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理论. 本章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不同研究视角。 2 、重点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心理学理论与社会学观点(特别是成长阶段说与人 -- 境互动说)。. 第一节 不同研究视角与观点. 一、心理学 人类行为是人脑学习如何适应环境的结果。 例如:黑猩猩摘香蕉试验 斯金纳的白鼠试验. 二、社会学. 人类行为产生于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 人类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符合一定社会期待的行为模式 -- 社会角色。 —— 社会角色也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新型 “ 职业乱伦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理论 • 本章教学目标 • 1、了解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不同研究视角。 • 2、重点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心理学理论与社会学观点(特别是成长阶段说与人--境互动说)。

  2. 第一节 不同研究视角与观点 • 一、心理学 • 人类行为是人脑学习如何适应环境的结果。 • 例如:黑猩猩摘香蕉试验 • 斯金纳的白鼠试验

  3. 二、社会学 人类行为产生于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 ——人类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符合一定社会期待的行为模式--社会角色。 • ——社会角色也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4. 新型“职业乱伦” • “这年头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医生见死不救,草菅人命,越来越像杀手;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来越像医生。明星卖弄风骚,给钱就上,越来越像妓女;妓女楚楚动人,明码标价,越来越像明星。警察横行霸道,欺软怕硬,越来越像地痞;地痞各霸一方,敢做敢当,越来越像警察。流言有根有据,基本属实,越来越像新闻;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越来越像流言”。

  5. 三、文化人类学 • 人类行为(人格结构)受文化影响所制约。 • 例如:法国人的浪漫情怀; • 英国人的功利色彩; • 美国人的粗放豪爽; • 德国人的 严谨刻板。

  6. 四、行为科学 • 人类行为与心理、社会、人类文化因素都存在密切联系。

  7. 五、社会工作 • 可以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物理学等不同学科来理解人类行为的发生与变化。

  8. 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不同理论 • 一、精神分析理论 • 1、代表人物 •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 2、基本观点 • 意识层次说; • 人格层次说; • 防御机制说; • 成长阶段说。

  9. 意识层次说 • 意识与行为的关系: 当前的观念 人 意识 的 过去的记忆 前意识 行 为 无意识 压抑的本能

  10. 意识与人格的关系: 人格层次说 超我 意 识 遵守社会规则 协调个人与社会 自我 前意识 本能与欲望 本我 无意识

  11. 防御机制说 • 自我防御机制: 减轻焦虑的无意识策略 压抑 否认 升华 自我防御机制 置换 投射 幻想 退行 分离

  12. 心理分析理论的启示 • 1.无意识是决定个体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 • 2.人格层次的错位是导致个体行为失控的原因 • 3.过度使用防御机制会导致个体人格异常与精神疾病 • 4.童年生活经验将对成年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13. 二、行为主义理论 • 1.代表人物 •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斑杜拉。 • 2.基本观点 • 经典条件反射; • 操作条件反射

  14. (1)经典条件反射 • 经典条件反射:刺激→ 反应(S→R)

  15. (2)操作条件反射 • 操作条件反射: 对行为的强化会引起行为的重复或减少. R→S→R1、R2 负强化 正强化

  16. 行为主义理论的启示 1、行为的发生与之前的环境刺激和之后人们对行为的强化(奖惩)有关。 2.经典条件反射:任何行为都是外界环境刺激的结果,通过控制环境可以预测与控制行为. 3.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行为的发生与抑制与对行为的强化有关,正强化可以促进行为的发生,负强化可以抑制行为的发生。

  17. 三、认知主义理论 • 1.代表人物: •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加涅等人。 • 3.基本观点:人---境互动说

  18. 人境互动说 • 人境互动说:认知是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的中介( S——O——R)。

  19. 认知主义理论的启示 • 1、对环境刺激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认知是导致情绪与行为变化的关键与原因。 • 2、病态认知导致病态情绪与行为。 • 3、通过认知疗法改变错误认知可以改变错误行为。

  20. 四、人本主义理论 • 1、代表人物: •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 2、基本观点: 自我意识说; 自我实现说

  21. “自我意识说”与“自我实现说” 1. “自我意识”决定人的 情绪、心理与行为。 .

  22. 2. 人天生具有善良的天性与“自我实现”的潜能;

  23. 人本主义理论的启示 社会工作者应该体现出对案主的真诚、无条件支持与同情,帮助案主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我。

  24. 四种行为理论的比较

  25. 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人本主义 对环境的认识 对自己的认识 自身人格特征 客观环境刺激

  26. 本章思考问题 • 1、各派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局限。 • 2、分析比较各派行为理论的异同。 • 3、不同行为理论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启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