一个脊髓节段。 31个脊髓节段:C8、T12、L5、S5、Co1 C1 ~ C4(=) 与同序数椎骨相对 C5 ~ T4(-1) 与同序数的上1节椎体相对 T5 ~ T8(-2) 与同序数的上2节椎体相对 T9 ~ T12(-3) 与同序数的上3节椎体相对 L1 ~-L5(T10 ~ 12) 与第10 ~ 12胸椎相对 S1 ~ Co(L1) 与第一腰椎相对

  26. 后根 前根 马尾 前根 后根 蛛网膜下隙穿刺 后正中沟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终丝

  27.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H形) 中央管(终室) 白质

  28. 后角 中间带 前角 C5 L3 S3 T8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侧角 (T1-L3)

  29. 后角 后索 外侧索 侧角 (T1--L3) 白质前联合 前索 前角 网状结构

  30. 后索 • 外侧索 前索 C5 L3 S3 T8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白质前联合

  31. 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与内脏运动有关 胸核(背核 Clarke柱)---c8-L3节段非意识性本体 感觉 骶副交感核—在S2 ~ 4节段相当于板层Ⅶ的外侧部, 内脏运动运动有关 板层 Ⅶ (一)灰质 Rexed 板层 10个板层 网状结构 板层Ⅰ ——边缘层(海绵带) 板层Ⅱ ——胶状质 板层Ⅲ 板层Ⅳ 内有后角固有核 板层Ⅴ 板层Ⅵ 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纤维 调节运动 板层 Ⅷ —中间神经元,影响γ与α运动神经元

  32. 板层 Ⅸ—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前角内侧核:躯干肌 前角外侧核:四肢肌 α-运动神经元:支配跨关节的梭外肌纤维→关节运动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 Renshaw细胞:接受α-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并发分支与其形成负反馈环路 板层 Ⅹ—中央灰质:接受某些后根纤维 Ⅹ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肌梭

  3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10个板层 1、后角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34. 2、中间带 背核(胸核) C8-L3

  35. 中间内侧核

  36. 中间外侧核 T1-L2 骶副交感核S2-S4

  37. 前角内侧核 前角外侧核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3、前角 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38.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Rexed板层结构 灰质 Ⅰ层 后角缘层 Ⅱ层 胶状质 Ⅲ、Ⅳ层 后角固有核 Ⅴ层 后角颈、网状核 Ⅵ层 后角基部 Ⅶ层 中间带 Ⅷ层 前角基部 Ⅸ层 前角运动细胞群 Ⅹ层 中央管周围

  39.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主要由长的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以及短的固有束组成

  40.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上行传导束) 楔 束 薄 束 薄束 传递T5以下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楔束 传递T4以上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深感觉) 占据后索,为脊神经节神经元的中枢突

  41.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上行传导束) 传递同侧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薄束 楔束 T3 T4 颈部由内向外: S L T C 损伤表现:感觉丧失在同侧(患侧) T5 脊神经节 T6

  42.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上行传导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至小脑

  43. 白质(上行传导束) 脊髓丘脑侧束 外侧索前部 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前索 粗触觉、压觉 浅感觉 为脊髓灰质Ⅰ和Ⅳ~Ⅶ神经元的中枢突经白质前连合越边后的上行纤维

  44.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上行传导束) 脊髓丘脑侧束 传递对侧肢体1~2个节段以下的痛温觉 颈部由外向内: S L T C 损伤表现:感觉丧失在对侧(健侧) 1~2个节段以下 脊神经节

  45. 脊髓丘脑前束

  46.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起自大脑皮层中央前回 皮质脊髓侧束 交叉后的纤维,行于外侧索后部 皮质脊髓前束 未交叉的纤维,行于前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