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新公務人員退休法、撫卹法講習會

新公務人員退休法、撫卹法講習會. 大溪高中 徐美惠. 中華民國 99 年 10 月. 簡報內容摘錄銓敘部宣導說明會資料. 壹、前言. 一、公務人員退休法及公務人員撫卹法 中華民國 99 年 07 月 13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 99 年 8 月 4 日總統明令公布 。 二、施行日期為 100 年 1 月 1 日。 三、本次修法的政策目標: ( 一) 把人留下來 - 兼顧永業文官價值及人力資源有效運用 ( 二) 落實社會公義與退休意旨 - 退休給付合理化 ( 三) 兼顧國家發展需要 - 退休金準備責任的適度調整. 貳、退休人員給付項目一覽表.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公務人員退休法、撫卹法講習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公務人員退休法、撫卹法講習會 大溪高中 徐美惠 中華民國99年10月 簡報內容摘錄銓敘部宣導說明會資料

  2. 壹、前言 一、公務人員退休法及公務人員撫卹法中華民國 99年07月13日立法院三讀通過,99年8月4日總統明令公布。 二、施行日期為100年1月1日。 三、本次修法的政策目標: (一)把人留下來-兼顧永業文官價值及人力資源有效運用 (二)落實社會公義與退休意旨-退休給付合理化 (三)兼顧國家發展需要-退休金準備責任的適度調整

  3. 貳、退休人員給付項目一覽表

  4. 參、公務人員退休法內涵介紹 一、退休種類 二、退休條件 三、退休金計算 四、85制下的月退休金支領規定(月退休金起支年齡) 五、退撫基金撥繳及退費 六、年資採計上限 七、退休再任規定 八、退休所得合理化方案 九、遺族撫慰金

  5. 一般自願退休(§4Ⅰ) 自願退休 • 新增彈性自願退休(§4Ⅱ) •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4Ⅲ) • 一般屆齡退休(§5Ⅰ) 屆齡退休 • 危勞降齡屆齡退休(§5Ⅱ) • 一般命令退休(§6Ⅰ) 命令退休 • 因公命令退休(§6Ⅲ、Ⅳ) 一、退休種類介紹

  6. 任職5年以上,年滿60歲者 一般自願退休 • 任職滿25年者 →最低50歲 彈性自願退休 • 任職滿20年以上者 • 任職滿10年以上年滿50歲者 須配合機關裁撤、組織變更或業務緊縮並依法令辦理精簡 • 任本職務最高職等年功俸最高級滿3年者 二、退休條件 • 自願退休(§4)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

  7. 二、退休條件 • 增加彈性退離機制 • 增列3款彈性退休條件: • 「任職滿20年以上」 • 「任職滿10年以上且年滿50歲」 • 「任本職務最高職等年功俸最高級滿3年以上」 • 適用對象:僅限於配合機關改制辦理退休人員。 • 加發慰助金(最高7個月) • 退休後七個月內再任公職需繳回慰助金

  8. 一般屆齡退休 →任職5年以上,年滿65歲者 →最低55歲 二、退休條件(續) • 屆齡退休(§5) 危勞降齡屆齡退休 • 屆齡退休生效日期 • 於1月至6月出生者,至遲為7月16日。 • 於7月至12月出生者,至遲為次年1月16日。 ※刪除屆齡延長服務規定。

  9. 二、退休條件(續) • 命令退休(§6) → 一般命令退休 • 申辦條件須任職5年以上,因身心殘廢致不堪任勝任職務,且具有下列2項證明: • 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醫院出具已達公教人員 保險殘廢給付標準表所定『半殘廢』以上之證明。 • 經「服務機關」認定不能從事本職工作,亦無法擔任其他相當工作所出具之證明(須與生效日同日)。

  10. 二、退休條件(續) • 命令退休(§6)→ 因公命令退休 • 申辦條件:經服務機關證明具下列情形之一者 • 因執行職務發生危險,以致傷病。 • 在辦公場所發生意外,以致傷病。 • 因辦公往返途中遇意外危險,以致傷病。 • 盡力職務,積勞過度,以致傷病。 • 擬制年資:不受任職5年以上年資之限制 • 一次退休金→任職未滿5年,以5年計。 • 月退休金→任職未滿20年,以20年計 。

  11. 一次退休金 退休金 • 月退休金 • 兼領1/2之一次退休金與1/2之月退休金 三、退休金種類及計算 • 退休金種類(§9) • 刪除兼領三分之二之月退休金或四分之三之月退休金規定。

  12. 三、退休金種類及計算-合理調整退休給付方式三、退休金種類及計算-合理調整退休給付方式 • 舊制畸零年資之計算-按月計 修正: 舊制未滿1年之畸零 年資,應回歸依舊 制標準計算退休給 與。【未滿1年畸零月,按月計】 現行: 舊制未滿1年之畸 零年資,併入退 撫新制標準計算 退休給與。

  13. 三、退休金種類及計算-合理調整退休給付方式三、退休金種類及計算-合理調整退休給付方式 • 新制畸零年資之計算-按月計 現行: 新制未滿1年之畸零 年資,滿半年以上 未滿1年者,以1年 計(2%或1.5個基數 ),不滿半年者, 計發1%或1個基數。 修正: 新制未滿1年之畸零年資,應以「月」為標準,照基數內涵600分之1(2%÷12)或8分之1(1.5÷12)給與;未滿1個月以1個月計。

  14. 三、退休金種類及計算-刪除55歲加發 現行「任職滿25年以上且年滿55歲」自願退休得一次加發5個基數退休金規定 過於偏重單一年齡,不但排擠其他人員之退休權益,形成不公平,更加重政府財政負擔。 刪除55加發規定;但另有過渡保障規定即在修正條文施行前已滿55歲者(45.12.31以生出生),自其年滿55歲年滿55歲之日起1年內仍得適用加發規定

  15. 實例演練 A:100 年12 月31 日以前,符合任職滿25 年,且年滿55 歲之條件,始得於年滿55 歲之1 年內退休時,加發5 個基數。故46 年1 月1 日以後出生者,無法加發5 個基數。 ※張三45年12月31日出生,於100年12月31日滿55歲,故張三得於100年12月31日起一年內(101年12月30日)前辦理退休並加發5個基數。 Q:某甲46 年1 月1 日出生,於101年1月1日任職滿25年,於101年退休者,可否加發5個基數一次退休金? ※於退休生效日起1年內,再任由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應收繳其加發之退休金 (按其再任之月數占12個月內之比例;未滿1個月者,依實際日數比例計算)。 例如:100.12.2 年滿55歲退休生效,於101.3.5再任公職,應收回加發退休金比例? A:100.12.2至101.3.5為93天,故收回365-93=272天之金額為本俸×2×5×(272/365)

  16. 三、退休金種類及計算(續) • 一次退休金

  17. 三、退休金種類及計算(續) • 月退休金

  18. 實例演練 Q:張員45年5月1日出生,於100年12月2日申請退休生效,退休俸點590點(37915),任職年資舊制12年6月、新制16年5月1日,選擇支領月退休金及一次補償金,請問退休時可領多少退休金? A:1.舊制月退休金: 37915 * 62.5% + 930 = 24,627 (月退百分比為12 * 5% + 6 * 5/1200 = 62.5%) 2.新制月退休金: 37915 * 2 * 33% = 25,024 (16 * 2% + 6 * 1/600 = 33% ) 3.一次補償金:37915 * 2 * 1個基數 = 75,830 (基數:15年-12年6月=2年6月 , 2*0.5=1) 4.現金給與補償金: 5688 * 24 = 136,512 (37915 * 15% = 5688(無條件進位);基數:(12*2-1)+(6*1/6)=24) 5.五五加發一次退休金:37915 * 2 * 5 = 379,150 6.公保養老給付:37915 * 36個月= 1,364,940 其中得辦理優惠存款上限784,753(每月優存利息11,771) (原可優存金額1,061,620,故每月減少利息4,153) 7.獎章獎勵金:7200 8.另有三節慰問金及年終慰問金

  19. 三、退休金種類及計算(續) • 新修正計算方式之過渡規定(§35) • 適用對象:100年3月31日以前退休、資遣生效者,其退撫新制實施前年資累計不滿1年之畸零月數,仍按100年1月1日修正施行前原規定計算 。 • 計算方式: • 畸零月數仍併入退撫新制實施後年資計算。 • 併入計算後,不滿6個月者,給與1個基數之一次退休金或1%之月退休金;滿6個月以上(含6個月)者,以1年計。

  20. 三、退休金種類及計算(續) • 新制逾35年增發規定(§9) • 適用對象:具下列2項條件者。 • 84年7月1日以後初任經銓敘部銓敘審定之職務 • 未具有退撫新制施行前曾依法辦理退休(職、伍)、資遣、離(免)職退費或經年資結算而核發相當退休、資遣、離職給與之年資者。※(即核定之退休年資須全為新制) • 增給標準:

  21. 得支領月退休金者 →任職滿15年以上者。 ※領取退休金的特別限制 • 任職5年以上年滿60歲自願退休、屆齡退休、命令退休(§10Ⅰ) • 僅得支領一次退休金者 • 任職5年以上,未滿15年者。 • 於99年12月31日以前已經核定屆齡延長服務並於100年1月1日以後辦理退休者。

  22. 75制、85制之成就退休條件均為25年。 不同的是:75制起支月退休金年齡為25年滿50歲。 85制起支月退休金為25年滿60歲(或30年滿55歲) • 目前在職且年齡加年資(任職25年以上)大於或等於75之人員,其退休條件均適用75制規定。 • 方案實施前未符合「任職滿25年且年滿50歲」條件者,以年資+年齡,漸進延後月退休金起支年齡(10年過渡期) • 不符適用10年過渡期及84年7月1日以後新進人員,均須適用85制起支月退休金年齡規定(任職25年滿60歲或任職30年滿55歲) • 結合展期及減額月退休金之機制。 四、85制下的月退休金支領規定 • 規範的基本原則

  23. 四、85制下的月退休金支領規定(續) • 自願退休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 自願退休條件 • 任職滿5年以上且年滿60歲。 • 任職滿25年以上。 修正支領月退休年齡 自願退休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條件 • 任職滿15年以上且年滿60歲。 • 任職滿30年以上且年滿55歲。

  24. 四、85制下的月退休金支領規定(續) 自願退休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 方案實施前已符合「任職滿25年以上 且年滿50歲」條件者 仍保障適用現行規定,於自願退休時 立即領取全額月退休金。 訂定緩衝過渡期過渡十年 方案實施時未符合「任職滿25年以上 且年滿50歲」條件者 自方案實施第1年至第10年間,「年齡 +年資」之合計數,大於或等於各年 度「法定指標數」,即可領取全額月 退休金。 ※個人指標數係以當年度1月為準,如於前一年年中為足歲或足年資者,則可提前於足歲或足年資時符合法定指標數。

  25. Q:某甲於53年9月1日出生,在100年1月1日時(46歲),任職年資22年整,何時可開始支領領月退休金?Q:某甲於53年9月1日出生,在100年1月1日時(46歲),任職年資22年整,何時可開始支領領月退休金? 實例演練(一) ※個人指標數係以當年度1月為準,如於前一年年中為足歲或足年資者,則可提前於足歲或足年資時符合法定指標數。 A:其於第8年(107年1月1日)符合法定指標數82;惟其於106年9月1日(滿53歲,任28年,合計81),故自106.9.1即得辦理自願退休,並擇領全額月退休金。

  26. 四、85制下的月退休金支領規定(續) • 自願退休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 方 案 實 施 時 現 職 人 員 方案實施第1年至第10年之過渡期 間,指標數逐年變動,且現職人員 符合指標數者即可立即領取全額月 退休金,因此,較為有利的考量 ↓ 建議不要適用展期或減額月退休金

  27. 四、85制下的月退休金支領規定(續) • 自願退休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 年齡未達起支年齡者,得先行辦理自 願退休,並依下列方式選擇領取月退 休金: • 展期領取月退休金:先辦理退休,但至年滿60歲(55歲)再開始領取全額月退休金。 • 減額領取月退休金:於辦理退休時,即提前領取減額月退休金─每提前1年減額4%,最多提前5年減額20%(選擇減額月退休金者,終身按減額比例領取)。 未達起支年齡配套選擇

  28.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十年過渡期 〈得支領月退休條件:年滿50歲、年資滿25年以上〉

  29. 危勞降齡自願退休擇領月退休金條件 • 任職25年以上及危勞降齡自願退休者(§11、12) • 現職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方案之過渡規定 仍適用原規定 1. 99年12月31日以前已任職滿25年以上,且年滿50歲者。 2. 99年12月31日以前符合危勞降齡自願退休條件(最低為50歲),且已任職滿15年以上者。 依指標數規定辦理 1.99年12月31日以前具有合於採計規定年資,於符合任滿25年自願退休或危勞降齡自願退休條件時。 2.「年資+年齡」合計數等於或高於退休當年指標數 3.年齡滿50歲以上。

  30. 危勞降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5年過渡期 〈得支領月退休條件:年滿50歲、年資滿15年以上〉 對於5年內不符合危勞降齡指標數,但10年內符合一般公務人員緩衝期法定指標數者,仍得於符合一般公務人員指標數時辦理自願退休,並支領月退休金。

  31. Q:某甲適用危勞降齡在100年1月1日時(45歲),任職23,何時可開始支領領月退休金? (A:107年) 實例演練

  32. 四、85制下的月退休金支領規定(續) • 任職25年以上及危勞降齡自願退休者(§11、12) • 未達月退休金起支年齡,下列方式擇一支領

  33. 四、85制下的月退休金支領規定(續) • 任職25年以上及危勞降齡自願退休者(§11、12) •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方案排除適用對象 符合任職滿25年者 + 曾依公教人員保險法規定領有殘廢給付+於退休前5年內曾有考績列丙等+請延長病假之事實者 ↓任職滿25年以上即得擇領月退休金

  34. 實例演練 Q1:某乙任職20年,年滿55歲,曾領有部分殘給付,退休前5年內考績曾列丙等及請延長病假,得否申請退休支領月退休金? A:不可以。因為年資未滿25年(雖曾領有部分殘給付,退休前5年內考績曾列丙等及請延長病假) Q2:某丙任職14年,年滿60歲,曾領有部分殘給付,退休前5年內考績曾列丙等及請延長病假,得否申請退休?得否支領月退休金? A:可以申請退休(適用5年以上年滿60歲)僅得支領一次退休金。因任職年資未達15年,雖曾領有部分殘給付,退休前5年內考績曾列丙等及請延長病假仍不得支領月退休金。

  35. ※擇(兼)領月退休金條件的綜合整理(續) • 任職25年以上及危勞降齡自願退休者(§11、12) •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及年資之基本設計內涵

  36. 四、85制下的月退休金支領規定(續) • 在過渡期間的第幾年可以成就指標數 • 簡單的計算公式如下: (75-X-Y)+1=Z ※上開計算式中的定義如下: X 代表自己在100年當年的實際足歲年齡 Y 代表自己在100年當年的實際任職年資 Z 代表自己在第幾年成就指標數 ※個人指標數係以當年度1月為準,如於前一年年中為足歲或足年資者,則可提前於足歲或足年資時符合法定指標數。

  37. 實例演練(一) A: 1.102年時服務滿25年(50歲),可申請自願退休。 2.102年時,因未符合102年法定指標數77,申請退休時選擇退休金種類(擇一) (1)支領一次退休金。 (2)欲擇領月退休金,辦理展期月退休金(等到60歲-112年) (因102年服務滿25年(50歲),因減額會超過5年,故不能辦理減額。又102年服務滿25年,須符合60歲始得支領月退休金,故辦理展期需等到112年始得支領月退休金。) 3.等到104年時服務滿27年(52歲) ,符合104年法定指標數79,即於104年辦理退休,並支領全額月退休金。 ※建議過渡10年間不要展期或減額月退休金。 註:107年時任30年55歲,亦得支領全額月退休金;惟104年係最早支領全額月退休金時間。 Q:張員於100年滿48 歲,任職年資23 年,何時可辦理退休?何時可開始支領領月退休金?

  38. 實例演練(二) Q:張員於100年滿49歲,任職年資18 年,何時可辦理退休?何時可開始支領領月退休金? A: 1.107年時服務滿25年(56歲),可申請自願退休。 2.未符合107年法定指標數82,申請退休時選擇退休金種類(擇一) (1)支領一次退休金。 (2)欲擇領月退休金,辦理展期月退休金(等到60歲-111年) (3)欲擇領月退休金,辦理減額月退休金(60歲提前至56歲支領,提前4年,故減4年×4%=16%。若新舊制月退計50,000元,每月減額8000元,終身減額) 3.等到108年時服務滿26年(57歲) ,符合108年法定指標數83,即於108年辦理退休,並支領全額月退休金。 ※結論:展期及減額並非最佳選擇,建議過渡10年間不要選擇展期或減額月退休金。

  39. 實例演練(三) Q:吳先生於方案實施時任職年資10年,年齡35歲,何時可辦理退休?何時可開始支領領月退休金? A:吳先生於方案實施第1年至第10年間(第10年時未滿25年),均無法符合法定指標數。因此,吳先生如擬辦理自願退休,有以下幾種選擇方式: 1.任職滿25年(50歲時)即辦理自願退休,支領一次退休金。 2.任職滿25年(50歲時)即辦理自願退休,暫時不領月退休金,至年滿60歲再開始領取月退休金。 3.任職滿30年(55歲時)辦理自願退休,因已符合月退休金領取條件之一,故得立即領取全額月退休金。

  40. 實例演練(四) Q:王先生60年7月1日生,99年12月31日止,任職年資20年,何時可辦理退休?何時可開始支領領月退休金? A:其至109年12月底前,年滿49歲(未滿50歲),年資30年,未符合過度時期指標數值(84)且未滿50歲,將適用與新進人員相同之規定,並以下列方式辦理退休: 1.如要領取全額月退休金,應於年滿55歲時辦理退休。 2.如選擇展期支領月退休金,因其已任職滿30年,故得先行辦理退休,並俟55歲起支領月退休金。 3.如選擇減額支領月退休金,可自年滿50歲起辦理退休並減額,且減額之比例是固定的,並不隨年齡增長而調整,亦不因年屆55歲時改為全額月退休金(終身減額)。減額如下:

  41. 實例演練(四) Q: A君51年5月1日出生,已任職19年11個月、 48歲,何時可開始支領領月退休金? A: 至105年1月31日才任職滿25年、年齡53歲(合計數78),不符合105年法定指標數80,故A君最快得於106年5月1日滿55歲時(55+26=81,與106年指標數相符),得辦理退休並領取月退休金。

  42. 五、退撫基金撥繳及退費 •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起始點(§14Ⅰ) • 原則:84年7月1日。 • 退撫基金撥繳(§14Ⅳ) • 基準:公務人員本(年功)俸加1倍 。 • 費率:由12%提高至15%。(並非一修法完成後即一次到位) • 比例:政府撥繳65%、公務人員繳付35%。 • 免再撥繳:撥繳滿40年後得免再撥繳退撫基金。

  43. 五、退撫基金撥繳及退費(續) • 退費規定→ • 不合退休、資遣於中途離職者(§14Ⅵ及Ⅶ)

  44. 退撫新制實施前、後年資逾35年者,其前、後年資之採計由當事人取捨(§29Ⅰ)退撫新制實施前、後年資逾35年者,其前、後年資之採計由當事人取捨(§29Ⅰ) 六、年資採計上限 • 退撫新制實施前→最高30年 • 退撫新制實施前、後累計→最高35年 • 退撫新制實施後(全為新制時)→原則無上限 • 一次退休金者→最高增給至60個基數(相當42年) • 月退休金者→最高增給至75%(相當40年)

  45. 六、年資採計上限(續) • 再任重行退休規定 1.曾支領技工、工友退職金者,未納入受限範圍※經立法委員提案將曾支領技工、工友退職金者刪除。 2.重行退休者得擇領月退休金條件( §17Ⅲ) • 條件:再任或轉任後之任職年資滿15年以上者。 • 有退撫新制實施前年資者,應接續於前次已領退休(職、伍)金、資遣給與或年資結算給與等採計年資後,按接續後年資之退休金種類計算標準核發給與。 • 例:已領相關給與之舊制年資已逾15年者,重行退休之舊制年資僅得按接續後年資(第16年以後)之標準,1年給與1%之月退休金。 *曾支領政府編列預算支付之退休(職、伍)、資遣給與、離(免)職退費或年資結算給與之年資(依聘用人員聘用條例、行政院暨所屬機關約僱人員僱用辦法、國軍聘用及雇用人員管理作業要點進用,或依各主管機關所訂單行規章聘(僱)用之人員(但不包含按件或按月(日、時)計酬之臨時人員) ,須與重行退休年資合併計算同受前項退休年資採計最高上限之限制。

  46. 七、退休再任規定 • 擴大退休再任有給公職 應停領月退休金之限制範圍與規定。 • 再任應停止領受月退休金: • 1.再任政府編列預算支給俸(薪)給、待遇或公費之專任公職。 • 2.再任下列之一者: • (1)政府原始捐助(贈)或捐助(贈)經費累計達法院登記財產總額20%以上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或政府及其所屬營業基金、非營業基金轉投資金額累計占該事業資本額20%以上之事業職務。 • (2)政府捐助(贈)成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之政府代表或政府轉投資事業之公股代表。 • (3)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之財團法人、行政法人、公法人、轉投資或再轉投資事業之事業職務或擔任政府代表、公股代表。

  47. 八、退休所得合理化方案(續) • 適用對象 • 現行改革方案: 兼具退撫新制實施前、後年資,且支(兼)領月退休金之人員為適用對象。 • 修正方案:仍延續現行方案之適用對象,故下列人員亦仍不受影響: • 支領一次退休金之人員。 • 僅具舊制年資之人員(84年6月30日以前退休之人員)。 • 僅具新制年資之人員(84年7月1日以後新進之人員)。

  48. 八、退休所得合理化方案(續) • 退休所得上限百分比 • 現行方案: • 簡任12職等以上之主管: 75%(年資25年)~80%(年資35年)每增1年加0.5% • 其他人員: 85%(年資25年)~95%(年資35年)每增1 年加1% • 修正方案: 75%(年資25年)~95%(年資35年)每增1年加2% (未滿半年,增加1%;滿半年以上,未滿1年者,以1年計)

  49. 八、退休所得合理方案(續) • 計算方式 • 現行方案 月退休金+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利息(每月) +年終慰問金1/12 本〈年功〉俸+技術或專業加給+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1/12 • 修正方案(第一階段) • 月退休金+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利息(每月) • 本(年功)俸X2 • 兼領月退休金人員,按其兼領月退休金之比例計算。 • 退休所得不得高於同等級現職人員待遇【細則另定義】(第二階段)

  50. 八、退休所得合理方案(續)-修正方案影響情形表八、退休所得合理方案(續)-修正方案影響情形表 5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