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尼可洛 · 馬基維利 Niccolò Machiavelli

尼可洛 · 馬基維利 Niccolò Machiavelli. 組長 : 陳宜萱 組員 : 翁瑋君 林宜瑄 陳映妤 陶禹廷 陳品竹. 報告大綱. 一、人物背景介紹 -林宜瑄 二、主要著作介紹 -林宜瑄 三、主要思想介紹 -陶禹廷 四、重要的學說與理論探討 -陳宜萱 五、人物思想對當世與後世之影響 -陳映妤 六、評論與反思 -陳品竹 七、結論 -翁瑋君. 報告人:林宜瑄. 一、人物背景介紹. 尼可洛 · 馬基維利. Niccolò Machiavelli 出生: 1469 年 5 月 3 日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尼可洛 · 馬基維利 Niccolò Machiavelli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尼可洛·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 組長:陳宜萱組員:翁瑋君 林宜瑄 陳映妤 陶禹廷 陳品竹

  2. 報告大綱 • 一、人物背景介紹 -林宜瑄 • 二、主要著作介紹 -林宜瑄 • 三、主要思想介紹 -陶禹廷 • 四、重要的學說與理論探討 -陳宜萱 • 五、人物思想對當世與後世之影響 -陳映妤 • 六、評論與反思 -陳品竹 • 七、結論 -翁瑋君

  3. 報告人:林宜瑄 一、人物背景介紹

  4. 尼可洛·馬基維利 • Niccolò Machiavelli • 出生: 1469 年 5 月 3 日 逝世: 1527 年 6 月 21 日 馬基維利生於文藝復興時期,身處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是有名的實戰派的政治思想家、史學家、劇作家、外交家和軍事家。

  5. 15世紀的義大利 義大利喪失了中世紀時期在商業和貿易方面的領先地位,而且因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而備受西班牙、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蹂躪。 當時各大強國之間的合縱連橫變化不斷,傭兵軍團經常在一夕之間便轉換陣營,地方政府也常在數周之間被建立或垮台。

  6. 15世紀的佛羅倫斯 • 在1527年羅馬市還遭到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洗劫,這是12世紀以來羅馬第一次被德國的軍隊入侵。 • 繁榮的羅馬城市如佛羅倫薩和熱那亞也在同一年遭到相同命運,雖然馬基維利在佛羅倫斯遭到洗劫便去世了。 • 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馬基維利培養出了分析他周遭乃至全世界發生的政治和軍事事件的智慧。

  7. 義大利佛羅倫斯 • 佛羅倫斯(Florenz)從「Florentia」(如花錦簇的)一字演變而來。 • 曾經長期處於美第奇家族控制之下,是歐洲中世紀重要的文化、商業和金融中心,並曾一度是義大利統一後的首都(1865—1871年)。

  8. 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Renaissance)一詞有重生、更新的意思,最初是單純的模仿古希臘羅馬,希望再現古文明的榮光。 後來,創作者在這些古文明的基礎上找到了自己的路,開創不同於中世紀以宗教為中心的新的價值觀與時代風格——以人為主,推崇理性的精神和人文主義。 瑪莉亞大教堂文藝復興建築物的起點。

  9. 佛羅倫斯政治權變 • 十三世紀由商人階級所控制的商業共和政體因梳毛工起義而瓦解,使1434年喬萬尼‧迪比奇‧德‧麥第奇開始統治。 • 1494年羅倫佐去世,麥第奇家族被驅逐。這座城市落入了多明尼加修士的手中,佛羅倫斯恢復共和制。 • 1512年教皇儒略二世的軍隊攻陷佛羅倫斯。麥第奇家族重新控制佛羅倫斯。

  10. 美第奇家族 • 「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是佛羅倫斯13世紀至17世紀時期在歐洲擁有強大勢力的名門望族。 • 該家族的祖先原為托斯卡納的農民,後以製藥起家,後涉足羊毛業、經商、從事羊毛加工和在毛紡同業公會中的活動。然而真正使美第奇發達的是金融業。 • 13世紀以後,參加佛羅倫斯政府。

  11. 馬基維利的背景 • 他出生在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 • 29歲那年被任命為國務秘書,負責國防與外交→見聞他國政體的優劣,開始探討解決義大利長期分裂問題。 • 1505年佛羅倫斯成立「國民軍九人指揮委員會」,馬基維利擔任委員會秘書,並指揮征服比薩的戰役。 • 1512年教皇儒略二世的軍隊攻陷佛羅倫斯。麥第奇家族重新控制佛羅倫斯,馬基維利喪失一切職務並被以「密謀叛變」之罪投入監獄,羅倫佐‧麥第奇成為佛羅倫斯大公。

  12. 馬基維利的背景 • 1513年馬基維利獲得釋放,卻不被重用,出獄後隱居鄉間,在此期間反省了佛羅倫斯的政治亂象而完成了巨作「君王論」。 • 1515年馬基維利將《君王論》獻給羅倫佐‧麥第奇,卻一直沒有收到任何回復。 • 1517年馬基維利完成了《論李維》,論述了共和體制的結構與優點。 • 1523年身為麥第奇家族的朱里當選教皇,任用馬基維利編寫《佛羅倫斯史》,並讓他擔任城防委員會秘書。 • 1527年,麥第奇家族倒台,佛羅倫薩恢復共和制。馬基維利因曾效力於麥第奇家族而不被共和國起用,抑鬱成疾,於58歲時過世。

  13. 二、主要著作介紹 報告人:林宜瑄

  14. 著作 1510《關於法國的報告》(Ritrattidelle cose di Francia) 1512《關於日耳曼國家的報告》(Ritratti delle cose dell Alemagna) 1520《論戰爭藝術》(Dell arte della guerra) 1525《佛羅倫斯史》(Istorie Fiorentine) 1513-1532《君王論》(The Prince) 1519《李維羅馬史疏義》 (Discourses on the First Ten Books of Titus Livy) 劇本 《曼陀羅花》 《克麗齊婭》

  15. 君王論The Prince 地位 *君主政治思想精華 *被列為最有影響和最暢銷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是馬基維利所有著作中最被人所重視的一本

  16. 君王論The Prince 寫作背景 16th初期,當他前往比薩時,教宗的軍隊攻陷佛羅倫斯。麥第奇家族重新掌權,他喪失了一切職務。1513年獲謀反罪入獄,出獄後隱居一口氣完成了《君王論》

  17. 君王論The Prince 寫作目的 在被判刑放逐的期間,傾盡前半生周旋於各國間的政治經歷寫了一本《君王論》獻給判他刑牢的政敵首腦,希望自己受到重用,並能妥善掌握手中的權力,建立一個統一而強大的義大利,恢復古羅馬帝國的光榮。

  18. 李維羅馬史疏義Discourses on the First Ten Books of Titus Livy 地位 *集結了他全部的共和思想,《論李維》也因此而被認為是《君王論》的孿生姊妹篇。 *這本書的論說才是馬基維利思想的最原貌。

  19. 李維羅馬史疏義Discourses on the First Ten Books of Titus Livy 寫作背景 在撰寫了《君王論》獻給統治者後,卻仍未獲重用,失望之餘轉向寫作,而集中了他全部的共和政治的思想精華寫下此書。

  20. 三、馬基維利思想-君王論 報告人:陶禹廷

  21. 政治不是沒有道德 而是政治之中另有道德 Ex.苗栗大埔案

  22. 現實主義的政治理論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 只要是能達到統治目的,一切手段都是正當的。欺騙、虛偽、爾虞我詐、陰謀詭計、背信棄義等等,都是可以運用的,甚至這些卑劣的手腕對鞏固統治至關重要。

  23. 人民為本 • 馬基維利說:『由平民擁戴而成為君王者,必須保持同他們之間的友誼關係,使他們永遠傾向你,這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人民除了要求不受壓迫外,便沒有其他奢望。但違背人民願望而由貴族支持成為君王者,首先要設法贏得人民的愛戴;如果他保護他們,這也並非難事。因為人們原來預料他們會受到迫害,今他們竟得到善待,他們對於施恩惠者會格外感激,所以平民不久對他表現的忠誠,尤甚於被他們擁戴出來的君王。

  24. 善用殘暴 • 要嘛去善待人們,要嘛就把他們消滅掉,因為受到輕微傷害的人還有報復能力,受到嚴重傷害他就無力報復了。所以要想加害於人,就應害到不必擔心遭報復的程度。

  25. 令人畏懼要比受人愛戴安全 • 如果他二者只能取其一,那麼對一個君王而言,被人害怕比被人喜愛更安全。因為愛戴維繫於恩義,而由於人性之惡,人們隨時都會為了自身利益而忘恩負義;但是畏懼之心,卻會由於害怕必定降臨的懲罰而持之以恆。 但不能讓人民憎恨自己!

  26. 君王不能侵犯老百姓的財產、妻女 • 馬基維利:「人們忘記失去父親的遺產要比忘記失去父親更為艱難」 當人一無所有的時候,便無所畏懼,這樣一來人民就有造反的勇氣,君王反而自取滅亡。

  27. 「一個人必須像狐狸一樣認出陷阱,像獅子一樣能嚇走豺狼。」「一個人必須像狐狸一樣認出陷阱,像獅子一樣能嚇走豺狼。」 • Ex.曹操

  28. 四、重要的學說與理論探討 報告人: 陳宜萱

  29. 李維羅馬史疏義(論李維) 分權制衡、政治權力分立的好處 共和國比君主國優秀之處 描述共和國的設立與架構

  30. 最理想的政府型態 • 當政體中的憲法維持一個君主、少數貴族、以及許多人民的權力時,三者便會互相監督和制衡 • 三權分立便是理想的政治形態

  31. ONE,FEW,AND MANY • ONE • FEW • MANY 君王 貴族 人民

  32. 總統 君王(ONE) 監督 統治 三權制衡 人民 (MANY) 立法院 貴族 (FEW) 選舉

  33. 共和國較君主國優秀之處

  34. 人民的政府-共和政體 • 人民較之君王,思慮更深, 意志更加堅定,判斷更為精細,故『人民之聲可比擬為上帝的心聲』一說,並非沒有理由。 • 『平民本身脆弱,團結就是力量』,因為基礎強固,所以不易摧毀。 • 較容易配合時代的變遷

  35. 人民享有自由 • 人民利益至上 • 民貴君輕及多數決的想法 • 制衡體制

  36. 「一個秩序井然的共和國從不需要訴諸於在憲法以外的政治手段」「一個秩序井然的共和國從不需要訴諸於在憲法以外的政治手段」 • 「一個普通市民的生命要比 一個以大量他人生命做為統治代價的君王要來的有價值多了」

  37. 「一個僅以管理人民為己任的政府,永遠不需擔憂人民會打算或有能力反抗政府」「一個僅以管理人民為己任的政府,永遠不需擔憂人民會打算或有能力反抗政府」 • 「沒有一個君主可以透過讓自己遭人民痛恨而得利」 • 「政治體制要時常革新,否則必會導致動亂。」

  38. 君主國 • 一開始能有利政權的穩定和行政的效率並加強統治,但此方法較不適用於維持一個國家的長久 • 決策只考慮到統治階級的利益,少有民主可言 • 昏庸的君主將導致決策的濫用,使社會動盪不安

  39. 當集權的領導者消失,容易導致王朝的消失或衰退當集權的領導者消失,容易導致王朝的消失或衰退 • 不一定能對應時代的變遷 • 人民較無自由

  40. 共和國的架構 共和體制因為擁有執政官與元老院,也就是君主制與貴族制。而剩下的就是平民。因為元老院與執政官仍掌握大部分權力,所以保護平民的護民官就此設立,羅馬的共和政體從此穩固。

  41. 君王論V.S李維羅馬史疏義

  42. THE END 你們可以小睡一下了

  43. 五、馬基維利對當世與後世之影響 報告人:陳映妤

  44. 希特勒 圖片來源:GOOGLE

  45. 背景 • 1923年因啤酒館政變被捕入獄之後,他以德意志超國家主義、反共產主義、反資本主義、反猶主義等宣傳手段得到支持 • 雖然希特勒在1933年成為德國總理,但納粹黨在國會裏不是絕對多數,受到左翼反對黨的阻擾,希特勒說服興登堡解散國會重新選舉 • 選舉預定在1933年3月初,但在2月27日國會大廈被縱火,這場火也被渲染為國會的第二大黨共產黨(也是納粹黨的主要政敵)所為。

  46. 國會縱火案 • 發生於1933年2月27日 • 發現范·德·盧貝後,戈林立即宣稱這起縱火案是共產黨人所為 • 希特勒抓住機會要求總統興登堡簽署《國會縱火法令》,取消大部分魏瑪憲法賦予的權利。 鞏固勢力建立納粹黨一黨專政

  47. 長刀之夜 • 發生於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 • 無法控制衝鋒隊的街頭暴力並視之為威脅,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處決 削弱異己黨派與黨內反對派鞏固自身勢力

  48. 猶太人大屠殺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納粹德國國家主導的系統化種族滅絕行動 • 鞏固對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性的確信 • 希特勒認為猶太人會左右納粹德國的發展 不顧一切手段使用毒氣屠殺猶太人

  49. 小布希 圖片來源:GOOGLE、維基百科

  50. 2003年小布希對伊拉克發動戰爭 • 點名伊拉克總統海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 主張在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不能容忍政權不穩定的國家繼續保有可能「流入恐怖份子手中」的武器 • 美國選擇放棄爭取聯合國的授權,開始準備進攻伊拉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