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三编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的东西方世界

第三编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贵族的产生. 二.清教运动. 三.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四.苏格兰起义. 一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贵族的产生. 革命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工业上并不突出,在当时欧洲并非处于领先,但资本主义深入农村的程度却是欧洲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 表现形式是圈地运动: ( 1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大量自由劳动力,自由劳力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基础 ( 2 )导致新贵族的产生. 二 . 清教运动.

callum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编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的东西方世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编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2.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 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贵族的产生 二.清教运动 三.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四.苏格兰起义

  4. 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贵族的产生 革命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工业上并不突出,在当时欧洲并非处于领先,但资本主义深入农村的程度却是欧洲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 表现形式是圈地运动: (1)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大量自由劳动力,自由劳力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基础 (2)导致新贵族的产生

  5. 二. 清教运动 16世纪中叶,国教内产生改革派,主张彻底清除天主教的影响,废除国教教会中的烦琐宗教仪式,取消偶像崇拜和教堂中豪华装饰,即所谓“纯洁教会”,故称“清教” 清教教义符合资产阶级利益,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宗教。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大多是清教徒 16世纪末清教分裂为两派:长老派——即温和派,属于资产阶级新贵族上层;独立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新贵族利益

  6. 两个王朝比较: (1)都铎王朝处于英国专制主义早期,斯图亚特王朝处于晚期 (2)都铎在其统治时期有所建树而斯图亚特王朝没有功绩,使王朝失去了应有的权威 (3)都铎王朝统治者相对较明治,统治手段较灵活 。斯图亚特君主爱虚荣,不但要获得实际专制权,而且在理论上宣扬君权神授 (詹姆斯一世) (4)斯图亚特王朝的宗教政策不得人心 3.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7. 1637年7月大主教威廉•劳德命令苏格兰教会采用英国国教《祈祷书》,激起了苏格兰人的愤慨,1638年,苏格兰发动了反英战争。 1640年4 月查理一世为组建军队,被迫召开中断了十一年的国会,史称“短期议会”。会上,以约翰•皮姆为首的反对派议员指责国王的残暴统治,并要求处死宠臣斯特拉福伯爵作为筹款的条件。 四. 苏格兰起义—英国革命的导火线

  8. 一.革命的开始 二.第一次内战(1642-1646) 三.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建立

  9. 一.革命的开始 1.“长期国会”( 1640年――1653年) 2.惩办国王两个宠臣劳德大主教和斯特拉福伯爵 3.1641年通过的《三年法案》,规定国会至少每三年召开一次,如国王三年后不召开国会,议员们可自动集会 4. 《大抗议书》——英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10. 宗教上:国教徒大多支持国王;清教徒支持国会。宗教上:国教徒大多支持国王;清教徒支持国会。 地域上:北部和西北部经济落后区支持国王,称 “骑士党”;经济发达的中部、东南部支持国会 ,称“圆颅党”。 力量对比上:国王和国会方面各有强弱 3.第一次内战(1642-1646)

  11. 1. 1642年10月双方爆发了第一次大战――埃吉山战役 2. 1644年7月马斯顿草原之战,是内战中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战役,也是国会军第一次取胜的战役,它成了内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主力是克伦威尔领导的“铁军” 3. 《自拟法》,即国会议员不能兼任军职 4.《新模范军法》,规定以铁骑军为基础改组议会军,改组后的军队称为新模范军。 二.第一次内战

  12. 1. 长老派和独立派的矛盾 2. 独立派与平等派对立 约翰•李尔本的政治主张:①主张建立一个一院制共和国,只要下院,不要君主制②要求实行政治权利平等,实行普选制。 3. 1647年11月,查理一世外逃,1648年第二次内战爆发 4.处死查理一世,共和国诞生 三.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建立

  13. Execution of Charles Ⅰ(1649)处决查理一世 Charles Ⅰ(1600-49), king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1625-49). Because of his failure in the Civil War, he took refuge (1646) with the Scottish army and was betrayed (1647) to British army under Cromwell. Charles was tried and executed on J.30,1649.

  14. 1649年3月,议会宣布废除君主制,取消上院,5月,又宣布成立共和国。 三.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建立

  15. 1653年获得“护国主”称号 1655年实行公开的军事统治 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理查德•克伦威尔继任护国 主,1659年被 迫辞职,护国 主政府垮台 5.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6. 一.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二.查理二世的统治 三.资产阶级内阁制的确立

  17. 1660年乔治•蒙克与查理二世达成《布雷达宣言》:1660年乔治•蒙克与查理二世达成《布雷达宣言》: ①大赦革命参加者;②实行宗教信仰自由;③对在革命期间发生的土地、财产上的变动予以承认 同年5月8日,议会宣布查理二世为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一. 复 辟 1661年查理二世加冕礼的权杖

  18. 二.查理二世的政策 三项明智的政策: 1.同意有限度的限制王权。 2.查理二世无常备军,只拥有王室卫队。 3.查理二世采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 展的经济政策 戴假发的查理二世

  19. 三点不明智之举: 1.《布雷达宣言》达成的大赦没有对现 2.在宗教政策上也违反了信教自由 3.对外政策损害资产阶级利益 查理二世老宅和发表讲话的窗口

  20. 1. 1685年詹姆斯二世继位 2. 宗教政策不得人心,他想要恢复天主教,遭到国教徒和新教徒的一致反对,议会中形成最早的固定反对派:辉格党和托利党 ,并开始密谋推翻其政权 3. 1688年6月议会正式向威廉和玛丽发出邀请。1689年2月,国会宣布詹姆斯二世自行退位,同时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英国女王,共同执政。 詹姆斯二世 1688年硬币2便士

  21. Glorious Revolution (1688)光荣革命 The name given to the overthrow of James Ⅱ and the proclamation of William Ⅲ and Mary Ⅱ as joint sovereigns.

  22. (一)1689年《权利法案》 限制国王权力提高国会地位: 1.国会要定期召开,国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国王无权废止国会通过的法律。 2.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3.有关召集军队、对外宣战、签订条约等重大事件由国会决定。 威廉和玛丽接受《权利法案》

  23. (二)1701年《王位继承法》 1.威廉死后如无继承人,王位由詹姆士二世的幼女安妮公主继任,如她死后又无继承人,则由汉诺威选帝侯继承 2.今后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凡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国教 3.外国人不能担任重要的民政和军事职务,凡是与王室有联系的人就不能兼任下院议员 英国的内阁制就是在上述两个法案的基础上,加上多年惯例形成的。

  24. (三)惯 例 (1)一党内阁 (2)英国国王不能参加内阁会议 (3)下院多数党领袖任内阁首相 (4)内阁在失去议会多数支持的情况下应辞职 (5)内阁阁员由首相挑选,而且内阁如得不到议会多数支持,首相可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新选出的议会支持内阁,则可继续执政,否则就集体辞职

  25. 一.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二. 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后果

  26. 一.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1.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及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2.圈地运动的高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廉价的原料、粮食 3.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4.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5.其它方面的有利条件:诸如地理位置、行会制度的薄弱、气候条件、农奴制瓦解较早等

  27. 二. 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结束于19世纪30、40年代

  28. (一) 机器的发明和运用 工业革命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开始 织布: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织布效率提高1倍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织布效率提高40倍 纺纱: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现珍妮纺纱机,纺纱效率提高8倍 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开始建工厂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 骡机,可带二千个纱绽

  29. (一) 机器的发明和运用 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工业革命由轻工业部门扩展到重工业部门

  30. (二) 运输技术的改革 (1)水上运输汽船代替帆船,1807年富尔顿发明蒸汽木船,1820年第一艘蒸汽铁船诞生,并横渡大西洋成功 (2)陆上运输1814年史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1825年建成第一条铁路

  31. 三. 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后果 1.生产力的飞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率是1:20(人) 2.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几乎有一半商品输往国外。1861年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达45%,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达到1:1 3.导致英国经济地理面貌的改变,北部和西北部成为英国经济中心,为其选举制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4.世界性的市场逐渐形成 5.使英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转变,由保护主义转为自由贸易 6. 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英国早期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32. 本章思考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2、克伦威尔独裁统治的主要表现 3、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过程 4、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及结果

  33. Puritanism 清教教义 Puritanism began during the reign of Elizabeth I (1558-1603) when some English Protestants objected to Catholic elements in worship. Puritans believed that the church should be independent from the Crown. They wished to "purify" the church by several means, some declaring separation from the church of England and some remaining within it. Moderates advocated a polity or church structure called presbyterianism. Being repressed, thousands of Puritans left England.

  34. James I (1566-1625)詹姆斯一世 King of England and Ireland (1603-1625)and king of Scotland (as James VI , 1567-1625). James’s stubborn insistence on the divine right of the kings clashed with a growing spirit of independence in the Commons, and he left a legacy of constitutional conflict to his son Charles 1.

  35. Called by Charles 1. Led by Pym and Hampton, it brought about the execution of Strafford and Laud, abolished Star Chamber, and drew up the Grand Remonstrance. In the Civil War, the parliament was reduced by Pride’s Purge (1648) to a Rump Parliament, which ordered Charles execution (1649) was itself suppressed (1653) by Cromwell. It was not formally dissolved until 1660. The Long Parliament (1640-1653)长期国会

  36. The execution of Strafford in 1641处死斯特拉福德伯爵 An English statesman entrusted by Charles Ⅰ. The ruthless methods he employed led to his impeachment. He was executed with the King’s consent(1641), the royal authority being thus greatly diminishe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