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跨平台多模生物辨識 創新技術之先期研究計畫

跨平台多模生物辨識 創新技術之先期研究計畫. 計畫期間: 95 年 7 月 1 日~ 95 年 11 月 30 日 執行單位:星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導 ﹞      威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斯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簡 報 人:葉志煌. 簡報內容. 審查意見說明 計畫緣起 創新性說明 ﹝ 創新內容與核心技術、國內外發展情形 ﹞ 計畫目標 ﹝ 技術/產品/服務之評估指標、創新比較 ﹞ 實施方法 ﹝ 執行步驟及研究方法、智慧財產權檢索與管理 ﹞ 計畫分工架構 ﹝ 含委外工作 ﹞ 預定進度及查核點

bliss
Download Presentation

跨平台多模生物辨識 創新技術之先期研究計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跨平台多模生物辨識創新技術之先期研究計畫 計畫期間:95年7月1日~95年11月30日 執行單位:星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導﹞      威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斯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簡 報 人:葉志煌

  2. 簡報內容 • 審查意見說明 • 計畫緣起 • 創新性說明﹝創新內容與核心技術、國內外發展情形﹞ • 計畫目標﹝技術/產品/服務之評估指標、創新比較﹞ • 實施方法﹝執行步驟及研究方法、智慧財產權檢索與管理﹞ • 計畫分工架構﹝含委外工作﹞ • 預定進度及查核點 • 資源投入情形﹝人力、時間、經費等﹞ • 預期效益 • Q&A

  3. 審查意見說明 • 提案公司在技術創新上應具領先地位。唯本案之競爭優勢,可再具體說明之。 -- (P.15) • 研發團隊之專業能力及經驗完整,相關專利用於本案可再詳細說明之。-- (P.4) • 技術引進是源於Phase1即進行?建議於Phase1後再行之。--無委外技術引進、委外研究部份如(P.28) • 顧問在本案擔任之角色宜具體說明之。 -- 詳見審查意見回覆(P.6) • 各參與團隊之分工可再更明確說明之。 -- (P.27-29) • Phase1應著重於未來市場之競爭策略分析與產品可行性分析,請再具體說明。 -- -- • 查核點可配合第6項意見加以修正。 • 各分項計畫之實施方法及步驟之撰寫不夠詳細,應再加強。 -- (P.20-26) • 關於多模生物辨識資訊的融合技術(P.46),並沒有太深入的探討,而這個技術是系統的核心之一,請補充說明。 -- 詳見審查意見回覆(P.9) 計畫辦公室初步審查意見:如計畫預算及資料補充

  4. 研發團隊之專業能力及經驗完整,相關專利用於本案可再詳細說明之。研發團隊之專業能力及經驗完整,相關專利用於本案可再詳細說明之。 • 星友科技: • 二值影像細線化及其特徵抽取方法及其處理裝置 [42092(ROC), 2872714(Japan)] • 找尋指紋核心點的方法 [49352(ROC), 5140642(USA)] • 平面樣型點之自動比對裝置及比對方法 [53418(ROC) , 2715198(Japan), 5392367(USA)] • 影像的資料與背景分離的方法 [61928(ROC), 5982943(USA)] • 平面樣型點之自動比對辨識系統(一) [113692(ROC), 2999969(Japan), 5991430(USA), 114334(China), 1009542(HK)] • 平面樣型點之自動比對辨識系統(二) [106938(ROC), 5974176(USA), 2999970(Japan), 112437(China), 1009541(HK)] • 威視科技 • 影像處理方法及裝置(自動擷取臉部影像之裝置)[229823(ROC), 美國、大陸申請中] • 臉部監視系統及方法[92112173(ROC), 美國、大陸申請中]

  5. 計畫緣起

  6. 政府政策與產業共識 • 行政院2005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SRB會議)以「便利新科技,智慧好生活」為主題,強調科技與生活的結合,期望未來數位生活帶來更便利,→ 網路個人認證時代來到。

  7. 資訊社會走入個人網路即時服務(隨時、隨地、任何人)的時代,市場形態及技術運用,產生新的大變革。資訊社會走入個人網路即時服務(隨時、隨地、任何人)的時代,市場形態及技術運用,產生新的大變革。

  8. 個人網路認證時代來臨 • ISO公佈生物辨識資料格式標準(July 2005,ISO19794) • 亞協10+3(日本、中國、韓國),2008年全面推行電子護照(生物辨識) • 國際IT大廠加入生物辨識及個人認證應用領域市場 • Phoenix(BIOS供應商,全世界市佔率95%)-Endpoint Security,PBA • Microsoft-Vista • TI-OMAP • 單一生物辨識技術尚無法滿足全部市場的需求---多模生物辨識平台建立,電子護照

  9. JTC1 SC Activities SC 37 WG6 Societal and Jurisdictional Issues SC 37 WG1 Harmonized Biometric Vocabulary SC 17 7816-11 Card based SC 37 WG 2 BioAPI (ISO/IEC 19785) Biometric Interfaces SC 37 WG4 Biometric Profiles SC 27 Security Evaluation SC 37 WG5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iometric System Properties Biometric Data Security Attributes SC 27 (e.g., Confidentiality Availability, Integrity) Logical Data Structure/ Format Framework SC 37 WG2 CBEFF (ISO/IEC 19784)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SC 37 WG3 (ISO/IEC 19794) ISO 標準結構

  10. Windows Log On File Encryption Password Manager Phoenix BioTrust ID Matching Algorithm GINA Interface Windows APIs For Credential Transfer To GINA PBA Engine Smart Token Driver Fingerprint Matching Algorithm Biometric Driver Phoenix TrustedCore SP2 From Pre-Boot Authentication To Windows and Network Authentication Network (Server Backend) x86 Hardware Sensor

  11. Windows Vista -- InfoCard

  12. Texas Instruments

  13. Multi-modal Technology

  14. 國內產業共識 • 2005年5月國內業界與工研院共同舉辦產業座談會主要結論: • 生物辨識科技之運用,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政府有必要扶植國人自有技術及科技能力。 • 生物辨識科技的市場快速成長,期望能整合國內產業使全體能一起茁壯。 • 政府建立生物辨識檔,應依國際ISO標準資料格式建立,更應規範生物辨識技術認證及各項標準。 • 多模式(multimodal)的生物辨識中指紋辨識居領導地位,但也需要考慮其他相關技術相輔運用。 • 必須成立產業聯盟。生物特徵資料庫需要廠商聯手建立、聯手進行測試,才能有競爭力。 • 整體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需要上中下游各廠商共同參與。

  15. 計畫規劃

  16. 創新性說明 創新內容與核心技術、 國內外發展情形

  17. 創新性說明 • 本計畫構想:建立產業聯盟 與國際標準接軌 建立驗證平台 專利地圖分析。以上四項可以為可以國內產業建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基礎。進而針對新的市場需求,發展具有跨平台規格下的指紋辨識技術及單一平台上多模生物辨識技術。 • 本計畫的創新性具有以下之特點: • 符合國際ISO標準(具交換性)的辨識技術 • 符合開放性、跨平台的指紋辨識技術 • 生物辨識技術的平行整合(ISO19784),與創新的垂直整合

  18. Sensors Sensors Test Enroll 指紋機 指紋機 輸入影像 Type1: 圖像交換 (例:臉部圖像) 輸入影像 攝相機 攝相機 特徵抽取 特徵抽取 Type2: 特徵交換 (例:指紋特徵點) 掌紋機 掌紋機 判定 、、、 、、、 經由標準化與互通性才能廣泛運用於各種裝置與應用 辨識結果 技術創新示意圖

  19. 計畫目標﹝技術/產品/服務之評估指標、創新比較﹞計畫目標﹝技術/產品/服務之評估指標、創新比較﹞

  20. 實施方法﹝執行步驟及研究方法、智慧財產權檢索與管理﹞實施方法﹝執行步驟及研究方法、智慧財產權檢索與管理﹞

  21. 分項1:跨平台指紋辨識技術之可行性分析 • 實施方法: • 蒐集10種指紋擷取裝置與4種主要之運作平台(NB, PDA*2, Smart Card)及其資訊 • 對不同擷取裝置作其異同性之探索與分析,界面標準化,Driver模組化等。 • 規劃跨平台系統之基本軟體規格,硬體規格及I/F等。 • 評估現有Algorithm之可用性及開發計劃。 • 實施步驟: • 購置10種指紋擷取裝置與各平台之實品及其相關資訊 • 探索與分析指紋辨識裝置及平台之特性 • 分析可行性並規劃模擬系統之規格需求

  22. 分項2:多模生物辨識技術之可行性分析 • 實施方法: • 建立電子證件自動通關系統之prototype,採用指紋與臉型多模生物辨識方式,以國際標準規格,進行自動通關示範系統評估,和環境影響之評估,以符合國際趨勢。 • 實施步驟: • 多模(指紋與臉型)生物特徵影像資料登錄於晶片,進行先期測試 • 進行多模生物辨識與自動通關系統之先期測試

  23. 分項3:生物辨識技術之專利地圖分析 • 實施方法: • 針對美國、中國專利 • 進行蒐集、分析,製作管理圖、技術圖。 • 實施步驟: • 搜尋、建立專利資料庫 • 對收集到的專利進行分類 • 製作管理圖、技術圖

  24. 分項4:國內生物辨識標準建立之規劃 • 實施方法: • 參與生物辨識國際ISO組織與活動 • 生物辨識標準制定之研究 • ISO 19784 CBEFF、 ISO 19785 BIO-API、 • ISO 19794-2 、ISO 19794-4 • ICAO e-passport 標準。 • 會同國內生物辨識主要廠商及政府相關單位,研擬建立國內標準及執行之建議方案。 • 實施步驟: • 研討ISO標準 • 對國家標準局及商品檢驗局提出建議書,規劃制定國家標準時程表 • 舉辦廠商及政府單位討論會

  25. 分項5:生物辨識驗證實驗室規畫 • 實施方法: • 多模﹝臉型與指紋﹞生物辨識驗證測試資料庫建立之規畫 • 資料結構、資料template • 資料收集之設計與規畫。 • 多模生物辨識驗證測試性能之評估方式 • 研究如何應用統計方法和法則來評估多模生物辨識系統之性能。 • 實施步驟: • 參考ISO 19792進行Performance Evaluation探討 • 規劃生物辨識驗證實驗室 • 配合商品檢驗局,規劃商品認證標準及程序

  26. 分項6:生物辨識創新技術應用之規畫 • 實施方法: • 收集國外市場分析資料(美、日、歐) • 針對網路個人認證市場應用領域、政府運用(如e-Passport) 、 PC/Mobile Phone、金融運用等四項領域分析 • 規畫整合性平台於e-Passport應用的可行性 • 實施步驟: • 與全世界各地區之產業聯盟交換資訊(日本BSC,韓國KISA , 歐洲EBF) • 探討以上四項生物辨識應用領域的系統規格及國內廠商的發展策略

  27. Reference Model of Biometric Application System

  28. 計畫分工架構 -- 合作單位技術之合作與分工 • 跨平台指紋辨識技術之可行性分析 • 蒐集指紋擷取裝置與運作平台 • 及其資訊,蒐集部份包含讀取器 • ,及不同平台 PC(BIOS, Windows, • 不同的O.S.)、DSP Module、 • PDA phone、Smart card等, • 進行差異探索與分析,規劃跨裝置、 • 跨平台系統之可行性。 多模生物辨識技術之可行性分析 • 建立電子證件自動通關prototype, 採用指紋與臉型多模生物辨識方式 星友 • 專利地圖分析 • 生物辨識標準 • 生物辨識驗證 • 創新技術應用 斯坦科技 威視

  29. 委託研究

  30. 計畫分工架構﹝含委外工作﹞

  31. 預定進度及查核點

  32. 資源投入情形﹝人力、時間、經費等﹞

  33. 預期效益

  34. Q&A 謝謝各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