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蒋葛夫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探索行业特色院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 蒋葛夫. 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常务副校长. 二 O 一一年十一月.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感谢.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 《 中国大学教学 》 编辑部. 安徽大学. 3. 提要. 一、 彰显轨道交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一、 彰显轨道交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4. 一、彰显轨道交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先后培养了 4 9 位中国科学院 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

bri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蒋葛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探索行业特色院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 蒋葛夫 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常务副校长 二O一一年十一月

  2.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感谢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 《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 安徽大学

  3. 3 提要 一、彰显轨道交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4. 一、彰显轨道交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4

  5. 一、彰显轨道交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先后培养了49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交通学科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形成了具有鲜明交通特色的优势学科专业 始建于1896年,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之称 西南交通大学 产学研平台三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产学研平台一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 产学研平台四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产学研平台二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5

  6. 四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陆地交通抗震与防灾国家工程实验室

  7. 7 六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

  8. 一、彰显轨道交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面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面对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紧迫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8

  9. 一、彰显轨道交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工业化进程和行业发展 •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工业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行业发展对工业化进程起着重要推进作用;行业发展对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需求很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急需大量的工程技术类拔尖创新人才及行业领军人才

  10. 一、彰显轨道交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科研与教学、研究与应用脱节 • 二、学生的工程素质不够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 • 三、工科教师队伍,尤其是年轻教师缺乏工程经历

  11. 一、彰显轨道交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提出“志于工,视野宽,基础坚,上手快,后劲足,善创造”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12. 一、彰显轨道交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成立茅以升学院和詹天佑学院,并以此为依托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现已初步构建起“3+X”和“4+X”两个体系、六种类型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2

  13. 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 依托茅以升学院,突破传统培养阶段的界限,将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贯通,统筹设计课程体系。以“3+3+3”培养模式为主渠道,优秀学生采用“3+5”培养模式,前两年不分专业,研究生教育从第四年进入。 3+3+3 • 本硕博贯通 3+5 • 直博 三大主要特点: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大类培养和强化工程基础教育;突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14

  14. 研究型拔尖 创新人才 目前,我校茅以升学院2010级和2011级共480名学生,已按此模式进行培养。 15

  15. 工程型拔尖创新人才 根据行业对工程型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设置“4+2”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4+2 • 本硕贯通 依托詹天佑学院: 前三年 在工程大类公共课平台上进行工程基础教育和在打通的学科基础知识平台上进行专业培养 第四学年 主要针对铁路行业需求、结合工程现场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第五、六学年 结合企业创新需求进行研究生阶段培养 16

  16. 工程型拔尖创新人才 根据铁路行业部门,尤其是铁路设计院和工程局对专业能力精深的高水平工程人才的需求,在2010年和2011年,我校与11个铁路单位依托此模式,联合培养了200余名轨道交通领域工程技术类拔尖创新人才。 17

  17. 复合型人才 根据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设置“4+1”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4+1 • 本科双学位 “4+1”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第一专业学士学位(工学)培养基础上,开展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工程管理、工业工程、公共管理、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如“工学+工程管理”的双学位模式,我们根据轨道交通行业现场对综合技术、管理能力的要求,对传统工程管理的教学体系进行重大改革,学生用四年时间取得本专业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同时延长一年时间完成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与论文,取得由国务院学位办统一颁发的工程管理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 18

  18. 2010年,根据铁路单位对国际工程现场的需求,我校以工学+英语的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31名卓越工程师。今年,根据铁路单位对一专多能技术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又以工学+工业工程的模式培养了70余名卓越工程师。 复合型人才 19

  19. 应用型人才 3+1 / 3.5+0.5 • 灵活设置培养方案 “3+1”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具体操作:学生前3年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第4学年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设专门课程,并让学生进入企业结合岗位开展实习和毕业设计 “3.5+0.5”模式 :灵活设置,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具体操作:从相关专业选拔大四学生在寒假和第8学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寒假完成特定的课程学习,第8学期进入企业结合岗位开展实习和毕业设计 20

  20. 2010年我校瞄准我国高速铁路大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大好机遇,以“3+1”模式与6个铁路局联合培养了44名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与养护的卓越工程师;以“3.5+0.5”培养模式,与北京铁路局联合启动了“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培养了50余名国际化的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和20余名“一专多能”卓越工程师,他们已在沙特工程现场担当重任。2010年我校瞄准我国高速铁路大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大好机遇,以“3+1”模式与6个铁路局联合培养了44名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与养护的卓越工程师;以“3.5+0.5”培养模式,与北京铁路局联合启动了“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培养了50余名国际化的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和20余名“一专多能”卓越工程师,他们已在沙特工程现场担当重任。 21

  21.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22 22

  22.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四位一体 • 重点专业建设 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建设 校企联合培养体建设 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创造教育 23

  23. 24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一)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建设 我们将实验室分为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中心、基础(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三类: 每个学院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选择一种组合模式,构建与其学生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适应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并把实验教学课程植入,促进实验教学、个性化实验与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融合。 24

  24. 25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目前,学校已完成首期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建设,已有13个学院的建设方案通过论证。今年已投入946万元的建设经费,今后将继续投入专项经费进行高水平实验室体系的建设。 和谐号在牵引动力实验室做实验 六轴滚振试验台 25

  25.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二)校企联合培养体建设 以校内实验、企业教学、校外实践为主线,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强化教师工程背景,探索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科学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体 工程实践 教师培养 26

  26.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近几年来,我们依托轨道交通行业的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工程现场,建立了一批校企联合培养体。这些平台都从事着从研究到引领发展的产品实现,形成产业链,校企合作水乳交融,堪称 “天作之合”。 目前,我校已获批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下一步,将针对全部参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15个专业,以校企联合培养体为基础,继续申报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7

  27.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三)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我们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多渠道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通过青年教师入职教育制度和首次开课教师培训制度 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严把教师教学入口关 促进教师教学交流 提升教师工程背景 指导教师能力提升 依托校企联合培养体 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8

  28.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20多名教师直接参与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今年更是派出了300多名教师和学生参与京沪高速铁路现场调试和科学研究实验; 大量教师参与我校四大产学研平台和铁道部、自然基金委“两部联合行动计划”、“两部委联合基金计划”的科学研究、项目建设; 我校教师参加723特大事故调查并任专家组副组长,30多名教师参加今年全国铁路安全大检查; 从1994年开始,坚持举办校院两级“45岁以下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今年更是延伸大赛内容,在校内举办首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老师”评选活动。 29

  29. (四)创新创造创业教育 • 4级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 创业实践 • 3级 分级设置创新创业课程 《创业学》 (基础课) 专业课 《创新创造与创业案例分析》 (选修课) • 2级 《创新方法与应用(TRIZ)》 (基础课) 专业课 《创新原理与创新设计》(选修课) • 1级 创新工具 创新方法 《发明创造方法与技能》 (基础课) 《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 (基础课) 专业课 《创新能力基础训练》(选修课) 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与创新》(基础课) 专业课 《创新心理训练》(选修课) 30

  30.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产学研结合实习基地、教学实验、社会实践调研和具体的创新实践活动 本体系旨在将创新理论符号和创新创业实践行为相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和桥梁系统。 社会实践调研 专业教学实验 • 《创新方法TRIZ》、 • 《创新原理与创新设计》 • 《创新创造与创业案例分析》 • 《创新心理训练》 • 《创新能力基础训练》 创新思维 创新方法 创业实践 创新工具 • 依托学校各级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中心 • 依托学校各院系教研室和教师 • 依托心理中心实验室 • 依托创新方法与创新工具教学基地 • 依托国家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 依托创新方法与创新工具教学基地 31

  31.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广泛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业竞赛、SRTP项目、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战平台,从实践上锻炼和提升创新能力。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起航杯大学生模型车竞赛 工业中心机器人大赛 32

  32. 33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学生的兴趣开发是工程训练至关重要的因素。兴趣是创新的源动力。通过“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发扬个性 ”,促进学生实现“兴趣—行动”的转变 。 激发兴趣 培养兴趣 发扬个性 行 动 33

  33. 34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设置个性化实验室和个性化实验 建立实验室开放周 建立实验竞赛月制度 促使学生主动实现“兴趣—行动”的转变 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跨学科、跨教学单位组建项目团队,开展各类实验和参与竞赛。 2010年有5000余名学生参与,30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指导; 2011年有7000余名学生参与,50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指导 。 高年级学生现场介绍自己的个性化实验成果和经验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实验室 举办专题讲座

  34.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200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嵌入式专题邀请赛特等奖 2009年第三届和2011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特等奖 2010年全国大学生抗震建筑设计挑战赛总冠军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2011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 2011年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 35

  35.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自2006年以来,我校共获得各类学科竞赛: 国家级一等奖 59 项、二等奖 131 项 省部级奖项900余项 36

  36.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在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思路的指导下,我们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稳步推进: 专业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专业建设要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将学生的专业兴趣融入专业建设内容之中 学生为本 知己 专业水平可比性强,显示度高,因此,重点专业建设将是彰显专业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实现专业国际化的难得机遇 可比性强 关键点 必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平台、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等教学资源,并作为重点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教学科研的融合 教学科研融合 专业是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共同载体,只有实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才能更好实施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体化和人才培养的系统化 本硕有效衔接 37

  37. 二、四位一体,推进重点专业建设 • 我们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为下一步的专业认证、国际工程认证打下坚实基础,并且以重点专业为依托,在高速铁路领域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行业的专业标准 • 我们将紧紧抓住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并走向世界的历史性机遇,把支撑高速铁路发展的相关专业建成世界一流水平,并对其他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 以四位一体的总体建设思路为指导,从国家、学校、学院三个层面进行规划,三级经费投入,分层次有序推进 形成鲜明的轨道交通特色 开展专业工程训练认证 四位一体分层次推进 三突破 38

  38. 3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