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第二节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第三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本章学习重点: 1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2 、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本章内容只简单介绍,课堂重点讲解后面的补充内容). 第一节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产生的 基本条件有两个: 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boris-ros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第二节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第三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本章学习重点: 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本章内容只简单介绍,课堂重点讲解后面的补充内容)

  2. 第一节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的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农业在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处于从属地位。此时由于各种海陆运输工具的改进和各种“贸易之路”的开辟,此时的贸易地区和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3. 第二节 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出了掠夺性。 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高,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到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中各种垄断组织普遍出现,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时期。国际贸易在这一时期也具有了垄断的特征: (1)少数国家垄断世界市场; (2)少数先进国家垄断殖民地和后进国家的对外贸易; (3)垄断组织垄断了国际市场价格; (4)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5. 第三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二战以来,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与发展时期,国际贸易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国际贸易空前增长 战后国际贸易迅猛增长的原因是:(1)世界经济高速增长;(2)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3)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促进;(4)跨国公司的发展;(5)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6. 二、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表现为: (1)发达国家的外贸额在国际贸易中占比重上升,发展中国家比重下降; (2)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不断增大;(3)主要发达国家外贸发展不平衡,早期美国外贸一枝独秀,当今则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4)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开始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力量。

  7. 三、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五、国际贸易呈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六、国际贸易方式日趋多样化

  8. (补充内容一) •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概况与特点分析 • 1、速度: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入世”7年来增长速度首次低于20%。 • (1)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7.8%,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 • (2)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回落8.5个百分点; • (3)进口:11330.8亿美元,增长18.5%,回落2.3个百分点。 • (4)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3亿美元。

  9. 2、主要贸易伙伴相对稳定 • 中国的10大贸易伙伴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香港、东盟、韩国、台湾(其他应该是: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 • 欧盟:2008年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 • 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其中,我对欧出口2928.8亿美元,增长19.5%,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20.5%;我自欧进口1327亿美元,增长19.6%。 • 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160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

  10. 美国:2008年继续保持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337.4亿美元,增长10.5%,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我对美出口2523亿美元,增长8.4%,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17.7%;自美国进口814.4亿美元,增长17.4%,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70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美国:2008年继续保持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337.4亿美元,增长10.5%,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我对美出口2523亿美元,增长8.4%,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17.7%;自美国进口814.4亿美元,增长17.4%,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70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 • 日本:仍然处于第三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667.8亿美元,增长13%。其中,我对日本出口1161.3亿美元,增长13.8%;自日本进口1506.5亿美元,增长12.5%,中国对日本出现贸易逆差3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

  11. 印度:已经是第二年进入我国10大贸易伙伴,位列第十位。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517.8亿美元,增长34%,比上年大幅回落21.5个百分点。印度:已经是第二年进入我国10大贸易伙伴,位列第十位。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517.8亿美元,增长34%,比上年大幅回落21.5个百分点。 • 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2008年两岸贸易额达1292.2亿美元,同比上升3.8%。 大陆对台湾出口为258.8亿美元,同比上升10.3%;自台湾进口为1033.4亿美元,同比上升2.3%。台湾顺差为774.6亿美元。

  12. 3、进出口主力军:外商投资企业依然是主力军,但增长步伐放缓,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速有所提高3、进出口主力军:外商投资企业依然是主力军,但增长步伐放缓,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速有所提高 • 外商投资企业2008年进出口14105.8亿美元,增长12.4%,比上年回落6个百分点,占当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5.1%。 • 国有企业进出口6110.4亿美元,增长23.5%,比上年加快3.7个百分点,占当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3.9%。 • 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增长平稳,2008年进出口5400.2亿美元,增长27.3%,比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21%。

  13. 4、重点进出口省市: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继续位列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四名4、重点进出口省市: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继续位列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四名 • 广东省2008年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增长7.7%,增速较上年回落12.6个百分点,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7%,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 • 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13.9%。 • 北京进出口总值2717.1亿美元,增长40.7%,比上年加快18.6个百分点。 • 上述4省市进出口合计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65.2%。

  14. 5、贸易方式: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提高,但顺差减少;加工贸易比重下降,但顺差增加5、贸易方式: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提高,但顺差减少;加工贸易比重下降,但顺差增加 • 一般贸易:2008年进出口12352.6亿美元,增长27.6%,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8.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项下贸易顺差899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05.7亿美元。 • 加工贸易:2008年进出口10535.9亿美元,增长6.8%,占当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1.1%,所占比重比上年回落4.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2967.8亿美元,比上年净增加476.9亿美元。

  15. 6、出口产品结构: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放缓,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稳定增长6、出口产品结构: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放缓,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稳定增长 • 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比上年回落10.3个百分点,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与上年持平。 • 受2008年8月份起国家连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影响,部分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速企稳。 • 其他类产品出口情况:原油出口416万吨,下降28.4%;成品油1703万吨,增长9.8%;煤炭4543万吨,下降14.6%;钢材5923万吨,下降5.5%;钢坯129万吨,下降80%。

  16. 7、进口产品结构: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提高,资源性产品进口均价上涨明显7、进口产品结构: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提高,资源性产品进口均价上涨明显 • 2008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3627.8亿美元,增长49.2%,占当年我国进口总值的32%。其中,进口铁矿砂4.4亿吨,增长15.9%;原油1.8亿吨,增长9.6%;成品油3885万吨,增长15%;煤炭4040万吨,下降20.8%;大豆3744万吨,增长21.5%。 • 同期,进口工业制品7703.1亿美元,增长8.1%,占当年我国进口总值的68%;其中,进口机电产品5386.6亿美元,增长7.9%;汽车40.8万辆,增长30.6%。

  17. 补充二:中国外贸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占世界人口20%多的中国,外贸出口额曾经长期只占世界的1-2%,在100多个国家中长期徘徊在第20名左右。 建国后中国出口份额的变化情况 年份 出口额 占世界比重 位次 顺差 1950 5.52亿美元 0.91% 26 1959 22.61 1.95 12 1976 68.55 0.69 34 1984 19 -12.7 1993 920 2.25 11 -121.9 1997 3.3% 10 403.4 2000 2492 3.9 7 241 2003 4383.7 5.58 4 255.3 2004 5933.6 3 319.8 2006 9690.8 6.7 3 1774.7 2007 12180 7.23 2 2622 2008 14285 2 2954.7

  18. 启示: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是经济和外贸发展的关键启示: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是经济和外贸发展的关键 日本与中国GDP的比较: 1960年:1:1 1980年:4:1 1985年:5:1 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百日维新,我们应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9. 由于同时具备了快速和强大的火力,使得“吉野” 号被誉为当时世界最优秀的巡洋舰。 • “吉野”舰原为清政府洋务大臣李鸿章向英国订购的当时最先进的快速巡洋舰,目的是用来增强北洋水师的实力。可本来用于购置战舰的银子却被慈禧太后挪去修颐和园,李鸿章只好被迫放弃购买该舰。但是仅仅凭借日本当时的政府的收入仍不足以支付费用过于之巨的“吉野”号,为此日本天皇为筹集资金购买“吉野”,甚至宣布自己从此到击拜清廷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饰,由于天皇的举动激起民众的民族自尊,使得民众踊跃捐献购买“吉野”,日本商人和民间发起了“‘吉野号’募捐会”,后来募集到的银两可以买三艘“吉野号”。半年后,日本政府把吉野开回了自己的港口。

  20. 本章复习题: • 1、资本主义准备时期、自由竞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各有什么特点? • 2、战后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 3、战后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 4、简述导致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 5、战后的国际贸易有哪些新方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