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丹下健三 (たんげ・けんぞう)

丹下健三 (たんげ・けんぞう). ——“ 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课题就是如何使现代建筑在日本的现实当中生根。 ”. Kenzo Tange. 上 篇. 人 物 介 绍. 生平简介. 1913 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在爱媛县今治市度过他的童年; 1938 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受到世界级建筑大师勒 · 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的影响。随后进入前川国男创立的建筑事务所; 1942 - 1945 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丹下健三 (たんげ・けんぞ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丹下健三(たんげ・けんぞう) ——“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课题就是如何使现代建筑在日本的现实当中生根。” Kenzo Tange

  2. 上 篇 人 物 介 绍

  3. 生平简介 • 1913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在爱媛县今治市度过他的童年; • 193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受到世界级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影响。随后进入前川国男创立的建筑事务所; • 1942-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 • 1946 -1974年,留在东京大学任教,1949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获广岛和平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并出席国际现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1961年设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丹下健三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特邀教授,获得过众多的国际荣誉。培养了大谷幸夫、浅田孝、冲种郎、稹文彦、神谷宏治、矶崎新、黑川纪章、谷口吉生等日本著名的建筑师; • 1974年之后,曾在国内外许多大学进行教学活动,在国际交往中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见闻。他也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们有密切的接触,互相探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4. 获奖情况 • 1949年,丹下健三参加广岛和平中心设计比赛,获得首奖,并将此方案付诸实施,从此在国内外崭露头角。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他设计的近二百个作品和方案遍及十多个国家;发表过大量的专著;荣获了日本文化勋章,三十多次国际金奖和大奖,其中包括象征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策建筑学奖;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个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十二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的二十三个名誉称号,成为国际建筑界公认的“世界建筑大师”。 • 丹下健三在74岁时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日本建筑师,也是第一位亚洲得奖人。此外,他还曾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年奖和英国皇家建筑协会、美国建筑师协会、法国进步推进协会、丹麦建筑师协会等颁发的金奖、荣誉奖。 • 丹下的建筑创作生涯长达60余载,不仅作品颇丰,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而日本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稹文彦(FumihikoMaki,1993年得主),以及目前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Isozak-i)、黑川纪章(Kisho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5. 1959年,荣获法国《今日建筑杂志》第一届国际建筑美术奖;1959年,荣获法国《今日建筑杂志》第一届国际建筑美术奖; 1965年,荣获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功劳奖; 1966年,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IA)1966年度金奖; 1967年,荣获法国文化选金奖; 1968年,荣获丹麦建筑师协会(ADA)国际奖、南斯拉夫星条勋章; 1970年,荣获罗马格列高利(Gregorio)教皇勋章、美国“1970年度托马斯 杰弗逊奖”; 1973年,荣获法国建筑研究学会金奖、波兰建筑家协会国际建筑奖; 1976年,荣获德国政府Pour le Merite勋章; 1977年,荣获法国国家功劳勋章; 1978年,荣获墨西哥Aguila Azteca勋章; 1979年,荣获意大利功勋奖Commendatore勋章、日本文化功劳奖章; 1980年,荣获日本文化勋章; 1983年,荣获秘鲁Gran Oficial太阳勋章; 1984年,荣获法国艺术文化Commendatore勋章、意大利Gran Oficial功劳勋章; 1987年,荣获美国Pritzker建筑奖; 1989年,荣获意大利Savoia文化勋章; 1990年,荣获意大利Ape d'Oro金奖、日本爱媛县功劳奖; 1993年,荣获日本“高松宫殿下”世界文化纪念奖(建筑类); 1994年,荣获日本一等瑞宝勋章、台湾“环太平洋地区城市发展会议”荣誉奖; 1996年,荣获法国Legion of Honor勋章。 获奖情况

  6. 创作阶段 ※ 建筑设计 ◆丹下健三四十多年的创作活动是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高速增长、动荡不安以至较为稳定的增长等这个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对于这个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 第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强烈地表现日本传统的时期。这集中表现在他在几个设计竞赛获得首奖的方案中所采用的日本传统形式。 代表作:1941年的国民住宅方案;1942年的大东亚建设营造规划;1943年的泰国曼谷日本文化会馆(该项目是在胜过了他的老师前川获得首奖)

  7. 创作阶段 • 第二时期:二战以后直到1970年大阪的国际博览会为止。这是以许多国家级的大型工程项目为中心,这个时期丹下的创作活动十分活跃。代表作品有东京都厅舍(1952-1957)、香川县厅舍(1955-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东京圣玛丽亚年教堂、香川县体育馆等。 东京都厅舍 香川县厅舍

  8. 创作阶段 • 东京都厅舍(1952-1957)、香川县厅舍(1955-1958),是丹下建筑现代和传统调和的时代; • 仓敷市厅舍(1958-1960)是丹下采用的那种厚重的建筑表现形式; • 代代木国立室内体育馆(1961-1964) ,该时期丹下通过流动的曲面或新技术而创造出新的空间的新方向。设计出的建筑体量巨大无比,造型丰富多边,空间充满戏剧性,注重在心理和精神上的表现性。 东京代代木体育馆 仓敷市厅舍

  9. 创作阶段 • 第三时期:在七十年代以后,以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为开端在国外十分活跃的时期。这里包括欧美、西亚、非洲以及南亚等近20个国家的许多工程,也是与前一阶段的表现和性格有相当差异的时期,作品更为豪放不羁;代表作品有意大利古城波伦亚北郊的再开发、科威特国际航空港、新加坡华联银行高层办公楼等。 • 第四时期:八十年代以后,除了许多国外工程以外,丹下再次把目光转向了日本国内,并相继着手了一些工程项目的设计。丹下说:“我自己并不想飞出日本,而是想以日本为根据地而奔走于世界。”1986年日本东京新都厅的设计竞赛中丹下的方案被评选为最优秀作品。 日本东京新都厅 新加坡华联银行

  10. 创作阶段 ※ 城市规划 • 第一次城市规划实践的尝试:1946年广岛规划,提出城市的核的意义(一种广义的核,包含轴线的意义在内)。从这里开始表现丹下从“功能论”到“结构论”的转变倾向; • 1960年以丹下为首有神谷宏治、矶崎新、黑川纪章等五人参加的小组草拟成了东京结构改革方案——东京规划1960; • 1967-1968年京都城市轴规划等。 东京规划 广岛规划

  11. 创作阶段 ※ 著 作 丹下健三还是一位著作家,主要著作有 • 《米开朗基罗颂----勒·柯布西耶绪论》,1939年,日本文化工作联盟出版; • 《桂----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造》,1960年,造型社出版(日文版),1960年, 耶鲁大学出版社(英文版); • 《1960年东京规划----构造改革的方案》,1961年,新建筑社; • 《伊势----日本建筑的原型》,1962年,朝日新闻出版局(日文版),1965年,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英文版); • 《日本列岛的未来》,1966年,讲谈社; • 《丹下健三1946年-1958年----现实与创造》,1966年,美术出版社; • 《丹下健三1955年-1964年----技术与人类》,1968年,美术出版社; • 《丹下健三1946年-1969年----建筑与城市》,1970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日、英、德、法文版),1970年,Gusutabo Giri出版社(西班牙文版); • 《建筑与城市》,1970年,彰国社;等

  12. 下 篇 作品赏析

  13. 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1961—1964National Gymnasiums for Tokyo Olympics , Tokyo , Japan

  14. 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1961—1964 National Gymnasiums for Tokyo Olympics , Tokyo , Japan •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是为1964年在东京召开的第18届奥运会而建的。由于功能和结构的巧妙结合,新颖的外部、内部空间处理使这个作品得到很高的评价。同时,也是当代仿生建筑的杰出代表,这一个由瞬间的海浪漩涡而引发灵感的设计,其类似海螺的独特造型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这个作品的出现可以说是日本现代建筑达到国际水准的标志。为此,丹下健三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特别奖,国际奥委会功劳奖、日本建筑业协会奖、英国皇家建筑奖、美国纽约建筑联盟特别奖等。

  15. 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1961—1964 National Gymnasiums for Tokyo Olympics , Tokyo , Japan • 建筑总用地面积为9.1公顷,南北有近6米的高差。建筑有第一,第二体育馆和负数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34204平方米。

  16. 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育馆为螺旋形,两馆南北呼应形成中心广场,其主轴线与用地北面的明治神宫的轴线一致,主要入口位于西北的原宿和南面的涩谷。用地内设置东西向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将人流和车流明确的区分开来,贵宾和管理人员的人口在步行道下面。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育馆为螺旋形,两馆南北呼应形成中心广场,其主轴线与用地北面的明治神宫的轴线一致,主要入口位于西北的原宿和南面的涩谷。用地内设置东西向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将人流和车流明确的区分开来,贵宾和管理人员的人口在步行道下面。 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1961—1964 National Gymnasiums for Tokyo Olympics , Tokyo , Japan

  17. 第一体育馆建筑面积25396平方米,固定席11561,加上站席观众可达15000名。结构为126*126的悬索结构。在纵向立跨126米间立两根高27.6米的立柱,在顶部张拉2根外径33厘米的主悬索,悬索由31根直径5.2厘米,六根直径3.45厘米的钢缆组成,两端斜拉至地面锚固,全长约280米。主索最高点27.5米,中间部分距地17.87米。在主索与观众席外侧的钢筋混凝土环梁之间用工字钢相连形成屋顶,工字钢腹板间贯穿钢索。屋面为4.5厘米厚的钢板焊接而成。第一体育馆建筑面积25396平方米,固定席11561,加上站席观众可达15000名。结构为126*126的悬索结构。在纵向立跨126米间立两根高27.6米的立柱,在顶部张拉2根外径33厘米的主悬索,悬索由31根直径5.2厘米,六根直径3.45厘米的钢缆组成,两端斜拉至地面锚固,全长约280米。主索最高点27.5米,中间部分距地17.87米。在主索与观众席外侧的钢筋混凝土环梁之间用工字钢相连形成屋顶,工字钢腹板间贯穿钢索。屋面为4.5厘米厚的钢板焊接而成。 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1961—1964 National Gymnasiums for Tokyo Olympics , Tokyo , Japan

  18. 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1961—1964 National Gymnasiums for Tokyo Olympics , Tokyo , Japan • 第二体育馆建筑面积5591平面米,固定座席3389名。在直径65米的圆形平面只设一根高35.8米的独立柱,主索为直径40.6厘米的钢管呈螺旋状,一端在柱顶,另一端锚固在地面,主索与看台外缘之间用钢架向心布置。屋面为3.2厘米厚的钢板焊接而成。

  19. 第二馆外景 第二馆内景 第二馆悬锁

  20. 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1961—1964 National Gymnasiums for Tokyo Olympics , Tokyo , Japan • 附属部分建筑面积3217平方米。包括管理用房,餐厅和一个50×12米的室内游泳练习池。 • 建筑物室内外都是粗旷的清水混凝土,在入口处及观众休息厅等处重点饰有雕刻和壁画。 • 建筑物施工期间为1963年2月—1964年8月,共19个月。总工程费为30忆400万日圆。建筑设计为丹下健三研究室,结构设计为坪井善胜研究室,设备、电气设计为井上宇市研究室,施工为清水建设和大林组。

  21. 东京都新市政厅

  22. 东京新都厅舍 • 东京新都厅舍作为丹下又一个代表性作品,与代代木体育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的建筑,应该说各有千秋。代代木体育馆是日本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新都厅舍则是朝着表现信息化社会的方向前进的一幢代表性建筑。新都厅舍这个建筑作品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表明了丹下健三大师在建筑艺术上与技术上的造诣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3. 东京新都厅舍 • 东京都新市政厅总用地面积为4.29公顷,总建筑面积要求37万平方米左右。在设计条件中提出新的厅舍应该成为朝着21世纪发展的东京自治和文化的象征;人们故乡东京的象征;国际城市东京的象征。 • 丹下的方案在朝向京王广场旅馆的方向布置了七层高的议会部分,围成一个半圆型的广场,靠近海亚特世纪旅馆方向布置了双塔作为第一厅舍,在日生大厦的南面布置了阶梯状的第二厅舍,在第一、第二厅舍中间设置了中央林荫道,把厅舍的三部分紧密地连接起来,并与厅舍南面的新宿中央公园的大片绿化连为一体。

  24. 东京新都厅舍 东立面图 剖面图 建筑立面是深浅花岗岩与反射玻璃的组合。建筑主体结构和外装修寿命以100年以上,至200年考虑。内部装修及设施以5-20年考虑更新。

  25. 东京新都厅舍

  26. 东京新都厅舍 东京新都厅舍内景

  27. 丹下表示: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化的时代,人们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价值,而要追求信息的价值。这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而且要开始诉诸于人们的“心”,为了避免建筑物内外空间的单调,所以大立面上对应于内部功能而采用了横长的窗,纵长的窗和格子窗,在在唤起人们对江户时代以来东京传统形式的回忆的同时也是要与世界先进城市东京相适应的高度技术的表现。在这里建筑的空间已经不单是一种建筑的盒子,而变成表现人们心境的文化环境。按丹下的说法,东京新都厅舍方案就是朝着表现信息化社会方向前进的一栋建筑。丹下表示: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化的时代,人们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价值,而要追求信息的价值。这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而且要开始诉诸于人们的“心”,为了避免建筑物内外空间的单调,所以大立面上对应于内部功能而采用了横长的窗,纵长的窗和格子窗,在在唤起人们对江户时代以来东京传统形式的回忆的同时也是要与世界先进城市东京相适应的高度技术的表现。在这里建筑的空间已经不单是一种建筑的盒子,而变成表现人们心境的文化环境。按丹下的说法,东京新都厅舍方案就是朝着表现信息化社会方向前进的一栋建筑。

  28. 总结 国内外对丹下健三的评价: • “……丹下的步伐如实地把我国近现代化的模式在建筑上加以体现。在我国的现代化的进程中就现代主义而言,他是战后最大的建筑家。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使评论界为止活跃,使年轻的建筑师和学生们为止动心。” • “世界大师丹下是战后日本建筑界的代表,是象征高度成长的日本建筑家、城市规划家的正统。” • “丹下健三的作品是通过传统的灵感使日本建筑复兴具体化。近年来为欧美所熟知的他的作品指出了日本建筑通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 “丹下是日本新的建筑体系之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