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2

用心做教育 携手共成长

用心做教育 携手共成长.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张思明. 主 要 内 容. 一.学习与成长的感悟 二 . 教育的感悟和案例 三.教学的感悟和案例 四.用心做教育的认识. 文革难忘的回忆. 初当教师的体验 :. “ 你把我的书包拿到 4 楼去!” 没有人让座的汽车 你是那个庙的和尚,敢来教我们? “基础知识”的测验 一节课被“短路”几次?. 变化的作业. 难忘的“学习”经历. 草棚留给我们的是硕大的瓜和一张 4 门不及格的成绩单。 高中的第一次作文 北京的山山水水和我面对学生的尴尬 自考给了我机会,同时给了我当头“两棒”

br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用心做教育 携手共成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用心做教育 携手共成长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张思明

  2. 主 要 内 容 一.学习与成长的感悟 二. 教育的感悟和案例 三.教学的感悟和案例 四.用心做教育的认识

  3. 文革难忘的回忆

  4. 初当教师的体验: • “你把我的书包拿到4楼去!” • 没有人让座的汽车 • 你是那个庙的和尚,敢来教我们? • “基础知识”的测验 • 一节课被“短路”几次?

  5. 变化的作业

  6. 难忘的“学习”经历 • 草棚留给我们的是硕大的瓜和一张4门不及格的成绩单。 • 高中的第一次作文 • 北京的山山水水和我面对学生的尴尬 • 自考给了我机会,同时给了我当头“两棒” • 书记语重心长的谈话 • 被赶出教室的感受 • 雪中的长跑使我想明 白了的道理

  7. 5年全部的星期日和寒暑假换来的不仅仅是

  8. 班会----记者招待会 40多本自己做无人改的习题;30本专题小结册;几十本专业的笔记,加起来 1米多高,…..

  9. 只有当自己真正有了“内动力”,才会发现机会,珍惜机会,抓住机会。因为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只有当自己真正有了“内动力”,才会发现机会,珍惜机会,抓住机会。因为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10. 影响青年人成长的最大障碍,不是环境和他人的作用,而是自己的惰性、满足、自我原谅、自我开脱,是不甘寂寞、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这种轻浮的“潇洒”。影响青年人成长的最大障碍,不是环境和他人的作用,而是自己的惰性、满足、自我原谅、自我开脱,是不甘寂寞、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这种轻浮的“潇洒”。

  11. 人生对绝大多数人来 说不会都是“艳阳天”总 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 我们既要想到不耕耘 就不会有收获,更要想到有十分的 耕耘并不一定有十分的收获。但是 最重要的是先要去耕耘,因为人生 的“季节”是不等人的。

  12. 尊严来自实力 • 毕业典礼 • 下关之行

  13. 在这30年里,我始终保持着两种身份: 既是老师,更是学生。 三种感受时时刻刻鞭策着我: 一是“让我们的民族真正站起来”的使命感, 二是在知识爆炸时代做一个称职教师的危机感, 三是只争朝夕奋斗不已的责任感。

  14. 成长过程的认识 不怕逆境、珍惜顺境。 越来越熟练、却越来越危险。 站住脚靠什么? 一桶水和一眼泉

  15. 陈小娅副部长在中国教育学会2005年工作会议上讲话陈小娅副部长在中国教育学会2005年工作会议上讲话 二。教育的感悟和案例 • 要求建立机制,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充分融入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

  16. 当学生走出校门,经过遗忘和沉淀后的东西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真正成果。我们要给让学生当学生走出校门,经过遗忘和沉淀后的东西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真正成果。我们要给让学生 一生受益的东西。 我们给了吗? 给了多少? 什么是我们教学的成果? 合适吗?

  17. 究竟怎样的教育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只有真、善、美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它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和行为要具有科学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必须适合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以贴近学生的知识为载体(知识性),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及身性),创设环境让学生亲历过程、获得感悟、促成反思(体验性)。这样的教育才可能产生一种穿透力量,才能持久照亮学生的心灵,才能内化成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18. 尊重是前提,“四性”是要素, 学科是特色-----我做教育的感悟 教师要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发展的权利,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 教育过程要抓住科学性、知识性、及身性、体验性这四个要素,只有这四者的结合,才能打动学生,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和行动。 数学建模的实践也为我提供一种做教育的想法----问题、环境、过程、体验的统一。数学的深邃和理性有着特殊的教育力量。

  19. 日本的德育教育 • 爱国主义教育 • 拾金不昧的教育 • 集体主义教育 • 磨砺教育

  20. 一些教育实践的案例 • 试图表现: • 活动-----中学生教育的最好载体,但是活动的设计应有“意境” • 好的教育应该是“科学性”、“及身性”、“真实性”、过程性的统一。最好要有感受、悟、反思、观察等情感体验过程。 • 受教育和实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重设“场”、重激励、重内化。

  21. 有形的活动和无声的教育结合 好的教育常常是“不留痕迹”的

  22. 三。教学的感悟和案例 • 教师发展的误区 • 提高学历? • 钻研教材? • 参加做课比赛? • 写书、写论文? • 努力改短? • 对学生的爱就是教育的全部? • 三个“一切”? • 一杯水和一桶水 • ----没信度的教师? • ----难忘的评语

  23. 竟然在一所学校看到,学校用黑板写着:“我不是贵族,但我可以做贵族的祖先!”竟然在一所学校看到,学校用黑板写着:“我不是贵族,但我可以做贵族的祖先!” • 一些学校的教室里写着“零抬头无声音”的标语。写这个口号的用意,就是要告诉每位学校,任何人来了都不能抬头,都不能出声音。 • 想想吧,我们的高中学校这到底是在进行一种什么样的教化?高考有倒计时,期末考试也有倒计时,金榜题名,……还有的学校,从高二甚至高一开始,就让学生在墙壁填写自己希望考什么大学! • 一些学校,要求考生对每次考试都要做考试分析,你看看这些学生们都写了些什么?什么我这次考XX名次,下次我必须超过某某,我一定要考到第几名,等等。 • 走进学校,闯入你眼帘的到处是优秀试卷展评、段考、月考,成绩排名榜,等等。我还看到一个正在进行期末考试的教室里边有一个考生没有课桌,正在腿上答卷子。我说你干什么呢?他说我愿意这样。其实,后来我了解到那是老师在惩罚他。

  24. 山东的学生的身体状态和问题 学生早上5点多就开始上自习,晚上10点多才睡觉,拼时间、拼精力、拼健康,高耗低效;体育活动普遍偏少,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全国初中生、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而我们山东省初中、高中分别是78.62%、90.35%,

  25. 它给人一些不久就忘的知识。 它引起人们对知识的厌恶和不自信。 它忽视对知识的组织、运用能力,而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它使正在发育的身体和心智都蒙受伤害。 它使许多孩子即使成功,也无法补偿不应有的损失,一旦失败则加倍痛苦。” 灌输式的学习,给了学生什么?

  26. 知识为本教学给学生什么? 不以人为本,而以知识为本,又把知识教育从理论层次降低到“术”的演练层次。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缺点是重技术、技艺,而忽视科学、理论,因而有道术、技术、算术、心术、权术、武术、智术等说法。术,即招法、诀窍等。 功利的教育就是把科学、文化、理论、道德等方面本来是根本性的教育,降低到了术的演练层次。教育内容常常是把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化解成许多很少有关联的知识要点、标准答案,要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成了掌握解题术、应考术的过程。

  27. 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

  28.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老师讲授为主 自学 大量的书面练习 其他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29. 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 • 中学生每天大都在6点左右起床,晚上近11点睡觉,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为7小时20分钟,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9小时的睡眠时间要求。 • 中学生周末到校上课平均时间超过6小时,其中,58%的高三学生周末到校上课超过8小时;暑假期间中学生在2005年暑假平均上课21天。 • 中学生人均购买教辅资料近11册。 • 58%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课业负担“较重”或“很重”

  30. 上了大学就会学习了吗?

  31. 教育的功能是什么? • 康德的一句话表达的最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首要功能和最终功能。就是要使“人之初”的人发展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有文化、有精神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把人和动物、和其他的机器完整地区分开。素质教育也应该体现出教育的这种最本来的功能。

  32. 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树立: • “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 “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 •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 “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3. 我们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改善 • 着眼点: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宏观和微观 的学法指导 • 着力点:常规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养成 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提出问题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4. 教育是解放的艺术 (眼、耳、口、鼻、手、脚、时、空、脑……) 教育是发现的艺术 (内在的潜质、潜能……) 教育是唤醒的艺术 (沉睡的真、善、美……) 教育是欣赏的艺术 (每一个长处、优势、闪光点……) 教育是激励的艺术 (成长、进步、奔向人生大目标……)

  35. 关注学生,学法指导 1。从新高一的问题说起。 2。新高一的宏观学习指导----提升动力、找出问题。 3。课堂内的学习指导----阅读、梳理知识、提出问题。

  36. 北大附中和知春里中学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北大附中和知春里中学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 1.生源情况:两校高一年级共700人。初中就读的学校为市、区重点学校的为344人,占49.1%;城镇普通中学为187人,占26.7%;民办学校为115人,占16.4%;农村中学为19人,仅占2.7%,还有9人来自其他学校,占1.3%. 2. 初中课外学习情况 调查中:在初中学习时,45.3%的学生有时看参考书,17%的学生基本不看, 10.6%的在老师的要求下才看,经常看的占22%。初中参加的数学课外学习,26.7%没有参加过,19.1%参加了数学奥赛辅导,14.4%参加数学研究性学习,29.6%是家教的形式,13%是其他的形式。

  37. 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 3. 作业的处理 作业如何完成?选择直接做作业的高达64.7%,而选择先看书、笔记复习,再做作业的仅占24.6%,还有一些其他作业处理方式。 4. 习题的处理 ①做数学习题的操作方式:47.3%的人都是先开始做题,必要时翻书查找概念。能想到先完成,再找老师、同学问的,有22%。能真正做到现弄清概念,再开始做题的占到20.8%。甚至有3.2%个同学是“做得了的做一做,做不了的就得了。”的无所畏的态度。 ②做完数学题后的操作方式:47.1%的学生偶尔检查结论,有时总结规律。34.1%的学生做一遍就交了,很少检查。只有10.4%的学生经常检查结论,并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把条件或结论改变一下。

  38. 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 5. 问题的处理 ①作业或者卷子出错时,69.3%的人自觉纠正;24%的人在老师要求改的时候,才改;4.3%的人对错误是“不管它”的态度。②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或者作业困难的时候,52.9%人喜欢问同学, 24.9%的人喜欢问老师,12.3%的同学喜欢问家长,29%的同学喜欢查资料、教参。

  39. 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 6. 考试的处理 ①什么时间复习?41.4%的人考试之前复习,35.9%的自己规定时间段去复习,有7.1%的人是老师要求时复习,另外有8.4%的人是在每节课后复习。 ②考试中遇到不懂或较难的问题,能够做到“沉住气,弄清题意,设法找到解题思路或方法”的人占到56.6%。其他人要么“常常选择放弃”,要么“心理害怕,基本上没想法”。还有16%的人是“我就不信我做不出来,一定把它弄对”。 ③在数学考试后,你所拥有的成就感,53.4%的人是少数时候有,34.4%的人是大多数时候有,从来没有的占11.4%,每次都有的仅占3.7%。

  40. 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 7. 时间的处理 在一周里,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大致为初三: 1-3小时为14.9%,3-6小时为25.4%,6-10小时为33%,10-15小时为18.9%,15小时以上为5.3%。高一:1-3小时为15.6%,3-6小时为27.8%,6-10小时为36.9%,10-15小时为14.4%,15小时以上为2.4%。 8. 教学方式的取向 在数学课堂上,喜欢的教学方式基本分为三类:主动参入研究,合作学习的30%,多数靠独立思考,少数靠老师讲解的37%,多数靠老师讲解,少数靠独立思考的28%。也有完全靠老师讲解的2.3%。

  41. 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新高一数学学习专项调查的结果(06年陈亮\刘雪莲\张思明) 9.兴趣及其取向 调查表明:27.3%很有兴趣,42%有些兴趣,18.4%谈不上有兴趣,4.1%根本不感兴趣。对学过的数学内容,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几何推理证明,高达54.3%;代数的占28.1%,几何作图的占24.4%,计算的占6.6%,统计的占3.0%。 10.信心及其动机 41%很有信心,34%说不好,14%信心不足,5.9%人不敢想。学习数学的动机:30.9%觉得数学很重要、很有用,31.1%认为学习数学很有趣,46.6%认为对考试很重要,6.3%能获得成功的体验,1.1%不挨老师或家长的批评。

  42. 学习指导的层次 一般学习指导(宏观、微观) ----- 学习动力动机的调试 ----- 学习习惯的养成 ----- 学习过程的调试、有针对性的优化 … 经常可以放在新初一、新高一的入门教育中 学科的学习指导(宏观和微观) ---- 学科学习策略,整体观,作图和用图的意识等。可以结合起始课和小结课进行。 ------ 针对学科特点怎样听课、看书、查资料、,选用工具、处理作业中的错误等等,随时进行。 整体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常常在提优补差时

  43. 给高一的同学的学法指导课---- 树立信心 超越自己 学会学习 把握人生

  44. 上高一的感觉怎样?

  45. 高中生的角色转换 • 目标明确 • 主动学习 • 自我管理

  46. 目标明确 • 哈佛商学院对学生的调查: • 3%的人:有长远而清晰的奋斗目标。25年后,他们成为了社会精英、行业领袖、政界要人; • 7%—10%的人:有短期清晰的奋斗目标。25年后,他们成为社会的中坚阶层、律师或教授; • 不到60%的人:目标不甚清晰。25年后,他们都是普通的职员; • 不到30%的人:他们没有任何目标。25年后,他们成为临时打工者,少数靠社会救济生活; 诸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47. 主动学习 高中生的学习主体; 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教师、家长、教材、参考书是高中生学习的助手 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是高中生必须完成的角色转换

  48. 信心与责任 你们是同龄人中的幸运者和佼佼者

  49. 为国家、民族的振兴,也为自己早日成材努力学习为国家、民族的振兴,也为自己早日成材努力学习 铁榔头是怎样练出来的? 王选教授的成功之路 我校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