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第五章 电离平衡

第五章 电离平衡. 1-1 强电解质. 一、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全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5-1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强弱电解质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二、强电解质的特点. ( 1 )、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强 ( 2 )、强电解质是完全的电离的(根据吸收光谱是离子光谱)是不可逆的,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 3 )、理论上电离度应为 100% ,但实测电离度(表观电离度)都小于 100%.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电离平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电离平衡 1-1 强电解质 一、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全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5-1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强弱电解质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2. 二、强电解质的特点 (1)、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强 (2)、强电解质是完全的电离的(根据吸收光谱是离子光谱)是不可逆的,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3)、理论上电离度应为100%,但实测电离度(表观电离度)都小于100% KCl 0.005N 0.01N 0.05N 0.1N 0.5N 1N 理论=100% 95.6% 94.2% 88.9% 86.2% 78.8% 75.6%

  3. 三、强电解质理论(德拜-休克尔) (1)离子氛 由于离子氛形成,离子运动困难迁移速度减小,电离度减少。 特征:不断运动的,浓度达、电荷高,形成离子氛的能力就强。 衡量溶液中电场强度高低和正负离子作用的强弱——离子强度 为离子的浓度 为离子的电荷数

  4. 例如:求0.1M HCl和0.1M CaCl2混合溶液的离子强度。 (2)活度和活度系数 为电解质的有效浓度,实测浓度,表观浓 度,又称活度 为溶液的实际浓度 为活度系数

  5. 结论:溶液越浓,电荷越高,值越大,值越小;溶液越稀,值越小,值越大,当离子强度<10-4时,值接近于1,即活度差不多等于实际浓度 下列两种情况可不必考虑活度,可采用实际浓度 1、弱电解质稀溶液2、难溶性强电解质溶液

  6. §5-2、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一、一元弱酸电离平衡 (1)平衡常数式 HA H+ + A- 2-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2)电离常数Ka的物理意义 A、是弱酸电离程度的标志 B、电离常数Ka与浓度无关 C、电离常数Ka受温度影响变化很小,因为电离效应不大 (3)平衡常数式的应用

  7. H+ + A- HA C始 c 0 0 C平 c-x x x A、计算电离平衡时离子的浓度和电离度(离解百分率) (相对误差小于2%) 一般来说:

  8. 解: 例1:已知25℃,HAc的Ka=1.8,计算0.1M HAc溶液的[H+]和 相对误差:

  9. B、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关系 α与 的关系: HA(aq) H+(aq) + A-(aq) 当c/ Ka≥400时,误差 可达5%以下,可近似计算。 稀释定律:在一定温度下(为定值),某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随着其溶液的稀释而增大。 初始浓度/mol·L-1c 0 0 平衡浓度/mol·L-1c– cαcαcα

  10. 例:0.1M HAc ,求平衡时[H+]、[HAc]及Ka。 解:[H+]=[Ac-]= [HAc]= 相对误差:

  11. 二、一元弱碱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 (2)、电离平衡常数Kb的物理意义同一元弱酸 (3)、平衡常数式的应用

  12. Ac–(aq) HAc(aq) + H2O (l) H3O+ (aq) + Ac–(aq) NH4Ac(aq) (aq) + 2-2、影响弱酸弱碱电离平衡的因素(压力、温度影响很小,主要是浓度) 一、同离子效应: 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有同名离子的强电解质时,而使弱电解质的离子浓度降低,叫做同离子效应。 平衡移动方向

  13.  解:HAc(aq)+H2O(l)H3O+(aq)+Ac-(aq) 例:在 0.10 mol·L-1 的HAc 溶液中,加入 NH4Ac (s),使 NH4Ac的浓度为 0.10 mol·L-1,计算该溶液的 pH和 HAc的解离度。 c0/ (mol·L-1)0.10 0 0.10 ceq / (mol·L-1)0.10 – x x 0.10 + x 0.10 ± x ≈ 0.10 x = 1.8×10-5 c(H+) = 1.8×10-5 mol·L-1 pH = 4.74,α = 0.018% 0.10 mol·L-1 HAc溶液:pH = 2.89,α = 1.3%

  14. 弱碱溶液中的同离子效应 二、盐效应 在弱电解质中加入大量的可溶性的无同名离子的强电解质,该电解质的电离度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盐效应。

  15. H2S H++ 2-3、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1)、多级电离及其平衡常数式 以H2S为例 一、二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一级电离 二级电离 [H+]只要考虑一级电离,一级电离的H+对二级电离产生同离子效应。

  16. H2S H++ (2)有关二元弱酸的电离平衡的计算 例、0.1M H2S水溶液中? A、 各级离子的计算

  17. 结论:[H+]为第一步电离 酸根的浓度近似等于第二级电离常数 二元弱酸的酸强度只要通过一级电离常数来衡量,比较多元酸的强弱时,只须比较第一级K的大小。

  18. H2S(aq) B、有关平衡移动的计算 饱和H2S水溶液为0.1M 在纯水中(饱和H2S溶液) 在0.01M HCl中

  19. H3PO4 二、有关三元弱酸的平衡计算 计算0.1M H3PO4溶液中[H3PO4]和各级离子的浓度。 一次近似先把分母χ忽略 二次近似将χ代入分母 逐步逼近法 三次近似得

  20. 结论: 1、 第二、三级电离产生的H+量极其微小 2、 多元弱酸相对强弱可用第一级电离常数为标志进行对比(与一元酸可对比)

  21. §5-3、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3-1、 水的离子积 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酸性 中性 碱性 3-2、溶液的pH值 1、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中[H+]的一种简便方法

  22. 若[H+]很大时,直接用M表示。 [H+]小时,pH为溶液中的[H+]以10为底的负对数: pH + pOH = 14 计算: pH=? pH=4和pH=8 溶液等体积混合pH=? pH=5,pH=3,等体积混合pH=?

  23. 3-3、酸碱指示剂(pH值指示剂),pH近似测定 二、变色原理: 一、何谓酸碱指示剂:借助于颜色的变化来表示溶液的pH值 离子 有机弱酸 颜色不一样 酸碱指示剂 有机弱碱 分子 如甲基橙(HIn表示) HIn(红色) (黄色)

  24. [H+]=Ki 这时pH值称为该指示剂的变色点呈现橙色(红+黄)。 当[H+]增大到pH为3.2时,红色的HIn占90%,主要显红色 当[H+]降低到pH为4.4时,黄色的 占90%,主要显黄色 肉眼能观察到的颜色变化的pH值范围叫做该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5. NaAc (大) 3-4、缓冲溶液 一、何谓缓冲溶液 :能抵抗少量强酸或强碱的加入,仍能保持pH基本不变的溶液。 一般由弱酸和弱酸盐或弱碱和弱碱盐所组成 二、缓冲原理(同离子效应、平衡移动原理) (大)HAc(aq) H+(aq) +Ac-(aq) 特点:一个电离平衡,两个大量存在 三、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 (1)弱酸及其盐的缓冲溶液

  26. 例:等体积的0.2M HAc和NaAc混合 1、试计算该溶液的pH值 2、50ml 上述溶液中,加入0.05ml的1M HCl,求pH 3、计算同量的纯水中所引起的pH变化 解:(1)ca=0.1 cs=0.1 (2) HAc(aq) H+(aq) +Ac-(aq) 0.1+0.001 0.1-0.001 (3)

  27. (2)弱碱及其盐的缓冲溶液 (3)、总结: A、缓冲溶液的pH值既决定于pKa(pKb),又决定于 ,所以选择缓冲溶液时要首先找出与溶液所要控制的pH值相等的pKa弱酸或弱碱pKb。

  28. B、缓冲能力(缓冲容量)抵抗酸碱的能力 1)缓冲能力决定于的 比值大小,当 =1时,缓冲能力最大(在0.1—10范围) 2)缓冲能力又决定于Ca和Cs的大小,浓度大的缓冲能力强。 3)缓冲溶液不仅可以抗酸碱,而且可以抗稀释(无限稀释,弱酸的电离度会有变化,而且影响浓度的比值,导致pH值变化)

  29. 3-5、盐的水解 一、盐类的水解本质(离子水解) 1、阳离子水解显酸性,电荷越大,半径越小,水解越强烈 2、阴离子水解显碱性,阴离子吸引H+能力看酸的Ka 二、各类盐的水解 (1)、弱酸强碱盐的水解(阴离子的水解) A、水解常数 NaAc:

  30. B、盐的pH值计算 1)Kh与Ka成反比,Ka增大则Kh减小。 2)Kh是定量表示盐的水解的大小的标志。 (c>10-3 M时成立)

  31. 例:1)计算0.05M NaAc溶液中[OH-]和pH值 pH=14-pOH=8.72 2)已知:0.1M 的NaCN溶液的pH=11.2,求HCN的Ka 解: pOH=14-11.2=2.8

  32. C、水解常数与水解度 C平cs(1-h) csh csh 例:计算0.05M NaAc溶液中NaAc的水溶液 解:

  33. (2)、弱碱强酸盐的水解—阳离子水解 A、水解常数式,如NH4Cl B、盐的pH值计算

  34. C、水解常数与水解度 (3)、弱酸弱碱盐的水解—阴离子的水解 A、水解常数式 如NH4Ac

  35. B、盐溶液的pH值: ∵Ka和Kb相近 pH值与盐的浓度无关

  36. (4)、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多价阴离子的水解(4)、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多价阴离子的水解 Na2CO3:一级水解 二级水解: 结论:只要考虑第一步水解

  37. 例1、求0.1M Na2CO3溶液的pH值 pOH=3-lg4.24=2.37 pH=14-2.37=11.63

  38. (5)、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水解 NaHCO3: 三式相加即得 此式为水解方程式,其中

  39. 计算0.04M Na2HPO4溶液的pH值(25℃) 若为NaH2PO4

  40. 三、影响水解的因素 (2)、盐的浓度: (1)、盐的本性(内因) :用水解常数Kh或Ka、Kb来量度 弱酸强碱盐: (3)、温度对水解的影响: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水解。 (4)、酸度对水解的影响: 强碱弱酸盐:加H+促进水解,加抑制水解

  41. (2)、酸碱反应: (3)、酸碱强度: §5-4、酸碱理论的发展 一、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 (出发点:电离、水为溶剂 )1887年 (1)、酸碱定义:电离阳离子全都是 H+,电离阴离子全都是 的化合物分别叫作酸或碱

  42. (4)、优缺点: A、优点:揭露酸碱本质,用平衡原理进行定量标度,直到现在的普遍应用 B、不足之处: 1)强调以水为溶剂 2)分子酸、分子碱 3)机械唯物论:酸就是酸,碱就是碱 4)把碱限制为氢氧化物,氨水表现碱性无法解释 。

  43. 酸 H+ +碱 + - + HAc H Ac - + - + 2 H PO H HPO 2 4 4 - + - + 2 3 HPO H PO 4 4 + + + NH H NH 4 3 + + [ ] + CH NH H CH NH 3 3 3 2 二、酸碱质子理论(1923年布朗斯特,劳莱) (1)、酸碱定义: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酸碱是相反依存、转化,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共轭关系

  44. HCl + NH3 NH4++Cl- (2)、酸碱的共轭关系A、酸碱通过质子相互转化,相互依存。 B、没有盐的概念,不局限于分子酸、分子碱。 C、在一对共轭酸碱中,酸强碱弱 ,酸弱碱强。 (3)、酸碱反应(质子论) A、本质:两对共轭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或质子争夺)。 B、酸碱反应类型:(质子传递反应)

  45. HF(aq) H+ + F-(aq) H+ + H2O(l) H3O+(aq) HF(aq) + H2O(l) H3O+(aq) + F-(aq) H+ H2O(l)+H2O(l) H3O+(aq) +OH-(aq) 酸(1) 碱(2) 酸(2) 碱(1) ①酸碱解离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 酸(1) 碱(2) 酸(2) 碱(1) ②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46. H+ Ac-+H2O OH-+ HAc H+ + H2O H3O+ + NH3 ③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例如NaAc水解: 碱(1) 酸(2) 碱(2) 酸(1) NH4Cl水解: 酸(1) 碱(2) 酸(2) 碱(1)

  47. H+ H+ ④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也是离子 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例如NH4Cl的生成: 液氨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48. (4)、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酸和碱的强度是指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和碱接受质子的能力的强弱。 HCl > HAc >HCN  区分效应:用一个溶剂能把酸或碱的相 对强弱区分开来,称为溶剂的“区分效应”。 例如:H2O可以区分HAc,HCN酸性的强弱。 拉平效应:溶剂将酸或碱的强度拉平的作用,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49. 水对强酸起不到区分作用,水能够同等程度地将HClO4,HCl,HNO3等强酸的质子全部夺取过来。水对强酸起不到区分作用,水能够同等程度地将HClO4,HCl,HNO3等强酸的质子全部夺取过来。   选取比水的碱性弱的碱,如冰醋酸为溶剂对水中的强酸可体现出区分效应。例如上述强酸在冰醋酸中不完全解离,酸性强度依次为: HI>HClO4>HCl>H2SO4>HNO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