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答辩人: 黎玉茗 指导老师: 曾兆华 副教授

光分散聚合法合成无机 / 聚合物复合微球. 答辩人: 黎玉茗 指导老师: 曾兆华 副教授. 第一部分 选题意义. 无机 / 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应用. 光子探针、新型光学、分子探测 、催化. 生物相容性 、固定化酶. 光电磁. 生物学. 提高胶膜抗粘连性、耐水性、耐热性、阻燃性. 涂料. 药物释放、病灶靶向给药. 医学. 选题意义. 微球尺寸控制不理想. 在无机粒子表 面接上光引发 剂基团,利用 光引发分散聚 合法制备 TiO 2 、 ZnS/PMMA 复合微球.

Download Presentation

答辩人: 黎玉茗 指导老师: 曾兆华 副教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光分散聚合法合成无机/聚合物复合微球 答辩人: 黎玉茗 指导老师: 曾兆华 副教授

  2. 第一部分 选题意义

  3. 无机/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应用 光子探针、新型光学、分子探测 、催化 生物相容性 、固定化酶 光电磁 生物学 提高胶膜抗粘连性、耐水性、耐热性、阻燃性 涂料 药物释放、病灶靶向给药 医学

  4. 选题意义 微球尺寸控制不理想 在无机粒子表 面接上光引发 剂基团,利用 光引发分散聚 合法制备TiO2 、ZnS/PMMA 复合微球 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微球研究较少 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体系较难均匀分散 光引发分散聚合制备复合微球研究尚未见报道

  5. 第二部分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国内外研究现状 单体 改性剂 引发剂 无机纳米粒子 • Headng MMA TiO2 硅烷偶联剂 AIBN MAA SiO2 PHEMA Ag 油酸 BPO EGDMA Fe3O4、Fe2O3 St CdO2

  7. 第三部分 研究方案及创新点

  8. 课题研究方案 在纳米粒子 表面引发光 聚合,制备 无机/聚合物 纳米复合微 球 研究TiO2和 ZnS两种无 机纳米粒子 的制备 对无机纳 米粒子进 行改性 微球制备 粒子制备 粒子改性

  9. 创新点 制备带光引发基团的表面改性剂 制得晶形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微球 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接上光引发基团 在纳米粒子表面引发光分散聚合

  10. 第四部分 实验与讨论 TiO2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

  11. 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制备 液相水解法 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制备 在油酸中,采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由钛酸正丁酯与水110℃左右反应8小时制得二氧化钛纳米晶体。 (记为TiO2(H)) 购买纳米级TiO2 德国Degussa公司提供的P25, 平均粒径为21nm,锐钛矿相含量为77.7%。 (记为TiO2(D))

  12. a b TiO2纳米粒子的形貌表征 TiO2(H)晶体透射电镜图 TiO2(D)晶体透射电镜图 可见清晰衍射条纹,有机包覆层将各粒子间隔开,边缘较分明。

  13. 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改性 • 光引发型表面改性剂设计思路 裂解型光引发剂 夺氢型光引发剂 含有苯基乙酰基的对(2-羟基乙氧基)-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 (D2959) 三级胺配合异丙基硫杂蒽酮(ITX)

  14. 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改性 • 光引发型表面改性剂设计思路检验 夺氢型光引发改性剂 KH580-DM KH402-MAA HEA-DBA 裂解型光引发改性剂 IPTS-D2959 Me-TDI-D2959 配合ITX使用

  15. 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改性 • 光引发型偶联剂的制备 (D2959) (IPTS) 经FTIR及1HNMR表征,证实得到目标产物。 (记为IPTS-D2959)

  16. 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改性 • 纳米TiO2晶体的表面改性 Ultrasonic dispersion 30 min 75-80℃, Stirring 5 h (记为产物TiO2(H)-IPTS-D2959和 TiO2(D)-IPTS-D2959 )

  17. 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改性 TiO2(H)晶体表面成功接上-IPTS-D2959

  18. 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改性 TiO2(D)晶体表面成功接上-IPTS-D2959

  19. 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改性 XRD衍射分析 表面改性剂的接入对二氧化钛纳米晶体的晶型没有影响,依然是锐钛矿晶型。

  20. TiO2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 量取5 g MMA,0.75 g PVP,18 g乙醇,27 g水,分别取一定量改性的TiO2纳米粒子,超声波振荡分散一定时间后,超声波振荡在室温下紫外光光照反应1h,得到一系列无机纳米粒子含量不同的产物。 A: 反应混合物; B: 水; C:超声振荡器

  21. a b TiO2(H)-IPTS-2959/PMMA复合微球的形貌与粒径 复合微球的规整性相较较差,粒径分布均一性较差 ,数均粒径约为274.4nm 微球表面较为光滑,粒径分布都较均一 ,数均粒径约为654.2nm TiO2(H)-IPTS-2959=3% TiO2(H)-IPTS-2959=1%

  22. TiO2(D)-IPTS-2959/ PMMA复合微球的形貌与粒径 三种PMMA复合微球均具有较规整的结构,粒径分布范围较为接近,复合微球表面较为光滑,粒径大小比较接近,表观形貌变化不大 数均粒径约为294.6 nm 数均粒径约为357.3 nm 数均粒径约为394.1 nm TiO2(D)-IPTS-2959=1% TiO2(D)-IPTS-2959=3% TiO2(D)-IPTS-2959=5% a b c

  23. 改性纳米TiO2粒子添加量对复合微球内纳米晶含量的影响改性纳米TiO2粒子添加量对复合微球内纳米晶含量的影响 TiO2(H)-IPTS-2959、TiO2(D)-IPTS-2959灼烧至800℃,残留质量分别为84.28%和88.48% 在无机粒子表面引发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微球能够有效地包裹无机粒子。

  24. 改性纳米TiO2粒子添加量对复合微球内纳米晶含量的影响改性纳米TiO2粒子添加量对复合微球内纳米晶含量的影响 (a)F2=改性TiO2纳米粒子质量/MMA单体质量*100%; (b)微球中纳米TiO2粒子理论含量的计算方法:THp-PMMA为F2*0.8428,TDp-PMMA为F2*0.8848。

  25. 第四部分 实验与讨论 ZnS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

  26. 硫化锌纳米晶体的改性 • 光引发型包覆剂的制备 经FTIR及1HNMR表征,证实得到目标产物。 (Me) (TDI) (记为Me-TDI-D2959) (D2959)

  27. 硫化锌纳米晶体的改性 • 硫化锌纳米晶体的改性 (记为ZnS-TDI-D2959) 100℃ , 8 h 经FTIR,证实ZnS表面已接上光引发基团。

  28. 硫化锌纳米晶体的改性 XRD衍射分析 硫化锌纳米晶体的晶型是立方闪锌矿晶型。

  29. 光引发型包覆剂改性的纳米硫化锌粒子 ZnS-TDI-D2959 晶体透射电镜图

  30. a c b ZnS-TDI-D2959 /PMMA复合微球的形貌与粒径 随投料量的增加,微球的规整性和均一性均有增加,但总体上无论规整形和均一性都不如TiO2/PMMA复合微球 数均粒径约为183.9 nm 数均粒径约为164.5 nm 数均粒径约为207.3 nm ZnS-TDI-D2959=1% ZnS-TDI-D2959=3% ZnS-TDI-D2959=5% a b c

  31. 复合微球内ZnS纳米晶含量 PMMA复合微球内改性纳米ZnS粒子的含量分析 (a)F4= 改性ZnS 纳米粒子质量/MMA单体质量*100% (b)F=复合微球内部包覆ZnS质量分数/复合微球全部包覆ZnS质量分数*100%

  32. 表面改性的原理 纳米TiO2粒子表面存在大量-OH基团,可以与硅氧烷偶联剂 的硅氧烷基团发生置换生成Ti-O-Si键实现结合,而硫醇可通 过形成Zn-S键而键合在ZnS表面 。

  33. 复合微球的形成机理探讨 • Step 1. 接枝于纳米微球表面的光引发剂的裂解

  34. 复合微球的形成机理探讨 • Step 2. 无机/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形成机理示意图

  35. 实验小结 成功制备了TiO2和ZnS无机纳米粒子,通过表面改性使其表面接上光引发基团。 表面带光引发基团的TiO2 和ZnS纳米粒子分别成功引发了分散聚合,制备了包覆TiO2纳米粒子和包覆ZnS纳米粒子的PMMA复合微球。 随无机纳米粒子的投料量增加,复合微球内无机纳米粒子的含量有增加趋势。ZnS/PMMA复合微球,总体上无论规整性和均一性都不如TiO2/PMMA复合微球。

  36. 致 謝 感谢曾兆华老师对本文工作给予精心指导,陈达坚硕士生的耐心帮助。 同时,本文得到了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项目的资助。 特此致谢!

  37. Thank You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