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一、概述 自动控制定义见教材 P1 : 视频资料 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或控制装置来控制机器或者设备等物流装置,使得机器设备的受控物理量按照希望的规律变化,达到控制目的。 是研究控制系统的一般规律,不是讲具体的控制对象、系统、元件。 对象:如炼钢、化工反应,航空航天,机械汽车加工。 系统:运动过程,力学、电学、光学、生物等 元件:控制器、执行(电机),传感器 是自动化类、信息类的必修课,主干课,将具体元件根据自动控制原理组成、针对具体控制对象的系统,包括: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2.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 一、概述 • 自动控制定义见教材P1: 视频资料 • 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或控制装置来控制机器或者设备等物流装置,使得机器设备的受控物理量按照希望的规律变化,达到控制目的。 • 是研究控制系统的一般规律,不是讲具体的控制对象、系统、元件。 • 对象:如炼钢、化工反应,航空航天,机械汽车加工。 • 系统:运动过程,力学、电学、光学、生物等 • 元件:控制器、执行(电机),传感器 • 是自动化类、信息类的必修课,主干课,将具体元件根据自动控制原理组成、针对具体控制对象的系统,包括: • 1.研究一般规律:通过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系统的一般规律,但联系实际有具体意义,从物理特性和规律出发,但不局限于物理规律,而是找出共同规律使之能更广泛的应用。 • 2.提供基本方法:通过规律的研究,提供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实际控制系统,建立模型,求解,分析并解决问题,提供一种通用的思想和方法。 • 3. 一种思想方法,不仅针对一般的物理系统,还可以推广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如生产、经济、环境等问题。 • 如系统的观点,全局观念、反馈思想,这些思想是靠潜移默化,长期训练得到的,特别是复杂的,大惯性的系统,如:环境、生态,人口等问题,仅靠当前、局部的一些思考方法和措施不能很好解决,引入这自动控制、自动化等思想可以提供更全面地、长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用的同时也吸取其它学科知识。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3.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 二、发展历史: • 古代有很多朴素的应用,如车轮、弓箭飞行的稳定性等,具有利用负反馈的思想来工作,但都未上升到理论、系统的高度。 • (一)18世纪前,多为简单的装备,对自动控制的要求和研究不多,瓦特发明蒸汽机,有了强大的能源,开始出现复杂的设备,由于机械化代替了人力,人处于操纵地位,出现了自动化装置。但这些装置有时并不总按设计的方式工作,如驾驶汽车。因为:传动,放大,延迟的问题,造成系统指标不满足预期要求甚至出现不稳定现象,如蒸汽机、柴油机的失速,导致调速器的发明。电子的发展对稳定性提出要求,反馈的思想出现、船舶自动驾驶、伺服系统出现。 • 控制理论发展:建立数字模型——微分方程:称为时域模型 • 1877:劳斯-霍尔维茨:代数稳定判据, • 由于微分方程求解困难,进展缓慢,少量应用, • (二)1932: 奈氏判据 1934:伺服控制系统 、1945: 波德图 1948:根轨迹法以及维纳滤波理论。 • 此时,利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并分析,引入信号里的频域分析思想,称为频率法 • 以上统称:经典控制理论。 • 此阶段,经历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大工业时代,炼钢,机械,电力等飞速发展,第一,二次大战,雷达,大炮,飞机等发明和广泛应用更加这种飞速发展。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4.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 二、发展历史: • (三)60年代以来,以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滤波和系统辩识,尤其是状态空间法,解决复杂的多输入、输出问题,直到现在的:非线性,最优控制,系统辩识、自适应控制等,该阶段称为现代控制理论;自动控制普遍用于工业,如炼钢,石化,发电,供电,国防,计算机出现为复杂问题的时域解提供可能,自动控制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乃至社会、经济等尖端领域,自动化发展高峰。 • (四)当前,理论上未出现划时代的进展,如模糊控制,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混沌理论、大系统理论,基本上是理论的,局部的一些解决方案,而在作为技术方法层上借助计算机,通信等实现较多,缺少一个普遍的,实践上有重大意义的思想或理论。特别是目前科技发展快、分工多,难以对现有技术和需求做全局到局部的系统认识和分析。 • (五)我国历史和现状 • 我国起步晚,在现代科学史上没有占据一席之地,1954年钱学森创立并引入工程控制论,80年代普遍开展教学和研究,但基础工业落后,以原料到生产,各方面落后,从自动化的材料、元件、系统和技术各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5.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 三、自动控制系统及分类 • (一)开环与闭环:(结构) • 1、开环:不用对输出量测量并与期望值比较 • 如:洗衣机,交通灯等,校时等运行的系统都是开环,一般基于时序或给定逻辑的控制都是开环控制。 • 如例中,输出速度,位置不用比较,其它:帆板控制。 • 特点:简单,稳定,成本低,精度低,元件要求高,抗干扰差,适于输入量已知,扰动小。如:放大器浮移,电机传动间隙负载变化等,就使结果不同,就系统须元件精度高,稳定,凭经验。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6.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7.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一)开环与闭环:(结构)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8.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2.闭环: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9.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 三、自动控制系统及分类 • (二)信号特征: • 1.程序控制:输入量是已知的时间函数是一个状态动作等。 • 顺序控制:如霓虹灯。 • 逻辑控制:连锁,逻辑,如机械、汽车制造中的生产线 • 时间控制:交通灯,洗衣机 • 三者往往结合,采用PLC,继电器,等实现。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10. 2.恒值系统:如恒温,速,输入为恒定不变,称为自动调节。2.恒值系统:如恒温,速,输入为恒定不变,称为自动调节。 • 3.随动系统(伺服):如火炮,参考值不断变化。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11. (三)线性与非线性系统(数学性质)。 • 数学模型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本书主要是讲线性,非线性也局部线性化。 • (四)时间特征:连续,离散,前者用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后者采用:差分方程、Z传递函数、离散状态方程等。 • 前者以模拟电子器件,一般为物理系统,为一般情况。 • 后者是数字计算机控制,信号离散化。 • 本书主要讲述前者,后者是采样系统、计算机控制的内容P7例 • (五)定常系统,时变系统:SISO,MIMO。 • 本书主要以:线性定常连续SISO闭环系统。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12.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 四、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 输入信号(设定值)、偏差信号、控制量、扰动信号、输出量、反馈量比较器、控制器、控制对象、传感器 • 教材P3页图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13.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 五、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 1 最重要、基本的要求:稳定,不能失控,一切其他指标以稳定为前提。即在扰动作用下,系统不能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状态,如单摆、倒立摆,对线性系统,稳定与否是内在的、系统内部结构决定的,与输入无关。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14. 2 一般要求:响应快,动态过程平稳,跟踪准确; • 为了实现自动控制的基本任务,必须对系统在控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提出要求。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通常是通过系统对特定输入信号的响应来满足的。例如,用单位阶跃信号的过渡过程及稳态的一些特征值来表示。 • 快速性: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动态指标) • 、调节时间(稳态指标) • 平稳性:超调量、震荡次数; • 准确性:即精度要求,动态误差、 • 稳态误差 • 3设计: • a.系统分析,建立模型,分析规律与性能。 • b.设计。根据分析确定控制方法: • 数字——物理装置 • c. 仿真:数字,物理仿真,反复进行 • d.实现:制作,调试、重购。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15.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 六、例 • 液位控制、温度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逻辑控制系统实例(参见视频) 第 页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