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 作者 : 于倩 张健 杨伟红 信管 033 班. 系统分析的过程就是将物理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的过程,同时对新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以形成新的逻辑结构模型。 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需求分析和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 写出系统分析报告. 一 . 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1.1 组织结构: 组织管理结构一般包括纵向和横向两部分,纵向表示自上而下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指挥系统,横向则表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尽管不同规模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尽相同,但通过调查,可以找到一定的规律,并用组织结构图将其描绘出来。

betty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 作者:于倩 张健 杨伟红 信管033班

  2. 系统分析的过程就是将物理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的过程,同时对新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以形成新的逻辑结构模型。系统分析的过程就是将物理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的过程,同时对新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以形成新的逻辑结构模型。 • 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 需求分析和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 • 写出系统分析报告

  3. 一.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 1.1组织结构: • 组织管理结构一般包括纵向和横向两部分,纵向表示自上而下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指挥系统,横向则表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尽管不同规模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尽相同,但通过调查,可以找到一定的规律,并用组织结构图将其描绘出来。 • 但某些组织结构并非严格的层次模型,在某些局部则是网状模型。这种网状模型在分析时需要格外仔细,以避免对后期的设计带来严重的错误

  4. 1.2系统的业务流程 虽然通过组织结构图和信息关联图可以看到企业的大致轮廓,但对于信息的流通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信息需要组织、同步、计算、传输等。 • 调查应按照原系统的管理业务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深入细致进行 掌握各环节的任务、工作对象、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以及各职能机构与处理环节之间的联系,调查中要注意发现各部门作业重复和信息流动不合理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例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另外,还要考虑到各部门使用计算机的特点和特定的操作流程 • 为了准确地表达原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和便于以后各工作阶段能有效地研究和使用这些调查成果,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作为描述原系统业务的工具。 • 业务流程图的绘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图的绘制过程是调查工作由表及晨、去伪存真的过程,是系统分析人员对系统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画出的图应反复征求业务人员的意见,不断修改,直到如实反映客观情况为止。

  5. 工资处理业务流程图

  6. 1.3系统的数据调查 • 全面收集与业务有关的所有保存和传递数据的载体,包括各种原始凭证、票据、单据、台账。 • 了解其生产部门、使用部门、发生周期、用途、包含各数据项的含义、性质、长度,并测算其数据量。 • 对上述各种数据需要进行汇总、整理,为以后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库设计打下基础。系统调查的数据汇总分为三类: • 输入数据:主要指输入系统进行处理的凭证、票据、或下级部门上报给本系统的报表。 • 存储数据:指各种台帐、记录文件,是本系统实现计算机化后,需要存储的数据的主要内容。 • 输出数据:指本系统将输入数据和存储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产生的各类报表和查询结果。它是计算机化后,系统输出的网络传输的主要内容。

  7. 二.需求分析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 现状调查是对原系统如何工作的调查,而需求分析则是对原系统的功能和信息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抽象,以确定新系统应满足的要求,从而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 数据分析 • 功能分析 • 数据/功能分析

  8. 2.1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数据流程图既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的抽象的工具,也是用以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与现状调查所用的工具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 具有概括性:业务流程图只具体表示一项或几项业务的处理流程;数据一览表、数据量汇总表只反映系统各种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特征和数量;而数据流程图将系统的各种业务处理过程及其数据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能反映出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 • 具有抽象性:它以现状调查的各种图表为依据,抽去图中组织机构、数据载体、处理工作等具体的物理内容及处理细节,只描述数据来源、流向、处理功能和数据存储。这样可以摆脱原系统中一些实际问题对设计的限制,有利于设计出合理的系统结构。 由于数据流程图简明、清晰,不涉及技术细节,容易让用户理解,因此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工具,也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9. 数据流程的符号 • 外部实体:指不受所描述的系统的控制,独立于该系统之外的部门、群体,或另一个信息系统。它们向所描述的系统输送数据,或接收所描述系统向其发出的数据。外部实体的编号可写于左上角,在绘制数据流程图时,为避免出现数据流线条的交叉,同一外部实体可以在一张图中出现若干次,这是要在外部实体的右下角画一斜线,以表示是重复项。

  10. 处理功能: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加工、变换与输出数据流的逻辑处理过程。处理功能名称应是逻辑功能的简明表达。

  11. 数据存储:指逻辑上要求存储的数据,不考虑具体的数据的存储介质和技术手段。数据存储的编号常写在左边,并用分隔线与数据存储名称分开。同外部实体相似,为避免数据流程线交叉,允许在同一图中出现相同的数据存储,此时在数据存储标识的左侧多加一条竖线。数据存储:指逻辑上要求存储的数据,不考虑具体的数据的存储介质和技术手段。数据存储的编号常写在左边,并用分隔线与数据存储名称分开。同外部实体相似,为避免数据流程线交叉,允许在同一图中出现相同的数据存储,此时在数据存储标识的左侧多加一条竖线。

  12. 数据流:与所描述系统数据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数据的载体,是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集合。用箭头线表示,箭头指向数据流动的方向,箭尾连接数据产生的地方,它可以产生于或流向外部实体、处理功能,也可产生于或流向数据存储。有时还会出现双数据流,即用双箭头线表示的情况。数据流:与所描述系统数据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数据的载体,是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集合。用箭头线表示,箭头指向数据流动的方向,箭尾连接数据产生的地方,它可以产生于或流向外部实体、处理功能,也可产生于或流向数据存储。有时还会出现双数据流,即用双箭头线表示的情况。

  13. 顶层数据流程图: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即先把整个系统当做一个处理功能看待,画出最粗略的数据流程图,然后逐层向下分析,分解为详细的低层次数据流程图。 • 顶层数据流程图的一般形式

  14. 顶层数据流程图的绘制:首先应根据系统可行性分析确定的范围和目标、用户的需求,划定系统的界面。界面内的,作为具体分析的系统;界面外的、与系统有数据联系的部门和事物,则视为外部实体。顶层数据流程图的绘制:首先应根据系统可行性分析确定的范围和目标、用户的需求,划定系统的界面。界面内的,作为具体分析的系统;界面外的、与系统有数据联系的部门和事物,则视为外部实体。

  15. 低层次数据流程图 : • 在顶层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将处理功能(逻辑功能)逐步分解,可得到不同层次的数据流程图。

  16. 财务管理系统第二层数据流程图

  17. 财务管理第三层固定资产管理数据流程图

  18. 财务管理第三层工资管理数据流程图

  19. 在顶层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将处理功能(逻辑功能)逐步分解,可得到不同层次的数据流程图。在顶层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将处理功能(逻辑功能)逐步分解,可得到不同层次的数据流程图。 • 用分层的数据流程图来描述系统,把系统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的逻辑描述。首先要划定系统的边界,分析系统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即数据流程图中各数据流与外部实体的各种联系,外部实体向系统输入哪些数据,系统向外部实体输出哪些信息,然后逐步求精,分析系统内部有哪些逻辑处理功能,需要存储哪些数据,各功能与外部实体间、功能之间以及功能与存储数据间的联系,逐层深入分析。图5-13 财务管理第三层工资管理数据流程图 • 分层数据流程图的优点,除了符合自顶向下的原则外,还有利于与不同层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的特点。高级管理人员关心的是整体功能,系统分析员应与他们讨论顶层或较高层次的数据流程图;中级管理人员有其职能范围,他们关心的是与自己职责范围有关的中级层次的数据流程图;具体管理操作人员,如仓库管理员、采购人员等,他们希望了解的是与其工作有关的局部细节,系统分析人员应与他们讨论低层次的数据流程图。

  20. 扩展的数据流程图 • 应用计算机以后,可以增加许多原来手工处理难以完成的各种功能,如需要进行大量复杂计算机的统计分析模型和各种预测决策方法的应用等。 • 扩展是增加对各种例外情况和错误情况的处理,即“容错处理”和“特殊业务处理”。 • 对数据范围的检测; • 对数据类型的检测; • 对数据关联性的检测;

  21. 综上所述,数据流程图的绘制过程,是对原系统抽象的过程,也是对新系统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和形成新系统逻辑模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分析人员必须始终与用户密切联系,征求用户的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取得共识。数据流程图完成后,应将外部实体、处理的功能、数据存储和数据流进行编号,以便以后进行详细分析使用。综上所述,数据流程图的绘制过程,是对原系统抽象的过程,也是对新系统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和形成新系统逻辑模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分析人员必须始终与用户密切联系,征求用户的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取得共识。数据流程图完成后,应将外部实体、处理的功能、数据存储和数据流进行编号,以便以后进行详细分析使用。 • 最终确定的数据流程图,是新系统的综合逻辑描述,着重反映系统的全貌。而逻辑模型的许多细节,如每个处理功能的要求,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具体内容、特征等,不可能在一套图中完全表示出来,因此还要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

  22. 2.2数据分析 • 数据字典的作用和编写要求: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在数据流程图中仅对系统逻辑功能的总体框架作了描述,缺乏详细具体的说明。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项等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数据字典中有关系统的详细信息是以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维护的重要依据。 • 对数据流程图中各种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唯一; • 命名、编号与数据流程图一致; • 符合一致性与完整性的要求,对数据流程图上的成分定义与说明无遗漏项,无同名异义或异名同义; • 格式规范、文字精炼与符号正确。

  23. 数据字典的生成方法 • 由手工方式生成:填写各种卡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可以随着系统分析工作的深入和对用户需求的了解而不断充实、修正字典的内容。但效率低,易出错,同时对字典的检验、维护、查询、统计、分析等均不方便。 • 由计算机辅助生成:无手工方式的缺点,但一般需要专用的软件工具。

  24. 数据字典中的条目 • 数据项:是数据处理中不可分割的基本逻辑单位。包括数据项编号、名称、取值范围、数据项类型、长度等。 •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的逻辑组成。数据结构条目内容包括:数据结构名称、编号、包含该结构的数据流/数据存储的编号、该数据结构中包含的数据项名称等。 • 数据流:定义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内容为数据流的编号、名称来源、去向、包含数据结构的名称以及单位时间(如年月日)传输次数等。 • 数据存储:存储条目的内容有数据存储的名称、编号、组成(即数据存储包含的数据结构)、最大记录数等。 • 处理功能:条目内容有处理功能的名称、编号、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处理逻辑概括等。 • 外部实体:条目内容有外部实体名称、编号、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等。

  25. 2.3功能分析 • 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处理、算术运 算、逻辑判断三部分。 • 决策树: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呈树状的图形工具,适合于描述处理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根据若干条件的判定,确定所采用策略的情况。 • 左端圆圈的树根,表示决策结点; • 由决策结点引出的直线,形似树枝,称为条件枝,每条树枝代表一个条件; • 中间的圆圈称为条件结点;决策结点条件枝决策结果图 5-14 决策树 • 端的实心圆表示决策结果。

  26. 决策表:也称“判断表”,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处理判断条件较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决策表由四部分组成,左上部C1,C2,C3为判断条件,冒号后面是条件的具体描述;左下部分A1,A2,A3为处理行动,冒号后面是行动的具体说明;右上部分是不同条件组合,右下部分为不同条件组合下应采取的行动决策表:也称“判断表”,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处理判断条件较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决策表由四部分组成,左上部C1,C2,C3为判断条件,冒号后面是条件的具体描述;左下部分A1,A2,A3为处理行动,冒号后面是行动的具体说明;右上部分是不同条件组合,右下部分为不同条件组合下应采取的行动

  27. 结构化语言 在自然语言基础之上发展的规范化语言——称为“结构化语言” 三种词汇: • 祈使语句中明确的动词:表示执行的功能,如赋值、运算、输入、输出等; • 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中的名词:表示数据库或表的文件名、字段名等;

  28. 表示处理逻辑结构的保留字:表示程序执行结构,主要有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结构:表示处理逻辑结构的保留字:表示程序执行结构,主要有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结构: • 顺序结构:按语句的书写顺序从前向后执行; • 分支结构:从多个可能的选择中执行一个,如IF…ELSE…ENDIF,DO CASE结构等 • 循环结构:当条件成立时,反复执行某一组语句,直至条件不成立为止,如DO WHILE语句。 结构化语言可能作为真正编写程序的基础,从结构化语言过渡到程序是非常方便和快捷的。只需要将其转化为开发语言的命令字,或稍作修改

  29. 2.4数据/功能分析 • 反映系统全貌的数据流程图与数据、功能详细分析完成以后,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功能系统化分析,以便整体地考虑新系统的功能联系与数据资源的合理分布。这一分析采用U/C矩阵。 • U/C矩阵是一张表格,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表中的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类的关系。如果在某功能中建立了一个数据类,则在该功能与数据类的 交 叉处填上字母“C”;如果完成某功能要应用一个数据类,则在交叉处填写字母“U”

  30. U/C矩阵的正确性,由三个方面来检验: • 完备性检验:每一个数据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和至少一个使用者;每个功能必须产生或者使用数据类。 • 一致性检验:每一个数据类仅有一个产生者,否则会出现数据生成的不一致。 • 无冗余性检验:每一行或每一列必须有一个使用者或一个产生者,即不允许有空行空列。 • 对U/C矩阵需要进一步进行整理,尽可能地将“C”放在U/C矩阵的对角线上,并将“U”放置在其周围,这样做,可形成比较合理的管理、组织模式。整理后,将U和C密集的部分用粗线框起来,每个框对应的功能,是彼此间所处理的数据相互联系较多的功能,这样,就构成了以后划分子系统的依据。U/C矩阵的分析也是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

  31. 三 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的最后一项任务是编写系统方案说明书。它是整个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总结或成果,又是企业领导对系统进入设计阶段决策的依据。 • 原系统的状况和问题:简要说明原系统的主要业务、工作过程、机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用户要求研制新系统的主要原因。 • 新系统的目标:经过系统分析,对系统目标的认识比进行可行性分析时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因此在系统分析报告中,应对系统目标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 新系统的逻辑设计:以数据流程图为主要工具,以数据字典、数据存储分析和各功能的处理逻辑等为附件,说明新系统逻辑模型,并说明新系统与原系统在范围、处理功能、数据流、数据存储方面有哪些主要变化,这些变化将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有关新系统方案的比较:列出在逻辑模型形成过程中设想过的主要方案(一般为2-3个),分析各方案所需设备、投资、技术要求、开发时间等并进行比较,说明各方案的优缺点,供领导决策参考。

  32. END THANK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