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主讲:黄文英 班级:体院 11 级教育硕士研究生 20 11 年 8 月. 运动生理学?. 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 运动生理学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运动生理学发展历史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只有数百年历史,而如今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群,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因此,运动生理学是一门非常年轻而又有生命力的学科。. 1、生理学的早期假设

brand
Download Presentation

运动生理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运动生理学 主讲:黄文英 班级:体院11级教育硕士研究生 2011年8月

  2. 运动生理学? • 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

  3. 运动生理学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运动生理学发展历史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只有数百年历史,而如今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群,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因此,运动生理学是一门非常年轻而又有生命力的学科。

  4. 1、生理学的早期假设 • Aristotle(384-322B.C)把血管和心脏作为一个系统作了描述,认为心脏是智慧的发源地,也是加温血液的熔炉。观察了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之间流动。Herophilus(C.335-280B.C),提示脑是智慧的发源地,发现动脉管壁比静脉厚。Erasistratus(310-240B.C)认为肝脏利用食物制造血液,通过静脉以潮起潮落方式输送到其他器官。他把空气称作“精气”(pneuma),从肺吸入后直接到左心,空气在左心转变成一种“生命力”(vital spirit),这种“生命力”以空气的形式在动脉中运输到全身。

  5. Galen(C.A.D 130-210),驳斥了上述动脉运输空气的论点,也认为肝脏从食物中吸取一种自然活力(natural spirits)制造血液,首先送到右心;而肺吸收空气直接送到左心,在此“自然活力”和“空气(即精气)”相遇,转变成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向上运至脑,又变成“动物生命力”,认为是各种精气(pneuma)在推动生命过程。

  6. 2、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学的先导 • 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1543年由A.Vesalius所著的《人体结构》改变了后人研究的方向。 • Galen的理论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早期一直占统治地位。意大利学者Andreas Vesalius(1514-1564)根据自己的解剖观察进行教学,发现Galen许多的错误,于1543年出版了《Structure of the human body》。但是,Visalius还在重复“血液从右心室直接进入左心室”的错误。仍然坚持认为:空气从肺到左心室,在此冷却心脏这一熔炉,在心脏空气把生命力(vital spirits)赋予血液。

  7. 英国学者William Harvey(1578-1657)在Padua从师Fabricus教授。该教授发现了静脉瓣,可惜Fabricius教授把静脉瓣只看作是减慢血流速度的装置,而没看作是防止血液返流的结构。William Harvey于1628年出版了《On the motion of the heart and blood in animals》。在这部著作,他明确地指出:(1)心脏的机能类似一个泵,通过收缩射出血液;(2)右心室的血流先输送至肺,并不直接进入左心室,在肺部血液和气体相遇(肺换气);(3)血液在体内为单方向循环流动,离开心脏的血流和返回心脏的血流通过不同的血管,而不是在同一血管作双向流动。他也推测在动、静脉之间可能有毛细血管的存在,但一直到Malpighi发现显微镜才证明了毛细血管。

  8. 2、运动生理学的出现 • 1889年出版的《身体运动的生理学》(F.La Grange著)。这是运动生理学第一本教科书,标志着运动生理学已经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1921年A.V.Hill因他的能量代谢的发现荣获诺贝尔奖

  9. 3、哈佛疲劳实验室时代 • 在运动生理学领域,论及实验室的影响,首推哈佛疲劳实验室(Harvard Fatigue Laboratory-HFL)。该实验室建立于1927年,关闭于1947年。在这20多年期间它红极一时,成为当时运动生理学领域的“麦加圣地”。

  10. 哈佛疲劳实验室(1927年-1947年):没有任何一个实验室能撼动哈佛疲劳实验室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所占有的地位,该实验室成为世界主要的研究运动生理学的场所,而且成为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其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发展的最初模式。在哈佛疲劳实验室研究工作的早期,它最初主要致力于运动、营养和健康方面 ,后期研究不同的特殊环境下运动人体生理反应的重要性。 Harvard Fatigue Laboratory

  11. 4、斯堪的纳维亚时代 • 20世纪30年代,丹麦科学家、诺贝尔获得者A.krogh与D.B.Dill协商后,三位年轻的生理学家E.H.Christen、E.Asmussen以及M.Nielson来到美国。受A.krogh的鼓励,三位年轻人学成回国后,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12. 在运动生理学的发展中,前苏联在运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不容忽视。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1936)从研究消化的生理过程中发现条件反射现象,从而开创了条件反射的研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13. 在亚洲,1916年日本的吉田章信曾著有《运动生理学》,阐述运动的生理效果,其内容还只是偏重于形态学的体格测量。其后东龙太郎主持东京的体育学科讲座,也曾从事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猪饲道夫是日本现代运动生理学的拓建者,他领导东京大学的运动生理研究室为日本培养了运动生理学的专门人才,并在运动生理学与运动生物力学的综合研究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亚洲,1916年日本的吉田章信曾著有《运动生理学》,阐述运动的生理效果,其内容还只是偏重于形态学的体格测量。其后东龙太郎主持东京的体育学科讲座,也曾从事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猪饲道夫是日本现代运动生理学的拓建者,他领导东京大学的运动生理研究室为日本培养了运动生理学的专门人才,并在运动生理学与运动生物力学的综合研究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

  14. 我国运动生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研究起步较晚,1924年,我国的生理学工作者程瀚章编写了中国近现代早期的运动生理学专著——《运动生理》,1940年我国著名生理学家蔡翘编著《运动生理学》问世我国运动生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研究起步较晚,1924年,我国的生理学工作者程瀚章编写了中国近现代早期的运动生理学专著——《运动生理》,1940年我国著名生理学家蔡翘编著《运动生理学》问世

  15. 二、运动生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 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

  16. 2当前体育学术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 • 高住低训(Hilo HiHilo)研究 • 运动休闲 • 生物芯片研究与应用 运动能力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 运动与免疫功能研究 • 中药补剂及强力营养素开发研究 • 兴奋剂检测技术方法研究 • 老年人、残障人群体育研究 • ……

  17. 3、体适能研究竞技体适能的组成 灵敏性 反应时 爆发力 协调性 速度 平衡能力

  18. 运动负荷强度监测的发展 • 监测仪器手段的发展 • 评价方法的发展

  19. 监控运动强度的常用方法 最大心率贮备百分数(%HRmax Reserve )  靶心率范围法( Target Heart Rate)  最大吸氧量贮备(VO2max Reserve)  梅脱(Metabolic Equivalent ,MET)  自感用力度(Rating of Perveived Exertion ,RPE )  • • • • • •

  20. 简易的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的评价公式? • 我国不同人群的健身强度评价方法? • 简易检测仪器的研制与开发?

  21. 4、《运动生理学》若干研究热点 1. 运动性疲劳机理与身体机能恢复研究 2. HiLo、HiHiLo 3. 运动与免疫研究 4. 运动与肥胖 5. 健身运动处方 6. 运动与心脏的分子水平研究 7. 运动与环境 8. 运动与骨质疏松 9. 运动与细胞凋亡

  22. HiLo 与 HiHiLo • “高住低训” (HiLo) living high---training low • “高住高练低训”(HiHiLo) living high exercise high---training low

  23. 三、运动生理学学术组织和信息来源 • 1、运动生理学学术期刊 • (1)中国学术期刊 •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 体育科学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4. (2)国外学术期刊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Europe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Applied Physiology •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 Sports Medicine •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The Physician and Sports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Nutrition

  25. 2、运动生理学学术组织 • 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ports Medicine, FIMS) •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 • 亚洲运动医学联合会(Asian Federation of Sports Medicine,AFSM) •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

  26. 3、重要的运动生理学学术会议 • 奥运会前体育科学大会 • 世界体育科学大会 • 国际运动医学学术会议 • 亚洲运动医学学术会议 • 亚运会科学学术会议 • 美国运动医学年会 • 中国体育科学大会 • 中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

  27. 主要参考文献 1、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邓树勋,王健。《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杨锡让,傅浩坚。《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4、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 5、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