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十六单元 常用文体翻译

第十六单元 常用文体翻译. ( 新闻翻译 ). 1980 年,一位美国人把刚上市的 《 社会性动物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埃利奥特 · 阿伦森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中的一部 ) 第三版寄给中国学者郑日昌翻译。译成中文后,奈何改革开放之初,禁忌尚多,经多方联系,勉强找到一家出版社,谁知稿子交出后一年多,被退了稿。其理由令人啼笑皆非:一是把人称作 “ 社会性动物 ” 不妥(革命导师这样说过);二是提 “ 水门事件 ” 犯忌,因为尼克松赞成中美建交,应替尊者讳。. 16.1 新闻翻译的特点.

bjor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六单元 常用文体翻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六单元 常用文体翻译 (新闻翻译)

  2. 1980年,一位美国人把刚上市的《社会性动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埃利奥特·阿伦森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中的一部) 第三版寄给中国学者郑日昌翻译。译成中文后,奈何改革开放之初,禁忌尚多,经多方联系,勉强找到一家出版社,谁知稿子交出后一年多,被退了稿。其理由令人啼笑皆非:一是把人称作“社会性动物”不妥(革命导师这样说过);二是提“水门事件”犯忌,因为尼克松赞成中美建交,应替尊者讳。

  3. 16.1 新闻翻译的特点 • 新闻翻译与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很不相同,它至少有以下4个特点(刘其中,2004:12): 16.1.1 讲求时效 新闻报道是一种高时效、高强度的工作,新闻翻译也必须在时效压力下高速进行。虽不能精雕细刻,但也不能粗制滥造。 如1998年9月1日,美国国会举行克林顿总统性丑闻听证会,美国电视台在香港时间晚上9点26分开始实况转播,凌晨1点半转播完毕。路透社从晚上9点45分开始逐节播发,凌晨两点发完。9月2日,香港《苹果日报》用了整整3版报道此事。常识上,报纸必须在凌晨3点以前全部发排,否则就来不及在第二天早上将报纸送上报摊。这就是说,那天夜里,《苹果日报》用于翻译和编辑的时间不过两三个小时。可以想像这种新闻翻译的工作强度有多大。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翻译人员,就无法保证报纸截稿之前完成全部翻译工作。

  4. 16.1.2 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减 与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不同,新闻翻译有较大的自由,可以根据二次传播的需要,在翻译中作适当的增减。 新闻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以源语语言写成的新闻能进行二次传播,而二次传播的受众与原新闻的受众很不相同。有些信息对于源语读者可能已经家喻户晓,对与译文读者却需要解释说明;反过来,有些事情可能对译文读者很熟悉,但是在原文中却占了大量篇幅。这些就需要译者有选择地增减。 这种编译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翻译方法。在编译过程中,翻译人员既是翻译,又是编辑。他可以把长达 1000字的新闻编译成200字的短消息,也可以把两三条短消息综合编译成一个综合报道。

  5. 16.1.3 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 译语新闻必须体现新闻写作的特点。 译语新闻一般采取“倒金字塔”型的结构:导语开门见山,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正文部分,把重要的新闻事实尽量安排在前面,相对次要的新闻事实依其重要程度依次排放;行文方面,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6. 16.1.4 力求准确 要对二次传播的受众高度负责,译文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 新闻消息与文学作品不同。后者的出版周期较长,编辑方面比较从容,译文中产生错误的情况相对较少;新闻消息一般都是在截稿时间之前抢出来的,犯错误的几率相对较大。这就需要新闻翻译工作者严肃谨慎,力求准确。

  7. 16.2 新闻的翻译 首先我们要指出,新闻文体属于应用文体,它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新闻语言应该是如实呈现客观事实的语言。新闻语言具有具体、准确、简明、通俗、生动的特点。 16.2.1 新闻标题的翻译 首先,它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内容的概括和浓缩,起的作用是为了帮助读者选择新闻,阅读新闻和理解新闻。新闻报道讲究客观公正,但是许多新闻标题却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请看以下标题:

  8. BEIJING TELLS ANSON: BACK TUNE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广岛祭日 小泉扬言随时拜鬼 • (《南方都市报》) • 收入分配改革:破竹冲关会有时 • (《中国信息报》)

  9. 其次,新闻标题用语都十分精练,言简意赅,含义深邃,可谓字字千金。特别是英语新闻的标题,由于英语字长,占空间大,所以尤其要求用字节省。我们来看几个中英文标题,报道的是同一件事,在报纸上占据的空间不相上下,但是信息含量却大不相同:其次,新闻标题用语都十分精练,言简意赅,含义深邃,可谓字字千金。特别是英语新闻的标题,由于英语字长,占空间大,所以尤其要求用字节省。我们来看几个中英文标题,报道的是同一件事,在报纸上占据的空间不相上下,但是信息含量却大不相同: 例1: Pentagon brands Taliban liars Over claims of helicopter kills 塔利班宣布击落两直升机 找到残骸向记者展示 美否认并称塔利班撒谎 例2: Canadian question Afghan Role after bombing deaths Cretien promises investigation 美国战机投弹 四加士兵死亡 加拿大人置疑为什么卷入战争

  10. 具体来看一下新闻标题的词汇有以下3个特点:具体来看一下新闻标题的词汇有以下3个特点: 1. 广泛使用名词和简短小词 为了节省空间,标题中的虚词(有时包括系动词be)都被省略。剩下的主要是实词,特别是名词。例如: The Population Surprise The Boy with the Billion-Dollar Secret Atlanta Olympics Are the Biggest in History 在翻译标题时一定要注意理解。

  11. 2. 使用“时髦词” “新”是新闻语言的生命,一切新事物、新现象总是首先出现在新闻媒体上,而表达这些新东西的就是“时髦词”,即新词汇。如国产的“下岗”、“下海”、“入世”,外来的“后信息时代”、“无缝隙服务”、“数字化生存”等。 英语中同样存在这些时髦词:e-commerce, e-machine, bio-chip, cyberphobia, bio-pirate等。

  12. 3. 使用缩略语和数字 缩略语和数字占的空间小,而信息含量大,在新闻标题中出现频繁。例如: Charity Gives $1.8M to NYC Schools (慈善组织向纽约市区学校捐赠180万美元) Study Supports Link Between SIDS and Smoking(研究表明婴幼儿突然死亡综合症与吸烟有关)

  13.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英文新闻标题往往在语法方面大做文章。而中文是意合的文字,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英文新闻标题往往在语法方面大做文章。而中文是意合的文字,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 为了突出新闻的“时政性”,英文标题总是把过去的事情用现在式来表达,把将来发生的事情用动词不定式来表示。例如刚才那个标题 Canadian question Afghan Role after bombing deaths Cretien promises investigation。 • 所以,翻译时应准确理解标题的深层意思。鉴于英文新闻标题的语法不规范,省略较多,不易看懂,中译时要注意准确理解原文。如果一时看不懂英文标题,不应硬译,而应该通读全文,总结提炼出标题。例如:

  14. Tackle Iraq or we will, says Bush 布什声言: 教训伊拉克各国都应有份 你不参与休怪我单手不干 Japan’s stolen five return home 被朝鲜绑架的5名日本妇女返回东瀛 Cargo park for airport ‘to deliver 2,000 jobs’ 机场拟建大型货场 就业职位至少两千

  15.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技巧。 1. 直译或基本直译 当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完全或基本相同时,可采取直译。比如刚才的那两个标题就采取了直译,既保存了原文的风格,又准确传达了信息,例如: Charity Gives $1.8M to NYC Schools (慈善组织向纽约市区学校捐赠180万美元) Study Supports Link Between SIDS and Smoking(研究表明婴幼儿突然死亡综合症与吸烟有关)

  16. 2. 意译 当英文标题比较隐晦难懂,或用到难以言传的英语文化词汇时,译者可以不译原文的标题,而在读懂新闻后自己根据意思总结一个合适的标题。 3. 增词法 指根据新闻内容,在标题中增加一些词,译文意思更完整。如: Mauritius – Life’s Beach 毛里求斯——生活是阳光沙滩 The Language Barrier产品跨国销售中的语言障碍 4. 减词法 减词法指减去虚词、代词等以使语言精练,还指减去一些次要信息,以突出主要信息。如: The Battle of Human Versus Computers at Chess 人机象棋大赛

  17. 5. 转换语言形式 翻译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翻译标题时,可以根据情况变被动语态为主动语态,变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变陈述句为疑问句等。 6.发挥汉语优势 利用汉语的优势,在标题中制造出对仗、押韵、成语等效果。如: It Takes Determination to Complete One of the World’s Toughest Car Rallies 只要意志坚,不怕远征难

  18. 16.2.2 新闻导语的翻译 • 导语在即时性新闻中必不可少,它决定了读者是否从首句抓住核心内容,从而判断是否继续阅读。一般来说,导语表达明确,叙述直接,语言简练。 例如: As the leader of 34 nations wrapped up negotiations for an All-Americas free trade zone yesterday, police braced for more protests and the streets remained littered with debris from previous clashes. [参考译文] 昨日34国领导人致力于全美洲自由贸易圈的各项谈判之时,警察却穷于应付越来越多的示威者,街道由于之前的冲突而一片混乱。 所以,在翻译导语时同样要使译文简洁清晰。词汇的用法应本着新闻语言清晰性、简洁性、生动性原则。句式应根据新闻价值选择,突出主要信息。

  19. 16.2.3 新闻正文的翻译 1. 新闻翻译的两种常用的手段:编译和摘译 1) 编译 编译是指编译者紧扣原作的主题思想,从原作中选取出最有价值的内容,遵循篇章构建的一般规律,基本按照原作的时间先后和逻辑顺序组织行文,再按照翻译的一般原则,将其译成目的语的过程编译与全文翻译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它可以压缩原文。压缩具有伸缩度,即编译出的文章可长可短,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编译不允许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只允许译者从原文中归纳提炼观点。

  20. 2. 摘译 所谓摘译是指译者摘取一些认为重要的或者说 传达了重要信息的段落或内容作为翻译对象进行 翻译。 摘译不同于编译。摘译时,一旦确定了抽取的 内容,就必须完整地译出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摘译成为有关人员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摘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摘取国外科技新闻中 最关键的段落翻译,以介绍科技前沿动态为目的。 一种是从国外新闻中抽取重要的段落,重构成一篇 新闻。这样的例子在新闻工作中数不胜数。

  21. 2. 新闻报道的语言有一些特点 • 一是出于简洁和节省版面的需要,经常省略冠词、介词、动词、代词、助动词等;二是广泛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said)以增添真实性和生动性;三是时态不求一致,往往主句用动词过去式,从句使用一般现在时;四是倾向于多用简单句,并辅以定语、状语、同位语、插入语等补充成分,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五是以提供事实或消息为目的,避免使用带有个人情感或倾向性的语言。译者在翻译新闻报道的时候,应该针对新闻报道的以上特点,做出相应的处理。

  22. 3. 新闻中的引语 •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闻稿中经常出现的引语。直接引语要求也用直接引语译出,间接引语则不能凭空加上引号。关于说话人的位置,英文中比较自由,可以在引语的前、中、后,而中文中一般都在引语前面。另外就是伴随引语经常出现“said”之类的词,译者应灵活处理,不一定全部译成“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近义词,比如:指出、提出、声称、宣扬、要求等等。

  23. 4. 新闻中的文化因素 • 由于新闻总是报道最新的事件和信息,所以比其他的问题更常遇到由于文化负载强的文字。从事新闻翻译需要译者在文化差异之间搭起理解的桥梁。文化因素处理不好,很可能造成读者理解失败。 例如: Romeo: What hast thou found? Mercutio: No hare, Sir. [译文1] 罗:有什么? 墨:不是什么野兔子。(朱生豪) [译文2] 罗:你发现了什么? 墨:倒不是什么野鸡,先生。(梁实秋)

  24. 上述这段对话中的 hare 在西方语言中的内涵意义是“妓女”。按译文 1 的直译,读者会不知所云,而译文 2 用了中文中同样有此隐含意义的词代替,翻译的功能就实现了。 在新闻翻译中会更常遇到这样的表达,也是要译者高度注意的。

  25. 16.2.4 新闻翻译小知识 • 新闻报道经常采用一些缩略语,现总结如下 : 1. Abbreviations or Acronyms heli helicopter 直升机 prof professor 教授 prez president 总统 Rep Republican 共和党人 uni university 大学 ad advertisement 广告 regs regulations 法规 pub publisher 出版商 biz business 生意

  26. 2. Neologisms Originating from Composition or Blending blackmart (black mart/marketer) 黑市/黑市商人 job-hop (change jobs frequently) 频繁变换工作 Ameritocracy (American aristocracy) 美国式的寡头政治 统治 Reaganomics (Reagan-economics) 里根经济学 supercrat (bureaucrat in the highest position) 超级官僚 Euromart (European Common Market) 欧洲共同市场 masscult (mass+culture) 平民文化 sportscaster (sports+broadcaster) 体育节目广播员 autopia (auto+utopia) 专供轿车行驶的地区 stagflation (stagnation +inflation) 滞胀

  27. hawk 鹰→越战期间美国的主战派 dove 鸽子→越战期间美国的主和派 basket 篮子→一揽子计划 blue-collar 蓝领→体力劳动者 call one’s bluff 叫某人摊派→接受某人的挑战 dropout 退出→逃避生活的人 egg 鸡蛋→炸弹;手榴弹 exotic 外国的→脱衣舞 facility 设备→用食物招待 foothold 立足点→稳固的地位 frame 架子→帮助残疾人行走的支架 get to first base 上一垒→取得初步成功 looking glass 镜子→颠倒的;乱七八 糟 mafia 黑手党→秘密组织 moonlight 月光→兼职 needle 针→注射毒品 main 主管道→静脉注射毒品 rap 敲打→一种说唱音乐 roommate 室友→同居者 slippage 滑动→道德沦丧 soul 灵魂→黑人的 streetwalk 拉客卖淫→毫不费力地走 过场 swing 摇摆→交换性伴侣 topless 无顶的→(女子)袒胸露肩的 umbrellas 伞→保护伞 3. Daily Words with Specific Meanings

  28. 名家谈翻译 冰心:我也谈谈翻译 • 我没有翻译过多少东西,不能算是一个翻译家。我又只懂得一种语言——英语,还不精通,(为要通过硕士考试,必须有两种外国语。我在美国留学期间,曾学过一个暑期的法语,考试过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在翻译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还有过痛苦的经验:我在美国大学的硕士论文,是李清照漱玉词的英译。题目是我的导师替我选的,这对我真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我硬着头皮,把漱玉词译成一段一段的散文,然后每星期一次到导师家里,一边吃着茶点,一边商量着把它译成“诗”。就这样,每星期译一首,半年的工夫,勉强把论文写成了。至今想起来还在难过,幸而没有一个中国人看见过我那篇论文!因此,我不敢再做翻译的工作。

  29. 1927年的冬天,我从美国同事那里,看到几本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自己用英文写的散文诗,我尤其十分喜爱其中的一本——《先知》,我喜爱它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利的文词。正好第二年我在燕京大学讲一门“习作”课,我就请习作班的同学们分段翻译了出来,然后我再个别地和他们讨论商量,但修改后的译稿竟没有收集起来。1930年,我母亲逝世后,我病了一场,病榻无聊,重看这本《先知》,觉得实在有迻译出来公诸同好的必要,就在1931年把它译完,正好新月书店向我索稿,我就交给他们了。1927年的冬天,我从美国同事那里,看到几本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自己用英文写的散文诗,我尤其十分喜爱其中的一本——《先知》,我喜爱它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利的文词。正好第二年我在燕京大学讲一门“习作”课,我就请习作班的同学们分段翻译了出来,然后我再个别地和他们讨论商量,但修改后的译稿竟没有收集起来。1930年,我母亲逝世后,我病了一场,病榻无聊,重看这本《先知》,觉得实在有迻译出来公诸同好的必要,就在1931年把它译完,正好新月书店向我索稿,我就交给他们了。

  30. 这之后,大概是50年代中期吧!我又翻译了印度哲人泰戈尔自己用英文写的散文诗《吉檀迦利》和《园丁集》,还有几篇短篇小说。泰戈尔是我心仪已久的诗人,(我自50年代初以后,去过印度3次,对于他的作品和背景,比较有些认识。)他的诗和纪伯伦的一样,也充满了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利的文词,但他们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泰戈尔的诗显得更天真,更欢畅,更富于神秘色彩,而纪伯伦的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年轻人将处世为人的道理,平静里却流露出淡淡的悲凉。总之,我翻译这两位作家的散文诗的时候,都没有感到辛苦,只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后来我又应印度作家安那德之约,译了一本他自己用英文写的童话《石榴公主》,也因为我到过印度,作品中的故事背景,我还可以领会一些。此后,又译过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的诗集,那是“上头”给我的任务,原诗的英译本是有韵的,我也只好译成一些合辙押韵的句子,就显得吃力了。大概是1978年吧,有关方面又交给我一本马耳他总统布蒂吉格的英译散文诗《燃灯者》。这本诗集在我手里耽误了很久,直到1980年5月我从日本访问回来,才匆忙地赶译了出来。我没有到过马耳他,对那里的风土人情,都没有感性知识,也只好照着字面直译下去。等到6月中旬译完抄好,我就病了,连序文也没有译出,就交卷了。这之后,大概是50年代中期吧!我又翻译了印度哲人泰戈尔自己用英文写的散文诗《吉檀迦利》和《园丁集》,还有几篇短篇小说。泰戈尔是我心仪已久的诗人,(我自50年代初以后,去过印度3次,对于他的作品和背景,比较有些认识。)他的诗和纪伯伦的一样,也充满了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利的文词,但他们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泰戈尔的诗显得更天真,更欢畅,更富于神秘色彩,而纪伯伦的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年轻人将处世为人的道理,平静里却流露出淡淡的悲凉。总之,我翻译这两位作家的散文诗的时候,都没有感到辛苦,只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后来我又应印度作家安那德之约,译了一本他自己用英文写的童话《石榴公主》,也因为我到过印度,作品中的故事背景,我还可以领会一些。此后,又译过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的诗集,那是“上头”给我的任务,原诗的英译本是有韵的,我也只好译成一些合辙押韵的句子,就显得吃力了。大概是1978年吧,有关方面又交给我一本马耳他总统布蒂吉格的英译散文诗《燃灯者》。这本诗集在我手里耽误了很久,直到1980年5月我从日本访问回来,才匆忙地赶译了出来。我没有到过马耳他,对那里的风土人情,都没有感性知识,也只好照着字面直译下去。等到6月中旬译完抄好,我就病了,连序文也没有译出,就交卷了。

  31. 一般说来,我翻译的文学作品很少。一是我只喜欢翻译我喜爱的作品,而且必须是作家自己用英文写的,我总担心转译出来的东西,不能忠实于原作。一般说来,我翻译的文学作品很少。一是我只喜欢翻译我喜爱的作品,而且必须是作家自己用英文写的,我总担心转译出来的东西,不能忠实于原作。 • 第二,我只敢翻译散文诗或小说,而不敢译诗。我总觉得诗是一种音乐性很强的文学形式。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听过好几门诗歌的课。有许多英美诗人的作品,都是我所喜爱的。如莎士比亚、雪莱、拜伦等。当老师在台上朗诵的时候,那抑扬顿挫的铿锵音节,总使我低回神往,但是这些诗句要我用汉文译出来,即使是不失原意,那音乐性就都没有了。我一直认为译诗是一种卖力不讨好的工作,若不是为了辞不掉的“任务”,我是不敢尝试的。 • 第三,我觉得要译好外国文学作品,必须比较丰富地掌握一些本国的文学词汇。在遇到好句的时候,词汇多了才有斟酌选择的余地。在选择一个适当的字眼,来移译某一个好句的时候,往往使我欢欣累日。这快乐比自己写出一篇满意的作品还大,可惜的是这种快乐的享受并不常有!(申雨平、戴宁,2000)

  32. 本单元结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