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 、空想社会主义 ( 1 ) 16 - 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 · 莫尔 ( 1478-1535 )英国政治家、思想家,代表作是 《 乌托邦 》 。.

brian-ortiz
Download Presentation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5.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6. 1、空想社会主义(1)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政治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乌托邦》。

  7. 在《乌托邦》中,莫尔对当时的英国社会予以辛辣、深刻的嘲讽与抨击,喻为“羊吃人”。他指出,私有制是社会病态与悲剧的最终根源,因为它以金钱的价值来衡量一切, 导致人们见利忘义,造成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在彻底否定私有制的基础上,莫尔设计出一个在所谓“乌托邦”岛国的公有制的社会模式,这是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平等、民众乐业、道德崇高的美好社会。它反映了早期无产者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莫尔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8. “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了。”——托马斯·莫尔“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了。”——托马斯·莫尔

  9. 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思想家,代表作:《太阳城》。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思想家,代表作:《太阳城》。 在《太阳城》中,康帕内拉假借一个游历者的见闻,用对话录的体裁,抨击了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对意大利的现实社会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主张废除私有制。同时,他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没有暴力,没有罪恶,财富属于每一个人;人们过着和平安详的生活的理想社会——阳光明媚的美丽的太阳城。

  10.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① 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 ② 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③开始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尝试。

  11.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因而没有真正发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靠力量。

  12. 2、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① 社会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明朗化和激化; ②社会政治条件: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文化条件。

  13. 3、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3、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① 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② 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③ 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14. (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这一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

  15.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6. 1、无产阶级革命 (1)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①它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②它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③它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④它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17. (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问题: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有时并不排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问题: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有时并不排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① 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是对反革命的暴力镇压的反抗,是出于不得已的; ② 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是针对旧的国家机器特别是镇压机器,不是针对个人的; ③无产阶级革命的暴力往往结合若干和平的手段进行。

  18.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61页)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61页)

  19. (3)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问题 ① “同时发生”是不是指某一天或某一刻,而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 ② “同时发生”的客观依据:欧洲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影响很大。

  20. 列宁的一国数国胜利论 • ① 补充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革命发生的论断; • ② 客观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21.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22.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7-1918年春天) 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列宁制定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

  23. 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1918年夏-1921年)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1918年夏-1921年)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 ① 余粮征集制; ②实行广泛的工业国有化; ③工业管理实行集中制; ④私人商业国有化,禁止市场流通和私人自由贸易; ⑤取消货币,经济关系实物化; ⑥实行劳动义务制。

  24.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特点:用军事化的手段管理经济。 历史作用: ① 保证了百万红军和城市人口的粮食供应; ② 最大限度地把仅有的一点工业资源、设备、产品集中起来,保证了战争的需要; ③ 把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共同对敌,战胜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

  25.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① 脱离了经济政治发展水平; ② 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列宁说:“为了拯救国家,拯救军队,拯救工农政权,当时必须这样做。”(《列宁全集》第41卷,第10页)但是,“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第4卷,第570页)

  26. 3、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7年)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① 实行粮食税; ② 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贸易自由; ③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利用国家资本主义: A、租赁制;B、合作制;C、雇佣制。

  27. (2)新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实质: 特征: ① 以市场为取向; ② 多种经济成份共存; ③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④ 改革过分集权的政权体制。 实质: 按照商品经济规律办事,改善工农关系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探索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它标志着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大转变。

  28.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 ①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②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③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④ 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29.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① 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 在短时间内全面实现农业集体化

  30.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1)基本特征:过度集中 (2)具体表现: 经济方面: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 ②在经济运行机制上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

  31. 政治方面: ① 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② 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领导干部终身制。 ③ 低效甚至无效的监督机制。

  32. 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功绩 (1)使苏联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2)使苏联发展成为了强大的国家,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33. 4、苏联模式的弊端 ① 经济结构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调。 ② 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不适应经济落后的国家生产力水平低并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③ 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④ 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经济建设缺乏活力。

  34.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 十月革命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二战以后,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15个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数量上,占世界的1/14,在领土上,占1/4,在人口上,占总人口的1/3。

  35. (二)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二)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1、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历史作用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扩张; 3、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4、引导着当代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36.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1、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2、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是人类社会最后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3、无产阶级专政是通过共产党领导的、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意志建立和改造的国家政权; 4、无产阶级专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6、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37.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 1、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2、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3、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38.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有一定的历史联系; 5、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0.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1、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 (1)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2)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调节生产; (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4)没有商品生产、货币交换; (5)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41. 2、列宁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 (1)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2)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3)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4)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42.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3、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4、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3.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1、革命的客观形势与主观条件所决定的;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作用。

  44.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45.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 2、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3、时代和实践条件的差异

  46. 例: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巨大差别工业比较发达的捷克斯洛伐克例: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巨大差别工业比较发达的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原为奥匈帝国的工业区,70%的工业集中在此。它以机械制造、各种机床、动力设备、船舶、汽车、电力机车、轧钢设备、军工、轻纺为主,化学、玻璃工业也较发达。纺织、制鞋、啤酒酿造均闻名于世。工业基础雄厚,1937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7%,到1955年,工业产值已达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其中,生产资料产值占62.2%。他们的对外贸易、交通运输也相当发达。捷克斯洛伐克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已经实行了八年制普及义务教育。1955年在40所高等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有4.9万人。文盲已经基本消灭。

  47.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必须以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3、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48.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1、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3、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49.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1、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 2、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1)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2)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3)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0.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