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地形的展示與判讀

地形的展示與判讀. 1. 地形圖類型 2. 等高線地形圖判讀. 一、 地形圖類型 ( 一 ). 1. 分層設色 2. 暈渲圖 3. 彩色暈渲圖 4. 等高線圖 5. 數值地形模型. 一、 地形圖類型 ( 二 ). 剖面圖 (垂直斷面圖). 依地表的垂直斷面,描繪其輪廓 能顯示地勢的高低起伏 可透視地層的種類和結構 能顯示大氣的分層特性. 一、 地形圖類型 ( 三 ). 可利用透視原理,同時繪製表面、側面 可表示長、寬、斷面 可表示地勢的高低起伏 可表示岩石的種類和結構. 立體透視圖(斷塊圖). 二、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 一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地形的展示與判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形的展示與判讀 1.地形圖類型 2.等高線地形圖判讀

  2. 一、地形圖類型(一) • 1.分層設色 • 2.暈渲圖 • 3.彩色暈渲圖 • 4.等高線圖 • 5.數值地形模型

  3. 一、地形圖類型(二) 剖面圖(垂直斷面圖) • 依地表的垂直斷面,描繪其輪廓 • 能顯示地勢的高低起伏 • 可透視地層的種類和結構 • 能顯示大氣的分層特性

  4. 一、地形圖類型(三) • 可利用透視原理,同時繪製表面、側面 • 可表示長、寬、斷面 • 可表示地勢的高低起伏 • 可表示岩石的種類和結構 立體透視圖(斷塊圖)

  5. 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一) • (1) 每一條等高線都是獨立、閉合曲線,除懸崖外,等高線不可能重疊。 • (2) 首曲線為最基本的等高線,而相鄰首曲線高差即該圖等高線間距。 • (3) 計曲線為便於讀者判讀,每隔四條首曲線即以較粗線條表示,並加註高度。 • (4) 同一張圖上,等高線間距值固定。 • (5) 等高距會依據比例尺而訂。

  6. 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二) • 等高線表示法: • (1) 首曲線:基本的等高線,用於展示地形的整體現象,因此不標明高度值。 • (2) 計曲線:每隔數條首曲線,以較粗的線標示,並標明高度值的等高線。 • (3) 間曲線:在兩條首曲線或在首曲線與計曲線之間,以細長的點線,表示細部地形的等高線。 • (4) 助曲線:在間曲線與首曲線或在間曲線與計曲線間,以細短點線表示細部地形。

  7. 三、等高線判釋(一) 兩地相對高度 兩地水平距離

  8. 三、等高線判釋(二) • 等高線的等高間距隨地形起伏大小及比例尺大小而定。 • 1.地形起伏小,間距值宜用小;地形起伏大,間距值宜用大。 • 2.地圖比例尺愈大的地圖愈詳盡,等高線的等高間距愈小。

  9. 水系、流域與分水嶺:

  10. 四、視域分析 • 1.站在某一地點上,其視線可及的範圍。 • 2.必須藉由地形剖面來達成。 • 3.應用在環境管理及規劃工作。

  11. 學生活動 3-1 • 1. A約 500 公尺,B約 60 公尺;相對高度為 440 公尺。 • 2. 水平距離為 2,500 公尺;平均坡度為 17.6 %。 • 3. A位於稜線,B位於谷線;見下圖。 • 4. 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