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2

第十章 澳洲與紐西蘭

第十章 澳洲與紐西蘭.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育 第二節 經濟發展 第三節 多元族群與文化.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育. 一、 孤立的位置 二、 地質與地形 三、 氣候與水資源 四、 生態危機與保育. 孤立的位置. 孤懸在南半球海洋上的澳洲、紐西蘭,長期與其它大陸隔離,在沒有猛獸等大型天敵環伺下,特有物種如澳洲的袋鼠、袋貂、無尾熊等有袋類動物,及紐西蘭的奇異鳥,澳洲桉樹等珍貴原生植物,得以安全繁衍,成為今日觀光業發展的基礎,也使兩國極為重視生態保育。紐西蘭雖然 位置孤立 ,但地近南極洲,南島的基督城因之成為飛往南極的轉運站。.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澳洲與紐西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澳洲與紐西蘭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育 第二節 經濟發展 第三節 多元族群與文化

  2.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育 一、孤立的位置 二、地質與地形 三、氣候與水資源 四、生態危機與保育

  3. 孤立的位置 • 孤懸在南半球海洋上的澳洲、紐西蘭,長期與其它大陸隔離,在沒有猛獸等大型天敵環伺下,特有物種如澳洲的袋鼠、袋貂、無尾熊等有袋類動物,及紐西蘭的奇異鳥,澳洲桉樹等珍貴原生植物,得以安全繁衍,成為今日觀光業發展的基礎,也使兩國極為重視生態保育。紐西蘭雖然位置孤立,但地近南極洲,南島的基督城因之成為飛往南極的轉運站。

  4. 紐澳的孤立位置

  5. 地質與地形 • 澳洲為印澳板塊的一部分,地質穩定,起伏平緩,為廣大、單調的盾地。所蘊藏豐富的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產,及煤、石油等能源礦物與鑽石,成為澳洲最大的外匯收入來源。

  6. (一)澳洲 1.東部山地 2.中部低地 3.西部高原

  7. 地質與地形(一) 東部山地 • 以東陡西緩的大分水嶺山脈為主體,平均高度約 2,000 餘公尺,向南沉降為巴斯海峽、塔斯馬尼亞島。東側為大堡礁及黃金海岸所在地。

  8. 地質與地形(二) • 北起喀本塔利亞灣,南至墨累 ── 達令河谷地,原為海灣,遺留有許多湖泊遺跡,地下水含有高度鹽分。 中部低地

  9. 地質與地形(三) • 為一盆狀高原,由於氣候乾燥,加上風蝕作用盛行,為大片岩床裸露之岩漠。 西部高原

  10. (二)紐西蘭 • 相對於澳洲古老平緩的地形,紐西蘭受板塊擠壓、碰撞影響,頗為高峻崎嶇,尤以南島為最,最高峰可達 3,658 公尺。此外,北島火山活動頻繁,多溫泉、地熱;南島地勢、緯度均高,多冰河、峽灣,使紐西蘭有「活的地形教室」之稱。此地形優勢因之成為該國發展觀光業的最大資產,及電影事業的風行地區。但平原狹小,不利於農業發展,僅有的平原位於奧克蘭半島沿海低地,及南島東部的坎特伯里平原(Canterbury Plain),生產力極低,且多以畜牧型態為主。

  11. 氣候與水資源 (一)澳洲 (二)紐西蘭 • 一月等溫線圖 • 七月等溫線圖 • 年降水量分布圖

  12. 澳洲—中西部 • 澳洲地處中、低緯度,中、西部受副熱帶高壓帶籠罩、大分水嶺山脈阻隔及西澳涼流影響,熱帶沙漠面積高達全澳 1/2,為世界乾燥面積比例最大之大陸。 • 強烈的風蝕作用,形塑大片岩漠,其上分布諸多島丘,最負盛名者為艾爾斯巨岩(當地人稱烏魯魯,Uluru)。由於沙漠、草原雨量稀少,水資源極度匱乏,不利農業發展。

  13. 艾爾斯巨岩

  14. 澳洲—東南、西南部 • 東南部因有東澳暖流調劑,加上夏季東南信風吹拂,氣候溫暖溼潤,為澳洲精華區。西南部與墨累 ── 達令河谷地之部分地區為地中海型氣候,以冬雨為主,降水變率大,農牧業強烈仰賴灌溉設施。 • 澳洲北部海岸為夏雨冬乾的莽原氣候,約克角半島因冬、夏季風均掠過洋面,原生林豐富,為澳洲僅見的茂密森林,也是生態保育區之一。

  15. 澳洲—水資源的應用 • 因降水不穩、變率又大,農牧發展須仰賴灌溉。例如:墨累 ── 達令河谷為多孔沉積岩構造,貯存大量地下水,為自流井分布區,但地下水礦物質過多,不適合動物與作物取用。雪山水利計畫實施以後,將大分水嶺山脈東側雪河之水,引到西側的墨累河灌溉,發展小麥 ── 綿羊業。

  16. 雪山水利工程計畫所在位置

  17. 紐西蘭 • 紐西蘭緯度較高,終年受西風、溫帶氣旋影響,氣候涼冷溼潤,森林、水電資源豐富,適宜種植牧草,可發展酪農業。由於山脈偏西縱貫,東側平原較為寬廣,且風力較小,為主要農作物栽培區與牧場。

  18. 一月等溫線圖

  19. 七月等溫線圖

  20. 年降水量分布圖

  21. 生態危機(一) • 澳洲水資源不足,土壤貧瘠,生態環境原已脆弱,在人為不當活動下更衍發種種問題。例如:清除原生植被,造成桉葉藤、大本含羞草等雜草為患,過度放牧使地力耗竭,野兔繁衍迅速,幾乎消耗全澳 1/2 的牧草,成為草原禍害。牛羊數量過多,產生的溫室氣體,竟與汽車廢氣量相當。

  22. 生態危機(二) • 澳洲森林覆蓋率不高,僅占20%,大量砍伐後,水土流失更加迅速。表土沖蝕流入大海,使大堡礁海域混濁,危及海洋生態。墨累 ── 達令河上游水壩、水庫的興建,使河川出海口養分減少,危及魚類生存。河川上游棉花的種植,大量灌溉、使用肥料及殺蟲劑,對下游有機農業形成嚴重威脅。西南部地區灌溉用水的不當排放,使地下水位經毛細管作用上升,停留於土壤表面,蒸發、乾涸後造成土質鹽鹼化。鹽分過重不僅使農牧業無法進行,且影響到都市供水品質,也造成公共設施的鏽蝕損壞。目前澳洲田地有 9%出現鹽化問題,以西部、南部地區最為嚴重,有些地區每平方公尺土地的鹽分高達75公斤。

  23. 生態保育—澳洲 • 為維護生態環境,澳洲政府提出水資源保育主張,以收集暴雨、廢水回收、設立省水裝置、提高水價等方式開源節流,並加強水資源的管理與教育。此外還禁止伐木,積極培育人工林;降低放牧比率,鼓勵牧場走向觀光民宿之多元化經營,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社區推行環保策略,對付野兔、狐狸,並挽救瀕臨絕種的動植物種,以達生態平衡之目標。

  24. 生態保育—紐西蘭 • 紐西蘭在和諧共生、永續經營的價值觀下,以不破壞自然環境為前提,不僅發展電影事業與觀光業,打響國際知名度,也賺取了大量外匯。

  25. 『顛峰極限』片中的卓越山脈

  26. 『魔戒』的魔多火山(北島東加里諾國家公園的魯阿佩胡火山口)『魔戒』的魔多火山(北島東加里諾國家公園的魯阿佩胡火山口)

  27. 第二節 經濟發展 • 澳、紐過去曾為英國殖民地,屬於資源出口導向之經濟發展型態,並延續迄今。目前澳洲輸出品以農、牧、礦產品為大宗,紐西蘭以畜牧產品、木材製品為主。兩國皆因人口稀少,平均每人所得相對較高,2004年澳洲每人所得為26,900美元,紐西蘭為20,310美元。 一、澳洲 二、紐西蘭

  28. 澳洲 • (一)資源出口導向型經濟 1.商業性農業—混合農業 2.工礦業發展 • (二)觀光資源

  29. 資源出口導向型經濟 • 澳洲自十九世紀起,礦產與農牧產品便銷往英國,奠定出口導向經濟的基礎。二十世紀冷凍貨櫃普及後,肉類出口增加;農業也朝向多元化發展,但農牧總外匯所得仍遠低於礦產資源及其加工製品。(澳洲輸出品結構 2004)

  30. 交通限制 • 由於澳洲距離世界其它地區過於遙遠,國內又有遼闊、人跡罕至的沙漠,因此國內、外交通發展受到頗大的限制。資源輸出的經濟型態,使其在經濟發展上,強烈倚賴海運。海運不僅是出口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各州客貨往來之所繫。各州以海港都市為中心,向內陸建立單一運輸路線,以開發內陸,輸出農、牧、礦資源。

  31. 商業性農業—混合農業 • 澳洲地廣人稀,農場規模動輒數千公頃,大者甚至超過3萬平方公里,與臺灣島面積相近,而總人口僅二千萬,因此經營上仰賴機械,極為粗放。此外由於氣候乾旱,農牧業多集中於雨量較充足的東南部及西南部。

  32. 澳洲農牧業分布圖

  33. 澳洲三大農牧產品 • 農牧業之中,以小麥、綿羊較能適應乾旱氣候,栽種、飼養時可將僅有勞力作充分、有效的運用,又兼具肥料、飼料的互補功能,並可降低單一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風險,因此以小麥、綿羊為主的混合農業,成為該國最具效益的農業經營方式。二十世紀後,牧牛業迅速在東、北部擴張,使牛肉與小麥、羊毛並列為澳洲三大農牧產品。

  34. 澳洲小麥、綿羊業的分布

  35. 小麥、綿羊區氣候型態與土地利用配置

  36. 小麥—綿羊農業區農民之工作年曆

  37. 多元化的發展 • 近來澳洲農業發展趨向多元化,地中海氣候區釀製的葡萄酒,出口量已超過美國,都市近郊的酪農業、墨累河上游的棉花、東北部地區的夏威夷豆、熱帶水果、蔗糖皆為重要輸出品。

  38. 工礦業發展 • 澳洲輸出品以礦物居首,包括煤、石油與黃金、鐵砂等,年輸出總額高達百億美元,甚為可觀。工業則實施「進口替代」政策,以保護關稅方式,限制國外工業產品進口,特別是鋼鐵與汽車工業,以奠定該國的工業基礎。製造業主要集中在人口多、市場大、以沿海港市為中心的各州首府,例如:雪梨、墨爾本間的沿海地區。但因缺乏規模經濟,國際競爭力較弱。

  39. 澳洲主要輸出品的金額變化(1995-2001)

  40. 澳洲核心區 • 由於農工業多分布在地理環境較優越的東南部,以致區域發展呈現核心 ── 邊陲兩極化現象,沿海、內陸出現極大差異。澳洲都市化程度高達80%以上,且集中於雪梨、墨爾本、布利斯班、伯斯、阿得雷德等五大都市。擁有 420 萬與 340 萬人的雪梨與墨爾本,已成為澳洲核心區。

  41. 觀光資源 • 1980年後,觀光業繼農、牧、礦業之後,成為經濟上的第四根支柱。雖然澳洲位置偏僻,距離各大陸十分遙遠,但多處自然生態美景被列為自然襲產,每年皆吸引數百萬名觀光客前來。

  42. 澳洲世界襲產分布圖(2005)

  43. 1.芬瑟島熱帶雨林

  44. 2.藍山國家公園

  45. 3.雪梨歌劇院

  46. 4.墨爾本皇家展示廳

  47. 5.大洋路

  48. 6.艾爾斯巨岩

  49. 7.波浪岩

  50. 8.國家公園之城垛狀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