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白居易( 772 — 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注重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 “ 新乐府运动 ” ,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 《 新乐府 》《 秦中吟 》 共六首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 《 长恨歌 》《 琵琶行 》 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栏目导航.

caesar
Download Presentation

栏目导航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栏目导航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注重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2. 栏目导航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琵琶行》就是诗人被贬江州的第二年写的一首抒情气氛很浓的叙事诗。

  3. 栏目导航 《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诗歌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描摹音乐历来为人称道,在结构上作者采用双线结构,虚实相生,深化主题。

  4. 栏目导航 【探究一】诗歌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来描写音乐,这样写有何好处? 【点拨】 “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5. 栏目导航 【探究二】试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的内涵。 【点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6. 栏目导航 【探究三】本诗题为《琵琶行》,应极写琵琶弹奏,可诗人却用大量笔墨叙写自己送别友人、琵琶女出场以及自己与琵琶女互诉遭遇等场面,这岂不有“文”不对“题”之弊? 【点拨】 这不是“文”不对“题”,恰是构思之妙。写送别之凄凉衬托了月夜曲的可贵;写出场之难,衬托了琵琶女演奏的高妙,这叫铺垫蓄势、欲扬先抑;写琵琶弹奏的哀怨,为下文琵琶女自叙身世渲染气氛;写遭遇互诉又反过来成为曲奏描写的张本,是曲奏描写的生活基础。两种描写相得益彰,又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慨的抒发铺垫蓄势,使此种感慨真实沉重,发人深思。“文”不对“题”,实则步步映衬,互相支持,突现主旨。

  7. 栏目导航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品析】 本句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8. 栏目导航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品析】 本句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9. 栏目导航 3.品析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 。 【品析】 此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怆;“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10. 栏目导航 4.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品析】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11. 栏目导航 出色的音乐描写 诗人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开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与此同时,诗人又描写了她的演奏姿态。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虽是淡淡的几笔,却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12. 栏目导航 独具匠心的艺术结构 这首诗的结构艺术很值得欣赏。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与《霓裳》《六幺》不同,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这是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13. 栏目导航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为君翻作琵琶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