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深入研究 把握规律 增强针对性 提高实效性

深入研究 把握规律 增强针对性 提高实效性. ---2010 年中高考总结会暨二轮高中课改推进会. 2010 年 9 月 29 日. 简要回顾. 新课改的第一年我区高考呈现出了喜人的局面 : 一批本科上线率持续稳步提升 , 与 2009 年相比提高了 4.6 个百分点,与“十五”末相比,翻了一番,提高了 19.37 个百分点

bri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深入研究 把握规律 增强针对性 提高实效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深入研究 把握规律 增强针对性 提高实效性 ---2010年中高考总结会暨二轮高中课改推进会 2010年9月29日

  2. 简要回顾 • 新课改的第一年我区高考呈现出了喜人的局面: • 一批本科上线率持续稳步提升,与2009年相比提高了4.6个百分点,与“十五”末相比,翻了一番,提高了19.37个百分点 • 本科以上上线率大幅度提高,本科以上上线率较2009年提高了11.76个百分点,较2005年的40.60%提高了36.12个百分点。本科以上上线率首次跨上70%的新台阶,扭转了我区高考成绩逢改革之年即下降的历史,成功地实现了新旧课程的平稳过渡 • 专科以上上线率接近100%,达到99.44%,实现了凡升入我区高中就学的学生均能上大学的愿望。 • 高分段呈现持续增长态势,600分以上比例较2008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较2009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呈现出连年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 大幅度超市平均水平,与全市本科平均值相比,我区2010年本科上线率高出市均水平22.97个百分点,实现了连续四年稳步超出市均水平的高考目标。

  3. 2010年中考成绩4项指标均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 综合及格率高位稳定,与2009年比提升了2.2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成绩。与“十五”末相比,提高了13.6个百分点 • 学生总分平均分稳步提升,较2009年再次提升 2.5分,达到历史最好成绩。与“十五”末相比,提高了47.2分 • 500分以上人数略有增加,在中考难度增加的情况下,500分以上人数较2009年增加208人,提升1.9%。与“十五”末相比,优秀率提高9.3个百分点 • 300分以下人数持续降低,较2009年减少14人。与2006年相比减少903人。 受今年试题难度影响,今年全市中考成绩总体较往年略下降。(摘自《京华时报》7月6日A06版),但优秀率略有下降

  4. 坚韧品格、奉献精神、执着追求---是中高考最大的收获,是最有价值的收获,要让这种价值生根发芽,要让这种价值升华为“教育者”文化的核心、从业的本质、校园的主旋律。坚韧品格、奉献精神、执着追求---是中高考最大的收获,是最有价值的收获,要让这种价值生根发芽,要让这种价值升华为“教育者”文化的核心、从业的本质、校园的主旋律。

  5. 存在不足 • 从教育结果上看高端水平的学生数量不多; • 从课程的建设上看能够体现学校特色、促进学生最大化发展的选修课程不够突出、体系尚不健全; • 从教学管理上看有效指导教与学的能力亟待提升; • 从教育科研上看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有待加强、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6. 今后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切实做好阶段性课改总结,规划好新一轮课程改革 二、认真梳理中高考备考经验,把握毕业班备考的规律性 三、深入开展教情学情研究,增强教与学指导的针对性 四、加大课堂教学管理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7. 一、切实做好阶段性课改总结,规划好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实做好阶段性课改总结,规划好新一轮课程改革 • 要明确做好总结的工作方案; • 总结的方法要科学; • 提炼出好的做法、分析出问题,研究出改进的办法; • 总结报告的学习与宣传;

  8. 深入推进高中课改的核心突出了一条主线---促进学生发展,提出了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规划好校本课程建设,要推出十个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特点的学校;以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抓实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要评出一百个具有一定水平和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以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打造一千节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教学案例。归纳起来就是要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线,实施课程改革的“十、百、千工程”。深入推进高中课改的核心突出了一条主线---促进学生发展,提出了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规划好校本课程建设,要推出十个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特点的学校;以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抓实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要评出一百个具有一定水平和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以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打造一千节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教学案例。归纳起来就是要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线,实施课程改革的“十、百、千工程”。

  9. 二、认真梳理中高考备考经验,把握毕业班备考的规律性二、认真梳理中高考备考经验,把握毕业班备考的规律性 • 备考时段安排规律 • 复习定位规律 • 中高考命题规律 • 学科学习规律 • 学生思想变化规律

  10. 2011年中高考工作的定位 • 继续以时段安排规律为指导,坚持“六段四考”的备考管理模式 • 继续遵循复习定位规律,坚持教学的中低档考点的定位 • 继续按照命题规律,坚持提升能力的教学研究方向 • 深入开展学科学习规律、学生思想变化规律的研究

  11. 复习定位规律 • 测量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份有效的考试卷其难度应该是遵循3:5:2的规律 • 考试说明,理科的数学P43、理综P197明确写道:“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并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总体难度适当”

  12. 复习定位规律 • 2006-2010年五年的高考分数线,文科一本分数线大致在515-530之间,占总分数的70%左右;二本分数线大致在470-490之间,占总分数的60%左右;三本分数线大致在440-460之间,占总分数的50%左右;理科也大致如此

  13. 复习定位规律 高考复习任务的确定应以中低档考点为主来进行复习的定位。甚至把8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80%的内容,这一教学定位要坚定不移,按“八八定位”原则来设计教学

  14. 命题规律 • 命题包括三个部分 • 立意 • 情景 • 设问 • 规律 • 立意基本稳定 • 情景稳中有变,突出三贴近(贴近生活、社会及经济生活) • 设问灵活、多样、角度多变

  15. 规律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例习题的编制、教学方法的选择基本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相当于给出了方法,即重点内容重点复习,例习题的编制要和学生的生活、社会热点及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对于同一题目、材料要采取不同的设问方式教学。 重点知识的教学应站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连接点上进行设计 命题专家曾提出过知识的“三点论”----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点上繁衍出来的生长点

  16. 学科学习规律 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规律(本质),变化的是材料背景(现象) • 学习的普遍规律 • 序进累积规律------归纳总结方法 • 学思结合规律------不断反思 • 知行统一规律------应用训练 • 环境制约规律------建立良好关系 • 记忆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巩固 • ……. • 学科个性规律

  17. 三、深入开展教情学情研究,增强教与学指导的针对性三、深入开展教情学情研究,增强教与学指导的针对性

  18. 如何打破怪圈? • 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 要切实抓好教研组、备课组的带动和指导功能 • 加强研究成果的交流和推广,建立研究成果的评选和推广机制

  19. 毕业班学生常见现象 • 高原现象---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 舌尖现象---看见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 • 心理饱和现象---只是重复地进行着大量的练习,活动单一,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 • 克拉克现象---对考试内容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场,特别是到了高考时刻,却发挥失常,表现为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脑海里似乎一片空白; • 阴影缠绕现象---过度的关注成绩,如果考不好了自信心受搓,长期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 ……

  20. 学习方法的指导

  21. 学习计划制定

  22. 四、加大课堂教学管理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四、加大课堂教学管理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要沉下去,走进课堂 • 将教学管理思想转化为教学的工作行为,进而转化为教学的工作目标。切忌以思想的管理代替具体的行为指导,成为空中楼阁

  23. 抓好备课 • 学生是备课的主体,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教学,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 • 当一回学生学一学教材,要学生有感受,首先教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 • 确定一节课学生要学会什么,怎样做能有利于学生学会,什么活动可以放给学生,什么地方不能放,学生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做,怎么做学生能接受 观念由知识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 生本意识

  24. 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 无计划,效益低 • 形式呆板,氛围不浓 • 浮于表面,层次不够 • 认识有偏差,生本意识缺乏 • 备课的精力与时间投入不足

  25. 建立机制 • 不断调研的机制,让教师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 多一些平等 • 多一些鼓励 • 灵活的教学方式 • 良好的基本功 • 教学内容恰当 • 监控机制,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 明确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 研究标准的评价要点 • 细化要点的评价方法和方式 • 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 发展研究机制,搭建打造课堂不断改进的平台 • 教学自检阶段 • 教学改进研讨 • 教学改进展示 • 教学改进评估

  26. 谢谢!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