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5

Part Ⅲ 证券投资 择时

Part Ⅲ 证券投资 择时. Unit 7 投资环境与择时 Unit 8 技术分析与择时. Unit 7 投资环境与择时. 知识目标 1 ) 了解证券投资环境分析知识; 2 ) 理解证券投资环境变迁中的证券价值规律; 3 ) 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环境的分析应用。 能力目标 1 ) 具备对过热经济环境下证券价格的分析能力; 2 ) 具备对偏冷经济环境下证券价格的分析能力; 3 ) 具备对金融环境造就证券投资机会的分析能力。. 训练项目 3 投资环境分析. 任务 3 - 1 货币环境分析 (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时间段)

Download Presentation

Part Ⅲ 证券投资 择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art Ⅲ 证券投资择时 Unit 7投资环境与择时 Unit 8技术分析与择时

  2. Unit 7 投资环境与择时 知识目标 1)了解证券投资环境分析知识; 2)理解证券投资环境变迁中的证券价值规律; 3)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环境的分析应用。 能力目标 1)具备对过热经济环境下证券价格的分析能力; 2)具备对偏冷经济环境下证券价格的分析能力; 3)具备对金融环境造就证券投资机会的分析能力。

  3. 训练项目 3 投资环境分析 任务3-1 货币环境分析(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时间段) (参考)2006-2007年10月我国经济增长过快,至2007年第三季度,经济过热现象明显。这期间相关的证券价格指数走势图如下图所示。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这种货币环境下的证券投资机遇和风险。

  4. 1. 沪深300股票价格指数

  5. 2. 基金价格指数

  6. 3. 债券价格指数

  7. 任务3-2 财政环境分析(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时间段) (参考)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并迅速蔓延全球。由于中国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已经比较高,美国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危害难于避免,国务元宣布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这种财政环境下的证券投资机遇和风险。

  8. 1. 沪深300股票价格指数

  9. 2. 基金价格指数

  10. 3. 债券价格指数

  11. 任务3-3 市场环境的机遇与风险分析(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时间段) (1)收集分析当前经济环境的数据测算k值; (2)运用DDMS模型处理目前股票市场运行的数据,分析股票投资的机遇与风险; (3)查阅和分析当前的货币供给数据,判断证券市场入市资金潜力; (4)分析资金流动和分布态势。

  12. 学习内容 1. 社会政治 2. 宏观经济 3. 国际环境 4. 投资者心理

  13. Unit 7.1 社会政治 1. 社会政治对证券价格的作用机理 (1)加强或削弱证券市场的基础 政治制度的更替; 政权的更替; 政府行政的效率。 (2)提高或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影响股票的内在价值; 影响投资者的经济收支能力; (3)影响投资者的预期和信心(供需)

  14. 2. 国内政治 (1)政局(政权)稳定性 ① 反对派的情况 政治影响力; 武装组织力; 势力范围。 ② 国民对政府的政治取向的支持程度; ③ 外国势力的影响(支持或反对政府)。

  15. (2)政治倾向性 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 消极的经济发展政策。 (3)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政权的稳定性; 执政者的水平; 领导人的更替。 (4)政府的行政效率 主要领导人的领导能力; 行政机构的设置

  16. 3. 军事和纪律部队 (1)军备和警备 耗费经济资源; 保证国家安全; 维持社会稳定和保障社会秩序。 (2)战争 大量耗费经济资源; 破坏基础设施; 危害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瓦解法律体系。

  17. 4. 法律 (1)法律体系 ① 宪法体系; ② 民商法律体系; ③ 刑事法律体系; ④ 行政法律体系。 法律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是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法律体系健全,投资者就有明确的预期,投资信心就增强。

  18. (2)执法 法律条文需要正确严肃的执行,才能显示其威力。否则法律条文再多,也是废纸,会有更多的人知法犯法。 ① 法律条文是执法的标准(准绳),必须为执法人员正确理解; ② 执法机构设置适当高效; ③ 执法人员廉洁公正; ④ 执法取证科学严谨; ⑤ 判决执行适时高效。

  19. 5. 社会公平 (1)社会财富的分配 1)经济资源分配 ① 国家计划; ② 国家政策; ③ 行政审批; ④ 要素价格。

  20. 2)劳动产品分配 ① 人力资本; ② 国家权力; ③ 借贷资本; ④ 产业资本; ⑤ 技术、专利、商标和品牌。

  21. (2)社会公平的标志 政治平等; 贫富差距; 受教育的机会; 平等竞争。 (3)政府是社会公平的决定性力量 国家强制力

  22. 6. 社会信用 (1)国家(政府)信用 经济体制; 经济政策; 税费政策; 执法与行政行为。

  23. (2)经济主体信用 经营者信托责任(损害所有者和债权人); 证券发行人信用(资金投向,会计信息); 机构投资者信用(内幕交易,操控证券价格); 审计、验资和资产评估信用; 经济信息传播信用。

  24. (3)其他民法主体信用(略) 公平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失去公平和信用的市场经济,是畸形发展的经济,最终将导致政治经济体系的瓦解。

  25. 7. 社会稳定性 (1)社会不稳定的标志 居民不能安居乐业; 刑事犯罪率高; 上访事件发生率高; 暴力行为发生率高及其组织性强; 贪污腐化发生率高; 盗抢事件发生率高; 黄赌毒现象的蔓延。

  26. (2)社会不稳定的成因 社会失去公平和信用; 社会道德沦丧; 价值观念混乱; 政府管治不力。 社会动乱危及政治经济基础,干扰投资者的预期和信心。

  27. Unit 7.2 宏观经济 1. 经济周期(参阅P170) (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由繁荣到衰退循环的时间间隔。 ①上升期:GDP增长率逐年递增; ②繁荣期:GDP以较高的增长率稳定增长; ③衰退期:GDP增长率逐年递减; ④萧条期:GDP以负的增长率运行。 (3)经济周期的成因 1)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投资决策的盲目性; 2)流动性资本大量流入实物资产,制造了经济泡沫。

  28. (2)经济周期演变 经济增长率 现代资本主义 垄断竞争 自由竞争 时间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经济周期

  29. 2. 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是指衡量经济形势所处经济周期的标准。 (1)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指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一年生产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体系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标。 (2)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在美国,满16岁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为失业者。 (3)物价指数是指衡量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变动情况的经济指标。

  30. 3. 宏观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 (1)GDP增长率与失业率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GDP增长率高,失业率就低,反之,失业率就高。 (2)GDP增长率与物价指数呈正相关关系 GDP增长率高,就业充分,社会公众收入增加,社会购买力就强,物价指数就高。反之,物价指数就下降。 (3)失业率与物价指数呈现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就业充分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消费旺盛拉动物价上涨,又反过来拉动经济增长,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相反,如果经济衰退,又会形成相互促退的恶性循环。

  31. 4. 经济政策(参阅P178) (1)经济政策是指政府用来调节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本质是分配公共经济资源的工具。 (2)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的依据 1)宏观经济指标是政府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 2)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将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3)主要(影响经济全局)的宏观经济政策 ①财政政策; ②货币政策; ③ 汇率政策。

  32. 5.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改变财政收入或财政支出的安排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政策。 (2)财政政策工具 ① 财政支出政策; ②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③ 税务政策。 (3)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扩大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33. 1)主要的政策手段 ①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② 增加政府投资支出; ③ 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④ 减少税种,降低税率。

  34. 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运用条件 ① 经济停滞萧条; ② 物价指数长期负增长,通货紧缩; ③ 就业情况恶化,失业率飙升。 3)政策目标 ① 促进经济增长; ②改善就业形势; ③对抗通货紧缩。

  35. (4)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4)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1)要政策手段 ① 压缩和控制政府和投资规模; ② 提高税率,增加消费税种; ③ 减少政府采购; ④ 冻结工资增长和奖金发放,控制社会购买力。

  36. 2)紧 缩性财政政策运用条件 ①经济增长过快,出现经济泡沫; ② 价大幅上涨,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③出现抢购风,危及社会稳定。 3)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 ①消除经济泡沫; ②对抗通货膨胀; ③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37. 6. 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或干预货币流动方向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 (2)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① 贴现率; ② 存款准备金率; ③ 公开市场业务。

  38. (3)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导致货币供给增加的政策。(3)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导致货币供给增加的政策。 1)主要政策手段:① 调低存款准备金率; ② 降低贴现率,引导市场利率下降; ③ 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2)扩张性货币政策运用条件:同扩张性财政政策。 3)扩张性货币政策目标:①增加货币供应;②降低企业资金成本;③促进充分就业;④增加社会购买力;⑤扩大社会总需求。

  39. (4)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导致货币供应减少的政策。(4)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导致货币供应减少的政策。 1)政策手段:㈠ 调高存款准备金率; ㈡ 提高贴现率,引导市场利率上升;㈢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2)紧缩性货币政策运用条件同紧缩性财政政策。 3)紧缩性货币政策目标 ※减少货币供应; ※压缩信用规模; ※消除经济泡沫; ※对抗通货膨胀。

  40. 7. 汇率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或经济手段影响汇率变动的政策。 (1)汇率政策的影响范围 1)影响社会总需求或总供给; 2)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41. (3)强势本币政策是指本币对外币升值的政策。(3)强势本币政策是指本币对外币升值的政策。 1)运用条件: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能力强;物价指数偏高。 2)强势本币政策目标:吸引外资;利用国际自然资源; (4)本币贬值政策 是指本国货币对外币贬值的政策。 1)运用条件:国内市场疲弱,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就业不足。 2)本币贬值政策目标:刺激出口;改善就业形势;促进经济增长。

  42. 8. 经济环境的作用机理 (1)经济指标与证券价格 1)GDP影响证券的业务价值。 ※ GDP增长,证券价格通常上涨; ※ GDP收缩,证券价格通常下降。 ※但证券价格的变化常有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2)就业情况(失业率)影响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 ※就业充分对证券价格有正面影响; ※就业不足对证券价格有负面影响。

  43. 3)物价指数主要影响证券的内在价值 物价指数上涨 前期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对股票价格有正面影响,对债券价格却有负面影响。后期对两者都有负面影响。 物价指数下降 前期对股票价格有负面影响。后期对股票和债券都有正面影响。

  44. (2)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价格 1)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价格全局产生深远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通常直接影响证券的内在价值和供求关系,往往导致证券市场牛熊交替,给证券市场带来的机遇或风险通常是系统性的机遇或风险。 ① 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变动 ☼直接改变证券的供需关系,对证券价格有直接影响 ☼间接改变证券的内在价值。 ②财政政策 间接影响证券的内在价值和供需关系。

  45. 2)扩张性经济政策 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加证券的内在价值,也有利于增加证券市场的需求量,证券的价格上涨。 3)紧缩性经济政策 导致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减少,并且抑制证券市场的需求,证券的价格下降。 4)汇率政策 在开放的资本市场 ☼采用强势本币政策,导致国际流动资本流入,证券价格上涨; ☼ 采用本币贬值政策,导致国际流动资本流出,证券价格下降。

  46. Unit 7.3 国际环境(选讲) 1. 国际政治 (1)国际政治的态势 三种基本态势 ☼合作; ☼ 竞争; ☼对抗。 (2)国际政治态势的形成 1)民族的战略利益(国家是民族利益的代表) ☼民族生存; ☼民族安全; ☼民族发展和扩张。

  47. 2)价值观 不同政治制度,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 封建主义 政治制度:世袭、集权、独裁和等级制度; 经济制度:土地地主所有制。 ☼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制度; 经济制度:生产资料(私有)资本家所有制和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

  48. ☼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制度(表现形式与资本主义不同,以经济制度作保障); 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制和计划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机制。 价值观以维护民族的战略利益为基本的出发点,不同国家出于维护本民族利益的需要,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而且有双重的解释标准。价值观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激烈的意识形态对抗。

  49. (3)合作状态的国际政治与经济 1)战略上的互补和利用; 2)政治上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求同存异; 3)经济上全面合作 ☼资本跨国流动; ☼非歧视性商品贸易; ☼ 劳动力跨国就业。 国际政治合作是经济合作的前提,没有政治合作就没有经济合作。国际政治合作有利于改善投资者的预期,增强信心。

  50. (4)竞争(冷战)状态的国际政治与经济 1)意识形态严重对立:在对手国境内培植反对派,实行和平演变; 2)展开军备竞赛:消耗大量经济资源; 3)实施经济制裁和经济封锁:杜绝经济资源的流动,降低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 国际冷战状态使投资者的预期混乱,影响投资信心。经济资源由弱国向强国集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