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仅供学术讲座使用,请勿引用 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相关政策

仅供学术讲座使用,请勿引用 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相关政策. 李先德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009 年 7 月 6 日. 提 纲. 第一部分 : 中国农业基本形势 第二部分 : 中国农业政策 措施 第三部分 : 中国农业政策 趋势. 第一部分 : 中国农业基本形势. 农业的地位 农村工业 粮食安全 农产品贸易. 农业地位. 基本现实 -- 农户经营规模超小 , 平均规模只有 0.6 公顷。 -- 农村人口比例高, 2008 年为 54.3% ,官方统计农村人口有 7.21 亿。 农业在国家 GDP 和就业中的份额

Download Presentation

仅供学术讲座使用,请勿引用 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相关政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仅供学术讲座使用,请勿引用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相关政策仅供学术讲座使用,请勿引用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相关政策 • 李先德 研究员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 2009年7月6日

  2. 提 纲 第一部分:中国农业基本形势 第二部分:中国农业政策措施 第三部分:中国农业政策趋势

  3. 第一部分:中国农业基本形势 农业的地位 农村工业 粮食安全 农产品贸易

  4. 农业地位 • 基本现实 • --农户经营规模超小,平均规模只有0.6 公顷。 • --农村人口比例高, 2008年为 54.3%,官方统计农村人口有7.21 亿。 • 农业在国家GDP 和就业中的份额 • 2007年农业使用了全国40.8% 的劳动力,但只生产了11.3% 的 GDP.…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其他产业相比是非常低的。

  5.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6. 农村工业 • 2008年乡镇企业使用了全国近1/5的劳动力,生产了全国43% 的工业产品,创造了27%的GDP。 • 2000年以后,乡镇企业每年吸收200-400万农村劳动力(比90年代上半期的500-700万要低)。

  7. 乡镇企业的发展,1978-2008

  8. 粮食安全 • 粮食安全: 政府最重要政策目标 • 1990年代后半期: 粮食大丰收 • 2000-2003: 产量大幅下降 • 2004-2008: 连续5年增产. • 2008 年粮食总产达到亿吨, 增长5.4% • 但粮食形势依然严峻。2008年国家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了许多政策措施。

  9. 2000-2008年粮食产量及增长率

  10. 国际粮价波动 • 国际粮价波动特点 • 之一:粮价急剧上升 • 2008年3/4月与2006年3/4月相比,小麦价格上涨122%,大米上涨162%,玉米上涨一倍,大豆也上涨98%。一些国家出现粮荒,还有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社会动荡。 • 如泰国破碎率为5%的大米价格在2008年1月时为376美元/吨,3月时就涨为594美元/吨,4月达到907美元/吨,平均上涨140%以上。

  11. 国际国内价格比较:小麦

  12. 国际国内价格比较:大米

  13. 国际国内价格比较:玉米

  14. 国际国内价格比较:大豆

  15. …国际粮价波动 • 之二:粮价逐渐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 从2008年的6、7月份开始,国际粮价不断回落。2008年12月,大米的价格已经下降到531.3美元/吨,小麦的价格下降到220.1美元/吨,玉米的价格下降到158.3美元/吨。目前除了大米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外,小麦和玉米的国际价格已经低于国内的批发市场价格。 • 尽管如此,目前的国际粮价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如小麦的价格比2004年1月的价格高32.3%,大米高150%,玉米高37%。经合组织(OECD)和粮农组织在一份报告中预测,今后10年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价格将会从目前高水平下回落,但仍会维持较高水平(OECD and FAO,2008)。

  16. 未来价格走势1996=1(OECD-FAO,2008)

  17. …国际粮价波动 • 之三:粮价波动剧烈 • 即使在价格飙升期间,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在单月之间也出现巨大的波动,波幅在20%左右。相对而言,大米的单月间价格波动要小得多,但在2008年上半年的前几个月波动剧烈,波幅达50%。

  18.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波动情况

  19. …国际粮价波动原因 • 之一:供需矛盾:2005年和2006年全球谷物减产;同期由于世界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导致对谷物需求大增。2008/09年度全球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的谷物利用量达1.04亿吨,占世界谷物总利用量的4.6%!其中仅美国生物燃料利用量就达约9300万吨。 • …供求矛盾使得库存大幅下降

  20. 生物乙醇产量增长及生产格局… • 世界生物乙醇产量从2000年的294亿升增加到2007年的620亿升,增长一倍多。近几年增幅提速。2006年增长率为16%,2007年为21%,预计2008年达到24%以上。 • 在2006年世界乙醇总产量中,美国和巴西是主要生产大国,产量分别为198.5亿升和178.2亿升,两者占世界总产量的73.4%。亚洲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和印度。欧盟的主要生产国为法国和德国。

  21. 生物乙醇(资料来源:FAO, OECD)

  22. 生物柴油:主要为欧盟和美国(77%)

  23. …国际粮价波动原因 • 之二:出口限制政策 • 粮食贸易的特点:贸易量占生产量的比例很低;市场集中度很高。 • 越南和印度[大米]、阿根廷和俄罗斯[小麦]、阿根廷和乌克兰[玉米]等采取了出口限制措施,加剧粮食供应紧张。 • 之三:资本投机的推动:美国次贷危机后,投机资本转投石油和粮食。

  24. 中国农产品贸易 •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一直呈顺差状况。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中国贸易多数年份呈逆差状态的情况下,农产品出口挣得的外汇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出口贡献降低(原因主要是其他部门出口创汇能力大大增强),但贸易顺差仍占了全国贸易顺差的1/4。 • 21世纪初的几年,农产品出口贸易顺差占全部贸易顺差的比例降到16%。2004年我国第一次出现农产品贸易逆差,并持续至今。

  25. …加入WTO后的农产品贸易 • 入世以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加,增速远远快于入世以前的增长速度。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从2001年的28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986亿美元,增长255%。其中农产品出口从160亿美元增加到402亿美元,增长152%;进口从118亿美元增加到583亿美元,增长394%。 • 由于进口增长大大高于出口增长,贸易地位发生重大转变。2004年我国首次从农产品贸易顺差国变为逆差国,当年逆差额达到近52亿美元,2005年、 2006年和2007年的逆差额有所下降。但2008年逆差激增到创纪录的181亿美元(COMTRADE数据) 。

  26.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及贸易平衡状况, 1992-2008

  27. ...中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上的地位 农产品出口 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出口地位在上升,中国占世界的出口比例从1980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3.4%;排名从第15位上升到第8位(若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则从第9位上升到第5位)。 农产品进口 从单个国家来看,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欧盟作为一个经济体,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市场。 相对于农产品出口,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速度更快,从1985年占世界的1.6%上升到2007年占5.7%,接近日本,使中国在2007年按国别排列为世界上第4大农产品进口国。

  28. 中国农产品出口在世界上的排名及份额(%)

  29. 中国农产品进口在世界上的排名及份额(%)

  30. 2008年中国农产品贸易 总进口583亿美元 其中:大豆3743万吨(218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进口的37%。进口数量比上年增长21.5%;金额增长90%;价格同比上涨57%);大麦107万吨;棕榈油和豆油717万吨(80亿美元);棉花211万吨(35亿美元);羊毛17亿美元;糖80万吨;畜禽产品75亿美元。 • 中国是世界大豆、羊毛和棉花的最大买家之一。 总出口402亿美元 • 其中:畜禽产品41亿美元。冻鱼片25亿美元、对虾11亿美元、苹果汁11亿美元、肠衣8.4亿美元、番茄酱罐头7.9亿美元、大蒜7.8亿美元、鲜苹果7亿美元、茶叶6.8亿美元等。玉米出口25.6万吨,比上年下降95%;大米出口97万吨,下降28%。

  31. 2008年农产品贸易 • 出口目的地: • 亚洲占56%(主要为日本、 韩国、香港等市场。但日本市场大幅下降,2008年只占19%)、欧洲占20.6%、北美洲占14.4% 、非洲占3.8%,南美洲占3.3%,大洋洲占1.9%。亚洲份额减少,其他市场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 进口来源地: • 北美、南美和亚洲分别占27.8%、33.4%和21.3%,从欧洲进口占9.1%,从大洋洲进口占6.8%,从非洲进口占1.6%。从北美和南美进口的份额有较大幅度增长。

  32. …中国粮食贸易 • 进出口年度间波动比较大; • 近年来变成谷物的出口国(不仅仍然是传统的大米出口国,而且也出口玉米和小麦及制品); • …但大豆进口增长十分迅猛

  33. 谷物贸易,1980-2007

  34. 大米贸易, 1980-2007

  35. 小麦贸易, 1980-2007

  36. 玉米贸易, 1980-2007

  37. 大豆贸易, 1980-2007

  38. ...农产品贸易前景 1.出口增速变缓 2.进口压力增加 3.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 4.应对技术贸易壁垒

  39. …出口增速变缓 国际经济形势不利(金融危机、增长普遍趋缓) 中国的资源秉赋和比较优势(土地和水资源等严重缺乏) 国外技术性标准越来越严、贸易壁垒越来越多

  40. ...进口压力继续增加 需求比较旺盛(GDP和收入增长速度还将保持较高水平) 中国进口关税很低 关税配额管理商品很少(2006年取消植物油进口TRQ)

  41. ...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 过渡期四年来,大豆进口增长较快,配额农产品如棉花、食糖、羊毛、棕桐油等进口较多,配额使用率较高(20%-70%不等),棉花配额在2003年的使用率超过100%。 2004年,中国首次出现农产品贸易逆差。根据中国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和农产品供需结构来判断,将来农产品贸易逆差有可能成为常态。

  42. …应对技术贸易壁垒 第一,建立针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和国际组织农产品标准和法规的跟踪系统。 第二,加强兽药管理和残留检查和监控体系的建设。 第三,加强政府有关机构的协调和合作。充分发挥行业机构的作用,包括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的作用。 第四,建立出口基地,实施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43. 第二部分:中国农业政策措施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减免农业税政策 • 收入支持政策 • 最低收购价政策 • 农村环境政策 • 中国农业贸易政策

  4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背景:发达的城市与农村并存;国力大大增强;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 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建立五大机制: • 1.“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 2.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 • 3.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 • 4.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 5.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

  4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中国曾经在 1960s 和1970s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 试点: 2003年在304个县试点, 2004年扩大到 333 个县。到2007年底,覆盖人群达到 86%,目前基本全部覆盖。 • 将来的任务:从覆盖率转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上面。

  46. 减免农业税 • 2000 年在安徽试点; • 2003年确定新的税率,2004年和2005年农业税率不断降低; • 2006年在全国彻底免除; • 标志着城乡关系的根本变化,从过去向农业和农民征税到提供补贴。

  47. 收入支持政策 • 农民收入增长率 • 城乡收入差距 • 农民收入地区差距 • 收入支持具体措施

  48. 农民收入:增长率和来源 • 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长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时只有 2% 。 • 近几年回升,达6%以上,其中2008年达到 8.0% 。 • 目前农民收入越来越依赖非农活动,农业提供的收入不到一半。

  49. 农民收入增长率

  50. 城乡收入差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