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四、追求于应然

四、追求于应然. 案例 4. 流连于网吧的少年. 流连于网吧的少年. 罗章(化名)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家里只有祖父母照顾他和妹妹的生活。刚上初中时,罗章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还处于中等偏上,可自从他迷上网络以后,他就常常放学后直奔网吧。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束,他的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最后常常夜宿网吧。沉溺于网络的同时,他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而且与周围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对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则是避而远之。罗章的父母对此非常焦虑。 ( 案例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相关链接: 244 万青少年染上 " 网瘾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四、追求于应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四、追求于应然

  2. 案例4 流连于网吧的少年

  3. 流连于网吧的少年 罗章(化名)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家里只有祖父母照顾他和妹妹的生活。刚上初中时,罗章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还处于中等偏上,可自从他迷上网络以后,他就常常放学后直奔网吧。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束,他的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最后常常夜宿网吧。沉溺于网络的同时,他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而且与周围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对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则是避而远之。罗章的父母对此非常焦虑。 (案例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4. 相关链接:244万青少年染上"网瘾" • 据悉,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人数高达244万,互联网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 •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有5%到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依赖倾向,其中青少年中存在网络依赖倾向的约占7%。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中学生中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较高,时间较长,平均每周使用时间为8.98小时,假期高达21.34小时。

  5. 相关链接:244万青少年染上"网瘾" • “网络成瘾综合征”目前还没有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诊断体系。其具体表现为,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等。(文/《成都晚报》)

  6. 流连于网吧的少年 思考与讨论 • 如何帮助罗章这样的网瘾学生? • 如何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相关链接: • 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中小学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

  7. 案例5 班上丢了钱包

  8. 班上丢了钱包 开学不久的一天上午,班上发生了失窃案。学生小L付饭钱找零的15元不翼而飞,据说是放在信封中,藏在铅笔盒底层里。下课时,他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座位。经过简单的询问,我来到教室。丢钱的事情在全班同学中传开了。有的说,搜查每个人的书包和课桌,不愁找不到;也有的说,丢钱是小事,但是不能让小偷得逞。见此情景,我先安慰了丢钱的那位学生,然后在班上询问。这时,我发现学生小Z的神情很紧张,脸涨得通红,两眼瞪得大大的,却不敢正视我。

  9. 班上丢了钱包 我不动声色。联想到接班时,前任班主任跟我说过班上曾发生过几次学生丢失钱款的事,但调查都没有结果。我想,此刻小Z的内心一定慌乱不安。午餐后,我找了个借口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在对他进行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一番教育之后,沉默了许久的小Z才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原来是小Z在课间趁小L做作业时,拿了他的钱,偷偷地藏在自己颜料盒的夹层里。联系班级以前发生的类似事件,继续追问小Z,并答应他,只要说实话,改正错误,老师一定为他保密。结果令人震撼,原来班级的几件失窃案居然都是小Z所为。

  10. 班上丢了钱包 小Z父母是由贵州引进到上海的教师,家中6口人,特别是去年还添了个小弟弟。父母工作忙,对他关心少,与学校联系也少。小Z天资聪颖,成绩优异,自理能力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榜样。但由于父母举家迁入上海,收入不高,既要买房,又要负担6口人的生活,经济状况较紧张,加之添了小弟弟,他在家中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情感,还是物质生活,父母都无法让小Z得到满足,导致他产生了不应有的想法与做法。而一次偶然的得手,又使他一错再错。

  11. 班上丢了钱包 班主任对小Z此事的定位是不能轻率地认定为偷窃,只要他认错就是很大的进步,只要他改正老师仍然相信他。同时,班主任还专门与家长联系沟通,使家长认识到没有很好地关心孩子、教育孩子,才发生了这种情况。在班主任与小Z父母的共同努力下,小Z有了明显的进步。 (案例来源:http://www.psjying.pudong-edu.sh.cn/)

  12. 班上丢了钱包 思考与讨论 • 在班级不幸出现了诸如偷窃、诈骗、抢夺、斗殴、抢劫等现象时,班主任应该充当什么角色?警察、法官、消防队员还是其他? • 如何防止上述“社会病 ”侵入校园,危害班级?

  13. 案例6 班主任凭什么扣留我的信

  14. 班主任凭什么扣留我的信 • 小a给校长的博客留言——班主任凭什么扣留我的信? 清晨,某初中校长打开自己的博客,看到初三(2)班小a同学的留言——悄悄话:昨天傍晚,我到班主任老师办公室去拿作业,无意中发现桌上有一封署名为小a收的信。我向班主任要我的信,班主任立即把脸拉长了,当着几位老师的面严词训斥我,说我好好一个女孩不学好,跟一些不求上进的问题学生打得火热,现在已经听到中考的脚步声了,还有心思跟别人通信,而且一看这字体就是一位男生的信。

  15. 班主任凭什么扣留我的信 班主任不肯把信给我,她说自己是不会拆我的信的,声称要把信交给我家长处理。无论我怎样恳求,她都不给我信,还随即拨通了我爸爸的电话。我气冲冲地回家不久,爸爸带着那封信回来了。我打开信一看,的确是男性给我的信,但这位男性是《语文报》的编辑老师。信一个月之前就寄到学校,班主任扣留了这么多天。我错过了将一篇习作修改发表的机遇。请校长您替我评评理:班主任凭什么扣留我的信?

  16. 班主任凭什么扣留我的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一条 明文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17. 班主任凭什么扣留我的信 班主任漠视学生的权利,扣留我的信件,侵犯了我的交往权,属于违法行为。本来我可以告她,但念及班主任平日对我的好,也为了学校的声誉,我就不兴师动众了。但不请一个人教育一下我班主任这样的老师,我们学生的很多合法权利还会受到侵害。这个教育老师的合适人选,就是校长您了。您在教育老师的时候千万别指名道姓,怎样处理您比我有经验。拜托了!

  18. 班主任凭什么扣留我的信 再说了,哪条法律规定女生只能和女生交往?为什么身为班级干部的我不可以跟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喜欢玩的同学做朋友?许多老师在对待我们学生交往问题上存在偏见,有很大误区,请您也给开导开导。我们希望老师尊重学生正当交往的权利,包括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权利。当我们感受到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的信任、真诚和良苦用心时,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的。 (案例来源:http://www.rdsz.net/)

  19. 班主任凭什么扣留我的信 思考与讨论 • 怎样评价小a的博客留言? •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怎样统一起来?如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0. 案例7 请为你的夸奖道歉

  21. 请为你的夸奖道歉 一个在北欧某国的访问学者,周末去当地教授家做客。进屋看到教授的五岁小女儿。孩子极其美丽。她给了孩子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这位学者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等女儿退走后,严肃地对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说我一番好意,夸奖她,还送了她礼物,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基因遗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22. 请为你的夸奖道歉 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她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可以不经她的同意,这也是不良引导。不过你不要沮丧,你还有机会弥补。有一点,你是可以夸奖她的,这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后来,学者正式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表扬了她的礼貌。

  23. 请为你的夸奖道歉 作家毕淑敏写道,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美丽的孩子,我都会对自己说,忍住你对他们容貌的夸赞,从他们成长的角度来说,这件事要处之淡然。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供抚摸的羽毛。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的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案例来源:毕淑敏《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24. 请为你的夸奖道歉 思考与讨论 • 对这位外国教授的做法有何评论?联系中小学班级管理实际,从对学生的诸多影响来看,你认为对学生的最大伤害是什么? • 有什么妙招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对学生的伤害(有意或者无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