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六章 小学儿童学习心理 (下)

第六章 小学儿童学习心理 (下).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徐浩斌 Xhb-chudengjy@163.com. 教学要求:. 掌握知识的概念、分类和学习方式 明确知识掌握的过程,领会其影响因素 掌握技能、技能的分类和形成过程. 第三节 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概述 (一)概念 知识是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的 信息及其组织 。 个体的知识: 贮存于个体头脑内的知识 人类的知识: 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贮存于个体之外。. (二)分类. 陈述性知识. 静态. 狭义的知识. 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关系的知识

brady-f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小学儿童学习心理 (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小学儿童学习心理(下)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徐浩斌 Xhb-chudengjy@163.com

  2. 教学要求: • 掌握知识的概念、分类和学习方式 • 明确知识掌握的过程,领会其影响因素 • 掌握技能、技能的分类和形成过程

  3. 第三节 知识的学习 • 一、知识的概述 • (一)概念 •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 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头脑内的知识 人类的知识: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贮存于个体之外。

  4. (二)分类 陈述性知识 静态 狭义的知识 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关系的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知识 程序性知识 动态 相当于“技能” 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 ——“做什么”“如何做” 策略性知识: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调节内部的认识活动)

  5. (二)知识学习 • 1、知识学习的概念 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内在加工过程,也称知识的掌握 • 2、知识学习的意义 是学生形成各种技能和发展智力的前提,也是学生形成态度和品德的因素之一。 • 3、知识学习的方式——(信息) 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6. 30 32 40 30 30 32 32 请问这个等腰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长方形面积=长×宽 + 5 5

  7. 发现学习: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 接受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所学内容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

  8. 矿物 金属 非金属 宝石 建筑用石 普通类 稀有类 合金类 铝铜铁 黄金白银铂 青铜黄铜钢 金刚石蓝宝石绿宝石 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 影响接受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的最高原则是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进行。 接受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关键的教学技术是教师把新内容放到一个有意义的背景中去介绍和评论。

  9. A组例子 1=12 1+3=22 1+3+5=32 1+3+5+7=42 1+3+5+7+9=52 B组例子 1+3+5=32 1+3=22 1+3+5+7+9=52 1+3+5+7=42 1+3+5+7+9+11=62 实验对象:小学5、6年级学生;分A、B组分开测试 实验目的:了解学生掌握“计算几个连续奇数和”的效果 一语破天机: “ 请同学们注意奇数的个数与和数底数的关系”

  10. 二、知识掌握的过程 • (一)知识的领会阶段(重点) • (二)知识的巩固阶段 • (三)知识的应用阶段

  11. 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即对知识表面特征的认识——(起点) • 问:如何有效促进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 1)正确应用直观教学 • 实物直观——标本、实验、参观 • 模象直观——实物的模拟形象:图、表、影视 • 语言直观——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举例 • 2)遵循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2. 求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 常有学生认为是平行四边形 a、强度律 —刺激物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 “今年生产多少台?”与“今年多生产多少台?” 计算 125×8÷125×8

  13. 引导学生先把大扇形作为观察对象,发现所求面积为大扇形面积与一块空白面积的差。然后再把长方形作为观察对象,发现空白面积为长方形面积与小扇形面积的差 a、强度律 —刺激物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 b、差异律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被感知得越清晰 73%的学生采用“正方形面积减去大圆面积,加上小圆面积”的方法求阴影面积 87%的学生采用“正方形面积减去环形面积”的方法进行计算 不规则图形=大扇形—(长方形—小扇形)

  14. c、变动律 变动律是指变动的对象较静止的对象易于引起注意 d、协同律 插入动态影片 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效果 梯形的认识 a、强度律 —刺激物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 b、差异律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被感知得越清晰 e、变式律 不断变换呈现形式 ,辨别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

  15. 第四节 技能的学习 • 一、技能概述 • (一)技能的概念 个体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合理的动作系统

  16. (二)技能的分类 • 1、动作技能 由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而实现的合理而流畅的外部动作系统(初级—高级:技巧) • 2、智慧技能 个体调节认知活动的技能(观察、分析、解决) 两者虽然具有技能的共同特点,但其性质完全不同: 1、外部肌肉动作——内在观念 2、展开的,不可或缺——简缩的,具有跳跃性 3、外显的,可直接观察——内潜的,不可直接观察

  17.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熟练的操作 • 1、动作系统趋于自动化 • 2、能有效利用微弱的线索进行反应 • 3、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 4、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动作系统 •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

  18.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 初学——熟练操作 • 1、认知阶段——动作定向阶段 个体对活动方式的了解(言语讲解、示范动作),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动作过程的映象。 • 2、联系阶段——整合局部阶段 • 3、自动化阶段——动作熟练阶段

  19. 动作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练习 练习不同于机械的重复,它是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

  20. 练习时间 高原现象:在练习过程中,成绩达到一定程度时,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实验1:布瑞安(1897)研究练习对收发电报的作用。发现在收电报技能上,练习15-28天之间,成绩停顿不前。 实验2:弗兰克斯(1982)研究练习对追踪物体作用,每天练习105次,共10天,发现前4天,进步明显;5、6、7三天学习没有提高,第7天后,成绩进一步提高。

  21. DONALD + GEGALD ROBERT 526485 + 197485 723970 已知:D=5 三、智慧技能的形成 请大家看一个算式,把这三人名字换成数字 因为D=5,所以T=0 因为5+G=R,L+L=R, 则5<R<10,则3<L<5 即L=4,……

  22. 三、智慧技能的形成 • (一)智慧技能的形成过程 • 1、活动定向阶段 • 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阶段 • 3、外部言语阶段 • 4、内部言语阶段—内在化、简缩化、自动化 (二)智慧技能形成的特征

  23. (三)智慧技能形成的条件 • 1、“原型”的特点——完备、概括和典型 原型:外化的实践模式,物质化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 2、练习——练习量、练习方式 • 3、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 4、学习者的思维概括水平 • 5、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

  24. 再见

  25. 三角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