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9

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 Vanessa Wu. 如夢似真的超現實主義. 將現實、未來、回憶、魔幻、夢想那些表面上互不相容的時刻和畫面熔合為一起的理論 ﹔ 或是一套希望、嘗試將人類潛意識繪出的藝術理論,始於約 1924 年 (Andre' Breton) 。. < 超現實主義 > (Surrealism). 起源於二十年代的法國 , 受到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 (S.Freud) 的影響 , 認為人的真正面目 , 是隱藏在潛意識及夢境裏的 . 超現實主義畫家相信繪畫不應受理性及傳統所束縛 , 於是便嘗試在繪畫中融合現實及內心世界的景象. 究竟什麼是 超現實主義 呢?.

bond
Download Presentation

超現實主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超現實主義 Vanessa Wu

  2. 如夢似真的超現實主義 • 將現實、未來、回憶、魔幻、夢想那些表面上互不相容的時刻和畫面熔合為一起的理論﹔ 或是一套希望、嘗試將人類潛意識繪出的藝術理論,始於約1924年 (Andre' Breton)。

  3. <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 • 起源於二十年代的法國, • 受到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Freud)的影響, • 認為人的真正面目,是隱藏在潛意識及夢境裏的. • 超現實主義畫家相信繪畫不應受理性及傳統所束縛,於是便嘗試在繪畫中融合現實及內心世界的景象.

  4. 究竟什麼是超現實主義呢?

  5. 遠在二十世紀初,科技開始萌芽。 一些思想界、藝術家們,不願意只是停留於描繪著這個複雜世界的表象之傳統法則中。 • 如 印象派、立体派、未來派 等的新嘗試。他們不停地去找尋新方法,理論,多方面去嘗試表現他們未能察覺的世界真像。

  6. Surrealism • 1900年、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首次發表了他的 心理學文章,他認為人類的行為除了是受表面環境及邏輯的影響外,在一定情度上更是受到我們潛意識所影響。 於是,不少藝術家們,開始關注及明白到我們理藏於內心深處的對自身反影及反射﹔人類潛意識 Subconscious 的存在。 開始理首嘗試向人類心內的潛意識創作。而二十世紀初詩人 Guillaume Apollinaire 亦寫了一個的新詞 '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

  7. 恐怖怪異幻象作品 • 一九二四年布雷頓 Andre Breton, 一位受過心理學紃諫的詩人,一位前達達主義者 (Dadaism)發表了一段關超現實主義的論文(宣言)。 • 認為人類的夢,人類的潛意識才是真正的 '真' Real , 一個超現實 Surreality。他認為大家應放棄我們腦內傳統的法則及形貌。超現實主義才是人類真絕對心意。

  8. 早有 '超現實主義' 浮現。 • 早十五世紀,在法蘭德斯 Dutch畫家 鮑士 的「哥德式幻想」的作品 • 十八世紀英國畫家 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 的心靈性內心繪畫 • 西班牙畫家 哥耶,在遭遇到連串戰禍及怪患病後的恐怖、怪異幻象作品

  9. 畫家:亞晉波德[Giuseppe Arcimboldo] 人物每個部位、 包括衣服都是由 細膩繪製的花朵 和葉子,巧妙組 合而成的! 春天[La Primavera]

  10. 超現實主義 分為 • 自然派 automatism • 幻想派 illusionism.

  11. 自然派 automatism • Automatism自由畫法是創作者只是將手置於畫紙上隨意地樣手潛意識跟走。作品亦是從此等意外中完成。將毫不相關的東西,不同的靈感,互相組合。從而發出火花。有時將錯誤的東西安放在錯誤的地方,錯在誤的時間上。如差利 Charlie Chaplin亦運用此類理論於其電影中。

  12. 幻想派 illusionism. • 倡導畫家有 Giorgio de Chirco 奇里訶、Max Ernst 雅倫斯特、Salvador Dali達利等。 • 他們的作品多為運用具象寫實技巧來表現一些荒謬幻想,深得一些喜愛思索的人仕喜愛。 • 而達利和 Luis Bunuel在一九二八年拍的一套超現實主義電影 Andalusian Dog,其中一幕以刀片與眼球的特寫影象,筆者多年前看過後,至今依然感覺震撼。

  13. 一九四○年法國結束超現實主義有組織的運動。一九四○年法國結束超現實主義有組織的運動。 • 但其思想響影歷久不衰, 而且在今天,心理學理倫沸騰的年代,超現實意識不斷地在這世界中,資訊爆炸的年代裏﹔它著意地暴露人性荒謬和沒理性的一面。

  14. 通過各種不同的媒體,打入我們的潛意識中。 • 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的興起,在潛意識中不斷改變了藝術家們(人類)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15. 在十九世紀以前,人類心中的對現實思想,不過是通過他們五官對事一切印象或加上經驗、數學、邏輯的看法體會。在十九世紀以前,人類心中的對現實思想,不過是通過他們五官對事一切印象或加上經驗、數學、邏輯的看法體會。

  16. 但二十世初後,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使人們的夢幻完全脫離傳統的神話。 • 現在,這些幻想都是一些理藏於內心的夢話、遠遠地脫離現實。 • 從前被忽略了的潛意識,現在超現實主義下,卻能和那些日常生活的面對的事物及境象一樣,將之加上我們的作品內,釋放了自己的心靈。

  17. 克 利Paul Klee 1879-1940 • Paul Klee克利,一位,漫步於現代藝術的瑞士籍畫家和 ‘包浩斯’學院的導師。 • 作品以水彩、蝕刻為主,手法包含 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 • 作品充滿他的柔和、美感、幻夢與智慧,為二十世紀 現代藝術 的主要貢獻者。

  18. 保羅克利 (Paul Klee) • 保羅克利 (Paul Klee)1879年生於柏恩,父親是德國音樂教師,母親為瑞士人。 • 從小就展露不凡的天賦,繪畫、作詩、拉小提琴是他的專長,後來到慕尼黑求學成家,遊學巴黎,逐漸在繪畫上發展為20世紀初德國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 1920年他接受了 Walter Gropius的邀聘,到威瑪當時剛成立的革命性藝術學校包浩斯執教,幾年後跟著遷到德梢(Dessau)。 • 在包浩斯任教的10年,克利不但結識有名的藝術同好如康丁斯基、費寧格、史連莫等得以互相切磋,他對形色的研究理論與實驗更影響包浩斯學生至深,他算是包浩斯史上最有名的老師之一。

  19. 可惜好景不常,克利離開包浩斯到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當專任教授第三年,希特勒掌權,由於他的猶太血統和抽象畫作,被免職歸類為有害人心的墮落藝術家,1933年底克利舉家被迫遷回瑞士柏恩,至此克利身心俱傷,遠離他的藝術朋友和環境使他變得消沈憂鬱,只能寄情柏恩區的山水,仍然創作不斷。可惜好景不常,克利離開包浩斯到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當專任教授第三年,希特勒掌權,由於他的猶太血統和抽象畫作,被免職歸類為有害人心的墮落藝術家,1933年底克利舉家被迫遷回瑞士柏恩,至此克利身心俱傷,遠離他的藝術朋友和環境使他變得消沈憂鬱,只能寄情柏恩區的山水,仍然創作不斷。 • 不久克利罹患特異的不治之症,1940年6月底逝世於柏恩。

  20. 保羅克利現今是媲美畢卡索、馬蒂斯、米羅等20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保羅克利現今是媲美畢卡索、馬蒂斯、米羅等20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 • 他的4000件完整作品保存在柏恩倖免於戰火和戰後掠奪,現在得以全面公諸於世,在一棟創意與他相契合的美術館裡。

  21. 風格--傾聽線條,細看音調: • 保羅克利出身音樂家庭,父親和太太是音樂老師,兒子是樂團指揮,他自己則是提琴好手,熱愛音樂,作畫前必先拉一小時小提琴滋養心靈再開始,因此他畫中的線條極富音感和想像力,只要用心觀者可以從他的畫中讀到聲韻,感受律動。

  22. Tale à la Hoffmann (1921), Watercolor, • ink, and pencil on paper. 31.1 × 24.1 cm. •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YC

  23. Paul Klee, Structural II (1934)

  24. 二十世紀現代繪畫中的表現風格 • 超現 實 主 義 是 二 十 世 紀 上 半 葉, 一 群 畫 家 與 詩 人 面 對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與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所 帶 來 的 殘 酷 景 象, 以 及 理 性 社 會 的 虛 偽 與 工 業 社 會 的 無 情, 憤 而 展 開 的 反 叛 美 學。

  25. 超 現 實 主 意 者 與 其 前 身 達 達 主 義 • 同 樣 反 對 戰 爭、 揚 棄 教 條 、 嘲 諷 反 覆 的 情 感、 輕 視 侷 限 的 知 識。 • 但 是, 超 現 實 主 義 者 更 具 有 批 判 性 與 重 新 建 構 觀 點 的 力 量。 • 超 現 實 主 義 者 以 拼 貼 不 同 平 面 與 不 同 空 間 的 現 實, 來 呈 現 日 常 現 實 生 活 之 外 的 現 實, 一 種 超 級 的 現 實。

  26. 超 現 實 主 義 思 維 方 式的 三 大 特 性: • 非理性批判 • 重 新 建 構 觀 看 的 方 式 • 重 新 建 立 語 言

  27. 非理性批判 • 利 用 自 由 寫 作 或 夢 境 意 象, 來 解 放 潛 意 識, 使 想 像 自 由 運 作, 達 到 直 覺 式 的 批 評, 也 就 是 達 利 所 謂 的 「非 理 性 批 判」 或 是 「妄 想 症 批 判」。 根 據 達 利 的 看 法, 這 種 非 理 性 批 判 的 方 式 能 夠 使 人 們 對 世 界 採 取 主 控 的 姿 態, 系 統 化 地 處 理 混 亂。 而 超 現 實 主 義 者 批 判 的 對 象 時 常 是 中 產 階 級 的 道 德 觀 與 宗 教 觀、 日 常 生 活 的 習 慣 性 思 維、 理 性 認 知 模 式, 以 及 人 類 好 戰 的 本 性。

  28. 重 新 建 構 觀 看 的 方 式 • 超 現 實 主 義 者 強 調 的 不 是 去 辨 認 物 品 的 現 實 外 貌, 而 是 要 解 放 物 品 的日 常 功 能 向 度, 思 考 其 象 徵 意 義。

  29. 重 新 建 立 語 言 • 超 現 實 主 義 者 將 外 表 不 相 干、 意 義 斷 裂 的 意 象 連 結, 目 的 是 要 使 人 們 以 一 種 新 的 語 言 呈 現 斷 裂 意 象 之 間 內 在 的 感 情 聯 繫。 無 論 是 文 學、 繪 畫, 或 是 電 影, 藝 術 家 重 新 組 合 不 同 現 實 中 的 意 象, 以 建 立 新 的 藝 術 語 言。

  30. 無理性的拼貼 • 以毫無邏輯的偶然方式 拼貼兩個遙遠的現實, 呈現在對兩者 都不適宜的平面上。 這兩種現實 表面上毫不相關, 甚至彼此之間 的矛盾根本無法化解。 但是, 在並置對立的意象的同時, 一種極度尖銳衝突引 起的 「痙攣性的美感」(convulsive beauty) 會產生, 內在的情感聯繫 以及意義張力 也會同時擴張。 這種瘋狂的自由 能夠使心靈得以 自由展現, 潛意識的 慾望得以釋放。

  31. 達利的「夢的逼近」 中不成比例的 人與山重新組合,

  32. 德爾沃的 「粉紅色蝴蝶結」 拼貼古典的建築與 身著粉紅色蝴蝶結的裸女, 便是以 非邏輯的方式拼湊 不屬於同一空間的物體。 我們在畫例中 可以看到其他形式的 無理性拼貼。

  33. Rene Magritte, "Threatening Weather" (Le Temps menacant)(1928), 281/8 x 207/8" Private Collection

  34. 馬格利特時常 以嘲諷的方式, 批判人們受 習慣而 限制住了的 視野。 「具有威脅力的 氣候」("Threatening Weather")這幅畫中, 觀畫者 被迫接受 三件室內物品 與海邊 風景畫的拼貼。 這三件 白色物品—椅子、 喇叭、 半身女體雕像—懸浮在 海水上的 藍天中。 這些屬於不同空間、 不同現實的物體, 在此處以 無邏輯的方式 強制拼貼在同一平面上, 造成視覺上的 錯愕經驗。 • 在天空中的應該是流動的空氣, 是變化多端的氣候, 但是, 這幅畫呈現的 卻是三件 屬於室內的、 沒有生命的、 沒有色彩的 物品。 因此,威脅我們的 不是天氣的變化, 而是這三件物品的 突兀存在; 受到威脅的 不是身體冷暖的感受, 而是我們 視覺經驗的 安定與習慣。

  35. 違反基本物理原則而造成的幽默與荒謬感 • 超現實畫派的作品 亦時時以違逆 基本物理原則 之方式安排畫面物體, 例如堅硬的表殼 變成柔軟如 布面的質料, 而造成荒謬 或是 黑色幽默的效果, 令人看了忍不住發笑, 卻又同時有一種 背脊骨涼颼颼的感覺。

  36. 「眼睛妄想症」 ("Eyes-Paranoia") 這幅畫中, 一個行色匆匆的路人 經過街角的 一棟屋子, 屋內無數放大的 眼睛堆擠在窗口 ,往外張望。 這種區格 放大臉部的 部份器官, 並重複出現, 是以具像的方式, 畫出人妄想 被監視的 心理狀態。 而眼睛堆擠 在窗口的 荒謬感則是 超現實主義者 不遵守現實原則 與 物理原則的 典型作畫方式。 Guillermo Meza, "Eyes-Paranoia", 1941

  37. 「記憶的執著」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這幅畫中, 鐘錶堅硬的表殼 成為柔軟的布片, 吊掛在 植於水泥方形體 表面的枯枝上。 時間與記憶的 抽象觀念, 此處以 可摺疊扭曲的布片 具像地呈現。 Salvador Dali,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1931) 26.3x36.5 cm, oil on canvas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Y

  38. 超現實畫派的作品中 時常流露夢境般的幻覺效果,具有神秘色彩, 虛幻而不真實。 Marc Chagall, "La Resistance"(1937-48) oil on canvas,166x104cmCollection particuliere 夢魘般的神秘氣氛

  39. 戰爭」(“La Guerre”)這幅畫中, 一匹白色的牛面對著火焰戰亂中的村莊與老百姓, 白色也包圍著逃難的人群。 這幅畫以情感的色彩 重新組合戰爭如夢魘般的可怕經驗。 Marc Chagall "La Guerre"(1964-66) oil on canvas,163x231cmKunsthaus Zurich, Zurich

  40. 不成形狀的人形 • 在超現實畫派的作品中, 我們會看到被減約而不成形狀的人, 沒有頭, 沒有臉, 分解變形的 肢體骨骸任意地組合, 或是某些部位 被誇張扭曲, 如腳、性器或體毛。 也有一些畫作中 把人畫成野獸 或是機器人。 這些不成人形的人物塑造 反映出 超現實畫家 對戰爭中殘酷人性的批判, 直指人類與禽獸無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