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主 讲:金天明 职 称:教授 单 位:天津农学院

奶牛常见病防治常识. 主 讲:金天明 职 称:教授 单 位:天津农学院. 一、蹄病; 二、真胃移位; 三、胎衣不下; 四、乳房炎; 五、传染病;. 奶牛常见病. 奶 牛 蹄 病. 一、奶牛蹄病评分系统; 二、蹄的解剖生理; 三、蹄叶炎; 四、腐蹄病; 五、蹄底刺伤; 六、其它蹄病;. 蹄 病. 奶牛蹄病评分系统. 是以奶牛的站立和行走时脊背的姿势和步态为依据的一套评分系统。 其目的: -- 作为蹄病判定的依据 -- 比较不同牛场间蹄病的发生状况 -- 个体奶牛修蹄的依据. 一分奶牛 - 站姿. 正常.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主 讲:金天明 职 称:教授 单 位:天津农学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奶牛常见病防治常识 主 讲:金天明 职 称:教授 单 位:天津农学院

  2. 一、蹄病; • 二、真胃移位; • 三、胎衣不下; • 四、乳房炎; • 五、传染病; 奶牛常见病

  3. 奶 牛 蹄 病

  4. 一、奶牛蹄病评分系统; • 二、蹄的解剖生理; • 三、蹄叶炎; • 四、腐蹄病; • 五、蹄底刺伤; • 六、其它蹄病; 蹄 病

  5. 奶牛蹄病评分系统 是以奶牛的站立和行走时脊背的姿势和步态为依据的一套评分系统。 其目的: --作为蹄病判定的依据 --比较不同牛场间蹄病的发生状况 --个体奶牛修蹄的依据

  6. 一分奶牛-站姿 正常 • 站立、行走姿势正常 • 脊背平直 • 四肢受力均匀

  7. 一分奶牛-步态 正常 • 站立、行走姿势正常 • 脊背平直 • 四肢受力均匀

  8. 二分奶牛-站姿 轻度跛行 • 站立脊背平直 • 行走弓背 • 步态稍微失常

  9. 二分奶牛-步态 轻度跛行 • 站立脊背平直 • 行走弓背 • 步态稍微失常

  10. 三分奶牛-站姿 中度跛行 • 站立、行走时弓背 • 一条或多条腿步幅变小 • 产奶量下降5%

  11. 三分奶牛-步态 中度跛行 • 站立、行走时弓背 • 一条或多条腿步幅变小 • 产奶量下降5%

  12. 四分奶牛-站姿 跛行 • 站立、行走时弓背 • 一条或多条腿轻微着 地,不能完全受力 • 产奶量下降17%

  13. 四分奶牛-步态 跛行 • 站立、行走时弓背 • 一条或多条腿轻微着 地,不能完全受力 • 产奶量下降17%

  14. 五分奶牛-站姿 严重跛行 • 站立、行走弓背 • 某条腿完全不能着地 • 行走、站立困难 • 产奶量下降36%

  15. 五分奶牛-步态 严重跛行 • 站立、行走弓背 • 某条腿完全不能着地 • 行走、站立困难 • 产奶量下降36%

  16. 牛蹄的生理结构

  17. 牛蹄生理结构 • 蹄冠:正常蹄冠质地较软,有光泽,颜色为粉红色; • 蹄壁:光滑有光泽,有与蹄冠平行的暗淡的横纹,为坚硬的中空角状结构; • 蹄跟:是蹄冠的延伸,由富有弹性的组织构成。

  18. 趾骨与肌腱 蹄冠 蹄壁 蹄跟

  19. 牛蹄的断面结构 • 冠垫:蹄冠以下,由弹性组织和血管组成,动物 运动时将血液泵入趾部并流回身体; • 壳层:蹄壁的内层,通过纤维组织与趾骨相连; • 趾底:蹄壁向内斜生,由趾尖向趾跟逐渐变厚。 • 趾垫:趾跟内部,起减震器的功能,并将血液泵 回身体。

  20. 牛蹄的断面构成 趾关节 蹄冠 冠垫 蹄壁 壳层 趾垫 趾跟 趾骨 趾底

  21. 牛蹄形态 正常 不正常

  22. 牛蹄大小 A.蹄仰角:前蹄50度,后蹄45度 B.蹄长:7.62厘米 C.蹄跟高:3.175厘米 D.蹄高 E.蹄底长 F.蹄斜长 G.内瓣宽 H.外瓣宽

  23. 几种不正蹄形

  24. 蹄叶炎 蹄叶之间和蹄叶内部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如果这些血管被损伤,生蹄组织不能正常工作,蹄组织品质下降,极宜受损害,蹄叶炎是很多蹄病的诱因。 如:溃疡、白线病、趾跟腐烂、双趾底。

  25. 眼观外部无任何表现,蹄壳去除后,内部严重充血。眼观外部无任何表现,蹄壳去除后,内部严重充血。

  26. 蹄叶炎趾底感染,趾底与白线分离,条状出血,黄色变。蹄叶炎趾底感染,趾底与白线分离,条状出血,黄色变。

  27. 牛蹄血管分布

  28. 切面显示牛趾底的血液层,每一层慢慢的向趾底移动,到达趾底要几个月时间。切面显示牛趾底的血液层,每一层慢慢的向趾底移动,到达趾底要几个月时间。

  29. 亚临床型蹄叶炎 临床症状: 病牛步履沉重,但无明显跛行症状; 两腿紧紧并拢或交叉站立

  30. 亚临床型蹄叶炎 病因: •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过多 -谷物的摄入不稳定 -谷物的加工不合适 • 饲料中结构性纤维太少 • 应激 -运动少 -卫生差,潮湿,污秽,水泥地上时间过长 -选种不好,牛蹄太小 • 牛舍不完善,牛群内部关系不好 • 后备牛管理不善

  31. 亚临床型蹄叶炎 建议: • 如果近12个月有10%的成年牛发生不同于腐蹄或趾垫炎等蹄病,牛群中可能有亚临床型蹄叶炎; • 如近12个月内5%的牛发生趾底溃疡,牛群中可能有; • 如场内有隐性蹄叶炎,应对可能的诱因进行系统调查; • 如果场内发现趾底溃疡、白线病、双趾底、趾尖溃疡、趾跟腐烂、趾垫炎等蹄病,检查场内有无趾底出血; • 如果肉牛在育成后期发现0.5%隐性蹄叶炎,应检查谷物的加工、牛圈的管理、饲喂模式、饲料配方。

  32. 亚临床型蹄叶炎 产前4个月的牛蹄,黑色部分为色素沉着。

  33. 亚临床型蹄叶炎 产前2个月的牛蹄,趾底有出血斑、白线区呈暗黄色,趾跟正常。请记住趾底出血要几个月才能到达趾底表面。

  34. 亚临床型蹄叶炎 同一头牛分娩时的牛蹄,趾跟开始出现皱褶,趾底溃疡开始发生。

  35. 亚临床型蹄叶炎 分娩后2个月的牛,趾跟有很深的裂纹,趾底溃疡,趾底、白线出血。很显然该牛在早期牛蹄受到损伤,这种状况很难愈合。

  36. 急性蹄叶炎 1、很少见,主要由过量采食谷物或碳水化合物引发; 2 、病牛不愿站立,喜欢卧地,站立时病腿常常前伸,体温升高。

  37. 慢性蹄叶炎 • 症状:扁平足、表面粗糙、蹄冠发暗、牛蹄表面有很多皱褶; • 诱因: -遗传性 -抗病力较弱体质 -长期饲喂高能量饲料 • 防治: -修蹄可以暂时好转 -体重合适尽快上市 -不做种用

  38. 慢性蹄叶炎

  39. 蹄叶炎治疗 1、治疗原发病,除去病因; 2、缓解疼痛,常用神经封闭或乙酰普马嗪肌注镇痛; 3、改善局部循环,早期冷敷,针刺蹄头放血(马牛约500ml)同时可在前肢胸堂穴后肢肾堂穴放血,总量不超过800-1000ml配合补液抗酸(5%糖盐水加VC及氢化可的松) 4、促进角化,常用蛋氨酸粉口服,10g/日连用3-5日; 5、抗组胺,用苯海拉明(100-500mg)或扑尔敏(30-40mg)肌注; 6、慢性者修蹄,并用硫酸镁液泡蹄。

  40. 腐蹄病 定义:腐蹄病又称指(趾)间蜂窝织炎,牛羊猪等偶蹄兽多发,在羊有传染性,奶牛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产奶量,2-4岁的高产牛产后50d更易发。缺钙或VA缺乏可诱发本病。 腐蹄病是侵害牛蹄间皮肤具高度传染性的细菌性疾病。可在几个月内造成40%以上的牛感染,病牛牛蹄剧痛,经济损失严重。病原菌可在土壤和牛体内生存。

  41. 腐蹄病-症状 • 整个牛蹄肿胀 • 发生迅速,体温升高,产量下降,剧痛 • 两趾分离,几小时后趾间皮肤腐烂,味恶臭 • 如果只有一趾肿胀,可能不是腐蹄病 • 如果抗生素无效可能是其它病 • 未经处理不要在趾间缠绷带,这样可开创造成关节感染。

  42. 腐蹄病-诱因 病菌通过趾间皮肤感染,所以任何损害趾间皮肤的原因都可能诱发该病: 潮湿、地面脏 石子、树枝等可能伤害趾间皮肤的东西 环境中有病菌污染

  43. 腐蹄病的典型症状为两趾分离。

  44. 腐蹄病的典型症状:整个牛蹄肿胀,趾间有液体流出,味恶臭。腐蹄病的典型症状:整个牛蹄肿胀,趾间有液体流出,味恶臭。

  45. 恢复中的病例,趾间的病灶要小心照看,清洗干净,涂布药物,并穿防护靴。恢复中的病例,趾间的病灶要小心照看,清洗干净,涂布药物,并穿防护靴。

  46. 腐蹄病 • 治疗∶局部与全身配合。 • 1、局部治疗∶轻症者可用10-20%硫酸铜作脚浴,2次/天,30min/次,连用3-5天并配合全身抗菌。重症已化脓者在彻底清创后选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 • a、1%木焦油醇冲洗,涂5%碘酊,干后撒布血褐粉、并用烙铁轻烙使血褐粉溶化形成一层薄膜封口,包扎;一周后重复。 • b、食用油加热并加短发、食盐和花椒各少许,熬成膏状,趁热倒入创洞内,外加包扎,反复数次。

  47. 二、腐蹄病 • c、用导火索点燃喷烧创口、创腔至创底,外加包扎,1次/2天,连用3次。 • d、已伤及骨关节和韧带者可用截指(趾)术切除单指(趾)。 2、全身治疗∶ 可选用磺胺吡啶静注,70-100mg/kg体重,连用一周;同时配合青链霉素肌注。

  48. 二、腐蹄病 • 预防∶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办法有 • 1、保持畜舍内洁净干燥,勤清扫除粪; • 2、地面设计留斜度,便于尿、水入槽; • 3、及时补饲钙磷和VA等,消除诱因; • 4、定期修蹄,洗蹄(最好用硫酸铜液); • 5、在已有发病的饲养场,尤其是奶牛场,应作地面及运动场全面彻底消毒,如5-10%硫酸铜或1-4%福尔马林喷洒,或用生石灰撒布。 • 6、国外已有疫苗防疫。

  49. 与蹄病相关的营养因素

  50. 能 量 •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不超过日粮的40-45%; • 饲喂多种谷物或添加易消化的纤维来控制瘤胃的发酵; • 正确的加工防止淀粉快速发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