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第十一章 维生素的测定 第一节 概 述

第十一章 维生素的测定 第一节 概 述.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其种类很多,目前已确认的有 30 余种,其中被认为对维持人体健康和促进发育至关重要的有 20 余种。这些维生素结构复杂,理化性质及生理功能各异,有的属于醇 (V A ) 类,有的属于胺 (V B1 ) 类,有的属于酯类,还有的属于酚 (V E ) 或醌类化台物 . 维生素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这些化合物或其前体化合物都在天然食物中存在;.

bor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一章 维生素的测定 第一节 概 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维生素的测定第一节 概 述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其种类很多,目前已确认的有30余种,其中被认为对维持人体健康和促进发育至关重要的有20余种。这些维生素结构复杂,理化性质及生理功能各异,有的属于醇(VA)类,有的属于胺(VB1)类,有的属于酯类,还有的属于酚(VE)或醌类化台物.维生素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这些化合物或其前体化合物都在天然食物中存在;

  2. 它们不能供给机体热能。也不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原料,主要功能是通过作为辅酶的成份调节代谢过程,需要量极小;它们一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导致相应疾病。它们不能供给机体热能。也不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原料,主要功能是通过作为辅酶的成份调节代谢过程,需要量极小;它们一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导致相应疾病。 食品中各种维生素的含量主要取决于食品的品种,通常某种维生素相对集中于某些品种的食品中,但是加工工艺不合理或贮存不当都会造成维生素的损失。在正常摄食条件下,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维生素。

  3. 我们在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开发利用高含量维生素的食品资源,指导人们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指导制定加工工艺或贮存条件,最大限量地保留各种维生素,还要控制强化食品中加入量,防止摄入量过多而引起维生素中毒,都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我们在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开发利用高含量维生素的食品资源,指导人们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指导制定加工工艺或贮存条件,最大限量地保留各种维生素,还要控制强化食品中加入量,防止摄入量过多而引起维生素中毒,都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 维生素分类:脂溶性(A、D、E、K) 水溶性两类(B族、C)

  4. 维生素A(视黄醇) 来源:动物脂肪、肝脏及鱼肝油 结构特点:分子中不饱和双键多 性质: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剂、紫外光及金属氧化物破坏而损失其生理活性。对热、酸、碱相当稳定,可被脂肪氧化酶氧化分解,末端的-CH2OH被氧化为醛、酸后即无生理功能。 功能:缺乏维生素A,会使人眼眼膜干燥,暗适应性差,表皮细胞角化,甚至会发生夜盲症或失明。维生素A也能使鼻、喉和气管的粘膜保持健康,防止皮肤干燥起鳞。

  5. 维生素D 来源:鱼肝、鱼油、蛋、奶中存在较多,植物中的麦角固醇,动物中的7-去氢胆固醇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分维生素D2(植物性来源)及维生素D3(动物性来源)两种,维生素D3 比维生素D 2少一个甲基和双键。 结构:甾醇衍生物 性质:耐热耐氧化(能氧化),但不耐酸,耐碱 功能: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很重要,维生素D过多亦不宜,会引起体内磷、钙的沉积,造成血管硬化和肾结石。

  6. 维生素E (生育酚),以-生育酚的生物效价最大。 来源:生育酚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以油脂中的含量较丰富,花生油中含量为260~360 mg/g,大豆油为100~400 mg/g,奶油为21~33 g/g,芝麻油为20~300 mg/g,生菜、芹菜、桔子皮中也含有,但数量较少。 结构特点:含酚羟基 性质:耐温耐酸,碱性中稳定性差,光照下易氧化而色泽变深,金属离子可促进其氧化。当酚基被氧化为醌后即失去生理活性。 功能:抗氧化作用,在人体中维持肌肉正常代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的完整机能所必需。缺乏时,易出现生殖生理系统的阻碍,故名生育酚。

  7. 维生素K 天然的维生素K分为维生素K1(来自植物)和维生素K2 (来自动物)、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编为 K3,是一种硫酸甲萘醌。 来源:绿色蔬菜中含量比较丰富。 性质:耐热,耐光,但怕酸、怕碱。碱性中易皂化而被破坏。 功能:维生素K能使凝血酶现出生理活性。把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元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质,使血液凝固而停止出血。人体大肠里的细菌可以合成出维生素K,一般不缺乏,只有在动手术前1~2 d服用

  8. 维生素C又名L-抗坏血酸 来源:各种水果与蔬菜, 结构:六碳糖的衍生物,有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一般维生素C是指还原型,分子中第2和第3碳位上有两个烯醇式羟基易离解出氢离子,所以具有酸性和较强的还原能力。 性质:维生素C纯品是一种无色无嗅的结晶体,易溶于水,酸性溶液中稳定,不耐热,在空气中、日照下以及有铜离子和铁离子存在时容易被分解,具酸性、还原性。 功能:形成胶元所必需,对维持骨骼、血管、肌肉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方面有很大作用。维生素C缺乏,也易引起炎症。因具有抗坏血病的作用,所以人们把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

  9. 维生素C有解毒作用,某些金属离子能与体内含有活性巯基的酶类结合,使酶失活,导致代谢发生障碍而中毒,维生素C可使体内的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成还原性谷胱甘肽后,与金属离子排出体外,因而保护酶的活性巯基,显示出解毒的功能。维生素C有解毒作用,某些金属离子能与体内含有活性巯基的酶类结合,使酶失活,导致代谢发生障碍而中毒,维生素C可使体内的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成还原性谷胱甘肽后,与金属离子排出体外,因而保护酶的活性巯基,显示出解毒的功能。 维生素C还具有降低食道癌、胃癌的作用。一些腌、烤、熏制的鱼和肉中,存在亚硝酸盐,在食物烹调过程中会转化为强致癌物质亚硝胺。维生素C有阻断亚硝胺形成的功能。 维生素C有较强的还原性,食品加工中广泛用作抗氧化剂,L-异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是L-抗坏血酸的异构体,它们的生理功能远弱于L-抗坏血酸,但抗氧化能力与之相同,有工业性生产,成本也较低,可推广使用

  10. B族维生素 (1)维生素B1即硫胺素 来源:糙米、粗面粉中含量较多,动物肝脏、瘦肉中含量次之,自然界中,维生素B1常与焦磷酸结合成焦硫酸硫胺素。 性质:商品维生素B1常制成盐酸盐,它溶于水和酒精,在酸性溶液中稳定,碱性溶液及加热条件下易破坏。

  11. 功能:维生素B1是人体内碳水化合物正常代谢作用中起辅酶的作用。它促进体内糖的转化,释放出能量。如果缺乏,则易引起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的累积以及神经细胞中毒,导致虚弱、肌肉组织萎缩、疲倦、食欲不振及软脚等。维生素B1还可以将酒精进行分解代谢,防止脑细胞损坏。功能:维生素B1是人体内碳水化合物正常代谢作用中起辅酶的作用。它促进体内糖的转化,释放出能量。如果缺乏,则易引起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的累积以及神经细胞中毒,导致虚弱、肌肉组织萎缩、疲倦、食欲不振及软脚等。维生素B1还可以将酒精进行分解代谢,防止脑细胞损坏。

  12. 维生素B2即核黄素 来源:在蛋、奶、肝、牛肉及叶菜中的幼嫩组织含量丰富。 性质:纯品为橙黄色针状晶体,溶于水及酒精,不溶于油脂溶剂。较耐热不耐碱及光。 功能:维生素B2是生物体内脱氧酶的组成成分。它在细胞中具有催化氧化反应过程 ,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还原作用,维生素B2还能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机能。缺乏时,易引起粘膜组织发炎、嘴角破裂、视觉疲劳及畏光发红。

  13. 维生素B5又名烟酸 来源:在鱼、肉、谷物种皮、蔬菜等食品中含量较多。 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耐热耐光,耐酸耐碱。不易被氧化破坏。动物体内,烟酸可由色氨酸转化而成,玉米含色氨酸较少,且为结合状态。可用0.6%碳酸氢钠溶液处理,促进色氨酸释出,同时配合食用豆类,可以解决玉米主食地区易缺维生素B5的问题。 功能:有防癞皮病作用,故又称抗癞皮病维生素。维生素B5是细胞代谢作用所必需的,缺乏则代谢受阻,手脚出现红色斑点,似火伤起泡的皮炎,出水坏死后,皮肤呈现脱屑的粗糙现象。

  14. 维生素B12 又称钴胺素,是具有氰钴胺素相似维生素活性的化合物的总称,它是人和动物体内制造红血球的主要催化剂,如缺乏,则难产生红血球,往往易招致恶性贫血。维生素B12主要集中于动物组织,大多数植物性食品中不含有。

  15. 第二节 脂溶性V的测定 VA、VD、VE一般与类脂物一起存于食物中,摄食时可被人体吸收,它们一般能在体内积贮而不完全依赖日常饮食提供。 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以下理化性质: 1.溶解性: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乙醇、丙酮、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2.耐酸碱性:维生素A、D对酸不稳定, 对碱稳定,维生素E对碱不稳定,但在抗氧化剂存在下或惰性气体保护下,也能经受碱的煮沸。

  16. 3.耐热性、耐氧化性: 耐热性 氧化性 VA好,能经受煮沸 易被氧化 (光、热 促进其氧化) V D 好,能经受煮沸 不易被氧化 V E 好,能经受煮沸 在空气中能慢慢被化 (光、热、碱促进其 氧化)

  17. 根据上述性质.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通常:皂化样品 水洗去除类脂物 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 溶于适当的溶剂 测定。 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解,常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 对于A、D、E共存的样品,或杂质含量高的样品,在皂化提取后,还需进行层析分离。 维生素含量的表示方法: 国际单位: IU (International Unit) 1 IU = 0.3μg VA = 0.025 VD = 1.79 μgβ-胡萝卜素 = 1.1mg α- VE = 3 μg VB

  18. 一、维生素A的测定 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性脂肪中,主要来源于肝脏、鱼干油、蛋类、乳类等动物性食品中。植物性食品中不合VA,但在深色果蔬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可转变为VA,故称为VA原。 维生素A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三氯化锑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液相色谱法。 对于三氯化锑比色法适用于样品中含VA高(高于5~10μg)的样品,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但是对维生素A含量低的样品,如每克样品中含低于5~10μg维生素A时,这时样品由于受其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不应用比色法测定。

  19. 对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不必加显色剂显色,可直接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对样品中含VA低的也可以测出可信结果,操作简便、快速。对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不必加显色剂显色,可直接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对样品中含VA低的也可以测出可信结果,操作简便、快速。 维生素A的性质 ⑴ 因有许多不饱和链,故见光易分解; ⑵ 在缺氧情况下,对热较稳定,对光特别敏感。如测强化奶粉时,速度要快,一般要求测定时间长短,因为时间长,见光时间长,见光分解,故测出的比出厂的含量要少; ⑶ 对碱稳定

  20. 一、比色法测定VA的含量 (GB/T 5009.82—2003中第二法) 1. 原理 在氯仿溶液中,VA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 62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VA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21. 2.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各种样品(高于 5—10 μ g /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差。比色测定必须在 ,否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6秒钟内完成

  22. 3.测定步骤 ⑴ 样品用有机溶剂萃取脂类 因含有维生素A的样品,多为脂肪含量高的油脂或动物性食品,故须除去脂肪,把维生素A从脂肪中分离出来。常规的去脂方法是采用皂化法。 ⑵脂类的皂化 脂类有维生素和脂肪这两部分通过皂化(50%KOH、无水C2H5OH、热回流),把它们分开,得到一部分皂化物和一部分不皂化物。 皂化条件: (1)C2H5OH︰脂类 = 8︰1; (2)KOH量 = 脂量×皂化价(mg)×2.5; (3)皂化温度与时间:70℃、30分钟

  23. 在皂化时可以加入抗氧剂连苯二酚和对苯二酚,防止氧化。在皂化时可以加入抗氧剂连苯二酚和对苯二酚,防止氧化。 ⑶ 提取:不皂化物和皂化物经水、苯、乙醚萃取可得到不皂化物。 (4)测定方法 a.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维生素A标准溶液0,0.1,0.2,0.3,0.4,0.5ml于6个10ml容量瓶中,用三氯甲烷定容。再取6个3cm比色杯顺次移入各标准液1ml,再各加入乙酸酐1滴。在620nm处,以10ml三氯甲烷+1滴乙酸酐调节零点。然后迅速加入9ml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于6s内测定吸光度(每支比色杯都在临测前加入显色剂)。以VA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4. b.样品测定:取两个3cm比色杯,分别加入1ml三氯甲烷和1ml样品溶液,各加1滴乙酸酐。其余步骤同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测定样品空白液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应的VA含量。b.样品测定:取两个3cm比色杯,分别加入1ml三氯甲烷和1ml样品溶液,各加1滴乙酸酐。其余步骤同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测定样品空白液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应的VA含量。 (5)结果计算:p123 注意: 1. 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进行,防止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避光。 2. 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氯化锑遇水生成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要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再清洗。

  25. 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物中VA、VC (GB/T 5009.82—2003中第一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方法,此法能快速分离和测定视黄醇和它的同分异构体、酯及其衍生物。这里介绍的是同时测定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方法(p118)。

  26. 三、β—胡萝卜素的测定 (GB/T 5009.83—2003 )第一方法是HPLC; 第二方法为纸层析法。 胡萝卜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有色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色素,有多种异构体和衍生物,总称为类胡萝卜素,其中在分子结构中含有 β一紫罗宁残基的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故称为维生素A原。如α、β、γ胡萝卜素,其中以β—胡萝卜素效价最高。

  27. β—胡萝卜素的结构如下: 胡萝卜素原只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但以含有胡萝卜为食物的家禽、兽类、水产动物及其加工产品,以及为着色而添加胡萝卜素的食品,当然也含有胡萝卜素。

  28. 胡萝卜素对热及酸、碱比较稳定,但紫外线和空气中的氧可促进其氧化破坏。因系脂镕性维生素,故可用有机溶剂从食物中提取。胡萝卜素对热及酸、碱比较稳定,但紫外线和空气中的氧可促进其氧化破坏。因系脂镕性维生素,故可用有机溶剂从食物中提取。 胡萝卜素本身是一种色素,在45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只要能完全分离,便可定性和定量。但在植物体内,胡萝卜素经常与叶绿素、叶黄素等共存,在提取 β一胡萝卜素时,这些色素也能被有机溶剂提取,因此在测定前,必须将胡萝卜素与其它色素分开。常用的方法有纸层析、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法。

  29. 四、维生素D的测定 维生素D是指含有抗伺楼病活性的一类物质,具有维生素D活性的化合物约有l 0种,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维生素D 3及其维生素D原。维生素D 2无天然存在,维生素D2只存在于某些动物性食物中。但它们都可由维生素D原(麦角固醇和7一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形成。 维生素D2药片吃多了中毒。

  30. 分析方法中较好的是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AOAC选定的正式方法。分析方法中较好的是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AOAC选定的正式方法。 (一)三氯化锑比色法 (二) 液相色谱法 它的的灵敏度较比色法高30倍以上,且操作 简便,精度高,分析速度快。是目前分析 维生素D的最好方法。 试剂 ① 10% 焦性没食子酸一乙醇溶液

  31. COOH OH HO OH OH HO OH 单宁—— 鞣质,具有多元酚基和羧基的有机物质。包括:水解类(产生没食子酸) 缩合类(产生焦性没食子酸、焦儿茶酚) 1.没食子酸——3,4,5三羟基苯甲酸 (五倍子酸) 2.焦性没食子酸(苯三酚) 有毒

  32.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水溶性维生素B1、B2和C,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饮食来源充足。但是由于它们本身的水溶性质,除满足人体生理、生化作用外,任何多余量都会从小便中排出。为避免耗尽,需要经常地由饮食来提供。

  33. 水溶性维生素都易溶于水,而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在酸性介质中很稳定,既使加热也不破坏;但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易于分解,持别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可大部或全部破坏。它们易受空气、光、热、酶、金属离子等的影响;水溶性维生素都易溶于水,而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在酸性介质中很稳定,既使加热也不破坏;但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易于分解,持别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可大部或全部破坏。它们易受空气、光、热、酶、金属离子等的影响; 维生素B2对光,特别是紫外线敏感,易被光 线破坏; 维生素C对氧、铜离子敏感,易被氧化。

  34. 淀粉酶、 木瓜蛋白酶 活性人造浮石、 硅镁吸附剂 根据上述性质,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时,一般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前处理。 维生素Bl、B2盐酸水解 酶解 提取 纯化 维生素C通常采用草酸、草酸—醋酸、偏磷酸—醋酸溶液直接提取。在一定浓度的酸性介质中,可以消除某些还原性杂质对维生素C的破坏作用。草酸价廉,使用方便,对维生素C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偏磷酸本身不稳定,与水结合逐渐转变成磷酸,只能保存7~10天,且价格较贵,溶解费时,但它能沉淀蛋白质,澄清提取液,适合于蛋白质含量高的样品。

  35. 一、维生素Bl的测定 维生素Bl又名硫胺素、抗神经炎素,通常以游离态,或以焦磷酸酯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在酵母、米糠、麦胚、花生、黄豆以及绿色蔬菜和牛乳、蛋黄中含量较为丰富。 分析方法:GB/T 5009.84—2003中唯一的方法是荧光计法(书中介绍)。

  36. 二、维生素B 2的测定 维生素B2即核黄素。在食品中以游离形式或磷酸酯等结合形式存在。膳食中的主要来源是各种动物性食品,其中以肝、肾、心、蛋、奶含量最多,其次是植物性食品的豆类和新鲜绿叶蔬菜。 分析方法: GB/T 5009.85—2003中第一法为荧光法。 第二法为微生物法。

  37. 三、维生素C的测定 维生素C是一种己糖醛基酸,有抗坏血病的作用,所以又称作抗坏血酸。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桔等食品中含量尤丰富。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光敏感,氧化后的产物称为脱氢抗坏血酸,仍然具有生理活性。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 -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作用。

  38. 根据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根据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 (1)2,6-二氯靛酚法  (还原型VC) (2)2,4-二硝基苯肼法  (总VC) (3)碘酸法 (4)碘量法 (5)荧光分光光度法

  39. (一)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1.原理 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抗杯血酸含量成正比。

  40. 2、试剂 ⑴ 1%草酸溶液:称取10g草酸,加水至1000ml; ⑵ 2%草酸溶液:称20g草酸,加水至1000ml; ⑶ 维生素C标准液:准确称20mgVC溶于1%草酸中,并稀释至100ml,吸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1%草酸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有0.02mgVC; ⑷ 0.02%2,6-二氯靛酚溶液:称取2,6-二氯靛酚50mg,溶于200ml含有52mg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冷却后,稀释至250ml,过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应用过程中每星期标定一次。

  41. 标定一:吸标液(VC)5ml于三角瓶→加6%KI溶液0.5ml→加1%淀粉3滴→用0.001MKIO3标液滴定到淡兰色。标定一:吸标液(VC)5ml于三角瓶→加6%KI溶液0.5ml→加1%淀粉3滴→用0.001MKIO3标液滴定到淡兰色。 计算: 抗坏血酸浓度(mg/ml)= (V1 × 0.088)/ V2 V1 - 滴定时消耗0.001N KIO3标液的体积(ml) V2 -维生素C重量(g) 0.088 -1ml0.001N KIO3标液≈维生素C的量(mg/ml) 标定二:吸5ml已知浓度V C标液 → 加5ml1%草酸 → 用染料2,6-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在15秒不褪色为终点

  42. 计算:每毫升2,6-二氯靛酚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等于滴定度(T)计算:每毫升2,6-二氯靛酚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等于滴定度(T) T= (C × V1)/  V2 C - 维生素C的浓度(mg/ml) V1 -维生素C的体积(ml) V2 -消耗2,6-二氯靛酚的体积(ml) ⑸ 0.001N KIO3标液:吸0.1N KIO3溶液5ml→于500ml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每毫升相当于VC0.008mg; ⑹ 0.5%淀粉溶液; ⑺ 6%KI溶液;

  43. 3、操作方法 ⑴ 提取:称样50g→加2%草酸100ml→到入捣碎机中→处理→过滤→颜色若深可加白陶土 ⑵ 滴定:吸5ml样液→于三角瓶→用染料滴定至粉红色→15秒内不褪色 计算: VC(mg/100g)=(V × T)/ W   × 100 V -消耗染料体积(ml) T -1ml染料所能氧化维生素C的毫克数 W- 滴定时所有滤液中含有样品的克数 4、注意事项 ⑴ 所有试剂的配制最好都用重蒸馏水; ⑵ 滴定时,可同时吸二个样品。一个滴定,另一个作为观察颜色变化的参考; ⑶ 样品进入实验室后,应浸泡在已知量的2%草酸液中,以防氧化,损失维生素C;

  44. 贮存过久的罐头食品,可能含有大量的低铁离子(Fe2+),要用8%的醋酸代替2%草酸。这时如用草酸,低铁离子可以还原2,6-二氯靛酚,使测定数字增高,使用醋酸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⑸ 整个操作过程中要迅速,避免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 ⑹ 在处理各种样品时,如遇有泡沫产生,可加入数滴辛醇消除; ⑺ 测定样液时,需做空白对照,样液滴定体积扣除空白体积。

  45. (二)2,4-二硝基苯肼法 可测总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型。此法是将样品的还原型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然后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脎的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将红色脎溶于硫酸后进行比色,由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总VC。 1、原理:用酸处理过的活性碳把还原型的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在继续氧化为二酮古乐糖酸。二酮古乐糖酸与2,4-二硝基苯肼偶联生成红色的脎,其成色的强度与二酮古乐糖酸浓度呈正比,可以比色定量。

  46. 2、步骤 ⑴ 样品处理与分析 称一定样 → 加等量2%草酸 → 于高速捣碎机捣碎 → 取匀浆20g → 用1%草酸定容100ml → 过滤 → 取滤液10ml → 加1%草酸10ml → 加少量活性炭 → 摇1分钟 → 静置过滤 → 各取滤液2ml于样品管和样品空白管 → 各管加入1滴硫脲溶液 → 于样品管中加入2,4-二硝基苯肼0.5ml → 分别于两个管加盖 → 于37℃保温箱3小时 → 取出后样品管放入冰水中 → 样品空白管取出后冷至室温 → 在样品空白管加入2,4-二硝基苯肼 → 0.5ml → 样品管和空白管都于冰浴中 → 滴加85%H2SO42ml于各管中 → 边滴边摇 → 防止温度升高炭化后呈黑色 → 冰浴中30分钟后取出 → 室温下放置30分钟后,在540nm测消光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含量

  47. ⑵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5个50ml容量瓶编号  1     2     3     4     5 加VC标液0.2mg/ml     10    20    30    40    50ml 取5个比色管取相应     2     2     2     2     2 加硫脲溶液(滴)       1     1     1     1     1 2,4-二硝基苯肼(ml)0.5   0.5    0.5   0.5    0.5      于37℃保温箱3~4小时,取出于冰浴中,然后滴加85%硫酸2.5ml→取出放30分钟→在540nm下测各消光值绘标准曲线,同时做空白。 计算:每百克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毫克数=C/W *100

  48. (二)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GB/T 5009.86—2003《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含量测定方法》第二法 (三)荧光法 GB/T 5009.86—2003 第一法 第十一章 重点 • 维生素的分类。 • VA、VC 的测定方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