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 生物化学实验 》

《 生物化学实验 》. 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实验课程是附属于该课程的一个教学环节,开设操作性、验证性、综合性等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主要进行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维生素)的定性、定量测定和分离提取制备,学习酶活性和维生素的测定方法等实验,涉及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及典型仪器设备。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 目 录. 实验一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 纸层析法 ( 操作性 ) 4 学时

brady-f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 生物化学实验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物化学实验》

  2. 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实验课程是附属于该课程的一个教学环节,开设操作性、验证性、综合性等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主要进行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维生素)的定性、定量测定和分离提取制备,学习酶活性和维生素的测定方法等实验,涉及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及典型仪器设备。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

  3. 目 录 • 实验一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操作性) 4学时 • 实验二 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操作性) 3学时 • 实验三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验证性) 5学时 • 实验四 动物肝肝脏DNA的分离与鉴定(操作性) 3学时 • 实验五 血液中葡萄糖的测定(操作性) 3学时 • 实验六 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测定(操作性) 4学时 • 实验七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综合性) 4学时 • 实验八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操作性) 4学时 • 实验九 脂肪酸的β-氧化 (操作性)4学时

  4. 实验十 琼脂糖胶电泳法分离乳酸脱氢同工酶 (操作性)4学时 • 实验十一 酪蛋白的制备 (操作性)4学时 • 实验十二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综合性)3学时

  5. 实验一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实验目的】 1.掌握纸上层析的一般原理和操作方法。 2.了解氨基酸的特征性颜色反应。 3.学会分析未知样品的氨基酸成分。 【实验原理】 纸上层析法是分配层析法中的一种,常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纸上层析法是分离、鉴定和定量测定氨基酸、糖类、抗生素等有机物质的一项重要而简便的分析方法。所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样品少,分离效果好,为近

  6. 代生物化学分析中重要技术之一。此法广泛地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分析工作中。代生物化学分析中重要技术之一。此法广泛地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分析工作中。 纸上层析的原理:常以水和有机溶剂作为展层剂;水和有机溶剂互溶后形成两个相:一个是饱和了有机溶剂后的水相,一个是饱和了水后的有机溶剂相。由于滤纸纤维素上的羟基和水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而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认为水相为固定相,有机溶剂相为移动相。由于物质的极性大小不同,在两相中分配比例有所差异。极性小的物质在有机相中分配较多,随有机相移动较快;而极性大的物质在水相中分配较多,移动相对较慢,从而将极性不同的物质分开。一般来说,在相同的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其固定的Rf

  7. 值。 Rf值的定义为: Rf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纸层析鉴定样品时,一般都与标准品相比较。若没有标准品,可选择文献记载的该物质层析条件,根据文献Rf值进行鉴定。 【实验试剂与器材】 1、溶剂系统 (1)碱相溶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13:3:3(体积比)

  8. (2)酸相溶剂:正丁醇:80%甲酸:水=15:3:2(体积比)(2)酸相溶剂:正丁醇:80%甲酸:水=15:3:2(体积比) 2、显色贮备液:0.1%水合茚三酮丙酮溶液 3、V(0.1%硫酸铜):V(75%乙醇)=2:38溶液。 4、混合氨基酸溶液6mg/ml。 5、滤纸。 6、烧杯10ml(×1)。 7、剪刀。 8、层析缸(×2)。 9、微量注射器10μl (×1)或毛细管。 10、电吹风(×1)。 11、722型(或7220型)分光光度计。

  9. 【实验步骤】 1.纸的处理 取18 cm长、18 cm宽的滤纸一张,离底边2 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线,并等距离的在线上定点样点(原点)划圈,使圈的直径小于0.5 cm。 2.点样 在每个圈下用铅笔记上每种氨基酸的代号(混合样可写M),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轻轻地点到相应的氨基酸圈内,待晾干或用冷风吹干后再点1次。每个样品共点2次。 3.层析 将点好样的滤纸纵向卷起来,点样面向里,点样点

  10. 位于一端,用针线缝成筒状,不要使滤纸两边接触(见图1)。位于一端,用针线缝成筒状,不要使滤纸两边接触(见图1)。 将培养皿中放入2/3量的展层剂,放入层析缸中,然后将滤纸直立于层析缸的培养皿中,样品端向下垂直放置,切勿使展层剂浸到样品点,开始层析。 当溶剂前沿到达离上端2 cm处,取出滤纸,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晾干。 图1 滤纸的缝合

  11. 4.显色 用喷雾器向滤纸上均匀喷洒0.1%茚三酮,晾干后,将滤纸放入烘箱中(80-100℃),烘烤5分钟后,滤纸上即显出紫红色的氨基酸斑点。用铅笔描出斑点轮廓(见图2)。 图2.层析谱1.原点;2.层析点;3.溶剂前沿

  12. 5 .计算 用尺量出原点到斑点中心距离以及原点到溶剂前沿距离,计算各标准氨基酸和混合氨基酸的Rf值。 【注意事项】 (1)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手只能接触滤纸边缘,否则手指上的氨基酸会造成滤纸上众多斑点。 (2)在点样时,不要将毛细管插错了试剂瓶。 (3)展层结束后,切勿忘记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 (4) 点样斑点不能太大(其直径应小于0.5cm),防止氨基酸斑点重复;吹风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变黄。 (5)根据目的、要求,选择合适溶剂系统。

  13. 实验二 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实验目的】 学习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测定蛋白质含量是利用蛋白质--染料结合法的原理,定量测定微量蛋白质浓度快速、灵敏的方法。 考马斯亮蓝G-250存在着两种不同样色形式,红色-棕黑色和蓝色。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有红色-棕黑色和蓝色形式,最大光吸收由465nm变成595nm,测定595 nm吸光的增加量,可以测定与其结合的蛋白质的量。

  14. 蛋白质与染料结合速度很快,2min就可以反应完全,并可以稳定1h,蛋白质-染料复合物有很大的消光系数,使得测定蛋白质浓度是灵敏度很高。测定范围为10-100μg蛋白质,微量测定时达到1-10μg蛋白质。此反应反复性好精度高,线性关系好。蛋白质与染料结合速度很快,2min就可以反应完全,并可以稳定1h,蛋白质-染料复合物有很大的消光系数,使得测定蛋白质浓度是灵敏度很高。测定范围为10-100μg蛋白质,微量测定时达到1-10μg蛋白质。此反应反复性好精度高,线性关系好。 【实验试剂与器材】 1、标准蛋白液(0.1mg/ml)0.2g结晶牛血清白蛋白用 0.9%NaCl 稀释到2000ml。 2、0.9%NaCl 3、考马斯亮蓝试剂: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 5%乙醇中,加100ml85%磷酸,蒸馏水稀释 1000ml,滤纸过滤。 4、待测蛋白:人血清,用前用0.9%NaCl稀释200倍。

  15. 5、漩涡混合器 6、移液管0.5ml(×2),1.0ml(×2),5ml(×1) 7、分光光度计 8、试管1.5cm×15cm (×8) 9、量筒100ml(×1) 10、电子分析天平 11、试管架(×1) 【实验步骤】 一、标准曲线线的绘制 取7支干净试管,按下表进行编号并加入试剂。以A595为纵坐标,标准蛋白质年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6. 二、未知样液的测定 另取一干净试管,加入样品1.0ml及考马斯亮蓝染液4.0ml,混匀,室温静置3min,于波长595nm处比色,读取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找蛋白质浓度。 【注意事项】 1、如果测定的要求很严格,可以在试剂加入5-20min内测 定吸光度,在这段时间内样色很稳定。 2、测定中,蛋白质-染料复合物会吸附在比色皿上,实验 证明可以忽视。测定完后可以用乙醇洗干净。

  17. 【思考题】 1、根据一下要求选择一种或者几种蛋白质定量测定蛋白 质浓度。 (1)样品不容易溶解,但要求结果很准确。 (2)要求在半天内测定60个样品。 (3)要求很迅速的测定一系列试管(30只)中溶液的蛋 白质浓度 2、试着比较该法与其他几种方法的优缺点。

  18. 实验三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目的】 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实验原理】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中,各种蛋白质所带的净电荷量不相等,加上蛋白质分子大小不相同,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就不等,例如,白蛋白等电点比其他蛋白质低,在pH8.6时带的负电荷比其他蛋白质多,加上白蛋白的分子较小,因此在电场中比其他蛋白质移动速度快。这样,血清蛋白质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就可以形成区带,用以分离和分析蛋白质。

  19. 【实验试剂与器材】 (一)仪器 1、电泳仪; 2、电泳槽; 3、恒温水浴箱; 4、721型分光光度计 (二)材料 1、人血清或鸡血清 2、醋酸纤维素薄膜 (三)试剂 1、0.05 mol/L巴比妥钠-HCL缓冲液(pH8.6):取巴比妥钠10.3 g,加蒸馏水约800 ml溶解后,加入lmol/L

  20. HCL 9.55 ml,补加蒸馏水至 1000 ml,测试其 pH应 为 8.6。 2 、染色液:取氨基黑 10B 1.0 g,磺基水杨酸 10 g,加冰 醋酸20ml,蒸馏水 400ml,摇匀溶解。 3、漂洗液:2.5%醋酸 4、洗脱液:0.02 mol/L NaOH溶液 5、透明液:无水乙醇7份,冰醋酸3份混合即成。

  21. 【实验步骤】 1.薄膜准备 2.点样 3.电泳

  22. + α2 β γ 白蛋白(A) 4.染色和漂洗 5.薄膜和透明 6.定量 (1)洗脱法 注意!白蛋白因加入NaOH的量比其他管多,其光密度值应乘以稀释倍数,得到数值再代入上式中计算。 α1

  23. (2)光密度计法 (3)用本法定量,正常人数值为: 白蛋白 54.0 % ~ 73.0 % 540 ~ 730 g/L α1球蛋白 2.8 % ~ 5.1 % 28 ~ 51 g/L α2球蛋白 6.3% ~ 10.6 % 63 ~ 106 g/L β球蛋白 5.2 % ~11.0 % 52 ~ 110 g/L γ球蛋白 12.5 % ~ 20.0 % 125 ~ 200 g/L

  24. 【注意事项】 1.醋酸纤维素薄膜的质量对结果影响很大,最好选用同一批号、薄膜厚度均匀、质量良好的醋酸纤维素薄膜。 2.血清或其他电泳样品应新鲜。 3.点样应细窄、均匀、集中。点样量不宜过多,点样位置要合适。 4.盐桥要放置平整,保证电场均匀。 5.电泳槽盖应密封,盖内空间不宜过大。 6.较低温度下电泳一般能获得较好的图谱,故室温不宜过高。 7.选择合适的缓冲液离子强度。

  25. 8.两电泳槽内缓冲液面应在同一水平。 9.要控制好电流,电压和电泳时间。 10.电泳槽内缓冲液可以多次使用。但操作时应尽量减少缓冲液的污染、水分蒸发、pH及离子强度的改变,并应防止霉菌的滋长。 11.染色、漂洗及洗脱时间要控制好,才能获得重复性良好的定量结果。 【思考题】 1. 电泳后,泳动在最前面的为何种蛋白质?分析原因。 2. 点样时,置于电场的正极还是负极,为什么?

  26. 实验四 动物肝肝脏DNA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目的】 学习常用的DNA分离方法 。 【实验原理】 在浓氯化钠(1-2mol/L)溶液中,脱氧核糖蛋白的溶解度很大,核糖蛋白的溶解很小。在稀氯化钠 (0.14mol/L)溶液中,脱氧核糖核蛋白的溶解度很小,核糖核蛋白的溶解度很大。因此,可利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将脱氧核糖核蛋白和核糖核蛋白 从样品中分别抽提出来。     将抽提的核蛋白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

  27. DNA(或RNA)即与蛋白质分开,可用氯仿-异戊醇将蛋白质沉淀除去,而DNA则溶解于溶液中。向溶液 中加入适量乙醇,DNA即析出。      为了防止DNA(或RNA)酶解,提取时加入EDTA(乙二胺四乙酸)。 【实验试剂与器材】 1.5mol/LNaCl溶液:将292.3g NaCl溶于水,稀释至 1000ml。 2. 0.14mol/LNaCl-0.15mol/LEDTA-Na溶液: 溶 8.18gNaCl及37.2gEDTA-Na于蒸馏水,稀释至 1000ml。

  28. 3.25%SDS溶液:溶25g十二烷基硫酸钠于100ml 45%乙醇。 4.0.015mol/LNaCl-0.0015mol/L柠檬酸三钠溶液,氯化 钠0.828g及柠檬酸三钠0.341g溶于蒸馏水,稀释至 1,000ml。 5 .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氯仿:异戊醇=24:1(V/V)。 6 . 1.5mol/LNaCl-0.15mol/L柠檬酸三钠溶液:   氯化 钠82.8g及柠檬酸三钠34.1g溶于蒸馏水,稀释至 1,000ml。 7 . 3mol/L乙酸钠-0.001mol/LEDTA-Na溶液:称取 乙 酸钠408g、EDTA-Na0.372g溶于蒸馏水,稀释至 1,000ml。 8 .70%乙醇、80%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

  29. 9 . 二苯胺试剂。 10 . 1mol/L过氯酸溶液,将10ml过氯酸(70%)用蒸馏 水稀释至11ml。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大白鼠肝脏、匀浆器、离心机5000r/min、量筒 50ml(×1)、25ml(×1)、10ml(×1)、吸管 5ml(×2)、水浴锅、真空干燥器。

  30. 【实验步骤】 1.  DNA的分离纯化:    (1)将新鲜猪肝用0.14 mol/LNaCl-0.15mol/LEDTA溶液洗去血液,剪碎,加入50 ml0.14 mol/LNaCl-0.15mol/LEDTA溶液,置匀浆器中研磨.待研磨成糊状后,将糊状物离心10min(4000r/min),弃去上清液,沉 淀用0.14 mol/LNaCl-0.15mol/LEDTA溶液洗二、三次。所得沉淀为脱氧核糖核蛋白制品。    (2)向上述沉淀物加入0.14 mol/LNaCl-0.15mol/LEDTA溶液,使总体积为44ml,然后滴加25%SDS溶液3ml,边加边搅拌。加毕,置60℃水浴保温 10min(不停搅拌)溶液变得粘稠并略透明,取出冷至室温。此步操作

  31. 系使核酸与蛋白质分离。 (3)加入5mol/LNaCl溶液10ml,使NaCl最终浓度达到1mol/L,搅拌10min,加入约一倍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振摇 20min,离心10min(4000r/min )。去掉沉淀,上层清夜徐徐加入1.5—2倍95%乙醇,DNA沉淀即析出,用玻棒慢慢搅动,则DNA丝状物即缠在玻棒上。    (4)将DNA粗品置于27ml0.15mol/LNaCl-0.0015mol/柠檬酸三钠溶液中,再加入3ml1.5mol/L NaCl-0.0015mol/柠檬酸三钠溶液,搅匀,加入一倍体积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振摇10min,离心(4000r /min,10min),倾出上层液(沉淀弃去),加入1.5倍体积95%乙醇,DNA即沉淀析出。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

  32. (粗DNA)。操作步骤 重复处理一次。    (5)将上步得沉淀溶于27ml0.015mol/LNaCl-0.0015mol/L柠檬酸三钠溶液中,然后以线状徐徐加入2倍95%乙醇,边加边搅, 取出丝状DNA,依次用70%、80%、95%及无水乙醇各洗一次,真空干燥。 2、鉴定:用二苯胺法测定DNA

  33. 实验五 血液中葡萄糖的测定 【实验目的】 (1)理解血糖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意义。 (2)掌握Folin-Wu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4. 【实验原理】 葡萄糖是血液主要的糖类,因此测血糖含量就是测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即测复杂组分中一种物质的量,根据生化实验基本技术的原理,可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色法)进行测定。 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碱性硫酸铜溶液共热,铜离子即被血液中的葡萄糖还原成氧化亚铜,后者又可使钼酸试剂还原成低价的钼蓝(蓝色)。血糖的含量与产生的氧化亚铜成正比,氧化亚铜的量与形成的钼化合物的量成正比,可以用比色的方法进行测定。

  35. 【实验试剂与器材】 1、标准葡萄糖溶液 (1)1%(m/V)葡萄糖母液 称取葡萄糖1.0g,溶于蒸馏水中,然后用100ml容量瓶定容至刻度。 (2)标准葡萄糖溶液 用移液管吸取1%葡萄糖母液1.0ml,放入100ml容量瓶内,然后定容至刻度。 2、碱性硫酸铜溶液(A、B液) (1)A液:称取无水碳酸钠35.0g,酒石酸钠13.0g及碳酸氢钠11.0g,用蒸馏水溶解,然后用1000ml容量瓶定容至刻度。 (2)B液:称取硫酸铜5.0g,用蒸馏水溶解,然后用100ml容量瓶定容至刻度,加几滴浓硫酸作为保存剂。

  36. 碱性硫酸铜(现配现用)。 取A液25ml,B液5ml,混合后,再用A液定容至50ml,摇匀。该混合液在4℃冰箱里可保存数日,如果暴露于阳光下,数小时即失效。 3、酸性钼酸盐溶液 称取钼酸钠104.6g,置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倒入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然后移入另一较大的试剂瓶中,加溴水0.5ml,摇匀,静置数小时。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缓慢加入85%(V/V)H3PO4225ml,边加边摇匀。再加入25%(V/V)硫酸150ml,置暗处至次日,用空气将剩余的溴赶去,加入冰乙酸75ml,摇匀,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

  37. 棕色瓶中。 4、10%(m/V)钨酸钠溶液 5、0.33mol/L硫酸溶液 6、动物血(家兔心脏取血) 7、分光光度计 8、血糖管 9、奥氏吸管 10、水浴锅 11、表面皿

  38. 【实验步骤】 1.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先在烧杯中加0.8g左右的抗凝剂(草酸钾或草酸钠),从家兔心脏取血10ml放入烧杯,振荡摇匀。 用奥氏吸管吸取已加抗凝剂的全血1ml,缓缓放入20ml锥形瓶中,加水7ml,摇匀,血液变成红色透明时加10%钨酸钠1ml,摇匀,再加 0.33mol/L 硫酸,随加随摇,加完放置5~15min,至沉淀由鲜红变为暗棕色,滤纸过滤。每毫升无蛋白血滤液相当于0.1ml全血。 2.血糖的测定 取具25ml刻度的血糖管3只,编号,用奥氏吸管吸取无蛋白血滤液2ml,放入第一只血糖管中,于第二只

  39. 血糖管中加2ml标准葡萄糖溶液。第三只血糖管中加血糖管中加2ml标准葡萄糖溶液。第三只血糖管中加 2ml蒸馏水。然后各加2ml新配置的碱性硫酸铜溶液,同时置沸水浴内煮6min,取出,在流水中迅速冷却,各加入4ml酸性钼酸盐溶液,1min后以蒸馏水稀释至25ml,混匀,倒入比色杯,用722型风光光度计于420~440nm波长比色(先以空白管调节零点,然后测标准管和样品管)。 3.计算 按下式计算100ml全血中所含的血糖质量(mg)。 m=A1×C0÷A0÷0.1×100 式中:m:100ml血中所含的糖质量

  40. C0:标准葡萄糖溶液浓度 A1:样品溶液吸光度 A0:标准溶液吸光度 【注意事项】 1.欲得准确结果,所取血液的量必须准确。如果由吸 管中放出血液的速度太快,会有大量血液粘在吸管内壁,容量不准,所以一般放出1ml血液所用的时间不应少于1min。 2.沉淀由鲜红变为暗棕色,是因钨酸钠与硫酸作用生成钨酸,在适当酸度时,使血红蛋白变性、沉淀。如血沉淀放置后不变为棕红色或重滤后仍混浊,可在钨酸与血混合液中加入10%硫酸1~2滴,待变为暗棕色后

  41. 再滤。 3.血液中除葡萄糖外,尚有其他还原性物质,所以实验结果可能偏高20%~30%。 【思考题】 1.移液管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全血中除了葡萄糖还有哪些还原性物质?

  42. 实验六 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血清胆固醇的检测方法 。 【实验原理】 胆固醇及其酯在硫酸存在下与邻苯二甲醛作用,产生紫红色物质,此物质对550nm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可用比色法定量测定。100ml样品中胆固醇含量在400mg之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43. 【实验试剂与器材】 1、邻苯二甲醛试剂 2、90%醋酸 3、混合酸 4、标准胆固醇贮液(1mg/ml) 5、标准胆固醇应用液(0.1mg/ml) 6、人血清 7、试管 8、吸管 9、容量瓶 10、烧杯 11、电子分析天平 12、722型(或7220型)分光光度计

  44. 【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清洁干燥试管5支,编号,按表加入试剂。 加毕,混匀,静置10min,以550nm波长比色测定,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胆固醇含量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

  45. 2、样品的测定 取2支清洁干燥试管,编号后,按表加入试剂。 显色时要避免高温,采用混合酸液反应时温度不会升得太高,一般在4~32℃时,颜色能稳定2h。 加毕,混匀,静置10min,于550nm波长比色,以对照管校正零点,对照标准曲线即知100ml样品中总胆固醇含量(mg)。

  46. 实验七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 【实验目的】 酶是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生物催化剂。其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以及抑制剂激活剂等。通过本次的实验观察,同学们应该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课上所讲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内容。

  47. 【实验原理】 在本实验中,以稀释的唾液作为淀粉酶液。唾液内的淀粉酶可将淀粉逐步水解成各种不同大小的糊精分子,最终产物为麦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它们遇碘呈不同的颜色。直链淀粉(即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和红色,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显颜色。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及少量葡萄糖遇I2分别呈现: 蓝色→紫色→红色→不显色

  48. 由于在不同温度,不同pH,或者在有激活剂或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低不同,则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不同,所以,可由酶反应混合物遇碘所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从而可了解上述诸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由于在不同温度,不同pH,或者在有激活剂或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低不同,则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不同,所以,可由酶反应混合物遇碘所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从而可了解上述诸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试剂与器材】 1、试剂0.5%淀粉溶液0.3% NaCl溶液0.3% CuSO4溶液 碘液2、仪器:恒温水浴锅

  49. 【实验步骤】 1.  唾液淀粉酶的制备(1)  提取:实验者先用水漱口清洁口腔,然后含一小口(约5mL)蒸馏水于口中轻嗽一、二分钟。(2)  稀释:将酶提取液用水定容至100mL。作为唾液淀粉酶的样品液。(由于不同人或同一人不同时间收集到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并不相同,稀释倍数可以是50~300倍,甚至超过此范围。)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3支试管,编号后各加入淀粉溶液2毫升。将第l、2号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第3号试管放入冰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