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宗教及倫理課程

宗教及倫理課程. 陳永堅校長 陳素韻老師. 主要議題. 宗教及倫理科的課程介紹 學與教的資源簡介 宗教科的教學設計. 科目名稱. B K 聖經知識 RE 宗教教育 宗教及倫理 RME 宗教及道德教育 ETHICS 倫理 OTHERS. ( 一 ) 宗教及倫理科的課程介紹. 課程是甚麼? 天主教學校為甚麼要推行宗教倫理 / 道德課? 現行初中宗教教育課程介紹 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 新高中倫理及宗教科 宗教教育的不同進路. 課程是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宗教及倫理課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宗教及倫理課程 陳永堅校長 陳素韻老師

  2. 主要議題 • 宗教及倫理科的課程介紹 • 學與教的資源簡介 • 宗教科的教學設計

  3. 科目名稱 • BK 聖經知識 • RE 宗教教育 宗教及倫理 • RME 宗教及道德教育 • ETHICS 倫理 • OTHERS

  4. (一)宗教及倫理科的課程介紹 • 課程是甚麼? • 天主教學校為甚麼要推行宗教倫理/道德課? • 現行初中宗教教育課程介紹 • 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 • 新高中倫理及宗教科 • 宗教教育的不同進路

  5. 課程是…… 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計劃,藉以向學生傳授社會認為重要的學識及傳統的價值觀。課程不限於課堂內,亦可以包含課堂以外的非規範學習。 廣義地講,課程是學習者從無知通過學習而得知的過程。學習課程的可能是有意安排或者偶然發生的,也可能是美好的或是痛苦的。

  6. 課程是…… • 課程乃教師的生活經驗 • A teacher teaches who he is (J. Dewey)

  7. 課程是…… • 須因應社會需求,界定甚麼是值得學生學習的內容,所訂定的學習內容,也必須配合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能力,和他們學習及理解事物的方式。 • 我們必須改變以往把課程視作「文件」的觀念,轉而視之為「學習經歷」,以提高學習效能。 • 學習經歷由以下各項交織而成: ➩ 目標 ➩ 學習過程 ➩ 學習內容 ➩ 社會環境

  8. 課程架構與宗教教育 課程架構是由以下三個互有關連的部分組成: • ➩ 學習領域 • ➩ 共通能力 • ➩ 價值觀和態度

  9. 七個學習目標

  10. 香港宗教及倫理官方課程 • 小學未設宗教教育科 • 宗教教育科(中一至中三)(1999) • 中四至中五:宗教科(1998) • 高補: 倫理及宗教科(2001) • 新高中: 倫理與宗教(2006)

  11. 宗教教育科課程目標 • 鼓勵學生探索聖經所啟示的宗教信仰 • 讓學生認識宗教信仰與他們身處的境況的適切性 • 讓學生學習探索倫理及社會問題的正確技能 • 讓學生明白聖經所啓示的宗教信仰是基督信仰的基礎

  12. 宗教教育科(中一至中三)(1999) • 基督信仰 • 宗教是什麼? • 宗教語言 • 始創人 • 信眾 • 宗教團體 • 禮儀 • 信仰 • 社會工作 • 道德責任

  13. 現時天主教學校採用教材/教科書 • 小學 • 《我是主的羊》 • 《幸福的道路》 • 《踏上星光途》 • 中學 • 《恩榮之道》 • 《愛與生命教育》 • 《我走星光道》 • 徐錦堯神父著作 • 《香港情、中國心》(高小) • 《香港情、中國心》(初中) • 《香港情、中國心》(高中) • 《倫理教育、蛻變、群居、成長、修身、新民》(中學) • 校本教材

  14. 常用的教科書/工具書 • 初中階段

  15. 恩榮之道 (一) 透過舊約人物,帶引學生: • 認識救恩的歷史 • 對今日青年人的啟示 • 以舊約人物為榜樣,在生活中實踐天主的正義

  16. 恩榮之道 (一) • 他竟然相信了?! 亞巴郎 • 我愛我家 若瑟 • 眾人之僕 梅瑟 • 忠孝並存 盧德 • 知己難逢 達味 • 無價之寶 撒羅滿

  17. 恩榮之道 (一) • 衛道之士 厄里亞 • 千金難買正義人 亞毛斯 • 做個胸襟廣闊的人 約納 • 面對挑戰 約伯 • 愛的滿全 耶穌

  18. 恩榮之道 (二) 以耶穌生平為骨幹,帶引學生認識耶穌,在生活中實踐愛主愛人: • 新的開始 • 平凡中的不平凡 • 明智選擇 • 義不容辭 • 誰可依靠

  19. 恩榮之道 (二) • 招募 • 成長 • 憐憫 • 放下包袱 • 生命無價 • 最大的愛 • 希望工程 • 薪盡火傳

  20. 恩榮之道 (三) 以十誡為基礎,帶領學生探究現代人的倫理生活、價值取向: • 沒有欄杆的天台 • 我們信 • 誰是你的偶像? • 一諾值千金? • 喜樂的主日 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 毋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 守瞻禮之日

  21. 恩榮之道 (三) • 建設美好家庭 • 生命是個奇蹟 • 誰是強者 • 和平心中載 • 真愛的風采 • 順流?逆流! • 人有我有? • 並無虛言 孝敬父母 毋殺人 毋行邪淫 毋偷盜 毋妄證 毋願他人妻 毋貪他人財物

  22. 天主教香港教區天主教中學、小學及幼稚園 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

  23. 香港天主教學校推行宗教道德教育的現況 • 各階段課程連貫性不強 • 重知識與價值觀灌輸的教與學 • 未觸及學生生活經驗 • 欠涵蓋較全面的課程教材 • 教師欠資歷及培訓 • 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不足 • 系統性研究極少 • 天主教教師及學生人數不多

  24. 香港中學的德育及公民教育發展方向

  25. 1. 整合式的【德育及公民教育】

  26. 2. 透過『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

  27. 3. 『生活事件方式』推行

  28. 4 專題研究及考察

  29. 5. 國民身份認同

  30. 目錄 • 第一章 定義 • 第二章 背景、經驗與反省 • 第三章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課程宗旨、架構及原則 • 第四章 各階段學習目標 • 第五章 時間分配 • 第六章 評估原則 • 第七章 課程資源及支援措施

  31. 第一章 定義 • 道德教育vs倫理教育 • 在「聖經」、「宗教」或「倫理」等科目及學生宗教活動中進行 • 負責執行的卻不單包括宗教倫理科教師,而是所有教師及學校行政人員 • 專責宗教教育和德育委員會

  32. 第二章 處境、經驗與反省 • 絕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是天主教徒 • 學生受著同一香港社會的文化力量影響 • 學生的家庭背景 • 兩代之間欠溝通 • 家中上網文化影響親子關係 • 破碎家庭增多

  33. 第二章 處境、經驗與反省 • 社會風氣及文化背景 • 物質主義和賭博 • 強調個人權益、忽略尊重他人 • 對性的開放 • 青少年面對的困惑、生命的價值 • 困惑與逃避 • 生命的價值:情意教育元素的重要 • 須聆聽面對困惑青少年的心聲

  34. 第二章 處境、經驗與反省 • 課程有需要適合不同背景的學生 • 德育方面的弱勢學生 • 天主教同學的信仰培育 • 宗教教育、德育與中華文化 • 課程內容及方向與中華文化 • 課程推行方法(言教與身教)與中華文化

  35. 第二章 處境、經驗與反省 • 學校、堂區和教區機構的分工和合作關係有待強化

  36. 第二章 處境、經驗與反省 • 教育改革 • 課程改革 • 照顧學生學習上的差異 • 教師的壓力

  37. 第二章 處境、經驗與反省 • 學生在個人發展階段的特徵 • 幼稚園學生 • 初小學生 • 高小學生 • 初中學生 • 高中學生

  38. 第三章 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宗旨、架構及原則第三章 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宗旨、架構及原則 • 課程宗旨 • 以道德和靈性價值而非純宗教價值為主 • 教理中的價值是天主教學校宗教及道德價值的核心 • 慕道班或主日學會教授的純宗教知識和價值並非本課程的核心 • 本課程內宗教元素的定位是學術與靈性兼備、適合天主教和非天主教學生的「宗教教育」,而非假設學生已接受基督信仰的「教理教育」 • 課程的設計並不假設學生心裡信仰耶穌為主 • 「教育取向」 (Educational Approach)而非「教理取向」(Catechetical Approach)或「傳教取向」(Evangelical Approach) • 教理教育的內容在本課程照顧天主教學生的部分仍有它的位置

  39. 第三章 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宗旨、架構及原則第三章 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宗旨、架構及原則 • 教學模式理念架構 • 厄瑪烏故事、「基督徒生活經驗分享」模式 • 講述及反省生活經驗 • 進入基督徒的故事─聖經、教會傳統及訓導 • 將基督徒故事與生活經驗結合 • 回應(思言行) • 知、情、意、行兼顧

  40. 第三章 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宗旨、架構及原則第三章 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宗旨、架構及原則 • 教學模式理念架構 • 教學中的情意元素 • 「以境育情」、「以情育情」、「以行育情」 • 課程內容理念架構 • 《天主教教理》的四大支柱:信仰與信經、禮儀與聖事、道德與基督徒生活、祈禱 • 五個層次:修身、齊家、關愛社會、關心國家、兼善天下 • 以主題帶出價值觀/態度

  41. 第四章 各階段學習目標 • 幼稚園 15主題/單元 • 初小 27 • 高小 31 • 初中 37 • 高中 46 • 總數 156

  42. 第五章 時間分配 • 天主教學校應分配總課時的約5%為宗教及道德教育科的課時 • 每星期40課節的學校,每星期須有兩節宗教及道德教育課

  43. 第六章 評估原則 • 評估的目的 • 知識與技能的評估 vs 價值與態度的評估 • 多角度評估、量性與質性評估 • 教師評估工作的伙伴

  44. 第七章 課程資源及支援措施 • 成立「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

More Related