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当前人口工作的 新环境、新形势、新挑战与新思路

当前人口工作的 新环境、新形势、新挑战与新思路. 陆杰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14 年 8 月 11 日. 汇报提纲. 国内外的新环境 中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 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大部制下计卫合并的若干问题 关于人口工作的新任务与着眼点 关于武陵区人口计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国内外人口工作的新环境.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国人口工作的 新思路 需要顺应国内外这种 新环境 的变化 因此,熟悉和把握国内外新环境的变化是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工作的前提条件. 18 世纪以来全球人口规模变化.

Download Presentation

当前人口工作的 新环境、新形势、新挑战与新思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前人口工作的新环境、新形势、新挑战与新思路当前人口工作的新环境、新形势、新挑战与新思路 陆杰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14年8月11日

  2. 汇报提纲 • 国内外的新环境 • 中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 • 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 大部制下计卫合并的若干问题 • 关于人口工作的新任务与着眼点 • 关于武陵区人口计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3. 一、国内外人口工作的新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国人口工作的新思路需要顺应国内外这种新环境的变化 因此,熟悉和把握国内外新环境的变化是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工作的前提条件

  4. 18世纪以来全球人口规模变化

  5. 尽管全球人口仍然增长,但是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尽管全球人口仍然增长,但是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6. 国内外的新环境 国际新环境的主要特征 全球化: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机联系在一起,意味着所有国家必须用开放和合作的态度处理发展中的问题 信息化:促进了信息的平衡分布与快速传播,世界变平了 城镇化:促进了人们的流动与迁移,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大了对地球承载力的压力 市场化:充分发挥价格手段实现资源配置合理

  7. 国内外的新环境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发生深刻转型——社会转型 社会成员和组织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助推了这种转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尊重选择和强调法治的行为规范

  8. 国内外的新环境 政府发生深刻转型,由行政管控型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重点转向社会治理 新的公共治理机制开始形成,政府的行政力逐步相对弱化,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实现公共服务与管理的效益最大化,以及形成由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传媒和公民共同组成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新的治理体系 建设问责、透明、法治、效率的政府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 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及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9. 新环境下的人口工作 • 全面深化改革 • 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条件下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 面对快速的全球化和信息化,面对国内的深刻社会经济转型以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传统的人口工作思路和方式遇到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在政府部门资源共享、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等方面深化改革,开拓创新

  10. 新环境下的人口工作 • 稳定低生育水平 • 必须在低生育水平条件下探索新的工作模式,目前全国总和生育率处在较低生平,但地区之间并不平衡 • 当前的人口发展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与30年前面临的情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从更宽广的视角积极探索因时、因地制宜的新工作模式

  11. 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初期,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生育水平过高、人口增长过快。当时,尚不存在诸如:独生子女问题、性别比问题、流动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失独家庭等问题。然而,随着低生育水平的发展,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初期,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生育水平过高、人口增长过快。当时,尚不存在诸如:独生子女问题、性别比问题、流动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失独家庭等问题。然而,随着低生育水平的发展,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人口发展呈现明显阶段性特点,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人口数量压力仍然巨大,提高人口素质更加迫切,人口分布问题更加突出,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日益显现,人口因素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

  12. 素质 流动迁移 生育 分布 性别比 错综复杂的人口问题 家庭 老龄化

  13. 人口工作的定位与作用???

  14. 二、现阶段中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 • 人口规模平缓增长 • “少子化”与“老龄化”并重 • 人口素质明显提升 • 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 • 城镇化引发人口迁移与流动 • 家庭规模锐减

  15. 第一,惯性增长下的人口规模平缓增长,但是人口增速势能明显下降第一,惯性增长下的人口规模平缓增长,但是人口增速势能明显下降

  16. “五普”到“六普”:2000-2010年,年平均增加73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7‰。“五普”到“六普”:2000-2010年,年平均增加73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7‰。 • “四普”到“五普”:1990-2000年,年平均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 “三普”到“四普”:1982-1990年,年平均增加156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4.8‰。 • “二普”到“三普”:1964-1982年,年平均增加174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1.0‰。

  17. 50 出生率 40 死亡率 30 自然增长率 20 10 0 -10 年份 1949 1956 1963 1970 1977 1984 1991 1998 2005 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历史性转变

  18. 8 个 7 6 5 4 3 2 1 0 年 份 1949 1956 1963 1970 1977 1984 1991 1998 2005 中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 5.8 更替水平:2.1

  19. 第二,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呈现少子化明显加快、老龄化加速的态势第二,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呈现少子化明显加快、老龄化加速的态势 少儿人口 下降非常快

  20. 典型 金字塔 非典型 金字塔

  21. 第三,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明显,人类发展指数持续提高第三,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明显,人类发展指数持续提高

  22. 全国各类残疾人为8296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残疾人口4416万,占残疾人口总数的53.23%。 • 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社会失范、道德素质、精神卫生问题需要关注。

  23. 第四,总体人口性别比变化平稳,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高位徘徊第四,总体人口性别比变化平稳,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高位徘徊

  24. 我国出生性别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正 常 值 范 围

  25. 第五,名义上城镇化水平推进加快,但是伪城镇化引发问题亟待关注第五,名义上城镇化水平推进加快,但是伪城镇化引发问题亟待关注

  26.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

  27. 半城市化的图景

  28. 第六,家庭人口规模锐减,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值得关注第六,家庭人口规模锐减,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值得关注

  29. 三、人口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30. 人口多 老龄化 创造财富的人 减少 老年人 养老困难 放开 生育政策 稳定 低生育率 国土 不堪重负 消耗资源、 环境和财富 结构派 数量派 太多还是太老? www.themegallery.com

  31. 一是在现阶段,用什么办法继续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如何降低其消极影响?一是在现阶段,用什么办法继续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如何降低其消极影响? 尽管人们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在逐步接近,低生育水平已经保持近20年,但在现行生育政策下,潜在的生育需求有可能还是巨大。

  32. 一男4.2% 一女3.4% 一男一女56.8% 一孩无所谓性别20.8% 不要孩子0.9% 其他13.9% 育龄妇女平均期望生育子女数分布

  33. 由此可见,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话,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由此可见,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话,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 更主要的是,按照目前的授予的手段,制止违法生育的成本大、风险大,基层计划生育干部处于依法行政与完成任务的“两难”境地。 因此,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完善有关人口与经济社会政策,以法治和经济的手段,引导人们实行计划生育,是摆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必须解放思想,进行顶层制度设计。

  34. 以往计划生育工作方法 广西博白2007年 计生“执法”

  35. 以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法 • 超生就扎!(湖南) • 该扎不扎,见了就抓(四川) • 一人结扎,全家光荣(山东) • 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安徽) • 宁可家破,不可国亡(山东菏泽) • 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湖南) • 该流不流,收田牵牛(山东临沂) • 一人超生,全村结扎!(云南楚雄) • 一孩上,二孩扎,不扎就动法(山东临沂) • 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湖北) • 一胎环,二胎扎,三胎四胎杀杀杀!(广西) • 谁不实行计划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湖南) • 投水不救人,吃药不夺瓶,上吊不解绳(安徽) • 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四川) • 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四川) • 谁超生叫谁倾家荡产,谁超生叫谁家破人亡(湖北)

  36. 以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法 • 1,中华民族的人口问题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把计划生育工作搞上去!3,凡超生而不承认,顶撞、谩骂工作人员和村干部,超生逃跑、窝藏超生对象的一律视为超生坏分子。4,对破坏计划生育的坏分子实行株连政策(先株连父母、后岳父母,再兄弟、姐妹,根据亲属关系依次由近及远。)5,对超生坏分子,喝药不夺瓶,上吊不解绳,跳井不抢救,自杀不心痛。6,外出的叫回来,隐藏的挖出来,逃跑的追回来,转移的抱回来,(计划外)怀孕的流出来!7,对计划生育工作:认识再高也不过头,措施再硬也不过分,火药再浓也不过火。8,大军压境,兵临城下,挽救民族危机。

  37. 现实困惑----维权内涵理念的偏差

  38. 困惑的深层次原因 • 运动式惯性思维 • 基础工作相对比较薄弱 • 工作思路与方法尚未转型 • 公民维权意识单薄 • 人口计生考核体制束缚 • “一票否决”变成“一个否决” • …

  39. 二是如何积极解决人口数量和结构矛盾? 总的来看,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目前的首要任务,从更长的时期看,人口结构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局部地区的人口结构问题可以依靠移民调整结构,而作为一个国家则要在数量和结构间进行权衡。 新形势下,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要密切关注结构性矛盾,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因此,必须按照中央关于“逐步完善政策”的要求,把“分类指导”落到实处,与时俱进完善人口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目标最核心的内容。

  40. 我国各地出生性别比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历次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41. 我国部分年份农村与城镇出生性别比

  42. 2010年各省出生性别比(六普) 11个省超过全国平均值,出生人口占全国50.3% 13个省介于110-115之间,出生人口占全国22.9% 15个省超过≥115,出生人口占全国73.6% 3个省≤110,出生人口仅占全国3.5%

  43. 16个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重点省

  44. 升高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45. 三是如何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和机构的作用问题?三是如何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和机构的作用问题? 目前全国有52万名人员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其中16万名为技术服务人员。今后,这一行政资源怎么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低生育水平逐步稳定的形势下,卫生和计划生育系统的主流业务是什么?卫生和计生部门如何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进行职能定位?必须做好设计,不务虚、不求大、可操作。

  46. 目前,卫生和计生部门法定的重要职能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我们的阵地是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生殖健康中心,如果继续下去,将陷入困境(很大部分地方已经很困惑了)。如何转型?才能让政府、部门、群众满意?目前,卫生和计生部门法定的重要职能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我们的阵地是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生殖健康中心,如果继续下去,将陷入困境(很大部分地方已经很困惑了)。如何转型?才能让政府、部门、群众满意? 卫生和人口计生部门合并之后对人口工作的积极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方面的负面作用?如何降低其负面作用?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积极探索,进行多种模式的实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