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第二章 學前教育的革命家-盧梭

第二章 學前教育的革命家-盧梭. 葉玉賢. 家庭 : 盧梭出生於瑞士, 父親名依薩克·盧梭,一個 修 表匠,是仁慈的,但性情暴躁,是一個游蕩者和冒險者的混合體,而且有讀書的癖好。 盧梭 自幼喪母,由父親與姑母扶養,喜歡讀古希臘 、羅馬的作品。 1722 年,年方 10 歲的盧梭卻因為父親因故而必須為了免牢獄之災而逃亡里昂。頓時,盧梭成為孤兒,寄居在母親娘家達 6 年之久。 父親對他的影響極大。常過度的 流覽 各種小說,甚至徹夜不止,習以為常。“有時父親在晨光微曦中聽到醒來的燕群的鳴聲,不免有愧色的說:‘讓我們睡覺吧;我還比你更多孩子氣呢。 (引自方永泉, 2008 ) .

carol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學前教育的革命家-盧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學前教育的革命家-盧梭 葉玉賢

  2. 家庭:盧梭出生於瑞士,父親名依薩克·盧梭,一個修表匠,是仁慈的,但性情暴躁,是一個游蕩者和冒險者的混合體,而且有讀書的癖好。家庭:盧梭出生於瑞士,父親名依薩克·盧梭,一個修表匠,是仁慈的,但性情暴躁,是一個游蕩者和冒險者的混合體,而且有讀書的癖好。 盧梭自幼喪母,由父親與姑母扶養,喜歡讀古希臘、羅馬的作品。 1722年,年方10歲的盧梭卻因為父親因故而必須為了免牢獄之災而逃亡里昂。頓時,盧梭成為孤兒,寄居在母親娘家達6年之久。父親對他的影響極大。常過度的流覽各種小說,甚至徹夜不止,習以為常。“有時父親在晨光微曦中聽到醒來的燕群的鳴聲,不免有愧色的說:‘讓我們睡覺吧;我還比你更多孩子氣呢。(引自方永泉,2008) 巨蟹座的盧梭生平(1712-1778)(1)

  3. 1740年起擔任過家庭教師一年,使得盧梭對教育有興趣。自稱Emile 是構思廿載,執筆三載的產物。似乎構思就在此時。後來他和狄德羅(Diderot)熟識,並結識伏爾泰、霍爾巴哈、F. M. Grimm等人。,因而和法國啟蒙運動的百科全書學派有關,參與編纂百科全書的工作。 1743年擔任法駐威尼斯大使祕書一年。(方永泉,2008) 1745年,盧梭認識一位目不識丁的女僕瓦瑟,結婚之前已有五名私生子,並將小孩子送往育幼院,直到25年之後,才與瓦瑟舉行正式的結婚典禮。 巨蟹座的盧梭生平(1712-1778)(2-1)

  4. 巨蟹座盧梭的生平(1712-1778)(2-2):盧梭學術生涯的轉折點巨蟹座盧梭的生平(1712-1778)(2-2):盧梭學術生涯的轉折點 • 1749年,參加論文比賽,題目〈A Discourse on the Moral Effects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認為科學和藝術的進步並未提高人類的品德,反而敗壞了社會的道德。獲得首獎。 • 1753年,再度參加第戎學院的徵文比賽〈A Discourse on the Origin of Inequality〉,反而落選,該這篇論文引發極大反響。他指出人類在原始社會是平等自由的,不平等的社會是私有制的產物。私有制導致了社會貧富的不平等。國家出現後,社會又有強弱之分,造成政治的不平等。最後形成暴君獨裁,不平等達於頂點。此頂點也就成為轉向新平等的原因和起點。他宣稱人民用暴力推翻暴君是合法的行為。其後觀念與Diderot分道揚鏢(方永泉,2008)

  5. 自然人(natural man) 盧梭反對霍布斯(Hobbes)的看法,思想與當時的主流思想最大的不同,在於他主張人是一種「自然人」,而不是一種「社會人」。 當時的政治思想 盧梭的政治思想

  6. 1756年,厭倦都市生活,移居巴黎附近鄉村,一心著述。包括《社會契約論》( Social Contract, 1762)及《愛彌兒》等重要著作。 1759年,盧梭完成《茉莉》或《新哀路易斯》一書。 1762年《愛彌兒》問世時,其攻擊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教會,一方面則是來自伏爾泰和百科全書派。因其特別強調情感的重要性,也反對經驗主義所導致的感覺論。在愛彌兒中,盧梭鼓吹新的教育思想,摘引一些教士的神學理論,痛斥教士的荒誕愚昧。引發軒然大波,巴黎大主教親自干涉,焚書於巴黎。甚至有議員喊出”光燒書沒用,一定要燒死作者”。後來盧梭被迫逃亡,出走日內瓦,又到處逃亡,最後逃到英國Hume處。(方永泉,2008) 1778年逝世,1794年獲得隆重儀式國葬。 巨蟹座的盧梭生平(1712-1778)(3)

  7. 盧梭所反對的是?

  8. 1762年,刊印他的著作的書商,阿姆斯特丹的馬爾克-米歇爾·雷依,建議他寫一部自傳,遭到盧梭拒絕。直到1765年,當他的生活因被迫流亡而再次陷入顛沛流離的狀態時,他才懷著一種悲憤的心情開始寫作他的自傳,到1770年11月方才完成,就是現在這部《懺悔錄》。1762年,刊印他的著作的書商,阿姆斯特丹的馬爾克-米歇爾·雷依,建議他寫一部自傳,遭到盧梭拒絕。直到1765年,當他的生活因被迫流亡而再次陷入顛沛流離的狀態時,他才懷著一種悲憤的心情開始寫作他的自傳,到1770年11月方才完成,就是現在這部《懺悔錄》。 盧梭的自傳:懺悔錄 www.chesshistory.com/winter/extra/rousseau.html

  9. 《懺悔錄》是一部在殘酷迫害下寫成的自傳。全書分為兩部,共12章。主題是通過盧梭自己的坎坷一生反映社會對人的某種殘害和壓迫。在作品中,盧梭講述自己「本性善良」,古代歷史人物又給了他崇高的思想,但是社會環境的惡濁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不平等,使他受到了侵染和損害。盧梭回憶了他孩童時代所受到的遭遇,入世後社會對他的虐待和他耳聞目睹的種種黑暗與不平,指出社會存在著「強權即公理」的不平等現象。在這部被稱為「文學史上的奇書」中,盧梭把自己作為人的標本來剖析,他把自己的靈魂真誠地、赤裸地呈現給讀者,其坦率程度是史無前例的。由於作品中所體現出的個性自由的精神,該作品被視為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先兆。《懺悔錄》是一部在殘酷迫害下寫成的自傳。全書分為兩部,共12章。主題是通過盧梭自己的坎坷一生反映社會對人的某種殘害和壓迫。在作品中,盧梭講述自己「本性善良」,古代歷史人物又給了他崇高的思想,但是社會環境的惡濁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不平等,使他受到了侵染和損害。盧梭回憶了他孩童時代所受到的遭遇,入世後社會對他的虐待和他耳聞目睹的種種黑暗與不平,指出社會存在著「強權即公理」的不平等現象。在這部被稱為「文學史上的奇書」中,盧梭把自己作為人的標本來剖析,他把自己的靈魂真誠地、赤裸地呈現給讀者,其坦率程度是史無前例的。由於作品中所體現出的個性自由的精神,該作品被視為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先兆。 盧梭的自傳:懺悔錄 引自http://www.gutenberg.org/files/3913/3913-h/3913-h.htm

  10. 盧梭的自傳:懺悔錄 引自http://www.gutenberg.org/files/3913/3913-h/3913-h.htm

  11. 盧梭的自傳:懺悔錄 引自http://www.gutenberg.org/files/3913/3913-h/3913-h.htm

  12. 引自http://www.gutenberg.org/files/3913/3913-h/3913-h.htm

  13. 引自http://www.gutenberg.org/files/3913/3913-h/3913-h.htm

  14. 引自http://www.gutenberg.org/files/3913/3913-h/3913-h.htm

  15. 引自http://www.gutenberg.org/files/3913/3913-h/3913-h.htm

  16. 盧梭的教育思想

  17. The noblest work in education is to make a reasoning man, and we expect to train a young child by making him reason! This beginning at the end; this is making an instrument of a result. If children understood how to reason they would not need to be educated . • Rousseau, Emile

  18. 1. 盧梭被稱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並有「自然主義之父」之稱。 2. 盧梭提倡「返回自然」,消除成人世界中加在兒童身上所有不合理的束縛。 3. 盧梭是現代進步教育的提倡者,並且是自然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盧梭的教育思想中,認為教育必須能符合自然,一切以自然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葉玉賢,2000) 盧梭的教育思想(1):返回自然

  19. 盧梭的教育思想(2):消極主義 1. 消除形式主義 盧梭極力主張擺脫形式的外表,保持兒童天真自然的原來面目。 2. 主張消極教育(negative education) (1) 順應兒童的天性就是最好的教育。 (2) 自然是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自然本身就有教育作用。 (3) 消極教育是將兒童遠離於非所欲(undesirable)影響的束縛之外,而回到自然、鄉村的環境(Darling, 1993: 31)。 (4) 消極教育的目的主要確保外在環境不會干擾兒童的天真純潔,消極教育並不在弄清自然人的發展,而是強調公民教育(Rosenow,1980: 214;葉玉賢,2000)。

  20. ˙人性原本是善的,卻因為社會有惡或是人為產生惡。˙人性原本是善的,卻因為社會有惡或是人為產生惡。 ˙為了防止惡從外侵入,保護人性原有之善,就是教育的原則。 盧梭的教育思想(3):人性本善

  21. 實物教育/實務教育/還是實用教育? 盧梭的教育思想(4):實物教育

  22. 盧梭的教育思想:從愛彌兒說起

  23. Everything is good as it leaves the hands of the author of things, everything degenerates in the hands of man.(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 Emile, Book I(愛彌兒,第一卷)

  24. 全書共五篇。盧梭以愛彌兒為書中的主角,提出當時男子教育的應然與實然,並提出其自然主義的教育觀;最後並以蘇菲為範例,提出女子教育的改革模式(?)。全書共五篇。盧梭以愛彌兒為書中的主角,提出當時男子教育的應然與實然,並提出其自然主義的教育觀;最後並以蘇菲為範例,提出女子教育的改革模式(?)。 該書將教育分為四期: 一、嬰兒期:0-2歲,家庭的保護期,教育應以身體養護為主。 二、兒童期:3-12歲,教育應以感官訓練為主。 三、少年期:12-15歲,理性開始發展,教育應以知識教育為主。 四、青年期:15-20歲,教育應以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性教育為內容 《愛彌兒》在說些甚麼?

  25. 《愛彌兒》在說些甚麼? • 該書第一章開宗明義說:「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此意味為何?) • 《愛彌兒》一書所談並非學校教育,而是一位教師教養一個富家子弟的過程。 (此意味為何?) • 《愛彌兒》書中主旨在說明邪惡與錯誤係由外在機構所造成,與兒童天性無關,教師必須排除外來力量的影響,順著兒童本性加以引導,則能避免外在社會墮落的影響。 (此意味為何?)

  26. 《愛彌兒》在說些甚麼? • 盧梭主張教育是隨生命的開端而啟始,每一孩童誕生便已成為學生,然非教師的學生,而是大自然的學生。 • 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只設想如何保護孩子是不足的,應該教養其成人後如何自我保護,教導其承受命運的打擊。 • 盧梭認為嬰孩的教育應以身體養護為主,飲食應簡單而平淡,多實施行動練習,以鍛鍊身體、增進健康,並遠離城市,投入大自然,所以教材教具最好也應取自大自然。 • 盧梭認為嬰孩的記憶力和想像力弱但感應力特別強,所以教育的第一步應培養嬰孩的感官能力,以奠定未來抽象思考的基礎。

  27. 盧梭認為12歲以前是理性的睡眠期,以理性、道理來教育是難有成效,此時期應該以感官發展為主,切忌進行知識及道德方面的灌輸,以免欲速則不達。盧梭認為12歲以前是理性的睡眠期,以理性、道理來教育是難有成效,此時期應該以感官發展為主,切忌進行知識及道德方面的灌輸,以免欲速則不達。 盧梭認為12歲之前必須鍛鍊孩子的身體和器官,訓練其感官。盧梭重經驗輕語文,其認為兒童應當以感官去認識世界,而非由書本的知識,因書本知識為社會意識的產物,會斷送學習「實用」經驗的機會。

  28. 蘇菲的角色:是「蘇菲」,還是太太? • Sophie should be a woman as Emile is a man. That is to say, she should have everything that suits the constitution of her species and of her sex so as to take her place in the physical and moral order. Let us begin, therefore, by examin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her sex and ours.

  29. 《愛彌兒》在說些甚麼?盧梭的女子教育 • Man should not be alone. Emile is now a man. We have promised him a companion; we must give her to him. That companion is Sophie. What kind of a home does she have? Where will we find her? In order to find her, we must be able to recognize her. • Emile, Book V

  30. 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教授Jane Roland Martin(1981)認為盧梭的教育觀是一種生產(production)模式,而不是生長(growth)的概念,盧梭在索菲的教育安排並非受到其自然的本性所決定,而受到其在社會扮演的角色所影響。 女性主義者對盧梭的批判

  31. Jane Martin並以伯拉圖和蘇格拉底對兩性之間的區別來論述。Martin認為,伯拉圖提供給女性的教育目的是發展理性以獲得普遍性原則,並且最終能夠辯識出上帝的存在,因而女性可以支配(rule)自己。然而盧梭對女性教育卻和伯拉圖完全不同。Martin認為,盧梭對索菲的教育是令其不要支配自身,而是去遵守,去學會如何樸素、如何留心,因此與伯拉圖所謂國家中的三種角色(匠工、弼臣(auxiliary)以及統治者)不同的是,盧梭選擇傳統女性的角色,而不是伯拉圖所謂女警衛(female guardians)的角色(Martin, 1981: 364;葉玉賢,2000)。 女性主義者對盧梭的批判

  32. 愛彌兒與蘇菲的不同

  33. 女性主義者對盧梭的批判 • Jane Martin並以Israel Scheffler對於「教育即生長」的隱喻為例,認為盧梭「生長」的概念其實忽略了教育的社會面與政治面,而且盧梭的教育哲學的詮釋並無法解釋索菲的教育,因為盧梭僅僅根據愛彌兒的立場來看蘇菲。如同許多心理學發展理論般,其困難處在於許多關於女性心理學發的展理論的資料多半是以男性為主(Martin, 1981: 370-371)。

  34. 盧梭的女性觀真的像女性主義所言嗎? 1.男人與女人是彼此互賴: 盧梭曾說道:「婦女與男子是彼此為了雙方的利益而生的,但是他們和她們互相依賴的程度是不相等的,男子是由於他們的慾望而依賴女人的,而女人則不僅是由於她們的慾望,而且還是由於她們的需要而依賴於男人。」(愛彌兒,第五卷,頁541) 2.女人是否有理性? 3.女人的天職為何呢?

  35. 思考的問題:盧梭的自相矛盾? • 實際的教育活動?生下五個孩子,都送入孤兒院。 • 主張自由平等,卻與權貴來往甚密,依靠貴族生活。 • 1772年曾為波蘭擬訂一個國家教育計畫,要求“孩子睜開其眼睛時,應只看到自己的國家〞。 • 並非一位道地的個人主義教育學家。(方永泉,2008)

  36. 有關盧梭與教育的影片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pq6r-zch-8&feature=related

  37. 參考文獻 • 方永泉(2008)。經驗論及自然主義的教育洛克(J. Locke)及盧梭的教育思想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上課講義。 • 葉玉賢(2000)。索菲(Sophie)與教育解構女性主義中的反「愛瀰兒」思想,暨大教育學程實習輔導通訊,第二期,頁24-27。 • 以上圖片來源為維基百科網站。 • (限於著作權的規定,煩請同學在轉印時或列印成冊時,請註明投影片附帶說明的下載出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