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西拉雅末裔潘銀花

潘銀花組 楊淑君 林詩麗 林羿汝 李佩珊 陳芊卉 王雅惠. 西拉雅末裔潘銀花. 作者介紹 - 葉石濤. 民國十四年出生台南 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病逝 享年 八十三歲 其文學成就主要在短篇小說和 評論。. 葉石濤出生於 台南市打銀街 ,小學之前曾接受兩年漢文私塾教育,畢業於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今台南一中)。 做過日本作家西川滿主持之 《 文藝台灣 》 的編輯,擔任國小教師 46 年。 白色恐怖時期曾因「知匪不報」罪名被判刑 5 年,坐牢 3 年。

Download Presentation

西拉雅末裔潘銀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潘銀花組 楊淑君 林詩麗 林羿汝 李佩珊 陳芊卉 王雅惠 西拉雅末裔潘銀花

  2. 作者介紹-葉石濤 民國十四年出生台南 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病逝 享年八十三歲 其文學成就主要在短篇小說和 評論。

  3. 葉石濤出生於台南市打銀街,小學之前曾接受兩年漢文私塾教育,畢業於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今台南一中)。葉石濤出生於台南市打銀街,小學之前曾接受兩年漢文私塾教育,畢業於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今台南一中)。 • 做過日本作家西川滿主持之《文藝台灣》的編輯,擔任國小教師46年。 • 白色恐怖時期曾因「知匪不報」罪名被判刑5年,坐牢3年。 • 中學三年級時期完成了一篇日文小說〈媽祖祭〉,向文學之路邁出了第一步。 • 〈林君寄來的信〉為第一篇發表的作品。戰後,精讀《紅樓夢》學習中文,改用中文寫作,源源寫出〈葫蘆巷春夢〉、〈羅桑榮和四個女人〉、〈獄中記〉、〈紅鞋子〉、〈西拉雅末裔潘銀花〉等等作品。

  4. 近年來陸續發表多篇自傳性散文,創作的筆仍未停歇。 • 中學時即廣泛閱讀世界文學作品,1950年,發表了多篇世界文學的評論文章。 • 1965年,〈台灣的鄉土文學〉發表於《文星》雜誌,開始寫作家作品論,從此,文學評論理論與創作並行。 • 1987年完成的《台灣文學史綱》是台灣人自己撰寫的第一部台灣文學史,意義重大。 • 台美人文獎、中國時報文化貢獻獎、真理大學台灣作家牛津獎、高雄縣文學獎等等獎項曾先後頒給他,1999年獲得成功大學文學博士,2001年獲國家文藝獎。這些榮譽是葉老多年來辛勤筆耕、寂寞的文學旅程中的些許安慰。 • 曾任中華文化復興總會副會長,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5. 寫作背景 以下是業石濤在某專訪中說到解嚴以後,我發覺到台灣文學的構成,是由多種族文化融合的文學。我特別注意到外省人、福佬人、客家人、原住民、平埔族,這些台灣複雜的多種族能產生什麼樣的文學?將來這些不一樣的族群之間,要如何互相溝通?他們是不是會發展出自己的母語文學?我認為以台灣各民族融合現象為主題的作品,應該是台灣文學未來的方向,因而提出了「建立多種族風貌台灣文學」的呼籲。《潘銀花的第五個男人》系列小說,就是在這個思想脈絡下完成的。 一開始構想是台灣是多種族社會,而且移民社會是事實時,就這樣便有了以潘銀花的第五個男人為創作中心的小說主題。

  6. 情節分析 這本書中潘銀花人生中的第一個男人----龔家的二少爺龔英哲,他是鎮上有錢人家的少爺,長的白白淨淨的,職業是醫生,平日的休閒活動是打獵,完全就符合了偶像劇白馬王子的形象,他讓潘銀花有一種初戀的感覺,雖然他沒有辦法讓潘銀花在性事上面得到滿足,但他卻是潘銀花不能忘懷的人。他的王子形象一直沒有改變,即使他在被徵召入兵當軍醫,他天生的魅力還是讓潘銀花沒有辦法抵抗。這一類王子型的人物常常是女生們風靡的人物,但是因為他出生在典型的豪門世家,是不允許像潘銀花這類在當時普遍認為上不了檯面的女生當少奶奶,所以用現代的角度來看,這是另一種涵意的麻雀變鳳凰。在他的影響之下,潘銀花也從原本的少女變成了一個有想法有見識的女人,在她的第一段戀情中,她得到了一個小孩,以及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戀愛經驗。

  7. 潘銀花的第二個男人是一個鰥夫,年紀滿大了,還有一個和前妻生的孩子,家境還不錯,有很多田地,名叫王土根,大家都叫他土根仔。土根仔其實人還滿懂得如何和日本人相處,有一點點市儈,他和潘銀花的夫妻生活其實滿和諧的,但他在某一天的早晨因為貪睡加上想和潘銀花纏綿卻讓他失去了他的生命,留下潘銀花和兩個孩子及一大片的土地。潘銀花和他的結合讓大家覺得不可思議,一個貌美的女子和一個步入中年的男子可以產生出如此的火花,不知道是該歸功於他們兩個人在性事上的配合還是怎樣,總之這段不倫之戀讓我想到了去年一位八十歲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娶了一位十七歲的少女為妻,亦或者是小鄭和莉莉的雷同版本。這裡面她所得到的是一技之長,她了解了如何和別人做生意,如何去討價還價,在這樣喪夫的狀況下,她也漸漸的習得獨立自主的生活,第一次不靠人庇祐,自己養家糊口。

  8. 第三個男人是一位知識份子----朱文煥,他在銀花家門前被撿到,為了逃避追殺,餓了很多天,他和銀花的交集只有短短的幾天,但是卻在銀花的心中烙下不可取代的地位,每當銀花看到類似的知識份子都會想到他,這個把童貞獻給她的男人。很像時下年輕人所流行的一夜情,但實質上又有點不同,畢竟潘銀花也是在和文煥相處之後芳心暗許,才決定和他發生關係的。也正因為如此讓我了解了其實銀花雖然作風大膽,但是她還是有她保守的一面。第三個男人是一位知識份子----朱文煥,他在銀花家門前被撿到,為了逃避追殺,餓了很多天,他和銀花的交集只有短短的幾天,但是卻在銀花的心中烙下不可取代的地位,每當銀花看到類似的知識份子都會想到他,這個把童貞獻給她的男人。很像時下年輕人所流行的一夜情,但實質上又有點不同,畢竟潘銀花也是在和文煥相處之後芳心暗許,才決定和他發生關係的。也正因為如此讓我了解了其實銀花雖然作風大膽,但是她還是有她保守的一面。

  9. 其實第四個男人根本就不算數,因為他和銀花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在一起而且是在最不堪的狀態之下,他強暴了銀花,在深山野嶺裡,銀花還因此懷孕。這一個人往往被認為是要湊尪姨所說的五個男人而出現的角色。但我認為他是一個要突顯潘銀花她善良的人格特質,她雖然是在非自願的情況下有了這個孩子,她還是願意把他生下來撫養他。其實第四個男人根本就不算數,因為他和銀花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在一起而且是在最不堪的狀態之下,他強暴了銀花,在深山野嶺裡,銀花還因此懷孕。這一個人往往被認為是要湊尪姨所說的五個男人而出現的角色。但我認為他是一個要突顯潘銀花她善良的人格特質,她雖然是在非自願的情況下有了這個孩子,她還是願意把他生下來撫養他。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被強暴之後懷孕的例子,那些人往往都決定墮胎,萬一真的不小心把小孩生下來也都會以憎恨厭惡的眼光看那些孩子,但潘銀花不是,她不只生下來,她還將孩子照顧的很好,這是她偉大令人敬佩之處。

  10. 第五個男人是一個外省人----汪書安,他是被招贅的,人很憨厚老實,也很努力打拼,雖然他不懂台語,但是他都用他認真謙卑的態度對人,還把銀花那個被強暴之後生下來的小孩視為自己的骨肉,有著外省人不可多得的老實特質。雖然在家裡的角色是潘銀花說的話為主,但是看的出來他們夫妻倆感情不錯,銀花在經歷了四個男人之後終於找到她一生中的歸屬。在我看來,前面的那幾位,都是為了讓銀花有能力去接受她最後一任丈夫,如果沒有前面那幾次的經驗,她怎麼可能接受這一位要和她攜手到老的丈夫和別的男生比起來相形失色。第五個男人是一個外省人----汪書安,他是被招贅的,人很憨厚老實,也很努力打拼,雖然他不懂台語,但是他都用他認真謙卑的態度對人,還把銀花那個被強暴之後生下來的小孩視為自己的骨肉,有著外省人不可多得的老實特質。雖然在家裡的角色是潘銀花說的話為主,但是看的出來他們夫妻倆感情不錯,銀花在經歷了四個男人之後終於找到她一生中的歸屬。在我看來,前面的那幾位,都是為了讓銀花有能力去接受她最後一任丈夫,如果沒有前面那幾次的經驗,她怎麼可能接受這一位要和她攜手到老的丈夫和別的男生比起來相形失色。 參考資料 http://www.5877.com.tw/left/left-713-4.htm

  11. 本篇文章主要分成七大段 第一段一開始作者,以潘銀花的招治還有阿豐兩個兒子招治還有阿豐為文章留下伏筆,西拉雅族兒女潘銀花雖不到二十歲卻擁有比他人還多的土地,雖然是以肉體換得卻不以為恥。 第二段分別描述他生命中的三個男人,貪戀纏綿死在美國戰機下的土根仔,曾經難忘的、真摯的愛卻因戰爭失去聯絡的龔少爺,以及參加造反被捕沒了消息的文人朱文煥。這三個男人在她腦中逐漸模糊,想再找個一家之主卻捨不得土根仔在鹿母山留下的田地。

  12. 第三段藉由潘銀花想起坐火車時從窗外看見的曾文溪與小丘陵,以及小道上仍盛開的白色小野菊,傷悲的想起朱文煥。第三段藉由潘銀花想起坐火車時從窗外看見的曾文溪與小丘陵,以及小道上仍盛開的白色小野菊,傷悲的想起朱文煥。 第四段寫潘銀花因天氣熱脫光衣服工作,回想起龔少爺和土根仔。說明她的族人除了未出嫁的姑娘外,幾乎不認為裸露區體有何不好。以在田裡被強暴,明明可以反擊,卻只是放任那漢子胡來這件事,表現出潘銀花內心深處很渴望有個男人來滿足他。

  13. 第五段此段可發現先前的伏筆,只因阿豐是龔二少的兒子,而招治則是土根的兒子,所以有差別待遇。第五段此段可發現先前的伏筆,只因阿豐是龔二少的兒子,而招治則是土根的兒子,所以有差別待遇。 在家鄉潘媽提到阿春姊說銀花命中有五個男人,過去已出現四個,聽說銀花被強暴並懷孕後要銀花快找個人嫁了,在討論過程中潘銀花想找人入贅,此段看出潘銀花不想要從此之後得靠丈夫過活,也可看見原住民的母系社會。 第六段寫潘銀花與汪書安的相親與婚禮過程,過程由潘銀花主導,這一大段由報戶口以及阿立祖祭典豎旗的榮譽,看得出她很重視這場婚禮對她的意義與重要。

  14. 第七段潘銀花與汪書安在翻雲覆雨後夢到她生命中的五個男人(男根),藉由不同大小的男根,回想起她過往的男人。第七段潘銀花與汪書安在翻雲覆雨後夢到她生命中的五個男人(男根),藉由不同大小的男根,回想起她過往的男人。

  15. 文章主題探討 主角叫潘銀花,這是一篇在敘述主角生命中所遇到的五個男人,跟他們所經歷的過程,而且主角跟這些男生都有很大的關係存在著。這篇主題記簡單又白話,讓人一下就能懂,文章中述說著什麼、代表什麼意思。

  16. 寫作手法 書中的主角潘銀花姑娘她一九四零年代時年齡約二十幾歲左右,是原住民平埔族中的西拉雅人,但是她已經不會講自己的母語,只會講一些單一的片語與字彙。這就凸顯了原住民逐漸被漢化而喪失自我認同的危機,昔日是平埔族,現在的台灣則是輪到高山族面對這種處境。而書中所描寫的西拉雅族的風俗、民情、以及對事物的看法,加上台灣地理與歷史環境的描述,構成了這本書的結構。 資料來源http://partner.kingstone.com.tw/pstore/stores/default.asp?sp=hans0117%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gu=main/crit_view.asp&bcid=132212

  17. 石濤先生的這篇----西拉雅族的末裔,寫出了台灣的種族多元的風貌。石濤先生的這篇----西拉雅族的末裔,寫出了台灣的種族多元的風貌。 在這篇作品中,擔任主角的是一位平埔族的女子---潘銀花,她在此篇作品中,她的語言、她的文化、她的思想觀念,對於當中的二少爺英哲,及頭家娘,他們之間的對話和思想觀念,也可以看出當時台灣的多元文化、多元思考模式。不過在此篇文章中,也可以看出平地人和原住民的貧富差距,以及兩者之間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不同。除了這些以外,此篇文章中的銀花,也代表著台灣女性不再需要以男生為主的生活方式,銀花懷孕了,她不想要像傳統婦女一樣,從此之後得靠丈夫過活,得永遠留在被高牆圍住的地方過生活,她不想這樣。她認為她自己有能力,她能養活她自己及孩子,這像極了現代中的單親媽媽,可惜現在的單親媽媽,很少擁有像她意志那麼堅定,可以靠自己雙手過活的人了。

  18. 此篇中,由對話也可以一一看出,西拉雅族和漢人之間的生活方式的不同。例如像:「她看過大自然裡的無數交媾;花粉黏住了雌蕊,子房就暗地裡結胎;公牛和母牛交配,自然就要生出小牛來,大地的一切就這樣生生不息的,何嘗聽說過誰應為子女的出生負責任?」;「她終於不辜負龔家的期望,替他們家養下了第一個內孫。但他也是他的孩子,這才是最重要的。」;「龔家上下所有人都對她不薄。雖然她在龔家還沒有什麼確定的身分和地位,既不是丫鬟又不是主子,但很明顯地沒有人再把她看成傭人了。」最後由這篇文章中,發現一點,那就是西拉雅族文化的流失。因為本身沒有文字,僅靠著一代傳一代的口語方式保留文化,由文章中銀花只會說出幾個簡單的單字,和對傳統文化的觀念依附,可以知道。此篇中,由對話也可以一一看出,西拉雅族和漢人之間的生活方式的不同。例如像:「她看過大自然裡的無數交媾;花粉黏住了雌蕊,子房就暗地裡結胎;公牛和母牛交配,自然就要生出小牛來,大地的一切就這樣生生不息的,何嘗聽說過誰應為子女的出生負責任?」;「她終於不辜負龔家的期望,替他們家養下了第一個內孫。但他也是他的孩子,這才是最重要的。」;「龔家上下所有人都對她不薄。雖然她在龔家還沒有什麼確定的身分和地位,既不是丫鬟又不是主子,但很明顯地沒有人再把她看成傭人了。」最後由這篇文章中,發現一點,那就是西拉雅族文化的流失。因為本身沒有文字,僅靠著一代傳一代的口語方式保留文化,由文章中銀花只會說出幾個簡單的單字,和對傳統文化的觀念依附,可以知道。 資料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110103318

  19. 【父母家人關係】 潘銀花和她的父母親(Ma、Na)存在一層很特殊的關係:彼此之間是個體的獨立生活著,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為一切;潘銀花下定決心帶著與二少爺所生的小孩出走,她的父母親沒多說什麼,更沒有責備。轉過來看自己,我們和父母親彼此依賴著生活,似乎很容易牽制著對方,無論是思想或是言論上。舉例來說,我們在下一個決定時,總是會顧慮到家人,即使這是攸關到自己,跟其他人是無關;同時,我們自己的生活也有太多人可以干涉、參與了。如果從社會觀念主觀地批判潘銀花這行為,我覺得她是個「拋家」的女人,怎麼可以自己帶著孩子偷偷離開呢!

  20. 【男女之間的性】 經歷了五個男人的潘銀花,在她們自己的部落之中,「性」就象徵大地給予人類的本能,是一件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情。「性」此字眼在現今整個社會大環境,幾乎沒有正面的肯定,「性」代表了犯罪、黑暗等負面的想法。雖然,我們從小都有上過健康教育課,但是我沒辦法把「性」看作這麼自然,我認為這是私人隱私的,我們總是害怕、避諱談到有關這方面,尤其是面對長輩。潘銀花卻毫不掩飾、隱藏自己對於性的需求、渴望,她的父母更是覺得稀鬆平常。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就是她被強暴那一段敘述;對她來說,性就像大地給她的滋養,能夠使她重新充滿活力,她自己也有慾望,無時無刻都在尋求她所需求的男人。現在社會把女人定位的道德意識,是嚴苛的。身為女人的我們,總是被外在的輿論給束縛著,在二十一世紀,如果我們像潘銀花這樣,很有可能還是會被大家指指點點,不守婦道、生活淫亂等罪名一一加諸在身上。

  21. 【女性的另外一面】 潘銀花周圍的五位男人,陪伴她的時間有長有短,但是,感覺她的最愛還是二少爺,不管家庭條件、長相都算是極佳的;儘管有這些優渥的待遇給她處著,她依然不留戀,她要靠「自己」的力量去養活自己和嬰兒。姑且不論由於潘銀花是属於平埔西拉雅族,他們是母系社會這點來看;現代的我們,女性意識漸漸地抬起頭來,我們不必再當「成功男人背後偉大的女人」了!我們也可以讓自己成為成功的女人。身為女人我認為這角色是很複雜的,我們同時擁有「溫柔」和「堅強」的兩面,潘銀花也確實同時有這兩面,對於性,她是溫柔深深令人著迷的,然而,她自己對於養家是充滿霸氣的,她要當一家之主,非她莫屬,她的男人是必須從旁幫助她的,她是典型成功的女人。我們呢?要當一位真正地成功的女人是少之又少的;以我自己來說,對於家庭,我還是保有著傳統的觀念,有太多事情能夠牽絆著我了。

  22. 【總結】 用自己的思維去判斷潘銀花,她就像個「自由女神」一般,充滿了個人的自主獨立空間,她要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一切的主導權都在她手上,沒有人能夠阻止她所想要做的事情,她活的怡然自在,即使生命充滿了波折變動。整個故事章節我覺得一直強調著「大地的女兒」,由於這個強而有力的因素,「性」幾乎串聯了整個故事。我覺得間接或是直接都有影響到我ㄧ些部分思考,我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這是我最大的衝擊,自己要活出自己的顏色;其次則是對於:性。性其實就是大自然全部的生物自然而然會的一種本能反應,沒什麼嫌惡或是禁止的。作者葉石濤他完完全全不避諱一些字眼,用很直接且淺而易懂的文字去述說,我喜歡這本書的單純可愛。 參考資料 http://www.5877.com.tw/left/left-713-5.htm

  23. 問題思考 • 最後潘銀花跟第五個男人結婚了,為什麼還是對前四個男人有所牽掛呢? • 覺得潘銀花是個怎樣的女人? • 是什麼原因讓潘銀花有很開放的思想呢? • 你覺得潘銀花是生長在哪一種家庭?為何家裡的人都很贊同潘銀花所做的事情呢? • 潘銀花到底是為了什麼要幫死去的老公照顧跟他無血緣關係的招治?難道只是因為招治是死去老公的唯一骨肉嗎?就沒有其他原因了嗎? • 潘銀花這角色象徵什麼?那五個男人又代表什麼?

  24. 台大哲學系事件 台大哲學系事件,是指1972年12月到1975年6月之間,由國民黨特工系統以「反共」之名,對台大哲學系內自由派學者進行整肅的一連串行動。

  25. 時代背景 1970年代,由於中華民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接連受到重大打擊(被逐出聯合國、尼克森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斷交),於是幾乎在同一時期發生的釣魚台主權爭議,便成為台大學生表達政治關懷的最佳途徑。中華民國政府對於大學生以「愛國」之名進行學運串連有所疑慮,因而在1972年4月4日到4月9日,連續六天在《中央日報》副刊連載署名「孤影」的《一個小市民的心聲》長文,反對學生運動、反對言論自由、反對自由派知識份子、反對學術自由,鼓吹應給予政府更大的權力,以保障全國小老百姓能「吃一碗太平飯」。

  26. 職業學生事件 1972年12月4日,台大大學論壇社舉辦「民族主義座談會」,哲學系講師陳鼓應對《一個小市民的心聲》的論調強力反駁,遭到當時就讀於哲學研究所的馮滬祥發言反對,雙方發生爭論,陳鼓應指馮為「職業學生」,哲學系學生錢永祥當場聲援陳鼓應,要求「大家不要聽職業學生的話」。會後,馮滬祥具文向校長閻振興告狀,陳鼓應因而被撤銷導師職務,錢永祥也受到訓導處長記大過一次的處分。

  27. 為匪宣傳事件(職業學生事件後續效應) 1973年2月12日,錢永祥與考古人類學研究所學生黃道琳被警備總司令部約談。隔日,警備總部搜索陳鼓應住處。陳鼓應與哲學系講師王曉波隨後遭警總拘留,罪名是「為匪宣傳」。雖然陳鼓應及王曉波隨後由閻振興具保釋放,但陳鼓應在學期結束後便未獲臺大聘書,王曉波也於1974年6月以後不再續聘。

  28. 理則學零分事件 1973年6月,馮滬祥參加理則學期末考試,結果六題全錯(其他同學也不及格),被任課講師楊樹同給了零分,使他無法順利畢業。馮滬祥便四處具狀陳情(之後有召集諸位老師核對,確定為零分),指稱臺大哲學系遭「赤色份子」把持,「愛國學生」遭到迫害,並威脅楊樹同必須讓他過,語中居然提及「系務將整頓」之事。

  29. 之後,哲學系系主任趙天儀本欲將馮滬祥以威脅師長的理由記過,但受到訓導長勸阻。但既然錢永祥指摘他人被記過,那馮滬祥威脅師長反而不被處罰,因而引起爭議。加上趙天儀在之前對陳、王、錢等人的懲處並未積極配合,因而被撤銷系主任職務。8月,由成中英(前臺大哲學系系主任)推薦,新聘到任的客座副教授孫智燊任代理系主任。之後,哲學系系主任趙天儀本欲將馮滬祥以威脅師長的理由記過,但受到訓導長勸阻。但既然錢永祥指摘他人被記過,那馮滬祥威脅師長反而不被處罰,因而引起爭議。加上趙天儀在之前對陳、王、錢等人的懲處並未積極配合,因而被撤銷系主任職務。8月,由成中英(前臺大哲學系系主任)推薦,新聘到任的客座副教授孫智燊任代理系主任。

  30. 孫智燊的校務會議與大整肅 孫智燊到任後,便不斷指稱台大哲學系內有一批「共產黨同路人」。並將原本招開的哲學系校務會議臨時改為哲學系緊急座談會。會中批判哲學系內部有美國費正清集團及成中英支持之人士(後來成中英澄清為子虛烏有),並指控王曉波的碩士論文《先秦儒家社會哲學之研究》是在呼應中共的「批林批孔」行動。並紀錄成記要,對校內、校外宣傳。還通知媒體、政府,企圖擴大效應。此事件導致系上九名教師聯名向校長閻振興告狀,但以無能為力。

  31. 孫智燊最後在1974年6月的教師續聘案中,建議對趙天儀、黃天成、王曉波、楊斐華、林正弘等多名教師不續聘,結果趙、王、楊三人在行政會議上獲得不續聘處分。孫智燊更以系主任的權力,停聘李日章、胡基峻兩名兼任講師。孫智燊最後在1974年6月的教師續聘案中,建議對趙天儀、黃天成、王曉波、楊斐華、林正弘等多名教師不續聘,結果趙、王、楊三人在行政會議上獲得不續聘處分。孫智燊更以系主任的權力,停聘李日章、胡基峻兩名兼任講師。 經過大規模的停聘風波後,孫智燊被解除代主任職務(返美),由其推薦的黃振華接任系主任。1975年6月,黃天成、郭實渝兩名講師也獲得不續聘處分。

  32. 事件之後 從許多跡象顯示,此事件是由國民黨特工系統主導,孫智燊、馮滬祥都與當時由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領導的秘密組織「心廬」有密切關係。(馮生為其中一員,孫氏則無。但孫氏與心廬互動且密切。) 在整個事件中,有八名教師受到不續聘處分;國民黨政府欲以此事打擊台大長久以來的學術自由傳統的企圖甚為明顯。 此事件最後造成:哲學系師資產生斷層教學與思想品質嚴重下滑,台大學術思想趨於保守內縮,學生自救運動衰退。之後的吳二煥事件即此事件之延伸。

  33. 獲得平反 1990年代台灣解嚴之後,要求重新調查台大哲學系事件的呼聲再起;1991年,台灣大學組成以楊維哲為首的調查小組,對台大哲學系事件進行調查;但是警備總部等單位都認為調查小組非司法單位,拒絕配合提供資料。1995年,台大委請監察院進行調查。1997年,台大哲學系事件獲得平反,陳鼓應與王曉波復職重回台大授課,其他受難人也多獲得賠償或回到台大哲學系任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